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的感悟范文
這些輝煌成就的取得,離不開習近平總書記堅如磐石的“紅色情結”,離不開共產黨人的“赤子之心”。為了大家學習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的感悟范文內容,以供參考,一起來看看!
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的感悟一
習近平總書記說,“對我們來講,每到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種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禮。每來一次,都能受到一次黨的性質和宗旨的生動教育,就更加堅定了我們的公仆意識和為民情懷。歷史就是最好的教科書。對我們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這些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加很多正能量。”
重溫中國革命歷史,就是要汲取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等精神營養。首要是對黨忠誠。小井紅軍醫院138位重傷病員用生命詮釋了什么是對黨的無限忠誠。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他們守口如瓶;在倒下的最后一刻,他們高呼:紅軍萬歲!共產黨萬歲!他們是為名嗎?但是為什么只有18位同志有名字留下?他們是為利嗎?然而除了流盡鮮血,又得到了什么?當年根據地印發的一本《共產主義者須知》小冊子告訴了我們答案,上面寫到“共產主義者,不畏難,不怕死,不愛錢,為主義而犧牲。”為信仰而戰斗,為主義而犧牲。當年曾任小井紅軍醫院黨支部書記的曾志同志說,“人,革命利益高于一切,除了信仰之外,一切都是可以舍棄的,包括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對黨絕對忠誠就是要對黨的事業絕對忠誠、對黨的理想信念絕對忠誠,忠誠于信仰、忠誠于職業、忠誠于事實。
重溫中國革命歷史,就是要汲取勤于學習、善于思考、勇于實踐的理論營養。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白色恐怖環伺、劣紳土豪阻撓,食不果腹、衣難御寒,毛澤東同志在馬背上學、在樹底下學,白天抽空學、夜晚挑燈學,學習不綴斷,思考更深入,在八角樓著作的《井岡山的斗爭》《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為革命實踐做出了巨大的理論貢獻。學習是根本,思考是職業、實踐是果實。只有學習,才能不斷汲取養分成長;只有主動思考、深入思考和善于思考,才能不斷創新突破,開枝散葉;只有敢于將所學所思付諸實踐,才能結出甘甜的果實。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學習、思考、實踐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學習有助于思考、思考有助于學習的深入,學習和思考共同指導實踐,實踐對學習、對思考又具有改造意義。
重溫中國革命歷史,就是要汲取一切為了群眾、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的群眾營養。想當年,我們黨兵少將寡,缺衣少食,武器裝備更是破敗,不堪大用,戰場形勢相當惡劣,然而我們終能破除千難萬險,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如今,我們人才濟濟、資源豐富、設備精良,豐衣足食、國泰民安、國富力強,我們所創造的和我們所享受的,都是前所未有的好。難道不應該做出更好的成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今天,在這樣優越的條件下,面對我們黨的偉大事業,我們肩負的責任一樣不輕松,甚至更加艱巨,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既要感恩更要奮進。時代變了條件變了,環境變了,但是作為一名共產黨人的精神沒有變,理想信念沒有變,偉大事業偉大征程偉大目標沒有變。
重溫中國革命歷史,不斷筑牢理想信念,做到老實而忠誠、虔誠而執著、至信而深厚,讓黨的信仰之燈永遠點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繼往開來,就是要學習和發揚諸多革命圣地的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爭取新的偉大的勝利而奮斗。
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的感悟二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人特有的革命精神。它淬煉于我們黨艱苦創業的歷程之中,書寫著一代代共產黨人努力拼搏、砥礪奮進的壯志豪情,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們要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在新的起點上把革命先輩開創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時強調。
作為紅色基因的堅定傳承者,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數次深入革命老區和紅色圣地考察調研,總結歷史經驗,不斷從黨的革命歷史中汲取養分。幾年間,他的紅色足跡已遍布西柏坡、沂蒙山區、延安、遵義、井岡山、上海、嘉興……
1 銘記歷史 致敬先烈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我們******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
從嘉興南湖紅船到井岡山上飄揚的紅旗,從遵義子尹路80號的二層小樓到延安黃土地上的一孔孔窯洞……在民族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擔負起民族救亡的歷史重任,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無數革命先烈英勇無畏、不怕犧牲。正是他們的奮斗鋪就了通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
回望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英雄烈士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勛,也為后人留下許多精神財富和寶貴經驗。因此,“我們永遠不能忘記自己是從哪里走來的,永遠都要從革命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加強對革命根據地歷史的研究,總結歷史經驗,更好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作風。”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在這條追尋紅色記憶的旅途中,我們不只聆聽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也看到了他一次次的深深鞠躬、心得體會一次次的駐足仰望。這些細微之處體現的是他對革命英烈的緬懷和對歷史的敬畏。
每到一個地方,他都不忘前往當地革命紀念館走走、看看,親身體會當年革命環境的艱苦。2015年6月16日下午,在遵義會議陳列館,面對一張張圖片和一個個實物模型,習近平總書記不時駐足停留,詢問烏江渡口還是否是原貌、遵義原來有沒有革命運動,并對講解員說:“要給大家好好講,告訴大家我們黨是怎么走過來的。”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每到一個地方,習近平總書記都要到當地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向革命烈士致以誠摯的敬意。2016年7月,在寧夏考察時,他一下飛機,就驅車1個多小時來到西吉縣將臺堡,冒雨向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敬獻花籃,向革命先烈鞠躬致敬。
每到一個地方,他都同老紅軍、老革命促膝長談,為革命前輩送去真誠的問候。難忘2014年10月的那次古田之行,習近平總書記同老紅軍、軍烈屬親切座談,并同部隊基層干部和英模代表一起吃“紅軍飯”,回顧紅軍時期艱苦卓絕的戰斗歲月。
追溯源頭,汲取智慧營養;面向未來,思考使命擔當。
