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是中國讀后感 為什么是中國讀書心得體會
有這樣一本書,讀過此書精神恒振,開卷有益,好評如潮。你想知道這是哪本書嗎?下面小編帶來為什么是中國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為什么是中國讀后感一
又是一個庚子年,1840年的庚子年,爆發鴉片戰爭,中國簽訂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00年庚子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萬園之園“圓明園”終成廢墟。1960年庚子年我國第一枚地對地近程導彈——“東風”1號就成功發射,打破了霸權主義國家“中國的導彈永遠上不了天”的預言。2020年庚子年疫情爆發,中國交出了完美考卷,西方國家抄作業都沒能及格,中國的影響力再度攀升。
又是一個辛丑年,1901年的辛丑年《辛丑條約》簽訂,中國已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021年辛丑年政府工作報告交出了過去五年國內生產總值從不到70萬億元增加到超過100萬億元,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的高分成績單。
同樣的庚子年,同樣的辛丑年,我們看到的是不一樣的中國,體會的是不一樣的生活,從極貧極弱的中國,到今年全球經濟總量第二名,僅僅用了不到一百年的時間。為什么是中國,到底是什么喚醒了這頭沉睡的雄獅。
“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現代史,如果沒有一代又一代真人前仆后繼,追尋真理救國救民,我們很可能至今還在黑暗中摸索和徘徊。正是這些真人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之火,才使我們至今未曾墮落,未曾被黑暗吞沒。”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戰略學博士生導師金一南少將所著《為什么是中國》中的序言。它很好的回答了我們的問題。是我們一代代相信馬列主義,追求共產主義的國人們,他們用自己的血肉喚起了民眾的愛國之情,鑄就了我們的民族精神,戰爭年代我們用小推車推出一個嶄新的國家,建設時期我們用身體攪動泥漿澆鑄出一個富強的中國。
為什么是中國
客觀陳述事實
作者本著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緊緊圍繞一些重大事件,真實勾勒出中國發展脈絡,有功有過直言不諱,最大限度地還原了歷史原貌,讓人不覺眼前一亮。這本書里我們的偉人也會犯錯誤,三渡赤水中毛主席的戰略部署也有失靈的時候,但發現問題迅速改正,最終成就了四渡赤水的成功,向我們揭示革命不是簡單的請客吃飯,革命中的每場勝利也都不是歷史用托盤端上來的一份幸運禮物。這本書里講共產黨的游擊戰,地道戰,也講國民黨組織的淞滬、忻口會戰,講狼牙山五壯士,也講“八佰壯士”,從不刻意避諱。跟隨著作者的文筆,我仿佛經歷了從鴉片戰爭到今天的貿易戰,康有為、孫中山、胡適、毛澤東、奧巴馬、特朗普等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南昌起義、平型關大捷、朝鮮戰爭、華為芯片事件等一個個重要的歷史事件浮現于眼前,我不忍釋手,一氣讀完。慢慢的,我明白了,歷史的沉淀,時代的進步,當中國這頭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醒來,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了。
散沙凝為巨石
“四萬萬中國人,一盤散沙而已”,對當年的國民書中引用了孫中山先生的評價,八國聯軍進攻北京,一共只有1.8萬人,在面對前方10萬清軍和高大北京城墻時,侵略者勝利依靠的居然是眾多北京老百姓在用小車幫他們運物資,指導他們如何通過廣渠門下的下水道攻入北京城,“洋人與皇帝打仗與我何干”是當時老百姓普遍認知。那個腐朽年代,整個民族缺少的是向心力和凝聚力,最終也造就了圓明園這座“萬園之園”的毀滅。今天我們一直在講“四個自信”,而其中最重要的排在首位的就是制度自信。制度自信中人民是重要主體,人民群眾對制度屬性高度認同是我們國家的基礎,只有人民群眾認同這個制度,對未來抱以充分的信心,大家才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發揮民族最大的能動性。今天,我們老百姓的精氣神變了,正如歌里唱的“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次覀兊娜龒{工程,累計搬遷移民127萬人,他們為了國家搬離自己的家園,體現了“顧全大局的愛國精神,舍己為公的奉獻精神”,這正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正是我們黨帶給中國人民最美好的“中國夢”,使我們的民眾真正有了歸屬感,中國人民已經擰成一股繩。
