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讓黨旗在防汛救災第一線高高飄揚心得感悟范文5篇
洪水無情人有情,各級黨員干部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全力奮戰防汛抗洪第一線,讓黨旗在防汛救災第一線高高飄揚。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于2021讓黨旗在防汛救災第一線高高飄揚心得感悟范文5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讓黨旗在防汛救災第一線高高飄揚心得感悟篇一
當前,多地發生洪澇地質災害,防汛形勢嚴峻。記者在抗洪一線看到這樣一些身影,他們在轉移群眾、搶險救災等危急關頭沖鋒在前,讓黨旗高高飄揚在防汛救災第一線。
受強降雨影響,流經湖北恩施城區的清江河水漫過河堤,在勝利街一帶,河水逼近沿街商鋪的二樓,不少群眾被困。情況危急,當地黨員干部組成了搶險隊伍,駕著皮劃艇前往救人。
危急時刻,背著群眾轉移的人叫劉本云,是一名有著26年黨齡的共產黨員。甘做人梯,劉本云把困在二樓的居民一個一個接到皮劃艇上,安全轉移。
當天,劉本云和同事們駕著皮劃艇往返五十余次,搜救被困群眾近兩百人。
最危險的任務黨員先上,最艱難的任務黨員先上。
江西余干縣信瑞聯圩發現3處泡泉,最大泡泉直徑已有兩米左右,時刻威脅著大堤的安全。險情就是命令,73集團軍某旅立即派出了200百名官兵緊急處置。由于泡泉點在水下,官兵們成立了一支黨員突擊隊,隊長袁魏魏帶領25位“95后”黨員跳入齊肩的水中封堵管涌。
黨員突擊隊中還有一位來自九江都昌的“95后”黨員劉浪,水塘的另一面就是他的家鄉。在此次洪災中,他的家里也受了災,家人已被當地黨員干部轉移到安全地帶。
經過6個小時的連續奮戰,信瑞聯圩的險情被控制住,目前當地工作人員繼續巡查。
在湖南岳陽1068公里的環洞庭湖堤壩和163公里的長江干堤上,1300多個防汛連,超過11萬名黨員日夜堅守,守護家園。大事難事見擔當,危難時刻顯本色。無數共產黨員向險而行,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讓黨旗在防汛救災第一線高高飄揚心得感悟篇二
在防汛搶險一線,廣大黨員干部沖鋒在前,轉移群眾、守護大堤,在洪水面前筑起一道沖不垮的堅強防線,讓黨旗在防汛救災第一線高高飄揚。
16日,重慶市萬州區五橋河遭遇近四十年來最大洪水,河道兩邊上萬名群眾的生命財產受到威脅,當地黨員干部挨家挨戶組織群眾立即轉移。
降雨持續,河水猛漲,很快就灌入了沿街商鋪和民房,一些還沒反應過來的居民被困家中。危急時刻,社區黨員與救援隊員一起緊急施救,在一米多深的洪水中將被困的居民轉移出來。
黨員干部和救援人員全力以赴,需要轉移的5000多名居民全部安全轉移。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連日來,各級黨組織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哪里有汛情,哪里就有共產黨員的身影。
面對嚴峻的防汛形勢,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主動擔當、敢打頭陣,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在長江干堤湖北黃岡武穴段的防汛哨棚成立了6個臨時黨委、38個臨時黨支部,近1600名共產黨員帶領群眾在大堤上值守;在安徽安慶高新區各個轉移群眾安置點成立的臨時黨支部,從后勤保障、秩序維護以及衛生防疫等方面為群眾排憂解難,讓受災群眾衣食無憂,生活安定,真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轉移,黨員最后離開;搶險,黨員沖鋒在前。