“今天,距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從未如此之近,這個國家和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信仰的光芒和力量”“我們一定要銘記烈士們的遺愿,永志不忘他們為之流血犧牲的偉大理想”。習近平總書記的一言一行都在告訴我們,只有銘記歷史,繼承先烈遺志,才能與時俱進、繼往開來,才能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 不忘使命 追尋初心
古人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們在干事創業的過程中,只有始終堅守最初的信念,才能善謀善為、善作善成、行穩致遠。
中國******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每一次革命老區之行,習近平總書記都始終追尋著共產黨人的初心。每到一個革命老區、一座革命紀念館,他總不忘從紅色遺跡中找尋先輩對初心的堅守,不忘告誡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進。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革命老區之行中,有他對執政初心的追尋。2013年7月,太行山東麓的西柏坡,飄著蒙蒙細雨。“這里是立規矩的地方。”在西柏坡紀念館,總書記在一塊展板前久久駐足,對照展板上記錄的中國共產黨人“進京趕考”前所定的規矩凝神思考,感嘆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要“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使我們的黨永遠不變質、我們的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革命老區之行中,有他對革命初心的追尋。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風塵仆仆來到延安,看望老區人民,參觀中共七大會址……他在調研中表示:“永遠不能忘記自己是從哪里走來的。”延安是中國革命的發源地,多次來到延安,就是為了尋訪這個發源地上固存的紅色基因,提取對理想信念篤定堅守的力量源泉。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革命老區之行中,還有他對立黨初心的追尋。2017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總書記就帶領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興,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這是一個強烈的信號,彰顯了以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奮力奔小康、共赴中國夢的使命擔當。
追尋初心是為了堅定信念、迎接挑戰,牢記使命是為了繼往開來、砥礪前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調研中追尋初心,也在工作中踐行初心。他總攬全局、頂層設計,是為推動國家發展;他夙夜在公,伏案工作,是為踐行******人的情懷;他走訪群眾、問計民生,是為履行對人民的承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習近平總書記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要時刻保持對初心的堅守,牢記使命職責。這是一種紅色情懷,一種責任擔當,值得我們每一位共產黨員細細品味、深入思考。
3 弘揚傳統 傳承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表示,革命精神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
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革命先輩用自己的鮮血和汗水譜寫了一曲曲英雄贊歌。他們的事跡凝聚為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等,被永遠銘刻于中國共產黨的精神族譜,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胼手胝足、砥礪前行。
習近平總書記深知革命精神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他曾表示,革命精神“構成我們黨在前進道路上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奪取新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寶貴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他甚至將紅色基因的精神內涵,融入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當中。
在“紅土地”上,他一次次凝神思考革命精神的深刻內涵,一次次深情闡述對革命精神的理解和認識,一次次為我們黨傳承革命精神支招指路。
他指出傳承革命精神應見賢思齊——2014年3月,在河南蘭考的焦裕祿同志紀念館,他動情地說:“要組織黨員、干部把焦裕祿精神作為一面鏡子,從里到外、從上到下反復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擺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質能力、作風形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努力向焦裕祿同志看齊。”
他指出傳承革命精神應加強紅色教育——2016年4月,在安徽金寨的紅軍廣場,向革命烈士紀念塔敬獻花籃后,他滿懷深情地說:“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情感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他指出傳承革命精神應與時俱進——2016年7月,在紅軍長征會師地寧夏西吉縣將臺堡,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黨領導的紅軍長征,譜寫了豪情萬丈的英雄史詩。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中國******人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我們要不斷結合新的實際傳承好、弘揚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長征要持續接力、長期進行,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同志必須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了97年的偉大社會革命繼續推進下去。”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我們只有發揚革命精神,入黨申請書繼承優良傳統,堅定理想、艱苦奮斗、實事求是、忠誠為民,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才能夠擔當起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情國情的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謀劃長遠,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舉世矚目,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水平也隨之提升。這些輝煌成就的取得,離不開總書記堅如磐石的“紅色情結”,離不開共產黨人的“赤子之心”。
在新時代的奮進征程上,讓我們繼續沿著革命前輩的紅色足跡,把紅色精神發揚光大,把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推動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關于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的感悟范文全部內容,如果喜歡請持續關注“查字典”。
上一篇: 八一建軍節活動策劃方案范文 2021八一建軍節活動策劃方案 下一篇: 2021最新致敬疫情中最美逆行者心得體會范文 疫情期間致敬最美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