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密集場所疫情防控工作總結范文4篇
疫情還未結束,疫情防控是現在最重要的任務,為堅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防止病毒的擴散,為此最好制定一份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以便不時之需。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人員密集場所疫情防控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參考。
人員密集場所疫情防控工作總結【一】
一、壓實疫情防控四方責任
(一)壓實屬地責任。各地要強化疫情應急指揮體系建設,按照應急響應要求,整合各方力量,做到職責分工清晰、扁平化運行。各地新冠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堅持集中辦公、24小時值班值守,嚴格落實入境和國內中高風險地區人員排查管理要求,科學研判疫情形勢,采取適合本地實際的疫情防控策略。
(二)壓實行業責任。各行業部門(單位)要落實主管責任,制定適合本行業特點的疫情防控技術方案,增強防控措施針對性,指導所轄行業單位依法依規落實各項防控措施,持續加強本行業、本領域疫情防控工作監管。
(三)壓實單位責任。機關、企事業單位要落實主體責任,堅持疫情防控“五有”要求(有疫情防控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責任人,有適量防護物資儲備,有屬地醫療衛生力量指導支持,有隔離場所和轉運安排準備),配備專人負責本單位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員工每日體溫、癥狀等健康監測,督促健康異常人員前往醫療機構就診。主動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做好14天內有國內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員工的排查登記,及時向當地社區報備,落實核酸檢測、隔離等措施。
(四)壓實個人責任。要引導群眾當好自身健康第一責任人,堅持做好個人防護,科學佩戴口罩,在公共交通工具、電梯等密閉場所全程佩戴口罩。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手,咳嗽、打噴嚏時注意遮擋,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加強家庭室內通風、消毒。14天內有國內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的人員,應主動報告社區,配合做好管控措施。
二、嚴格入境人員閉環管理
(一)實行全閉環管理。對所有從我省口岸入境人員實行14天集中隔離和7天居家隔離,不符合居家隔離條件的,應進行集中隔離。解除集中隔離后,入境人員由各市(州)閉環接回當地繼續實施7天居家隔離,經我省返回外省的入境人員應閉環送至機場、車站,并提前告知目的地入境人員信息和乘坐交通工具信息。
(二)規范開展核酸檢測。所有入境人員在集中隔離期第1、4、7、10、14天,以及居家隔離期第2、7天完成鼻咽拭子核酸檢測,其中集中隔離期第14天和居家隔離期第7天核酸檢測,應采集2份鼻咽拭子,分別使用不同核酸檢測試劑檢測,2次檢測由不同檢測機構開展(以下簡稱雙采雙檢)。
(三)強化省外入境人員管理。從省外入境解除集中隔離后來(返)川人員或受邀入川團隊,凡到達我省時入境時間不滿21天的,應由屬地閉環接送至居家隔離場所,實行居家隔離直至滿21天;沒有居家隔離場所的,由當地指定隔離酒店進行集中隔離,隔離期間實行2次鼻咽拭子核酸檢測,解除隔離時采用雙采雙檢。
三、加強國內中高風險地區來返人員管理
(一)做好風險區未劃定時人員管理。國內出現本土確診病例后,疫情發生地未劃定中高風險地區時,各地應發布健康提示,對14天內有疫情發生所在縣(市、區)旅居史的來返人員,進行社區排查和交通關口排查,要求提供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報告,不能提供報告的應在24小時內就近完成核酸檢測。核酸檢測陰性的,納入社區管理,健康監測至離開疫情發生地滿14天為止。
(二)嚴格風險區劃定后人員管理。疫情發生地劃分中高風險地區后,各地按照推送數據,在24小時內完成區域協查和紅黃碼人員排查管理,對中高風險地區來返人員實行居家隔離直至離開風險區滿14天,不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實行集中隔離,隔離期間每3天完成1次鼻咽拭子核酸檢測,解除隔離時采用雙采雙檢。隔離期間,中高風險地區降為低風險地區,在核酸雙采雙檢陰性后解除隔離。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地要求離開時持有規定時間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各地應按照其規定范圍、規定時間進行人員排查和核酸陰性證明查驗。
