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覺醒年代有感800字 觀《覺醒年代》重溫歷史個人感想
央視播放了這部大型歷史劇《覺醒年代》,向我們展示了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那個時代的風云變化,也充分展示了我們中國共產黨創建的全部過程,沒有他們就沒有現在我們幸福生活呀。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觀《覺醒年代》重溫歷史個人感想,歡迎大家參考。
觀《覺醒年代》重溫歷史個人感想(一)
在慶祝建黨百年的歷史時刻,反映中國共產黨創建歷程的電視劇《覺醒年代》一經播出,即引發廣大觀眾的熱烈關注。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的這段歷史為敘事空間。這是一個國運飄搖、民不聊生的艱難時世。辛亥革命并沒有徹底改變舊中國的面貌,面對貧窮落后愚昧的現實,面對日本帝國主義侵華野心,面對袁世凱企圖復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有人迷茫,有人憤怒,有人消沉,有人奮起。在這樣一個宏大的歷史背景下,一代先進分子登上歷史舞臺,開始了救國救民之路的艱難探索。
電視劇開篇,日本以支持袁世凱稱帝為條件,誘迫袁世凱簽署“二十一條”。消息一傳出,李大釗慷慨陳詞:“必須喚起民眾覺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族精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等一系列影響巨大的歷史事件鋪展開來,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宣傳新思想、提倡白話文,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介紹俄國十月革命,開始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胡適在美國撰寫《文學改良芻議》,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電視劇《覺醒年代》精心描畫這一幕幕歷史風云,把觀眾帶到一百多年前那個風云激蕩的歷史環境,清晰再現中國共產黨誕生的社會歷史環境和思想文化土壤,也藝術地描繪了二十世紀初中國的文化思想風貌。以如此大開大合的“史筆”,講述中國共產黨的創立過程,這在以往的電視劇中尚不多見。“覺醒年代”四個字的提出,既是對該劇的主題概括,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對那個歷史階段的“藝術命名”。
電視劇《覺醒年代》真實細致地表現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過程,寫出了一批民族先進分子,研究探討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傳播革命思想的具體實踐。探索思想和發現真理的過程,艱辛而曲折。該劇以藝術典型化的方式,表現了在各種思想和主義的交鋒之中,馬克思主義以真理之光勝出的過程。毛澤東、周恩來等一大批青年人,在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和探討人生價值意義的思考與選擇中,走上革命道路。這些內容讓這部劇的歷史敘事,處處閃耀灼人的思想光輝。
在電視劇《覺醒年代》所展示的歷史環境中,眾多風云人物紛紛登場,他們面目各異,代表著那個時代的紛繁和復雜:袁世凱在廳堂裡試穿龍袍,張勛在紫禁城領兵復辟,辜鴻銘在北大講臺上拖著辮子端著水煙袋大講國學……這一幕幕在劇中都有著各自生動的表演。劇中最具風採與魅力的人物形象,依然是那個時代裡思想先驅和文化先驅們的人物群像:沉穩厚重、樸實堅毅的李大釗,激情四射、慷慨率性的陳獨秀,目光高遠、充滿理想、性格剛正的青年毛澤東,冷峻孤憤、以筆為槍的思想文化先驅魯迅等等。在北大紅樓,還有一批在新思想的激勵下,洋溢著愛國熱血的青年學子。劇中的這一大批角色,既真實準確地反映出了那個時代的鮮明特征,也刻畫了一個個讓人過目不忘的藝術形象。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獨特的藝術審美,讓革命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具有了更加感人的藝術魅力。一是作品所採取的敘事手法和史詩風格,與作品所講述的歷史內容,渾然一體,形質交融,讓觀眾既感受到強烈的思想震撼,也獲得了雄渾悲壯的審美體驗。二是在歷史的宏大敘事中,更加注重細膩、委婉、深情、動人的情感渲染、人性剖析和對人物獨特性格的揭示。劇中那些隨處可見的生動的細節捕捉,不但讓觀眾能見史見人,更讓人物有情有性,讓歷史敘事有厚度又有溫度。叁是努力運用影視審美的方式,真實準確地呈現和還塬歷史環境,電影式鏡頭讓作品充滿藝術質感。比如,老北京城的黃沙、駱駝以及路面上深深的車痕,在片頭運用木刻、剪影、塑像等藝術元素,加強藝術呈現的新穎度和表現力等,可以說是做到了精雕細刻。在藝術表達上,這部作品追求精品的創作態度也非常值得認可。
這部劇全景式再現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歷程,以厚重的歷史內涵、豐富的文化意蘊、深刻的思想啟迪和具有創新意義的審美表達,揭示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必然性和道路選擇的正確性,更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飽滿的情感灌注,致敬先驅偉業,頌揚了在那個覺醒年代裡,一批共產主義者們的初心之純、主義之真、信仰之堅和理想之美。它不僅是一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的優秀之作,也是一部黨史教育的生動教材。
觀《覺醒年代》重溫歷史個人感想(二)
一部《覺醒時代》充分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讓我們看到了在那個覺醒年代的百態人生。如今,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干部們,你覺醒了嗎?
