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 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1000字
《覺醒年代》這部劇帶出了辜鴻銘這位學貫中西,卻又看似極端保守的老派學者,而辜鴻銘先生在劇中所說的《中國人的精神》,實在是不可不讀。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歡迎大家參考。
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一)
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我會不邀游伴,不與父母,必會攜我的知心好友——書,來陪我游歷明川大河。因為我確確實實被我的這一位良師益友所折服。
何謂“良師益友”?我想閱讀書籍將會是最完美的答案。品茗書香,進入我神馳已久的書海,在其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遨游,我把生活的喧囂拋諸腦后,在天堂飛翔。因為閱讀我聽懂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明白了“書如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領悟到了“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中華文明如此多嬌,引得無數文人競折腰。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口到,眼到”。讀書之時,我對古人之云心領神會。我喜歡把指尖輕劃在書頁上,享受那集富韻味的書質;喜歡口中不斷朗誦文中之精髓,讓那婀娜多姿的文字在我面前翩翩起舞;更愛讓自己的思緒插上翅膀,不斷揣摩,思考文學,飛到文學的彼岸……
仍記得往日里,茶余飯后之時,總愿意一個人坐在家門口,看著落日的余暉,帶著崇高的敬意欣賞辜鴻銘老先生的《中國人的精神》。穿過晚霞,我彷佛看到一個世紀前中國文明被“進步”的西方文化沖擊的時刻,幾乎所有所謂的進步分子都要將西方文化全盤代替中國文明,有一個堅強不屈的聲音宛如開天辟地般咆哮,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般捍衛中國傳統文化!
他的淳淳細語回響在我的耳畔“中國人的性格和中國文明又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淳樸,此外還有靈敏”。我頷首沉思:百年前與百年后,都有人崇洋媚外,誰來傳承中華文明和優秀得道德傳統?他告訴了我,在許多生活的瑣事之中,透其細節我們都能摸索到中國人的精神。平日里,父母教育我們要尊老愛幼,我們注重的禮節孝悌,這難道不是我的中國文化優秀得傳承嗎?
是否還記得1861年北京的戰火,那是從“萬園之園”圓明園升起的硝煙。正如雨果反語所言,西方的“文明人”劫掠東方“野蠻人”的圓明園。在丑陋貪婪中,西方人摒棄了他們所謂的道德約束,喪失了他們的信仰,宗教,法律。而我們中國人即使身處在戰爭年代,“粗繒大布裹生涯”,依然自強不息,“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就是我們中國人骨子里流淌的無可言語的文雅和傲骨。最終戰勝艱難險阻,建設美好新中國。
我迷戀著“‘一個永不衰老的民族’,一個‘擁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民族,這個‘像孩童一樣過著心靈生活’的民族”。這句話,因為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朽的精神!
白馬過隙,我們的祖國來到了21世紀,她在充滿著鳥語花香的陽光大道上前行,歷史的重任擔在了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寬大的臂膀上,中國不斷前行,不斷在充滿未知的富強之路摸索,而我們應該要拿起我們的“武器”——中國人的精神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我們的日月新天。
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二)
