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皮鸚鵡之死讀后感 虎皮鸚鵡讀書體會
寓言故事大多都會告訴我們一個真理,以此來警示我們。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虎皮鸚鵡之死讀后感范文兩篇,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篇:
《虎皮鸚鵡之死》是一個很著名的寓言。有一只很漂亮的虎皮鸚鵡,從小就被主人關在籠子里,好吃好喝地喂養著,不讓它受一點傷害,一點挫折。“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著皇帝一般的生活。有一天,主人把這只虎皮鸚鵡放了,放到了一個到處都有食物的地方,讓它覓食。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幾天后,這只鸚鵡居然餓死在了樹林里。這是多么讓人震驚的事情,一只鳥竟然在一個到處是食物的樹林里餓死了,難道它不知道找食物嗎?是的,它不知道,它一直都在等著主人來為它食物,它已經習慣了主人的喂食。是主人把它慣成這樣的。看到這,大家也許會說這只鸚鵡太傻。可它為什么傻呢?主人就沒有錯嗎?我認為主要還是錯在主人。鳥兒的天堂是大自然,自己覓食是它們的天性,是它們的生活方式,可是,主人卻要來喂它,不讓它自己覓食,讓它喪失了那種生活的本領。主人的過錯才是最大的。大家不要忙于嘲笑主人和這只鸚鵡。這只“鸚鵡”在現實社會中有的是。
這個主人不就像我們生活中的父母,而鸚鵡不就是孩子們嗎?在現實社會中,我們有太多的家長像那個主人,什么事都替孩子們做,恨不能他們自己變成孩子。而孩子呢,本來對任何事情都充滿了好奇,什么事情都想去嘗試做一做,可是家長卻沖過來自己做,讓孩子去歇著,或是去功課,就這樣,孩子們在家長的一次次阻擋下什么事情都不會做,也不想做。這樣的人,功課再好有什么用,不會照顧自己,等著爸爸媽媽來照顧,他們能照顧你一輩子嗎。等父母無法照顧你的時候,你又會怎么樣呢。所以大家應該接受虎皮鸚鵡的教訓:父母給孩子一片自由的天地,讓他們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給他們鍛煉的機會,而孩子呢,也不要太依賴父母,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不能永遠當你的拐杖,畢竟社會需要自立的人。
第二篇:
《虎皮鸚鵡之死》讀后感
21世紀的今天,社會給我們提出了新的生存法則,它需要的是在各方面全面發展的,學會與人相處,學會獨立的人。
在《虎皮鸚鵡之死》的這個故事里,就是因為虎皮鸚鵡的主人過分溺愛他所以才導致了它失去了自己捕食的本領從而使它逃出籠子后無法適應社會。
死在了果實累累的樹林中。多可悲啊!由于主人的溺愛,所以導致它失去了適應社會的能力,使它無法生存在社會中。其實這樣的例子還很多:
三國時另一奇才周瑜,他是東吳名將,足智多謀,在赤壁之戰中,用火攻大破曹軍,名揚天下。他的兒子周胤,無功受封,自恃其父有功,他荒淫自恣,荒于政事,奸人妻女,后遭流放到廬陵郡,孫權曾指出周胤墮落的原因:“黃胤年少,初無功勞,橫受精兵,爵以侯將,蓋念公瑾以及子胤恃此,酗淫自恣。”
居里夫人曾經說過:“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寬。”著名的英國一個富商家庭。13歲時,便離開學校,幫父親料理生意。16歲離開家庭,外出獨自謀生。在倫敦一家劇院門前替看戲的紳士們照看馬匹,在劇院打雜,有事給演員們題詞或跑跑龍套。此外還在屠宰場當過學徒,幫人家做過書童,做過鄉村教師,當兵,做過律師,任過小官。為了謀生,他漂流國英吉利海峽到荷蘭,意大利。
以上種種可以表明父母過分溺愛孩子其實是害了孩子。唯有放手,讓其學會獨立,他們才會具有適應社會發展的一些必要
上面就是虎皮鸚鵡之死讀后感范文兩篇,想要了解更多內容,關注本網站。
【虎皮鸚鵡之死讀后感 虎皮鸚鵡讀書體會】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落實安全責任推動安全發展演講稿2021范文5篇 下一篇: 2021年強化安全意識落實安全責任心得體會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