新時代的覺醒,需要有“人生道路千萬條,為民服務第一條”的理想信念。從我們黨這一路走來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渝、艱苦奮斗的初心是人民。習近平總書記說:“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無論是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還是南方洪災,我們都在用行動踐行“一切為了人民”。作為青年干部,光有一腔熱情是不夠的,更要樹立自己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聲共氣、心心相印當成為青年干部的自覺追求,以“人民至上”的責任心服務基層群眾。
新時代的覺醒,還要有“艱難險阻路迢迢,風雨兼程勇向前”的拼搏進取。從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抗日戰爭的勝利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再到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走過了無數艱難崎嶇的道理,越過了無數陡峭險阻的山崖。他們憑著那一股拼搏之力、那一股堅韌之勁和那一腔奮勇之氣,為我們創造了如今的良好環境。大江潮涌,勇者弄帆。在時代發展、事業前進中,作為青年干部,任他千般苦、萬般難,我們也要敢于沖鋒在前,不用揚鞭自奮蹄。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風雨兼程,奮勇向前”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口號,而應是“刻進骨子里、融入血液中、記在心坎上、落在行動上”的錚錚誓言。
新時代的覺醒,更要有“以夢為馬啟新程,腳踏實地譜新篇”的砥礪奮斗。歷史一次次證明,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夢想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口號和虛無縹緲的空想,我們以夢想為指引,以踏實刻苦的拼搏,將每一個夢想都變成了現實。作為青年干部,要始終牢記奮斗就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青年風華正茂,更應當潮而立。面對美好歲月,我們要少一些望洋興嘆的怯懦,多一些乘風破浪的勇毅;面對復雜形勢,我要少一些“與我何干”的推卸,多一些“沖鋒在前”的擔當,始終抱有一股以夢為馬的激情和穩扎穩打的干勁,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以更穩健的速度和力度,揚鞭而進,譜寫新篇。
觀《覺醒年代》重溫歷史個人感想(三)
電視劇《覺醒年代》主要以中國成立之前的一段歷史展開的敘述。
這段時間是一個社會動蕩不安,人民步伐不一的艱難時世,當時的辛亥并沒有徹底改變中國混亂不堪的面貌。有人愚昧無知、有人迷茫不前、有人企圖復辟帝制,同時也有一大批青年先進分子,開始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
劇情開篇,袁世凱復辟帝制的消息引起國民哄動,讓在國外留學的一部分有志者青年李大釗等人憤憤不平,他們紛紛回國尋求一條救國之路。李大釗說:“我們必須要喚起民眾覺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主精神”。同時陳獨秀也創辦了《青年雜志》宣傳新思想,倡導白話文,為尋找一條救國之路打開了新思想涌流的閘門。許許多多的有志青年們參與進來發表自己的觀點。
在新文化運動的標志“北京大學”里,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三顧茅廬請陳獨秀擔任北大文科學長,隨后又在民巷建立起“新青年編輯部”。此時北京大學的一些頑固的保皇黨也與新青年展開了激烈的爭執。這些畫面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誕生前的社會環境和思想文化。工作總結范文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不斷進化。
在探索和發展真理時,十分艱難。在各種思想和主義的交鋒之中,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起來。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庶民的勝利》加上白話文的迅速傳播,如魯迅《狂人日記》的發表和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等巨作橫空出世,大大推動了有志青年探索救國道路的步伐。
這部劇中也有很多風云人物,他們的服飾習慣也反映出當時那個時代的繁雜和混亂。比如留著長辮子端著煙袋講國學的辜鴻銘教授。張勛的辮子軍領兵復辟及海外留學回來,西裝革履的胡適等人,這些極具色彩與魅力的人物形象全部映入觀眾眼簾。而且他們的人物特點也十分鮮明。在北大紅樓的襯托下,一批批洋溢著愛國熱血的青年學子也讓我們過目不忘。他們讓我們看到當時那個時代有一批愛國人士正在不懼艱難險阻,努力尋找成功之路使中國登上歷史舞臺。
《覺醒年代》為我們展演了中國的創建過程,以深刻的歷史意義揭示了這條救國救民的正確道路,同時贊揚了覺醒年代時期一批共產主義者的一顆顆愛國之心。
這部劇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讓我們看到中國的艱辛,讓我們看到中國人民的團結。所以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要珍惜當下,努力學習,報效祖國,不負眾望。
觀《覺醒年代》重溫歷史個人感想(四)
最近觀看《覺醒年代》,真的讓人感慨萬千,特別是一些文人,讓人肅然起敬,如李大釗、魯迅、陳獨秀、蔡元培等等,如今央視終于出了一部《覺醒年代》,猶如高山流水,讓人賞心悅目,實乃三生大幸!《覺醒年代》無疑是給觀眾帶來一場極其盛大的“歷史盛宴”,有電影的質感,年代感畫面感極強,清晰勾勒出大時代的人們的現實生活與精神風貌,劇中所有大人物刻畫得非常真實和生動。展現了那個時代文化人之風骨,為天下蒼生之擔當,不畏犧牲,追求真理,著實令人欽佩不已!反思當下我等眾生,物富思空,望塵莫及,勿忘歷史,永留初心!