近期,長江九江段、鄱陽湖、修河一直處于超警戒水位,發生潰堤、漫堤、管涌的風險很大。幾天前,江西鄱陽縣一段圩堤出現水下塌方,情況危急,72集團軍某旅官兵立即趕往馳援。12名黨員組成突擊隊跳入水中,頂住湍急的水流,用沙袋加固坡岸。連續高強度作業,他們的手多處擦傷。
經過3個小時的奮戰,堤腳被壓實,長約1.5公里的圩堤坡面鋪上了防浪布,保住了大堤。
讓黨旗在防汛救災第一線高高飄揚心得感悟篇三
今年入汛以來,我國南方地區汛情災情嚴重,7月份以來,洪澇災害已經造成24省(區、市)2300多萬人次受災。近幾日,長江今年第2號洪水、淮河今年第1號洪水又相繼形成,太湖繼續超保證水位,多地防汛抗洪形勢越發嚴峻。防汛救災既是戰場,也是考場。當群眾面臨險情,需要轉移的時候;當突發險情出現,需要有人挺身而出的時候,當村莊需要有人留守巡查的時候,我們看到有很多基層干部二話不說擔起了重任,成了大伙兒心里的主心骨。
7月16日至17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區遭遇暴雨,持續強降雨使清江干流水位猛漲。17日,流經恩施州首府的清江河水漫過河道,導致城區大面積被淹,部分路段積水深達數米。當天16時30分,恩施市城市防汛應急響應由II級提升為I級,淹沒區群眾迅速轉移。
在恩施市勝利街一帶,水面已經快漲到了沿街商鋪的二樓,不少人被困在樓上。危急關頭,幾名搜救隊員駕駛著皮劃艇前往救人。
劉本云是恩施市“兩違”清理整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災情發生后,劉本云帶著本單位一些身強體壯的同事一早就來幫助轉移被困群眾了。
天漸漸變黑,劉本云和他的同事已經奔波了一天,但考慮到可能還有群眾被困,他們找來手電筒又繼續搜救。
在十幾個小時的救援中,劉本云和同事駕駛皮劃艇來回搜救50多次,搜救被困群眾近200人。這其中,有多少人是踩著他的肩膀下來的,他已經記不清了。作為一名基層干部,今年46歲的劉本云曾當過21年兵,有26年黨齡,一些責任和擔當已經深入骨子里。
劉本云說:“因為高空比較高,其它地方不能保證老百姓安全。踩在我肩膀上,一是給老百姓信心,第二個也能確保老百姓的安全。”
雖然說起來輕松,但實際上救援被困群眾的時候,劉本云他們也曾多次身處險境。
劉本云說:“在救援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險情,有的人比較重,當時在初期的救援過程中經驗還不是很豐富,我們自己也差點栽到水里面去。”
湖北恩施市“兩違”辦快速反應大隊大隊長晏軍說:“當時的情況比較險,有被大水淹沒的弱電線把我們的船只纏住了,好不容易才脫身,想起來有點后怕。”
群眾都安全轉移了,但劉本云卻閑不下來。18日凌晨,恩施的強降雨暫停,清江水位有所下降,主城區的積水也逐漸消退。但這場洪水卻造成恩施市城區內淤泥淤積、遍地狼藉,道路嚴重阻塞。為了早日恢復家園,劉本云又和救援人員及當地群眾一起忙著清淤清障了。
位于恩施市清江西路勝利街片區的商鋪是受災最為嚴重的區域之一,劉本云和恩施市“兩違”辦應急分隊的38個人正在這里清淤。沿街清掃的時候,經營商鋪的楊維書認出了他,前一天,正是劉本云將被困商鋪二樓的她給救了出來。
這場洪災造成恩施市城區內淤泥淤積,道路嚴重阻塞。為了盡快恢復道路通暢,7月19日晚,恩施市城管部門對城區5個受災嚴重的重點路段進行全面清障作業。顧不上多休息,在大型作業車無法進入的狹窄街道里,劉本云和他的同事們又忙活開了。
劉本云說:“明天如果清淤沒清理完,我們繼續清淤,直到把淤泥、垃圾清完,老百姓恢復生產生活,我們再收隊。”
