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是中國讀后感800字 為什么是中國心得體會
《為什么是中國》是金一南30年創作生涯集大成之作。從百年滄桑到民族復興,解讀中國道路、書寫中國力量、彰顯中國自信,完整呈現金一南歷史觀,回答“為什么是中國”這一歷史之問。下面是為什么是中國讀后感800字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為什么是中國讀后感800字1
讀完金一南將軍的《為什么是中國》這本書后我熱淚盈眶,一身熱血!我也悟到了要有出息一定要讓自己記住“12個字”!
有些書看完就忘,再也不想拿起來,而另一些書看完就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影響,這些書的內容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被忘記。
一本好書有著巨大的魔力,會讓我們有一個更深刻的世界觀,并擴大我們的眼界,使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看待許多問題的本質,這些事情將會幫助我們用智慧眼光看待事物,從而使我們可以在這個社會的競爭中更有斗志。
《為什么是中國》就是一本讓我充滿斗志和希望的書,它基于真實歷史,通過對歷史的刻畫來激發我的民族情懷。
這本書我讀了兩遍,每次閱讀都讓自己的每一個細胞充滿熱血,為什么是中國能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為什么是中國能在這幾十年的時間取得了別人幾百年的成就?多少民族兒女在為我們的事業奮戰到深夜?讀完這本書我熱淚盈眶,我也從書中悟出了能讓自己時刻充滿力量的12個字。
為什么是中國讀后感800字2
此書難得一見的思維角度,目前市面上汗牛充棟的關于民主,政治的討論很多是偏西方理論的。任的書寫的是關于中國制度和經濟發展的,特別是闡述了共產黨制度上的優越性。近代中國100年,從清末到北洋,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再到現在的社會主義,為何最后勝出的是共產黨,為何是社會主義的理論深入人心。特別是1950年前,很多的實驗,很多的理論,太多的主義都在神州大地實驗過,但最終無疾而終。新中國成立后的30年也經過不斷的嘗試,那段時間確實是中國比較艱苦,現在回過頭去看也是比較苦悶的時代,但是那批領導人也在摸索,也在嘗試。 到鄧小平上臺后,走的是更加務實的社會主義改造,發展才是硬道理。如果不發展,光口頭上天天意識形態,廣大的人民也不會信的。好在鄧上臺后大力發展經濟,從而跟美國的差距在無限的縮小。但是也不要忘了毛一代領導人打下的重工業基礎,2彈一星居功至偉,軍工優先,后基礎設施。 軍工強了,歐美列強就不能隨便來欺負了。想現在的伊朗,伊拉克,之前的經濟都非常好,但是只要沒有站在美國一方,就會成天被美國壓制和制裁,到最后經濟出現問題。中國最最不同的是,成功的研制出了2彈一星,雖然意識形態跟美國不同,之前有蘇聯的老大哥擋著,美國沒敢動,現在蘇聯不在了,但是美國想動也難了,現在中國人終于可以真正站起來,向全世界高呼--那個被人任意宰割的時代一去不返了。
西方的那套歐洲中心論,是以白人至上的理論,通過工業化+科學發展成為全世界發達的國家,從而反過來推導資本主義是最優越的,民主政治是必然的。 但中國近30年的發展卻告訴世界,只要邁過了工業化,西方的民主制度不是唯一選擇。選拔+有限的選舉同樣具有可操作性。
為什么是中國讀后感800字3
1911年辛亥革命后,皇權被推翻了,舊的社會權力中心、資源分配中心隨之消失,新的權力中心又是誰呢?是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還是袁世凱凱手中的北洋軍?當時軍事力量,基本掌握在袁世凱手里,革命的先驅孫中山缺乏實力,對共和的解釋權又掌握在孫中山手里,實力派袁世凱缺乏道義。孫中山長期漂泊海外從事革命工。影響他在普通中國民眾中形成政治魅力,袁世凱是大清王朝的舊臣與重臣,影響他在各個革命團體中形成政治魅力。孫中山與袁世凱的政治對立與軍事拉鋸,導致了中國社會權力中心的真空與半真空,原本就是一盤散沙的中國社會,此時變得更加松散,一方面,多個權力中心出現,誰也指揮不靈,調動不靈,另一方面,各個地方實力派系動輒要搞分裂,鬧獨立,薄弱的共同基礎,造就了畸形的政黨政治,國家穩定因素驟減。政治動蕩因素徒增,社會組織變得更加渙散。辛亥革命誕生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現代國家——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建立之后,中華民族的災難依然沒有停止。我們很多人的觀點是,認為共和成果被竊國大盜袁世凱偷竊,但是如果全面地看,袁世凱1916年就死了,袁世凱死后12年,我們還實現了12年共和,結果怎么樣,北京9易政府,24次內閣改組,換了,26任總理,軍閥混戰,生靈涂炭,共和也沒搞成。革命之前,有一個皇帝,革命之后,一省一個土皇帝,城頭變幻大王旗,軍閥混戰生靈涂炭,從1931年到1931年的20年里,僅四川一省,軍閥混戰了478次,大眾的福祉,黎民的權益,幾乎全部淹沒在對權力的爭斗,對地盤的爭奪之中。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為什么是中國讀后感800字,想要了解更多的范文內容,請持續關注查字典站。
上一篇: 李大釗文以青春之我全文 李大釗文以青春之我原文 下一篇: 初中學校教學工作計劃2021秋 初中學校教學工作計劃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