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自信與防控疫情心得體會 增強防疫意識心得體會
我們都在等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落下帷幕,等可以摘下口罩的那天,相信那一天不會太遠,到那時,讓我們靜待櫻花開放。為了大家學習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制度自信與防控疫情心得體會 增強防疫意識心得體會內容,以供參考,一起來看看!
制度自信與防控疫情心得體會
近日,由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外溢的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國多個省市,我省個別市州也因此出現零星病例。本輪疫情的發生情況較為復雜,是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已經引起全國各地高度重視,并采取了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作為湖南省會、全國最受歡迎的十大旅游目的地之一,長沙迅速行動,進一步扎緊了疫情防控的籬笆。在此過程中,廣大市民自覺自律,同心防疫,尤其令人感佩。
眼下,長沙城大街小巷,秩序井然。一方面,岳麓山、橘子洲、水上游輪,坡子街、火宮殿、文和友等長沙標志性景區和營業場所,正常有序營業;另一方面,市民自覺做到少出門、不串門、不扎堆、不聚集。出行者戴著口罩,幢幢大樓、家家單位、個個社區都在嚴核身份證、手機號,測體溫、查雙碼、檢測核酸、接種疫苗…… 長沙千萬人就是有這樣高度的自覺自律,以自己的行動,落實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詮釋了什么叫聞令而動,什么叫嚴防死守,什么叫秩序井然,什么叫理性成熟,讓人深深地感受到這座城市里的溫暖、力量和安全感。
病毒狡猾,疫情可憎,但終究在獵人的槍口之下。經歷去年以來抗疫斗爭的磨煉和洗禮,包括長沙在內的全國大大小小的城市、鄉村,都變得更加成熟起來。這種成熟體現在秩序上,人們變得訓練有素,應對突發情況不慌不亂;體現在信心上,更加配合黨和政府的疫情防控舉措和調度,并堅信必定能戰而勝之;體現在社會責任感上,每個人都是參與者,每個人都是戰斗員,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行動,為防控疫情匯聚磅礴力量。
疫情防控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新冠疫情被徹底消滅之前,我們的武器絕不能放下,我們的防護絕不能有絲毫的松懈。面對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尤其要堅決克服麻痹思想、松懈情緒、厭戰心態、僥幸心理,以更實的作風、更大的力度,抓好當前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我們堅信,在黨和政府的領導部署之下,全市上下自覺自律,同心同力,將疫情防控這張大網織密織細,就一定能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我們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幸福感會進一步提升。
制度自信與防控疫情心得體會
復學之后,防疫成為學校一個重要內容。要求學生戴上口罩,改造學生食堂等等,學校的許多防疫措施都是依照上級部門的要求操作的。而“透氣課”卻是規定動作之外的“創新動作”。別小看這小小的“透氣課”,透著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透著許多可貴的“教育信息”
隨著天氣轉熱,氣溫不斷攀升,戴口罩的感覺越來越不好了。對于老師來說,上完課回到辦公室,可以脫下口罩深呼吸??蓪W生卻沒有脫口罩的機會,即便是上體育課,可能也會被老師要求戴口罩。口罩戴著難受,許多學生也只能“陽奉陰違”,不依規定戴好口罩。這失去了戴口罩的意義,如果老師不管好學生戴口罩,會產生壞效應,會促使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好好戴口罩,最終會讓學生戴口罩變成了形式主義。許多學校在復學之后,恨不得將“失去”的時間全都“找”回來,恨不得將學生的全部時間和精力全都放在學習。在許多老師看來,網課的效果挺差的,許多知識點要重新學,他們會拚命讓學生刷題,至于學生戴口罩有多不舒服,往往被忽略了。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戴口罩防疫恐怕很難比得上讓學生掌握一個知識點重要。
令人贊嘆的是,在復學之前,學校領導以及老師經過多次研判和討論,考慮到小學生一整天戴口罩會很不舒服,綜合相關部門以及多個專家的說法,決定在室外通風,同時能保證安全距離的情況下,讓學生們可以摘下口罩自由呼吸。換言之,他們早就以生為本,早就從學生的特性出發,創新了“透氣課”。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學生健康,而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學生的學習當然重要,但相比于健康,重要性就沒有那么高了。