該劇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為基本敘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為輔助線,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群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
張桐扮演李大釗,于和偉扮演陳獨秀,侯京健扮演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強大的演員整容,本身就有很多看點!
開頭幾集,于和偉扮演的陳獨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激情卻不用力過猛,有氣場卻不虛張聲勢,既展現了先知先覺者的深邃的思想和澎湃的激情,又有普通人的無可奈何情感糾葛。使得人物有溫度有情感,看起來可信而有感染力。
陳獨秀的兒子陳延年、陳喬年,兩個年輕人演的非常好:他們熱情滿懷,又嫉惡如仇;他們善良厚道,又堅持原則……在父親面前,又是一個讓老父親常常下不了臺的刺猬孩子。兩個年輕演員的演技棒棒噠!
個人覺得,《覺醒年代》整部劇的靈魂人物,堪稱一代國士的蔡元培,北大之校長非他莫屬!北大之所以能成為今天的北大,就是有那些先哲大師們的存在,如:文學巨匠——魯迅,扛“科學民主”大旗,一呼百應的《新青年》創始人——陳獨秀,還有敢為人先,為人民發聲,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偉大革命家,思想家——李大釗,后來北大還聚集了胡適、劉半農、辜鴻銘、劉師培、周作人,梁漱溟、徐悲鴻等這些學術權威性人才。
《覺醒年代》是好看的,這幾集,斷斷續續出場了好一些學術大師,錢玄同、劉半農、劉師培、魯迅、胡適……,還有一些現在在臺詞中可能之后會出場的,梁漱溟、吳虞、楊昌濟、蔣夢麟、徐悲鴻……,那些學術名人們,一個一個出現在觀眾面前,他們或英姿煥發,或朝氣蓬勃,或傲骨凜然,就算是頑固派辜鴻銘,也有著自己的學術風骨。
看《覺醒年代》就像在讀歷史,一個個人物活靈活現,劇中太多的人物一出場便讓人肅然起敬,根本分不清到底誰是主角。有故事,有啟蒙,有思想,有現實,有理想,有情懷,有教育。個人覺得,《覺醒年代》整部劇的靈魂人物,堪稱一代國士的蔡元培,北大之校長非他莫屬!北大之所以能成為今天的北大,就是有那些先哲大師們的存在,如:文學巨匠——魯迅,扛“科學民主”大旗,一呼百應的《新青年》創始人——陳獨秀,還有敢為人先,為人民發聲,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偉大革命家,思想家——李大釗,后來北大還聚集了胡適、劉半農、辜鴻銘、劉師培、周作人,梁漱溟、徐悲鴻等這些學術權威性人才。
我們只有看清歷史,才能放眼未來,更加堅定自己腳下的路該怎么走,該怎么好地愛自己的國與家。
也有人說,劇中人物不盡然是光彩照人傳播正能量的英雄人物,也有投鼠忌器的“小人”,爭議最激烈的便是襄助張勛復辟,欲將中國歷史走向倒退的辜鴻銘,劇中的辜鴻銘讓人討厭至極,在個人看來,也不盡然。
當時北大的文科可真是群星璀璨,大師云集啊,簡直像是風云際會,精彩萬分!像辜鴻銘、黃侃及劉師培這樣,性格刁鉆,脾氣古怪的人,太正常了,現在的老頭不也都是這樣嗎?還常常被人誤以為是“迂腐”,“老頑固”。
不要看人物片面之行為,就草率給他蓋棺定論,就否定了他為國家所做的貢獻,否定了他整個人,這樣做就大錯特錯了,身為后輩的我們最是沒有資格說那些守舊頑固派迂腐,他們大多數人往往都是大學問家,大思想家,有大智慧的大師級人物,往往深藏不露,平時看他哪哪都不順眼,行事風格往往讓常人無法理解,但在關鍵時刻,可以一鳴驚人。