四、突出做好重點人群重點場所防控和疫苗接種工作
(一)加強高風險人群監測。鐵路、公路、民航、口岸、醫療衛生、進口冷鏈等行業系統,應按照國家行業主管部門最新要求,細化全體從業人員新冠肺炎監測方案,組織開展核酸檢測,及時發現疫情苗頭。
(二)落實重點場所防控措施。嚴格落實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首診負責、預檢分診等制度,對所有患者做好流行病學問診,發熱門診(診室)患者在核酸檢測結果反饋之前一律留觀。未設置發熱門診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按規定做好發熱患者轉診。集中隔離場所嚴格落實選址要求,切實加強人員培訓和防護。醫療、養老、監管、出入境口岸、賓館、封閉游藝娛樂等重點場所,須落實佩戴口罩、測溫、掃碼等措施。機場、客運車站、火車站、地鐵站,以及人流量大的公共場所,應要求佩戴口罩、測溫、亮碼,鼓勵掃碼通行。公共交通運輸工具應落實全員全程佩戴口罩等防護措施。
(三)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按照“屬地為主、條塊結合”原則,壓實疫苗接種屬地責任和行業主管責任,把疫苗接種作為加強疫情防控的關鍵措施,確保12歲以上無禁忌癥人群應接盡接,按時完成下達任務。
五、強化疫情應急處置
(一)加強密切接觸者排查管理。發生本土疫情后,及時追蹤判定密切接觸者,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癥狀出現前4天,或無癥狀感染者標本采樣前4天,與其在同一空間、同一單位、同一建筑有近距離接觸未采取有效防護的人員,均判定為密切接觸者。對密切接觸者、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按要求進行集中隔離和核酸檢測。
(二)實行疫情風險區圈層管理。根據疫情形勢,以及流行病學調查情況,可實行封閉區、封控區、風險區周邊區域、其他區域4圈層管理。封閉區實行全封閉管理,人員居家不出戶,除防控和生活保障需要外,其余人員、車輛不得出入。封控區實行人員只進不出,僅開放生活保障場所,嚴禁聚集。風險區周邊區域保持正常生活生產秩序,禁止各類大型活動,暫停影院、歌舞廳、游戲廳等休閑娛樂場所營業。其他區域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減少人員集聚。
(三)開展人群核酸檢測。按照封閉區、封控區和周邊區域的順序,采取多輪次核酸檢測,其中封閉區第1、4、7、14天至少開展4次核酸檢測,封控區第1、7、14天至少開展3次核酸檢測,風險區周邊區域第1、7天至少開展2次核酸檢測。其他區域根據疫情發展情況,適時開展全員核酸檢測。
人員密集場所疫情防控工作總結【二】
當前境外疫情加速蔓延,多國發現傳播力更強的變異病毒,國內面臨境外輸入病例導致本地傳播的風險增大。為指導我縣農村地區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策略,科學精準做好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強化常態化防控舉措
1.疫情監測。強化多點監測,在學校、養老院等重點場所開展發熱、干咳等癥狀監測,在藥店開展退燒、止咳等藥品銷售情況變化監測,在互聯網等開展大數據智慧化監測。落實“早發現、早報告”要求,鎮(園區)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村衛生室(服務站)及個體診所提高對新冠肺炎病例的發現、報告意識,加強對發熱、干咳、咽痛等呼吸道癥狀病例的監測和報告。鎮(園區)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做好發熱病人的采樣,及時交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核酸檢測。檢測機構要在6小時內反饋結果,陽性結果第一時間報送縣衛健委和縣疫情防控指揮部。定點醫療機構應當在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診斷后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
2.重點人群防控。加快建立健全疫情防控社區網格化管理制度,密切關注國內疫情中高風險地區調整信息,鎮(園區)、村(社區)要組織人員開展全面摸排,做好農貿市場工作人員、鎮衛生院醫護人員和村醫、春節返鄉人員(特別是從事進口冷鏈食品相關工作和邊境地區返鄉人員)、外來人員、來自疫情中高風險地區人員、入境人員等重點人群的信息登記和日常健康監測工作,督促落實個人防護措施,強調出現發熱等癥狀后的自我隔離和報告。假期返鄉人員(特別是從事進口冷鏈食品相關工作返鄉人員)、來自中高風險地區人員、入境人員全部進行核酸檢測。加強巡回檢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核實和報告。