安排好夜間巡防的點位后,江蘇南京秣陵街道東旺社區黨委書記崔吉安和同事們繼續巡堤。社區內2.5公里的秦淮河堤岸,他們每個人都有一片責任區。巡堤看起來好像挺輕松,但其實責任重大,來不得半點馬虎。前一天,他們這里就剛剛發生了一起險情。
7月18日凌晨,南京市降下大暴雨,秦淮河水位再度上漲。東旺社區所在的秦淮河東山站水位已經超過警戒水位1米多,巡查人員發現堤壩背水坡出現了一處散浸,必須及時處置。
江蘇南京江寧區秣陵街道東旺社區黨委書記崔吉安說:“當時心里有點緊張,因為聽專家講散浸它要是處理不好,發生的后果不堪設想,堤壩出問題都從小的散浸開始的。我們幾個社區干部還有老同志一商量散浸口的事,口應該在它迎水坡的上面,我們當時臨時制定了一個方案,打樁弄木板用沙袋填土。”
方案定了,機械、物資也很快到位。工作人員在背水坡開始圍堰蓄水,挖掘機則用車斗在迎水坡打木樁,木樁四五米長、碗口粗,淋過雨格外重,至少需要兩個人在水中扶好才能打下去。
崔吉安帶著水性好的同事和村民跳入水里輔助挖掘機打樁。兩個多小時連續作業,40多名社區黨員干部和村民齊心協力,終于及時排除了這一散浸險情。
正在用手機錄視頻的是留守在村里的二灘村村委會主任胡雨清。十幾天前,二灘村所在的江西省鄱陽縣昌洲鄉遭遇洪水,村民大都撤到安置點或投親靠友去了。因為走得匆忙,很多人家都沒來得及收拾,現在暫時又回不去,放心不下家里,有不少人都給留守在村里的村委會主任胡雨清發消息,希望他能幫忙去看看自己家里的情況。
誰家有需要,胡雨清都會到他家門口用手機錄一段視頻發過去,讓大家安心。同時,他還會經常在微信群里向大家通報決口封堵的進展。
昌洲鄉四面被昌江水包圍。7月9日晚,保護昌洲鄉的中洲圩發生潰堤,決口長達188米,昌洲鄉15個行政村被淹,萬余名群眾被緊急轉移。當時,發生決口的正是胡雨清所在的二灘村。他告訴記者,7月9日下午他們發現村外面一處圩堤開始漏水,就迅速組織人員去封堵,可惜沒有成功。
險情發生后,因為昌洲鄉群眾已經全部妥善安置,沒有發生人員傷亡。現在,村里就剩胡雨清和另外幾個留守人員,除了幫村民拍視頻溝通一下現狀,每天晚上他們還要劃船在村里巡邏。
村里斷電,這段時間胡雨清留守的日子并不好過。胡雨清說:“我們現在早晨用柴火煮一點面條吃,沒有電,有個好心人捐了一臺發電機,但是油很貴,只有晚上很熱、睡的時候發兩三個小時電,其它時間沒電的。”
前幾天,中洲圩封堵決口到了最關鍵的時候,運送石料的車都要從村里唯一的道路上通過,有時會壓壞道路。為了不耽誤封堵施工進度,一有情況胡雨清他們就要出去幫忙修路。
經過5天5夜不間斷的搶修,18日上午,中洲圩決口順利合龍。不過,因為水位下降不夠,還有不少民房仍然淹沒在洪水中,轉移群眾想回家還需要一點時間。而村民回來后,還有不少事等著胡雨清他們去做呢。
雖然留守的日子又累又寂寞,但胡雨清覺得一定能熬過去。他希望村民們能早點回來,大家一起努力,重建家園。
這些基層干部,危險的時候沖在前面,撤離的時候留在后面;巡堤的時候不放過一處險情,轉移的時候不落下一位群眾。他們的擔當,讓群眾心里有了底。當前,全國防汛進入“七下八上”階段,長江流域中上游地區降雨仍然偏多,黃河中上游、海河、松花江、淮河流域可能發生較重汛情。在這樣一個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的關鍵時期,需要基層黨員干部沖鋒在前,也需要所有人守望相助眾志成城。
讓黨旗在防汛救災第一線高高飄揚心得感悟篇四
今年7月份以來洪澇災害已經造成了全國24個省級地區的2000萬人次受災。面對異常嚴峻的防汛形勢,一大批基層的黨員干部挺身而出,不分晝夜奮戰在抗洪一線,巡堤搶險、轉移群眾。而在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的緊要關頭,他們毫不猶豫地犧牲自己的利益,保全群眾的利益;毫不遲疑地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讓給群眾,留下了許多感人的瞬間。他們是乘風破浪的逆行者。