在寫這篇讀后感之前,有必要將本文的主要脈絡梳理一下。全英文的文章對于我這種水平的讀者來說還是有一些難度的,在此不得不佩服辜鴻銘的英文功底。 中國人是獨一無二的,中國人的精神也是獨一無二的。但是,在辜鴻銘身處的那個時代,傳統中國人的精神被所謂先進的西方文明打壓地一文不值,人人喊打。辜老睹此慘況,意欲從傳統中找尋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加諸于其時的中國人之上,來證明傳統的優越性與塑造進步的、現代的中國人。 首先,中國人是溫順的,幾千年的文明熏陶令中國人一掃野蠻氣息。即使一個真正的中國人有諸多的缺點,他也很少會讓他人厭惡。正因為這種溫順——同情心與真正人類智慧的產物,使中國人擁有著高貴的、難以用語言表達的人性,使中國人幾乎完全地過著一種精神生活。那么為什么中國人自古以來會過著一種精神生活呢?因為幾乎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心中都藏著善與孝等許多優良的品質。其次,中文是一種精神語言,用頭腦與智力是很難學會的,只有用自己的精神與其息息相通,才能夠較為容易地學會。再次,因為中國人用自己的心去記憶,所以中國人擁有精彩的記憶。最后,真正中國人的禮貌是發自內心、來自精神層面的,是一種絕對尊重他人的禮貌,與日本人刻板一般的禮貌截然不同。因此,中國人過著精神生活,中國人的生活缺少精確性,但是他們擁有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的禮貌方式,擁有精彩的記憶,擁有精神語言——中文,講孝道,具有悲憫一切的同情心。 中國人的精神,是永遠年輕的精神,不朽的民族精神。其中的不朽就是心靈與頭腦的完美聯合。為什么中華民族能夠永葆年輕呢?答案在中華文明中。幾千年之久的中華文明沒有現代歐洲文明發展進程中爭執不休的爭斗,而且中國人對于宗教的渴求并沒有西方人那么熱切,換句話說,中國人沒有宗教,取代宗教的,則是擁有一套完整哲學與倫理道德體系、關乎人類社會文明的綜合體——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為什么能夠取代宗教呢?宗教的產生來源于人們對未知世界的恐懼,人們希望宗教能夠為他們驅除恐懼,尤其是平民。儒家思想恰恰具有如此的特性,能夠為人們提供安全感與永恒感。其實在廣義上而言,儒家思想也可以被稱為宗教,但是它與西方宗教是不同的,它教導人們泛愛大眾,其中的君權神授觀念能夠幫助統治者更有效地治理國家。另外作為一種廣義而言的宗教,儒家思想強調一種榮譽感,即君子之道(西方的紳士法則),其中的信條——名分大義,是維系社會安定的重要基礎。相比之下,現代社會往往用利益、武力、欺騙的手段來維持安定,而這樣的安定往往是不能夠持久的。 如此一種榮譽感,為婚姻的神圣性授權。周禮作為中國的紳士法則與榮譽法典,歷史上第一次為婚姻的神圣性授權。孔子則將周禮上升為國家層面的宗教,將其發展成為人人都要遵守的名分大義,在此國家宗教之下,夫與妻之間的忠誠,人們對統治者的忠誠,是孔子所激勵強調的。借此,孔子維護了家庭與國家的穩定,由其編定的《春秋》即為書寫名分大義的中華文明的憲法性文獻。如此的儒家思想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安全感與永恒感,給予人們一種效忠皇帝的神圣責任感。正是這樣的一種榮譽感,即紳士法則,能夠使大多數人遵守道德法則并保證對君主的忠誠。 回過頭來談談宗教。智人們信神,是對宇宙神圣秩序的崇拜。平民們信神,信的是人為杜撰出來的神。而宗教之于平民的價值就是依靠著這個神及其衍生出來的附屬品使平民感到安全,受神靈的趨勢,令其遵循道德行為準則。我們必須要遵守道德行為的法則,也即君子之法,紳士法則,在這一點上來說,宗教比哲學的道德律更加精煉、深刻,孔子的儒家思想作為一種廣義上的宗教亦然,我們必須要學會做君子,服從于生命的法則——良心,嘗試擁有君子的美好情操或修養——榮譽感。這種榮譽感、君子之法即宗教的生命,即仁,仁能夠使大多數人都能夠遵守道德行為法則。 所以宗教的價值為何?在于其能夠傳達一種靈感與強烈的情感給大眾。每一著名宗教的創始人往往都具有強烈的情感本性與強烈的想象力,使他們有能力感受愛、傳遞愛,并創造出上帝之類的造物主,通過教會之類的機構來為人們提供存在的力量,讓人們不由自主地產生對于創教者的崇拜,使人們遵守道德準則。但是中國的儒家思想并沒有教會,也沒有號召人們崇拜孔子,儒者們靠學校教導人們如何成為一個好人,靠詩、禮、樂來鼓舞人們的靈感與強烈的情感。但是更進一步講,其實儒家國家宗教組織的真正形式是家,儒家國家宗教的靈感之源、真正的動力是有能力使絕大多數人遵守愛父母、愛祖先的道德行為準則,這與西方的愛上帝是相對等的。 因此,儒家思想與中國人的精神有著莫大的關係,名分大義是一個中國必備的基本道德行為準則。中國人的精神擁有著成人般的理智生活,又具有孩童般的純真心裡,是靈魂與智慧的完美結合。
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三)
“想要了解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文明,你必須有深沉的情感、博大的胸懷和純樸的思想,因為中國人性格和中國文明的三大特征就是:深沉、博大和純樸。”這是辜鴻銘在1915年寫的《中國人的精神》里的一句話,此書寫于上個世紀初的“一戰”期間,當時歐洲文明陷于危機,清政府倒臺,中國社會外憂內患。此時辜鴻銘用全英文寫了這本書,他嘗試著向西方人解釋中國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價值,他用自己的筆維護了中國文化的尊嚴,為當時的歐洲甚至整個世界文明指出一條自己認為的出路。