一是對境外來碭人員返碭后,集中隔離7天,再嚴格落實至少7天的居家隔離健康管控措施,居家隔離的第1天、6天必須進行2次核酸檢測,確保全過程閉環管理。二是所有來自或途經國內疫情中高風險地區的人員,應在抵碭后6小時內,向所在村(社區)和單位報告。其中,來自或途經國內疫情高風險地區人員,一律實施14天集中隔離和健康觀察,實行2次核酸檢測。三是來自或途經國內中風險地區人員,一律實施14天嚴格的居家隔離和社區健康管理,實行2次核酸檢測;低風險地區來(返)碭人員,一律向所在村(社區)或單位報備,接受社區健康監測管理,同時提交3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方可有序流動。四是春節外出務工返鄉人員,返鄉后第一時間持7天內檢測陰性結果到所在村(社區)報備登記,也可在村(社區)的安排下24小時內到所在衛生院免費開展核酸檢測。建立返鄉人員日報告制度。五是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進口冷鏈食品、快遞行業、境外購物、交通卡口值勤、集中隔離點(綜合服務點)等重點行業直接暴露崗位從業人員,實行新冠疫苗應種盡種,其中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要自覺接受每周核酸檢測篩查。醫療機構發熱門診患者、新住院患者及其陪護人員、養老機構在住人員及其陪護人員應定期進行核酸檢測。
3.重點場所防控。鎮(園區)、村(社區)督促轄區內的企業和學校等單位落實主體責任,嚴格做好轄區內企業、餐館、文化室、養老院、學校、幼兒園、農貿市場等人員聚集場所的日常防護和健康監測等工作,并儲備必要的防護物資。持續推進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等重點場所的環境整治,落實清潔、消殺、通風和個人防護措施。
4.愛國衛生運動。深入開展農村愛國衛生運動,完善公共衛生設施,發動農村群眾開展環境衛生整治,保持環境和家庭清潔衛生。提倡村民勤洗手、科學佩戴口罩,室內定期開窗通風、消毒,開展病媒生物防制,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降低傳染病通過媒介傳播風險。
5.宣傳教育和健康促進。通過有線廣播、流動宣傳車、微信群、宣傳畫和上門宣傳等多種形式,持續加強疫情防控宣傳,增強村民防護意識和發熱后第一時間報告、就診意識。
強化流感等多病共防措施,倡導養成勤洗手、咳嗽打噴嚏時注意遮擋、聚餐使用公筷、合理膳食、適度運動等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倡導節慶文明新風,不大辦婚喪嫁娶,盡量少擺席、少串門、少走動,避免人群聚集,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6.應急準備。鎮(園區)、村(社區)根據防控工作安排,儲備好防控物資,儆好應急演練,提升防控能力。對春節期間的人員流動和聚集性活動、發生疫情后的生產生活保障等做好應對準備工作。
二、及時處置疫情
7.快速響應。鎮(園區)、村(社區)發現疫情后要立即上報縣疫情指揮部,并積極配合做好應對工作??h疫情指揮部組建由疫情分析、流行病學調査、核酸檢測、環境消殺、社區防控、心理干預等專業人員組成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隊,指導和參與疫情處置工作,做好集中隔離、定點醫療機構救治等應對工作。鎮(園區)要提前準備至少1處房間充足、符合標準的隔離場所,足額配備醫務人員、鎮(園區)及村(社區)工作人員、公安干警、消防安全管理人員等。
8.疫點管控。在疫情發生后,縣疫情防控指揮部將管控區域范圍精準劃至最小單元(如居民小區、樓棟、自然村組等),依法依規按程序報批后采取交通管制、停工停業停學等措施。規范設置檢疫點,落實出入人員測溫、詢問、登記、掃碼、消毒等措施,并提前做好隔離期間村民的物資供應和醫療衛生保障工作。鎮(園區)、村(社區)要協助將新發現的核酸檢測陽性者,轉運到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院規范治療。
9.流行病學調查。組建縣級流行病學調查隊伍,在市級流行病學調查隊伍指導下開展工作。鎮(園區)、村(社區)和村醫要積極配合疾控機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爭取最短時間摸清可能的感染來源,判定、追蹤管理密切接觸者、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h疾控中心24小時內完成流行病學調查,將個案流行病學調查表以及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進行網絡報告。
10.核酸篩查??h疫情防控指揮部第一時間快速組織開展核酸檢測工作,依托醫療衛生機構或第三方檢測機構,在堅持“應檢盡檢”的基礎上,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及時對疫情可能波及的人群開展全員核酸檢測(根據人群可能感染的風險高低,按照密切接觸者、重點人群、全體村民等順序依次開展核酸檢測篩查,及時發現并管控感染者),對其他人群落實“愿檢盡檢”的要求。必要時組織開展多次核酸篩查,排除潛在風險。樣本實驗室檢測結果應當在12小時內反饋。