這是7月9日晚上8時,發生在江西新余市觀巢鎮觀巢村的一幕,漫過河堤的洪水倒灌村莊,水勢不明。危急之際,村里的綜合治理員張志平想到了用敲鑼的方式發出警示。
面對不斷上漲的水勢,通知村民迅速轉移的同時,村里的黨員、干部們還要查看險情,帶領群眾開展搶險工作。
發現村莊進水且水勢仍在上漲的情況后,觀巢鎮也第一時間分派了人員趕到各個被淹的村小組,組織村干部、村民轉移被困群眾和物資。
很多黨員干部一邊勸導群眾撤離,一邊主動幫村民搬東西。
在轉移群眾時,一位老人想在退水時及時清洗地面,避免泥漿留在家中,堅決不肯轉移。
最后經過村委干部的反復勸導,這位老人才趕緊轉移。一直忙到晚上11時左右,村民家中財產得到妥善處置。33名群眾也全部轉移,積水在第二天凌晨開始慢慢退去,由于救助及時,當地群眾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這位一手拎一袋砂石跑在前面的壯漢叫楊述雄,江西九江都昌縣薌溪鄉新豐村的村委會主任,大家給他取了個外號,叫“楊大力”。
楊述雄從小在湖邊長大,是一個典型的湖區漢子,嗓門大、性子急。盡管已經52歲,但工作起來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急先鋒”,老百姓一遇到難事,他總是挺身而出。自從七月初參加抗洪搶險以來,他干活總是搶在最前面,而且往往是一個人干了兩個人的活。
老楊是防汛的“老把式”,參加過很多次防洪搶險,積累了不少實用的辦法。7月3日以來,新豐村開始下雨,起初只是小雨,但是從6日傍晚連續幾天連降暴雨,席卷了全村。記者趕到這里時,雖然洪水水位已經在緩慢下降,但是它對村莊造成的傷害還是清晰可見。老楊帶著記者走進一戶人家,他家門前本來是一片田地,如今也完全泡在水里,而他自己的家也被淹了。
老楊說,原本有一個大壩將鄱陽湖和內湖隔開,但如今也完全被淹,連成了一片。
為了抗洪搶險,村黨支部立刻成立了臨時抗洪搶險小組,老楊帶領著黨員們轉移安置百姓,加固堤壩,吃住全在堤壩上,24小時待命。截至目前,他已經在防汛抗洪一線戰斗了9天9夜,處置泡泉、滲透等險情二十多次。
洪水來襲,老楊沖在最前面,可他家里還是有牽掛的。他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種糧大戶,家里種了近300畝地,那個時候,再過一個星期就要收割了,但是卻被突如其來的洪水淹沒。本來他可以和其他人家一樣搶收自家的水稻,但抗洪搶險的任務來了,他連家也沒顧得上回。
雖然沒顧得上回家搶收水稻,但老楊沒有忘記需要緊急轉移的老鄰居。楊世升身患尿毒癥,身體非常虛弱,甚至需要拄雙拐才能行走,一家5口,兩個小孩還只有八九歲。7月6日,暴雨突如其來,讓楊世升一下子犯了難。
在楊述雄的幫助下,不僅楊世升一家順利搬了家,全村地勢低洼的4戶16人在晚上7時前也都全部安全轉移到位。村里還有七八位老人和五保戶,他們原來住在敬老院,汛情開始后,也都在老楊的安排下被轉移到了地勢較高的小學校。
“上前線,不能退縮,退后就不是黨員了。”短短一句話擲地有聲,在防汛抗洪的第一線,有許許多多像老楊這樣的抗洪“老把式”勇挑重擔,也有很多年輕的突擊隊員日夜奮戰,洪水來臨他們絕不后退。防汛抗洪是一場硬仗,在這個特殊的戰場上最能夠彰顯出一名黨員的初心和本色。眼下防汛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需要廣大共產黨員沖鋒在前,奮力構筑起一道道堅固的“紅色堤壩”,守護鄉親們的平安。
讓黨旗在防汛救災第一線高高飄揚心得感悟篇五
為了誰?我是誰?依靠誰?
