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活動記錄內容小學 小學端午節活動報道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下面是查字典網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端午節活動記錄內容小學范文,歡迎大家參考!
端午節活動記錄內容小學篇一
又到棕葉飄香時,又是端午佳節至。為進一步培養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逸夫小學在端午節來臨之際,組織開展了“粽情端午 品味百年”的主題教育活動,讓“端午”文化走進校園。
“說”端午。圍繞“端午”這一主題,一二年級學生精心準備,通過網絡查閱資料、家長輔導、班隊學習等方式,學習了解有關端午節的知識。從端午節民謠、端午節由來、端午節習俗等方面,讓學生明白端午節不只是粽子節、龍舟節,更是民族節、 愛國節。
“畫”端午。讓學生通過畫一畫、手抄報等形式來緬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查找資料制作這些美麗的作品的過程中,了解關于端午的知識,理解感受愛國情感。
“品”端午。中高年級老師組織學生們收集關于端午的詩詞,進行比賽和賞析,以此方式讓孩子們品味端午節從古至今的文化傳承。
“過”端午。端午節前夕,老師組織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包粽子、縫香包、買艾葉等,既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又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端午節獨有的傳統習俗,也增進了師生關系和親子關系。通過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孩子們感受傳統節日的特色魅力,傳承傳統文化。和家人們一起包粽子,吃粽子,該是多么的開心啊。
本次端午節主題教育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對端午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進一步體會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更是激發了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逸夫小學將繼續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將我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端午節活動記錄內容小學篇二
教育目的
學生了解端午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積極參加端午節相關活動的自覺意識。
學生通過參加端午系列活動,增強民族意識,升華愛國情感。
學生通過對中韓兩個端午節比較,提高保護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意識。
活動意義
端午節是中華優秀傳統道德教育的有效載體。"端午節食粽"蘊含著人們對屈原所代表一種中華民族高尚的人格的追求;"端午節龍舟競渡"展現出一種昂揚向上的運動精神和力爭上游的民族豪情;而"端午節插菖蒲,插艾蒿,喝雄黃酒"等習俗則表達了一個多民族國家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長壽的愿景,也彰顯出一種熱愛自然,天人合一的情懷。我校借助端午節開展系列專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崇尚自然,強身健體,培養學生"團結合作,銳意進取"的民族精神。
實施過程
(一)準備工作
召開會議,告之專題活動主題,討論如何開展活動并分配任務
準備相關資料和制作活動需要的道具
出一期相關內容的黑板報
召開第二次班干部會議,檢查專題活動各環節落實情況
(二)活動流程
一,預備環節:
端午古詩詞吟誦。
端午節,一個充滿文化傳統的節日,有太多遷客騷人為之傾倒,為之稱頌。對端午節詩詞的吟誦有助于學生走進端午,親近端午,感受端午的文化氣氛,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
二,正式環節:
1,主人公jacky登場,表演的形式向大家交代身份。(海外僑民第三代,趁回國探親的機會回故鄉探訪故鄉的端午節。)
2,主人公聽說的四個端午節起源:
曹娥小品(見附件1)
楊震小品(見附件2)
屈原小品(見附件3)
勾踐小品(見附件4)
讓學生觀看小品并對小品的真假做出評判。并有邀請的嘉賓(龍南七寸居委會的阿姨)做總結并再補充一個起源的傳說。
在四個小品中,除了楊震這個小品,其余都是真的,再給同學補充兩個起源的傳說,一個是為了紀念清官——陳臨,而不是楊震。另一個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軍事家,謀略家伍子胥。這五個傳說分別代表了中華民族所倡導的對祖國的忠義,對父母的孝順,為官的清廉,成就事業的智慧以及困境中的奮勇。
3,端午節民俗傳統大討論:
我們學校學生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請他們交流各自家鄉過端午的風俗習慣,其中穿插以下環節,總時間約為25分鐘。
(a)包粽子:比一比哪個班的'粽子包的又好又快。
時間:5分鐘
人員:每班兩人
評委:居委會阿姨
(b)做香袋:教主人公做一個,大家一起動手做。
時間:約5到8分鐘。
人員:每班兩名代表上臺教主人公,其余同學在原位自行制作。(來賓參與互動制作)
結果:展示制作成果。
(c)喝雄黃酒:用雄黃酒在大阿福額頭上畫一個王。
時間:約2到3分鐘
人員:jacky
結果:介紹民間曾經流傳過的用雄黃在孩子額頭上畫"王"字。
端午節活動記錄內容小學篇三
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是我們民族獨特深層的精神價值觀的體現,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此次活動以弘揚民族精神,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探索創造精神,促進創建和諧校園為指導思想。
一、活動主題
弘揚民族文化 ,共度和諧端午。
二、領導小組
組 長:姚自瑞
副組長:李林
組 員:各班班主任
三、活動目標
(一)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由來、有關傳說和習俗,了解屈原的'故事。
(二)通過活動,激發學生的愛國進取精神,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通過活動,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
(四)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四、活動內容及要求
(一)上好一節班會課
各班在6月7日組織學生上好一節主題班會課。通過活潑、多樣、參與性強的活動形式,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相關來歷、傳說故事和習俗活動,感受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折射出的濃郁的文化氣息,激發學生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敬愛之情,培養學生愛國進取的精神。分管各年級的學校領導隨機聽課。各班主任于6月10日前將主題班會教案設計上交到政教處。
(二)制作一份手抄報
三至六年級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過端午節有關的知識和風俗資料,每個學生制作一份手抄報。各班在6月9日第二節課后組織學生進行手抄報展評,各班評選出3份優質手抄報于6月10日前上交少先大隊。
(三)體驗一項端午風俗
倡導學生進行體驗端午風俗活動(學做粽子或卷糕、縫制香包、插楊柳等),各班主任要認真做好動員、指導工作,在體驗活動結束后的總結、教育中,要注重對進行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傳統中華文化教育。
(四)出好一期宣傳專欄
由少先大隊負責出好宣傳專欄,利用宣傳櫥窗向學生宣傳“走進端午民俗”的衛生健康知識,從科學的角度介紹懸白艾、佩香囊、戴荷包、包粽子等端午傳統,促進學生“端午節”的民俗文化的了解,對學生進行相信科學、破除迷信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活動記錄內容小學范文,想要了解更多優質的端午節活動記錄內容小學范文,請大家多多關注查字典網站。
【端午節活動記錄內容小學 小學端午節活動報道】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紅色文化心得體會500字 有關紅色文化的心得體會 下一篇: 參加革命烈士紀念館心得體會 參觀英烈紀念館的感想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