其實,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幾乎每一所學校的老師都會說,他們在防疫過程中,也會一絲不茍地做好各種防疫措施,該消毒的消毒,該改造的改造,但在骨子里,仍然沒有將學生的健康放在首位,有些措施并沒有收到最好的效果。“透氣課”透出哪些教育信息?其一,透出以生以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的健康為重;其二,透出創新意識。“透氣課”以前沒有過,是被疫情“逼”出來的,但如果沒有創新意識,恐怕也難想出來;其三,透出責任意識。要知道,“透氣課”不是規定動作,也不是上級要求的。萬一“透氣課”出現意外,學校的領導要承擔責任了,可如果管理得法,是不太可能會出事的,這只會對學生有積極作用。
“透氣課”透著的教育信息,恰恰是學校最需要的,可為何很難見到學校創新出更多的讓學生受益,又能夠更好防疫的因地制宜的“透氣課”?這也是需要深思的?! ≈泄仓醒胝尉殖瘴瘑T會5月6日召開會議,聽取疫情防控工作中央指導組工作匯報,研究完善常態化疫情防控體制機制。總書記在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要繼續指導做好治愈患者康復和心理疏導工作,督促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舉措,外防輸入、內防反彈,要毫不懈怠抓好各項工作,鞏固疫情防控成果,決不能前功盡棄。
“病加于小愈,禍生于懈惰。”在疫情防控轉入常態化之際,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猶如一針“清醒劑”,對于我們保持警惕、防微杜漸,增強謹慎之心,進一步繃緊防控之弦,具有重要的警示和指導意義。各地要慎終如始,做到不麻痹、不厭戰、不僥幸、不松勁,以“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的定力和耐力,毫不懈怠抓緊抓實抓細各項疫情防控工作。
讓警惕之心保持“常態化”。輕敵是兵家大忌,僥幸和不幸往往相伴相生。現實中,有人認為已經度過了疫情暴發階段,開始盲目樂觀,逐漸放松警惕。殊不知,新冠肺炎疫情還有很大不確定性,如果我們放松警惕,很有可能功虧一簣。當前,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勢頭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國內個別地區出現聚集性疫情,全國各地哪里都沒有絕對的“保險箱”。同時,傳染病不同于別的病例,只要有一例,就有傳染多人的可能。在這個時候,任何松懈意識、疏忽大意,都可能帶來嚴重后果。要清醒地意識到,“常態化”不是“平?;?rdquo;,越是進入常態化,越要繼續繃緊思想這根弦,抓緊抓實疫情防控措施,避免“大意失荊州”。要增強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把困難估計得再充分一些,把問題考慮得再透徹一些,把措施執行得再精準一些,確保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秩序“平穩過渡”。
讓謹慎之心保持“常態化”。“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這句話充分說明了防微杜漸的重要性。當前,疫情防控各條戰線經歷了數月的艱苦奮戰,容易產生放松懈怠、疲勞厭倦等心理。殊不知,思想上松一寸,行動上就會散一尺,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疫情防控注定是一場持久戰,病魔一日不除,防控就一日不能松,任何厭戰和懈怠都會讓工作前功盡棄。要擰緊思想“發條”,警惕出現思想的“拐點”,克服厭戰情緒,始終保持緊迫感和危機感,在防控力度和重視程度上堅決“不打折扣”,增強定力和韌勁。要堅持節奏不變、力度不減、尺度不松,每時每刻、一絲一毫都不能不馬虎。同時,要廣泛推行“無接觸服務”,加強公共場所人流疏導,避免聚集性傳染。此外,要嚴格落實境外來我國人員的體溫檢測、核酸檢測和隔離防護等措施,防止海外疫情“倒灌”風險。
讓自律之心保持“常態化”。個人自律的“緊與松”決定著疫情防控的“成與敗”。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科學有效,形勢持續向好,加之商貿、旅游、餐飲等行業不斷開放,一些人放松了自我要求。殊不知,持續向好并不代表可以高枕無憂,疫情防控并非一蹴而就,短期之內出現的積極變化,并不意味著病毒已被戰勝,因為“警報”尚未解除,要繼續保持高度戒備,嚴格約束自身行為。作為普通公民,還需要聽從“盡量少聚集”的勸告,持續繃緊思想上的“弦”,管好個人之“小我”,助力防控之“大局”,用自身嚴格的“自律”換大家更多的“自由”。要知道,以前“一米線”是文明素養問題,當下保持“一米線”更關乎防疫和健康,必須牢記“距離產生安全”。同時,在景區等公共場所要堅決服從管理,當好自身疫情防控的“第一責任人”,用個人的“嚴”換取社會的“安”。
警惕并非悲觀,謹慎不是畏縮。只有慎終如始、毫不懈怠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才能距離最終的勝利越來越近。幾個月來,武漢、湖北、全中國作出了太多太多的堅持和努力,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奉獻和犧牲。我們必須精心呵護這一來之不易的成果,咬緊牙關,再接再厲,直至取得最后勝利。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制度自信與防控疫情心得體會 增強防疫意識心得體會全部內容,如果喜歡請持續關注“查字典”。
【制度自信與防控疫情心得體會 增強防疫意識心得體會】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做到“三不”確保專題組織生活會個人心得體會 下一篇: 為什么是中國讀后感800字 讀《為什么是中國》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