嚴峻的汛情考驗我們的應對能力,決戰“洪魔”更映照出新時期干群關系——
從江淮大地到洞庭湖畔,從鏖戰鄱陽到保衛巢湖,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肩并肩、手牽手、心連心,安危與共,風雨同舟,筑起一道道鋼鐵長堤,交出一張張魚水情深的答卷……
為了誰:危難關頭的初心檢驗
長江告急!淮河告急!鄱陽告急!巢湖告急……
庚子之夏,極端天氣頻發,南方多省進入主汛期,累計降水量之大、梅雨期之長、覆蓋范圍之廣,歷史罕見。
皖贛湘鄂四省,強降雨造成400多個縣(市、區)超過3800萬人不同程度受災,累計轉移安置280多萬人……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安徽宿松,八百里皖江之首,同馬大堤蜿蜒于長江北岸。
“上下船都要登記,下船人數要和上船一致,一個也別漏!”大堤上,嗓子嘶啞的洲頭鄉黨委書記唐志華一遍遍大喊。
面對長江高水位態勢,江湖環繞的洲頭鄉防汛壓力疊加,鄉里連夜排查轉移受災群眾。
“如果有一個群眾不安全,我是真的無法向組織、向村里的百姓交代啊!”面對鏡頭,唐志華語氣堅定,“有人問我,幾天不睡覺,怎么還有這個精力?我說要挺下去,必須挺下去!”
在他身后,洪水肆虐,廣原成澤。堤外,萬家燈火,平安祥和。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黨員干部檢驗初心的考場。
安徽東至縣,23名干部和搶險人員留在幸福圩,幫助轉移出來的村民看護房屋、養殖家禽。“村民們撤出來后,不用擔心家里養的雞鴨了。”大堤上,副縣長郭宏盛說。
郭宏盛手指處,滔滔洪水已把幸福圩圍在中間,將這里變成了長江中的孤島。
安徽阜南縣王家壩保莊圩,縣里派來的干部和圩里的黨員成立臨時黨支部,幫助搶險救災。
支部設在哪里?是幾位黨員首先討論的事情。
出水口是圩內最低洼的地方,距圩壩最近,可以第一時間發現險情。“哪里最前沿,就設在哪!”臨時黨支部副書記王振喜說,“大家一致決定將支部設在這里,當好群眾的哨兵。”
危難關頭,以命相搏,這樣的鏡頭在多地上演。
“出事了!滲漏洞大了!快!”7月21日,在安徽廬江縣白山鎮金大圩段,黨員徐經寶聽到喊聲,拔腿奔向滲漏點。
滲漏點水流奔涌,運土堵漏尚需時間。徐經寶不及多想,縱身跳進水中,用胸膛貼住滲漏口,減緩流速,爭取時間,水流沖擊力幾次險些將其帶走。同伴們緊急調來沙包,合力堵住滲漏。
同樣在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政治教導員陳陸在洪水中逆行營救被困村民時,被湍急的洪流卷走,英勇犧牲。
江西南昌市灣里管理局梅嶺鎮,消防員張五洲、徐濟鑫深夜轉移暴雨中被困的群眾,遭遇突發山洪,不幸殉職。
湖南永順縣永茂鎮,鎮長向大湖在村干部幫助下,用繩子系住自己,沖入山洪,冒死救出被困在工地上、不會游泳的工人……
“最艱險的地方,總有熱血的我們!”面對群眾安危,廣大黨員干部義無反顧,舍生忘死,不負使命。
我是誰:生死與共的銅墻鐵壁
江西九江江新洲,長江江心,洪水環伺。
這里是數萬人的家園。連日來,江新洲水位持續超警,最高時高過壩面,隨時有漫堤風險。
距洪浪最近的除了環島堤壩,就是171個防汛哨所。15個村1500多位黨員干部和村民“釘”在這里,風雨同眠,晝夜值守。
“黨員干部在場,百姓就會安心。”在第171號哨所,柳洲村黨支部書記洪棉雪頸部被曬出一道黑白分明的“V”形。
面對大汛,黨員干部和群眾風雨同舟,安危與共。
“千里淮河第一閘”王家壩閘泄洪后,安徽阜南縣蒙洼蓄洪區成為澤國,77個莊臺被洪水環繞。大批縣直機關黨員干部乘船進駐莊臺幫助救災,穩定民心,與上萬名村民同吃同住,朝夕與共。
東田坡莊臺上,縣人社局干部王偉進村后,被安排在村民王安才家,跟他住一個屋。“這些干部是來幫我們的,大伙搶著讓他們住到自己家。”王安才說,“我吃啥,他就吃啥。”
距離近了,心也更近了。王偉拿起掃把,村民們就跟著拿起工具搞衛生。政府配送的生活物資要分發,村民自愿幫著挨家送。“剛來時壓力很大,現在發現,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斗。”王偉說。
“我們是群眾的小學生,這么近距離、這么長時間和群眾生活在一起,大家學到了很多。”阜南縣委書記崔黎說。