熱血鑄就擔當
書中講述了建軍73周年時國防大學的一個問卷調查,題目是你為什么選擇當兵。答案五花八門,有人說是想當將軍,有人說是喜歡軍服,有人說喜歡挑戰。而當時年齡最大的新疆軍區司令員李良輝的回答卻是“一時沖動喚起滿腔熱血”??吹竭@里,我覺得熱血沸騰。不忘初心,這位老人在成為將軍后依然沒有忘記自己在初入伍時的滿腔熱血,作為執政黨我們的初心就是為人民謀幸福,要始終牢記黨的歷史使命,不斷把黨的使命細化為自己工作動力,恪盡職守,默默奉獻。市第六屆委員會第十四次全體會議提出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明確“十四五”時期宜昌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目標定位,藍圖已繪就,作為基層干部,我們更應該切實增強“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當好引擎”的行動自覺,堅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群眾的難點、痛點作為工作的重點,努力擔當謀發展。
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為史。”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牢記初心使命、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偉業的必然要求,是堅定信仰信念、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永葆黨的生機活力的必然要求。”金一南將軍的這本書是一本軍事為主的書籍,也是我黨的發展的歷史書,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必須要真實的了解我們黨的歷史,向歷史尋經驗,向歷史求規律,向歷史探未來。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來共同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并將之轉化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偉業的不竭動力,將之轉化為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磅礴力量,我將不遺余力,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為什么是中國讀后感二
前段時間,讀了金一南教授的著作《為什么是中國》一書,書中許多內容讓我深受啟發,感觸至深。金一南教授用多年的歷史沉淀經驗,從更寬廣的角度向我們揭示了中國的百年孤獨與自我拯救,闡述了中國人從落后的封建社會到崛起復興的輝煌奮斗史。
《為什么是中國》引用很多史實從清王朝的覆滅、北洋軍閥、抗日戰爭、抗美援朝、社會主義建設到改革開放的歷程進行闡述,把新中國的前世、今生、甚至未來講得明明白白。書中列舉了很多革命先烈的故事,講述了他們為中華崛起不畏艱難、流血犧牲、勇于奉獻的一生,正因為有他們,四萬萬中國人才能從一盤散沙、任人欺凌到世界強國。中國從百年滄桑到民族復興是無數先輩們在黑暗中燃燒自己,用血肉之軀為中國探索出的一條生路。
現如今,仍有許多國家飽受戰亂之苦,祖國邊防摩擦沖突時有發生,我們能夠生活在和平的環境、安穩的工作學習,是因為我們背后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我為自己身為中國人而感到慶幸和自豪。中國發展至今歷經波折,我們更應該心懷感恩、珍惜當下,擁護黨的領導、維護黨的榮譽,向那些為中華崛起而奮斗,為民族復興奉獻青春和熱血的中國人致敬。因為有他們祖國才會變得強大,我們才能夠生活在這和平盛世。作為新時代的企業員工,我們將追尋著英雄的足跡,時刻提醒自己嚴于律己,自覺踐行“忠誠、干凈、擔當”的要求,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奮發進取,為公司高質量發展增磚添瓦,為祖國繁榮昌盛貢獻力量。
以上就是小編收集的為什么是中國讀后感的全部內容了,想要了解更多范文知識,請多多關注我們吧。
【為什么是中國讀后感 為什么是中國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紀錄片中國這五年觀后感 中國這五年觀后心得體會 下一篇: 李大釗文以青春之我全文 李大釗文以青春之我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