11.隔離醫學觀察。原則上,縣鎮一級人員在縣集中隔離場所隔離醫學觀察,村一級人員實施居家單人單間隔離醫學觀察。鎮(園區)、村(社區)和村醫要按照縣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利用閑置房等資源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密切接觸者、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等。對于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通過發放告知書、懸掛公示牌、每日上門等方式,強化落實單人單間隔離、體溫監測等措施。建立幫扶制度,由鎮(園區)、村(社區)分別組建愛心服務隊,主動問詢、及時協調解決隔離人員困難。
12.醫療救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嚴格落實“四早”要求,及時發現并轉診可疑病例。鎮衛生院對所有前來就診的發熱患者要立即轉運到縣發熱門診。疫情防控期間,縣域內救護車歸口至120急救中心統一調度。
13.對口幫扶。縣級定點醫院要加強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指導,不斷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疫情防控工作水平。
14.環境消殺。鎮(園區)、村(社區)要對公廁等易出現疫情傳播的重點公共場所,制定專門的消毒工作方案,設立專門值班員,負責消毒和秩序管理工作。對確診和疑似病例、無癥狀感染者的行動軌跡進行全鏈條、徹底消殺。對生活垃圾應當消毒并外運集中處理,對隔離人員產生垃圾集中消毒、封存,由相關部門處理。
三、加強保障
15.組織領導。建立縣級領導分包鎮(園區)、鎮(園區)干部分包村、村級干部分包戶的三級網格分包體系,落實疫情防控責任制,強化冬春季、節假日等重點時段防控。
落實黨委政府屬地責任、行業部門主管責任、單位主體責任、個人和家庭自我管理責任。發揮村干部、網格員、黨員和志愿者的積極作用。健全鄉村公共衛生委員會,強化鄉村衛生健康治理,組織村民開展衛生防疫工作。
16.物資和人員保障??h政府負責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工作的經費支持和物資保障,縣衛健委加強對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醫務人員新冠肺炎防控技術與院感防控培訓。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要及時完善疫情防控工作預案并開展演練。
人員密集場所疫情防控工作總結【三】
為做好疫情防控過程中的消毒防護工作,有效預防疾病發生,保障師生員工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實施以下工作計劃。
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公共場所采取環境清潔和消毒相結合方式做好防控。
二、在校內公共場所(教室、體育場所、圖書館、食堂等)入口位置放置快速免洗手消毒液,并有醒目標識提示進行手部衛生消毒。
三、校內公共場所應每天通風,保持空氣流通。每日至少開窗2次,每次30min以上;通風條件不良的建筑,可采用排氣扇進行機械通風換氣。
四、每日對公共設施進行250mg/L-500mg/L有效氯溶液噴灑消毒。
五、通風條件較差的室內場所,盡量減少人員進出。可采用紫外線燈定期照射消毒,可根據實際需要調整消毒頻次。
六、清潔人員需每日工作前接受體溫檢測,體溫不超過37.3℃方可開始工作。工作時須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膠或乳膠手套,工作結束后保存好消毒用品,并按要求對消毒場所做好記錄。
七、校園內公共區域設置口罩專用回收箱,對口罩回收箱實施定時消毒(1次/4小時),并每天按照醫療垃圾實施處理,師生將佩戴過口罩廢棄到專用回收箱內,獨立隔離場所產生的垃圾要用醫療廢物專用袋及時清運。
八、公共區域未清運的垃圾要置于有蓋的桶內,每天用有效氯含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噴灑垃圾桶內外表面等。
九、學生寢室、教室、樓道、公共浴室、洗手間等公共區域,每日上、下午進行兩次250mg/L-500mg/L有效氯溶液噴灑消毒及通風。
十、食堂要每餐對餐具進行徹底消毒,公共區域使用期間保持開窗通風,每日至少2次;就餐桌椅每日至少2次250mg/L-500mg/L有效氯溶液擦拭消毒。
人員密集場所疫情防控工作總結【四】
