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讀后感400字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簡篇
《了凡四訓》是古代著名勸善書,作者是明朝著名官員、思想家袁黃。全文通過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分四個部分來講解如何改變命運。下面是了凡四訓讀后感400字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了凡四訓讀后感400字1
《了凡四訓》里面講,擁有千金財富的人物必然本身就是千金的人物。于是,愈發郁悶。看來本人的生命本身就是輕于鴻毛的,如果能變得重于泰山?被印祖推崇的《了凡四訓》告訴了我們命運前定的真相,可是又告訴了可以改變命運的方法:行善積德。問題是,這樣的標準還是世俗化的標準:有兒子,中進士,當高官,發大財。
可是,這些對于佛教徒來說不是不重要的徒增煩惱之物么?世尊舍國棄家而求人生真諦,說明這些并不是他所求的目標,這些也不能作為標準吧。而且若把這些作為修佛的目標還是有分別心,修的是有為法呀,這應該不是四諦所宣揚的吧。也許,是我閱讀和理解錯了,袁先生和印祖的本意只是告訴后人命運是有的,但是一定可以改變的,而且即使是富貴功名這樣的事情也是可以通過修善行和發愿改變的。但是,本人認為不能太過執著于本書的教誨,因為這些畢竟屬于有為法,也是根源于貪嗔癡念的,對錢財和權力的追求源于貪,對生兒子的追求源于癡,而這些都是不能斷煩惱的。但是,下一個問題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可能憑自力永遠也斷不了這些。于是,即使修有為法也是修行了一些,畢竟比沒有修行要好。這真是一種無奈的妥協和選擇呀。
生命是要重量還是數量,我覺得自己命里沒有數量,嗬嗬,只能選擇重量啦。
了凡四訓讀后感400字2
到此刻為止,《了凡四訓》大概聽了有六次了,每次聽都有新的認識。最初決定去聽,只是因為覺得好奇,此刻越來越感覺到:去聽課是一個多么正確的選取。
首先,和諧友好的氣氛讓人感覺很舒服,沒有人要求你付出什么去得到這些教誨,你只管去聽就好了,并且那里的所有人都是友好的,不管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我相信這就是佛在心中的人的氣質的自然流露吧,尤其是崔瑞同修,每次都忙著為聽眾們準備吃的喝的,在此感謝她。
再說說課堂,劉老師講課比較風趣幽默,對其中道理的闡釋也做得很詳盡,同時,又不忘讓同修們共同參與,除了最初的讀PPT之外,還發動大家自己做PPT來講,這是對大家的信任與培養,也讓我們學習的動力更大了。到目前為止,三個同修的分享和講解各有所長,劉亞斌師兄講課比較有激情,都是從自身找例子,生動形象,很勇于進行自我批評;韋澤睿師兄對理論的講解很到位,也找了很多資料,美中不足的就是有點小緊張;于寒松師兄的講解無論從理論到實例都很精彩,他謙虛好學的態度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個觀眾;他們的共同點是,對佛教懷著虔誠的信仰與極大的熱情。
之后再說說我,聽了幾次課之后,我開始對《了凡四訓》有了大致的了解,這對我來說好處重大,因為我本身是一個內心很脆弱的人,有時候找不到精神支柱,找不到一個做人做事的指導原則,無法處理一些壞情緒和心理問題,對過去的事情不能釋懷,對將來的未知又感到恐懼,敏感,多想,容易受傷,愛抱怨,這一切,都讓我的生活變得很糟,雖然表面看不出什么來,這些只有我自己明白,自從開始聽課,尤其是每周二上課時與崔瑞和劉老師一齊談話,每次都給我以很深的啟迪,我的心漸漸變得平靜下來,我開始明白“內心的平靜”是應對一切最好的法寶,我也很贊同“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行”的道理,我相信我一向是一個善良的人,只但是由于自己欲望太多,自招煩惱而已,劉老師說,學佛教最基本的就是明白“因果報應”這個道理,此刻我也就處于“最基本”的階段。對于《了凡四訓》的原文,我承諾劉老師年前要讀夠三十遍,此刻我正在享受著閱讀的樂趣,真是“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我期望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樣幸運,得以了接觸并了解《了凡四訓》,能得到內心的平靜,能過一種行善而快樂的生活。
了凡四訓讀后感400字3
我于2013年8月31日網購了一本《了凡四訓》,9月15日看完。《了凡四訓》是一本勸善書。該書主要闡述“命由我作,福自已求”的思想;講述“趨吉避兇”的方法;強調命運掌握在自已手中,只要積善累德,謙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夠求得福報。書中分四部分組成:“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
“立命之說”。首先,了凡先生在15歲時,偶遇慈云寺孔道長。孔為余起數:“縣考童生,當十四名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當最后正寢,惜無子”。從此堅信“命由天定。”“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但自從拜訪了云谷禪師后,領悟了“命由我作,福自已求。”的立命之說。從此開始積功累德,自求福報,而且頗有靈驗。例如:“孔公算予五十三歲有厄,余未嘗祈壽,是歲竟無恙,今六十九矣。”“亦許行三千善事,辛已,生男天啟。”等等。并于六十九歲之時,他給兒子寫下家訓:《了凡四訓》。
“改過之法”。透過三個方面“發恥心”,“發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難欺),“發勇心”來改過。在沒有行善累德之前,先須改過,將自已的心地真正做一番“洗刷刷”。若不能徹底改過,縱然修善了,也會使得善中夾雜著惡,其功難顯。因此,改過是積善的先決條件。人只有明白自已是誰,就應做什么,并自覺主動地去踐行,使之成為“有心人。”“積善之方”。透過十個真實的故事,說明:“凡此十條,所行不同,同歸于善而已。”并從善的“真假”,“端曲”,“陰陽”,“是非”,“偏正”,“半滿”,“大小”,“難易”等方面進行展開。且對“隨緣濟眾,其類至繁,約言其綱,大約有十:與人為善,愛敬存心,成人之美,勸人為善,救人危急,興建大利,舍財作福,護持正法,敬重尊長,愛惜物命”等方面進行細述。其經典語句有“求絲煮繭,鋤地殺蟲,念衣食之由來,皆殺彼以自活。故暴殄之孽,當與殺生等”,“愛鼠常留飯,憐娥不點燈。”等。強調人要以慈悲為懷,與地球上的各種物種和諧相處,不能夠自我為中心,肆意攫取自然資源。
“謙德之效。”《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強調“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自身就是一個小宇宙,與天地的運行規律一致。人只要了解天地運行的規律,效法自然,修身養性,就能夠“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從而到達“天人合一”的境界。“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以上四人方面能做到嗎?我用“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不為,則易者亦難矣。”這句話來與大家共勉。以上是我15天來,對《了凡四訓》的感悟,不敬不妥不對之處,敬請批評指正。不勝感激。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優秀范文了凡四訓讀后感400字,想要了解更多的范文內容,請持續關注查字典站。
【了凡四訓讀后感400字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簡篇】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入黨積極分子談心談話記錄【精選三篇】 下一篇: 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發言材料范文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