“不犧牲這些地,就可能有人要丟命。”為保淮河上下游,蒙洼蓄洪區田地被水淹沒,村民們都能識大體。
聞聽此言,一位駐村干部當場感動落淚:“群眾有這樣的奉獻精神,我們有什么理由不把工作做好!”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能創造出無窮智慧。
長江大堤湖北黃岡段武穴市武黃湖泵站處,堤腳堆滿建材。“車子、備料都在堤下,如果發生險情,道路被堵怎么辦?調運根本來不及!”看到防汛干部,村民們七嘴八舌圍上來出主意。
在村民們建議下,武穴市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決定,每公里江堤備足10車黃土和各類工程車輛,隨時待命。
用集裝箱改裝的防汛哨棚不通風,也不符合防疫要求,村民趙輝提出用腳手架、雨布搭起十幾米長的帳篷,敞亮透氣,吃飯還能保持距離,被推廣到沿江各堤段。
就這樣,干群聯手想出了一個又一個長江防汛新點子。
艱難困苦雖多,團結一心無懼。
安徽安慶市,一批脫貧戶由被幫扶者變成幫扶者,協助防汛干部巡堤值守、照顧安置點群眾。
江西九江和湖北黃梅,成百上千的務工青年放棄打工,返鄉戰洪。
天災面前,干部和群眾沒有旁觀者,他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一起戰天斗地。
依靠誰:源源不竭的戰洪偉力
7月27日,淮河流域的安徽阜陽市姜唐湖蓄洪區潁上縣戴家湖一涵閘閘門破損出險,解放軍官兵、民兵、消防救援人員緊急增援。附近百姓紛紛走出家門,送飯給搶險人員。
“他們是來保護我們的,不能讓他們餓著。”69歲的廟臺村村民馬文起和孫子把三輪車推上泥濘的大堤,給裝運沙袋的消防員們送來熱騰騰的午飯。傍晚,他又燒了開水,送到大堤上。
在侯郢村,村民朱國榮等人炒菜、蒸饅頭、煮面條,送到搶險的戰士們手中。“村里自發送飯的人很多。”朱國榮說。
歷時77小時,戴家湖堵水圍堰完成合龍,搶險成功。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歷史往往是最好的教科書。
長江北岸,安徽省安慶市海口鎮培文村,七旬村民王啟干和兒子、兒媳駕駛著擺渡船,往返于西江兩岸。
早年,培文村被長江及支流環繞,王啟干做了近40年的擺渡人,后來路通了,擺渡需求越來越少,三年前停擺。
半個月前的一個深夜,王啟干接到村干部電話:村里的路被水淹了,村中還有2000多名村民,急需擺渡船。撂下電話,他連夜檢查調試船只,看著跟了自己多年的“老伙計”,心中不免有些激動。
十幾天來,王啟干接送轉移1500多人,運送大量糧食、水、柴油等防汛急需物資,還常在夜里接送渡江搶險的解放軍。“他們是來幫我們的,打贏這場硬仗,是我們共同的事。”
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
安徽安慶市,志愿者包了6000多個餃子,送到在大堤上抗洪搶險的解放軍指戰員手中;
安徽銅陵市,群眾自發為正在加固堤壩的武警官兵送去煮好的雞蛋;
湖南津市市,“90后”年輕人肖峰聯絡當地飯店,把美味的牛肉粉送上大堤,辦起抗洪一線的“深夜食堂”……
時代在變,依靠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故事沒有改變。
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我們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
這個論斷,真實地映照著今天的戰洪畫卷。
以上就是小編收集的2021讓黨旗在防汛救災第一線高高飄揚心得感悟范文5篇的內容了,想要了解更多范文知識,請持續關注本網站,小編將會為您帶來更多精彩內容哦!
【2021讓黨旗在防汛救災第一線高高飄揚心得感悟范文5篇】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方面存在的問題范文5篇 下一篇: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研組工作計劃范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