為做好我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自治區黨委、自治區教育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決策部署,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 (一)提高思想認識。各單位(部門,下同)要高度重視防控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上來,充分認識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嚴峻性、復雜性和緊迫性,把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杜絕麻痹大意和僥幸心理,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治作為學校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時學習、傳達、落實上級和學校黨委有關決策部署,動員全校師生群防群治,全力做好防控工作,堅決防止疫情擴散和蔓延,堅決維護校園的安全穩定。
(二)加強組織領導。切實發揮內蒙古大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學校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作用,及時研究處理我校防控工作重大問題,有效利用學校人財物各種資源,確保國家和自治區關于防控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在我校全面、精準落地落實,堅決打贏我校疫情防控阻擊戰。
二、建立防控責任體系,形成聯防聯動機制
(三)建立防控責任體系。學校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學校領導小組決策的具體落實和我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的日常工作及與校內外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工作。宣傳部負責做好有關疫情防控政策、知識的宣傳教育和輿情監控工作。黨委學生工作部(學生工作處)牽頭,動態了解學生的相關情況,負責學生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工作。后勤保障處牽頭,負責購置配備必要的疫情防控設備、用品,做好校園內疫情防控及各類場所消毒工作,領導校醫院對防疫業務進行指導。保衛處負責校園門禁管理,做好學校安全穩定工作。各職能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學校各項防控措施的組織實施。各學院要成立相應的疫情防控工作組織,重點做好本學院的學生管理工作,并配合相關職能部門開展工作。各單位負責本單位防控工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為防控工作第一責任人,建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責任制,并將相關責任分解落實到具體人員。建立人員臺賬管理制度,全面準確掌握本單位人員動態信息和健康狀況。
(四)形成聯防聯動機制。在疫情防控期內,各單位必須在學校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并在此基礎上,積極溝通、密切配合,形成學校、部門、學院相互響應、相互支持、相互補臺的聯防聯動機制。
三、落實防控措施,壓實防控責任
(五)推遲開學時間。推遲20192020學年春季學期開學時間,已離校的學生一律不得提前返校,具體開學時間和相關工作安排另行通知。教務處、研究生院要對假期學生自主學習作出具體安排。教務處和各教學單位要根據疫情形勢變化與上級主管部門要求,及時做好教學計劃變更準備工作。(責任單位教務處、研究生院、國際教育學院)
(六)加強校園管理。學校教學樓、文體館、圖書館暫時關閉。除保證留校學生食宿的學生公寓和食堂外,其他學生公寓、食堂暫時封閉。確因科研需要使用實驗室的單位,須報學校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實驗室所在單位要做好實驗人員的疫情防控工作。東校區暫時封閉,南、北校區只開放東門通道。進入校園的師生員工和車輛須進行校內證件查驗及登記,經現場測量體溫正常的人員方可進入校園。非本校人員嚴禁進入校園。(責任單位黨政辦公室、后勤保障處、保衛處)
(七)加強學生管理。各單位要及時準確掌握學生假期去向和健康狀況,并上報學校領導小組辦公室。已離校的學生一律不得提前返校,并按照所在地相關要求,妥善采取防護措施,主動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留校學生由所在學院引導做好各自防控工作,不得外出和聚會。做好留校留學生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學生不外出,不參加各種集體活動,不到人員密集場所,密切觀察留學生的身體狀況,并嚴格執行離校請假制度。各單位要主動關愛學生,特別是武漢等疫情嚴重地區和農村、牧區等邊遠地區學生,通過網絡、電話等方式,加強寒假期間對學生自主學習、思想教育、心理健康的指導。對寒假在校和自行返校的學生,要切實做好疫情防控預案,明確防控工作要求,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責任單位學生工作處、各學院、各學生培養單位)