辜鴻銘這個人物不簡單啊,生于南陽,學于西洋,成名東洋,服務北洋,“老古董”級大師,精通9國語言,學貫中西,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奇才,號稱清末之怪杰。說實話,講洋文,當時恐怕沒幾個比得過他辜鴻銘,論學術造詣,他的境界無人質疑。他的資質,的確夠得上北大教授,國學大師的稱呼。
但是他走錯了一步,襄助張勛復辟,民憤四起,作為清朝培養出來的人才,辜鴻銘的做法可以理解,但是當時是民國,決不能逆天而行。有才無德,任何時候都無法受人尊敬,更不會讓他委以重任。搞學問,做研究,教書育人,學術水平要看,立場與原則問題更是重中之重。
好在他是真才實學,讓北大師生有幸看他對“中國人的精神”的演講,他留著長辮子,也許在學生們看來,他封建,他保守,他迂腐,但辮子在他心里就是愛國,中國優秀文化的象征。而那個時候,很多從國外歸來的思想家、文學家大力推崇國外的各種制度,免不了會出現部分人走極端,失去對中國甚至中國傳統文化的信心。
而辜鴻銘論“中國人的精神”,猶如高山流水,石破天驚!警醒中國人中華文化之重要性,并立誓用其一生將中國人之精神和民族之文化發揚光大,辜老的狂傲,透著一種精神力量,有著舊知識分子應有的風骨,一番高論,無一人反駁,無愧于學貫中西的國學大師!當然,劉師培、黃侃等人皆是如此,中國處于探索階段,每個人都在苦苦尋找強國之路,思想有分歧是必然的。
劇中,除了辜鴻銘,還有一個人物值得一說,那就是后來投海的易白沙,都說他是一個悲劇人物,其實不然。
劇中的易白沙抱著陳獨秀大哭,聲淚俱下,在今天看來,有些人多少會覺得肉麻,現實生活中,很少看到一個大男人這樣哭,因為他們這一代人正是太熱愛這個國家,愛得深沉,那個時代,愛國早已刻進他們的骨子里,真正心懷天下的人才會哭得如此絕望,像失去親人般,哭得肝腸寸斷。在屏幕前的我,好像被他的哭感染了,頓時感到鼻子好酸,看得人真是心痛啊。
或許感覺現實的無能為力,才如此悲觀,前路渺茫,雖說他最后投海,但他的死有種力量,猶如屈原投淚羅,深感國之無望,于是他想要用自己是生命來喚醒國人。
憂國憂民的易白沙,視死如歸的易白沙,你若問我: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這個國家愛得深沉!
看這些人物事跡,就像翻看一頁頁歷史書,劇中每一個人都不是無名之輩,每一個人都了不起,忠于人民,熱愛國家,追求真理,是我輩之楷模,有人說,《覺醒年代》是中國影視近十年來的一部精品之作,,這部片確實屬于不可多得的經典良心之作,覺醒時代——充滿黑暗的年代,同時也充滿光明與智慧的時代。
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中國革命的先知先覺者。沒有他們,就沒有中國共產黨成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成立……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中國共產黨的發起人、締造者,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時代急先鋒!
滿屏正能量,一點一滴皆是歷史,這部電視劇的題材很多都可以直接納入學校教材給學生們看,好的作品就應該流芳百世,因為這部劇可以激勵人心,洗滌靈魂,讓后輩們知道,多少先賢先烈們前仆后繼,用他們的鮮血與生命換來了一個嶄新的中國。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覺醒年代》重溫歷史個人感想,想要了解更多優質的觀《覺醒年代》重溫歷史個人感想,請大家多多關注“查字典范文網”。
【觀覺醒年代有感800字 觀《覺醒年代》重溫歷史個人感想】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構建時代精神版圖為主題的發言稿 構建時代精神版圖的演講稿 下一篇: 一條狗的回家路觀后感600字 一條狗的回家路是什么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