這本書的作者辜鴻銘,號稱“清末怪杰”,他學貫中西,游學歐洲14年,精通九種語言、獲得13個博士學位,與托爾斯泰書信來往,與泰戈爾同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受蔡元培邀請執教北京大學,與張之洞創辦武漢大學,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20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可見他當時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到底中國人的精神是什么?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卻難以精準和完整回答的問題,辜鴻銘在書中通過“中國人的精神”,“中國女人”,“中國語言”,“約翰在中國”,“一個大漢學家”,“中國學”幾個方面逐步展開了論述,闡述了他心中所認為的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他說,或許真正的中國人是粗俗的,但粗俗中絕沒有卑劣;或許是鄙陋的,但鄙陋中絕沒有狂妄;或許是圓滑的,但圓滑中絕沒有狠毒,給人的總體感覺是溫文爾雅,其原因是中國人所受到的良民宗教的影響,會在每個孩子剛認識字時就教導他們“人之初、性本善”。世界上很多國家都認為人應該有某種宗教信仰但中國人沒有,這是人活著的精神基礎,不過辜鴻銘說,這些教派更多的是要求人具有想象力,而不是心靈和靈魂。與其說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倒不如說中國人不需要信仰——沒有感覺到宗教存在必要,原因在于中國人生活在儒教這樣一個哲學與道德規范體系,一個能夠替代宗教信仰的人類社會和文明的綜合體系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說明儒家思想對中國人的深刻影響。他說,其核心就是普通中國人的特質,愛父母愛國家的家國情懷,支撐著中國人的世世代代。
語言是一個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蘊含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和特質。辜鴻銘說漢語是一種心靈的語言,一種詩化的語言,他用中國的古典文學舉例學習漢語必須擁有的天資——心靈與大腦、靈魂與智慧的同步發展。漢語可以做到用極其簡練的文字表達深邃和深厚的情感,這是西方人難以懂得和理解的。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延續五千年,漢語一直沒有被泯滅而是不斷演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談到中國女性,他認為具有三大特征,恬靜的愛、羞澀及靦腆、無以言表的優雅與魅力,他強調了女性對丈夫對家庭的無私奉獻,同時男人們對君主對國家的忠誠和犧牲,他還通過介紹中國男女傳統婚禮儀式說明在中國的男女平等其實是比西方做的好得多。當然,限于時代背景,作者談到的“三從四德”、“納妾”等封建思想和行為今天早已被廢棄,這也不是書中的主旨精髓。
全書通過對中國人的精神深層次的分析,東西方文化的對比和舉例,說明了真正的中國人是指帶著孩童般的心靈,過著成年理性生活的人。112年前,一個清末學者用英文告訴世界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國人精神,并以此驕傲自豪。100多年后的今天,舉國上下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重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學習辜先生的經典也有特別的時代意義,讓我加深了對民族精神內涵的進一步了解,增強了對祖國文化的自豪和自信,那就是他在書中所寫的,“中國人的精神是靈魂和思維的完美組合,寧靜祥和的心態使中國人看透事物本質的東西,那是富有想象的理智,中國人的精神是一種青春永葆的精神,是一種民族不朽的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國人心靈與理智的完美諧和。”
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四)
第一次聽說辜鴻銘是在初中三年級的時候。在那個傾向于崇拜的歲月里,這個學貫中西,精通多國語言,卻又極端保守的鴻儒自然是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然而真正捧讀他的著作確是多年后的今天,退去了初中時的那份天真與幼稚,對辜鴻銘的認識從平面地仰視到立體地正視,關于對他的一些評價也學會了更客觀、辯證地去對待。