(八)加強教職工管理。各單位要了解和掌握教職工假期去向信息,在呼教職工原則上不得離呼,如有特殊原因確需離呼的,須經學校領導小組辦公室批準。所有外出教職工返呼后,須自行居家觀察14天,并每日向本單位報告健康狀況。對外籍教師、臺灣教師進行詳細排查,及時了解假期滯留、返校行程等詳細信息,通過有效手段,做好疫情防控宣傳教育工作。(責任單位各單位、各部門)
(九)加強宣傳教育引導。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宣傳教育,廣泛宣傳中央和自治區疫情防控的相關政策和工作部署,教育引導師生積極配合所在地疫情防控工作。及時向師生普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護知識,推廣防控經驗,編制發布簡單易操作的預防手冊,倡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提高師生的自我防護能力和防范意識。引導師生理性對待疫情信息,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共同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強化網絡輿情監管。(責任單位宣傳部、學生工作處、團委、后勤保障處、各單位、各部門)
(十)強化疫情防控條件保障。加大疫情防控工作經費投入力度,后勤保障處要積極與上級主管部門溝通協調,多渠道購置體溫檢測儀等器械和必備藥品、消毒用品、口罩等防護用具,確保值班及工作人員防護裝備齊全、身體安全。(責任部門后勤保障處、財務處、保衛處、資產管理處)
(十一)加強校園環境衛生整治。做好教室、宿舍、食堂、辦公室、運動場館、圖書館、衛生間等重點區域和場所的環境衛生工作,做到日常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科學開展清潔消毒工作,全方位改善校園環境衛生條件,為廣大師生員工創造衛生、整潔、健康、文明的校園環境。(責任單位后勤保障處、各單位、各部門)
(十二)做好開學后預防工作。假期結束后,各單位要嚴格 落實師生晨檢制度,每天上午9點前組織對師生進行體溫測量,并于當日上午12點前將測量結果報學校領導小組辦公室;
對體溫超過37.5攝氏度的師生,及時送至校醫院或定點醫院進行篩查和治療。建立健全師生因病缺勤追蹤問詢制度,查明缺勤原因。(責任單位后勤保障處、各單位、各部門)
(十三)建立疫情處置快速反應機制。學校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癥狀的人員,應立即報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衛生健康部門,第一時間取得專業部門的指導,密切配合衛生健康部門實施患者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隔離醫學觀察等防控措施,立即會同衛生健康部門開展疫情處置,嚴防疫情傳播,同時做好師生、家長的思想引導,營造家校共同防控的良好局面。(責任單位黨政辦公室、各單位、各部門) 四、及時掌握動態,準確報送信息
(十四)嚴格落實值班值守和信息報送制度。各單位主要負責人要忠于職守,落實領導帶班制度,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值班人員須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建立疫情信息員聯絡制度,嚴格落實日報告、零報告制度,確保報告數據的及時性、完整性、準確性,嚴禁晚報瞞報漏報。各單位每日13點前將本單位疫情防控情況報學校領導小組辦公室,如有突發應急情況要隨時上報。(責任單位黨政辦公室、學生工作處、各單位、各部門)面對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加快蔓延的嚴峻形勢,各單位主要負責人要以對師生高度負責的態度,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守好“責任田”、護好“一校人”,全面落實聯防聯控責任,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構筑起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全力以赴做好防控工作。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員密集場所疫情防控工作總結,想要了解更多優質的人員密集場所疫情防控工作總結,請大家多多關注“查字典范文網”。
【人員密集場所疫情防控工作總結范文4篇】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以七夕為主題的策劃方案5篇最新2021 下一篇: 教師個人師德總結報告 教師個人師德師風總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