在黨課老師推薦的閱讀書目中,《中國人的精神》一書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不為別的,就因為它的作者是辜鴻銘。認真拜讀完該書,心中泛起點點漣漪,現整理如下:
首先還是簡單介紹一下該書,《中國人的精神》共有四十節,在辜氏的所有著作中,可算是最有影響、較能反映他思想風貌的作品。本書主旨在于揭示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從對中西方的宗教、哲學、語言、婚姻、女性、道德等等許多方面進行對比中肯定了中國文化的價值所在,極力鼓吹儒家文明較之西方文明的優越性。
從文化角度來看這本書,《中國人的精神》一書放映出的作者的思想風貌,總體上來說,它是偉大的。從現在的視角來看,它又是不夠客觀全面的,有許多地方是存在不足與缺漏,甚至是錯誤的。比如說在維護君主制與納妾制等這些腐朽的東西方面。辜氏總是極力地為自圓其說,但其說法是有許多牽強之嫌的,對于西方文明也存在著先入為主的偏見。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本書對于傳播中國的思想文化,推動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作用,它為西方了解中國的東方文化打開了一扇窗。
“我們不能苛求古人!”這是我們對待歷史的應有的態度。聯系當時的外部大環境,我們會發現辜氏那顆火熱的中國心以及那份自尊自重的中國人情感。在中西方文明發生沖突,幾乎所有的中國先進分子都主張全盤否定中國的傳統文化,毫無保留地吸收西方文明之時,辜鴻銘卻勇敢地站出來捍衛中華傳統文化。也許該書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就只能留下一個形象的記憶,如同辜氏那條傳奇般的小辮子一樣,不過成為他頑固守舊的生動象征罷了,可是我卻從中看出了他那顆火熱的中國心,正如他在北京大學講課時對學生們公開說過的“我們為什么要學英文詩呢?那是因為要你們學好英文后,把我們中國人做人的道理,溫柔敦厚的詩教,去曉喻那些四夷之邦”那樣。盡管他的觀點中有許多是從頑固保守的立場出發,向西方不適當地宣揚和維護了本國文明中的一些糟粕,可在那個背景下,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讀《中國人的精神》一書,我看到了一些不客觀,這讓我想起了最近暢銷一時的《中國不高興》中的許多關于民族狂熱主義的不當觀點。雖然兩者都是對中國不能很客觀地去正視,然而我認為這兩者還是不能等同起來看待的,因為他們的出版背景與意圖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更多的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推銷,盡管其中包含不少的腐朽思想,可是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時代,對不同的民族可能具有不同的價值,而后者則更多的是無視中國的實際,盲目地自大,毫不負責地嘩眾取寵,這種狂熱缺乏冷靜、科學地思考如果被社會接受,那么其后果將是不堪設想的!
因此,讀完本書與聯系當下,掩卷沉思,我認為“正視中國”在新形勢下顯得非常有必要的!我們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三十個春秋,我們的成就固然是舉世矚目的,但是我們卻無法因此而忽視了我們的社會存在的種種矛盾,只有正視這些存在的矛盾,努力地通過更加深入地改革與開放,在發展中去解決發展所帶來的問題才是我們的出路所在,而不是盲目地為今天的成就歌功頌德,甚至以此為資本,鼓吹諸如《中國不高興》等狂妄之說。
正視中國,就是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態度去科學地剖析當今天下的形勢,沉著地應對每一個挑戰,抓住每一次機遇。一步一步地去實現我們的大國夢想、建立起我們的大同世界。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想要了解更多優質的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請大家多多關注“查字典范文網”。
【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 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1000字】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人大代表述職報告2021 人大代表述職報告范文 下一篇: 關于駱駝祥子的讀后感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