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風雨哈佛路有感范文3篇 風雨哈佛路心得體會精選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后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風雨哈佛路》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風雨哈佛路》有感1
哈佛,對于我們學生來說,是一個可望不可即的學校,要考進那個學校就要有非凡的智慧和堅強的意志,對于每個人來說考哈佛是一條很艱辛的道路,但對于莉斯來說更是一條艱辛的道路。
莉斯,是《風雨哈佛路》劇中的主人公,也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員,她的人生可以說很神奇,也可以說很悲慘,因為她經歷了許多只有在電視才會發生的事,也就是對于我們來說很不可思議的事,下面我來說一說:莉斯生長在一個不幸的家庭,母親吸毒染上了艾滋病而精神崩潰,父親酗酒最后進入了收容所,外公又不肯收留她,但她沒有放棄而是奮發圖強在兩年的時間內自己學習完了高中四年的課程,她不僅自己學完還獲得1996年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有這筆獎學金上了哈佛。
我最感動的片段是她母親吸毒死去那一天,棺木就要被下葬的時候她跳上了棺木,靜靜躺在上邊,和她的母親做最后的告別,她接下來的日子就只有回憶,她能考上哈佛我認為完全是憑借她高于常人的堅強和執著,“世界在轉動,你只是一粒塵埃,沒有你地球照樣在轉。現實是不會按照你的意志去改變的,因為別人的意志會比你的更強些。”是我的座右銘,現實是殘酷的只有比別人更堅強才會比別人活得更好。
她遇到很多困難,乞討過但這些并沒有阻擋她學習的腳步,她的同伴和她成鮮明的對比,她堅持下來而她的同伴卻自暴自棄,她能活下來全靠的是自己的堅強和對自己夢想的追求,她是我迄今為止最崇拜的人,她不崩潰的尊嚴和不狼狽的痛楚深深地打動了我。
相比于莉斯的生活,我們的生活太過安逸和幸福,如果連這樣我們都不努力學習那我們真的是白生活在這世界上,對待人生的態度對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人生是積極的那么我們的心態就應該是積極的。
讓我們積極的對待生活吧!
觀《風雨哈佛路》有感2
前兩天的思修實踐課上,我們欣賞了一部美國影片——《風雨哈佛路》。影片講述的是一位在惡劣環境中成長的女主人公麗絲最終如愿進入哈佛學院就讀的故事。它講述了一段非常典型的自我奮斗史,一段自強不息昂揚奮斗的生命歷程。
影片中有不少感人的情節,有很多勵志的片段,更多的是在傳達奮斗的精神、愛和中國的傳統美德“孝”。
在我看來,不幸兩個字已然不足以形容她的童年生活。她的父母都吸毒,而她的母親不僅吸毒,還酗酒,甚至患有精神分裂癥。雖然她的父親很聰明,但也是一個不正常的人。然而他們卻是麗絲的創造者,是麗絲早年生活環境的營造者。當我們隨著警察和社會工作者的視線看麗絲的生活環境的時候,我們用最惡心的詞來形容也是不為過的。所以早年的麗絲被同伴同學稱為有味道的孩子,被同學們排斥欺負。
更不幸的是她母親的精神病好了,確又得了艾滋病。她決定離開她的丈夫,留下那個不愿與她走的女兒。與一個沒有能力負責的父親生活的后果可想而知,不久后她就被送到了收容所。在那種人吃人的環境中,她長大了。從這很多事中,她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容忍。她的經歷讓她徹徹底底的知道了困難的生活。
15歲的她離開了收容所,房屋因為沒交房租被封,到外公家也不被待見,甚至被趕了出來。小小年紀的她開始了與朋友一起的流浪生活。但是她依然默默的關心著她的母親,默默的在一旁照顧她。直到她媽媽離世的那一天,她突然意識到:如果沉淪下去,她將會和母親的結局一樣悲慘。她決心告別,她要開始全新的生活。她想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然而,她,用真誠最終爭取到參加進入中學的考試權利。她以非凡的毅力開始了刻苦的學習。17歲到19歲,兩年的時光,她完成了高中的所有課程,每門學科的成績都在A以上。作為獎勵,她以全學校第一的成績和其他9名同學獲得了免費到波士頓的哈佛大學參觀的機會。
在一個濃郁的秋季中,金黃色鋪滿整個季節。在寫滿輝煌的樹下,一個女孩站在哈佛學府的門前,仰望。面對大學的殿堂,她決心實現她的又一個愿望——她要成為這所大學學府中的一員,她要證明給自己和世人看,人生其實可以改變。
事實證明上帝會讓一個付出努力和艱辛的人收獲喜悅:她的經歷、她的真誠、她的論文深深打動每一位評委,12000美金的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讓她獲得了進入哈佛的通行證——她成功了。夢寐以求的哈佛大學向她敞開了雙臂。憑借著對信念的執著追求和對改變生活困境的強烈愿望,她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是啊,我們的出生我們不能選擇,但是我們可以決定我們的未來。
麗絲用自己的經歷向世人證明了:當你被黑暗籠罩時,只要你肯拼搏,肯奮斗,就一定能沖破那無盡的黑暗,找到光明!
她說:“我愛我媽媽,不管她是什么樣的人。”她說:“我沒有退路,叫我只能不停的努力向前走,我為什么不能做到?”她說:“世界在轉動,沒有你,地球照樣會轉動,現實是不會按照你的意志去改變的。”……整部影片讓人警醒,引人深思。
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命運是自己選擇。
觀《風雨哈佛路》有感3
人生,像是一本厚厚的歷史書,它記錄了人的一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歷,編織成了不同的人生書。有的書內容平平,有的書內容有序,但她卻把這人生書演繹的淋淋漓盡致。
她生活的家庭讓任何人都心寒,母親是一個“癮君子”,艾滋病患者,同時還患有精神分裂。她沒有為此而怨天憂人,在她心里一直有一個愿望--希望母親可以像以前那樣愛她,關心她,給她家的溫暖。為了這個愿望,她不去上學,她討厭學校,她不想離開媽媽。但直到母親去世那天也沒能再次給她家的溫暖。母親走了,去了另一個世界。她醒了,她意識到只有知識才可以改變她現在的生活狀況。幾經周折,她進入了一所學校,她下定決心要在兩年內完成四年的課程。她拼命學習,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她做到了。哈佛大學,每個學子夢寐以求的大學,她考上了。她通過自己的奮斗,改寫了自己的人生書。
由此,想想我們自己。我們自己的這本書編寫的怎么樣?一出生,便有偉大的母愛環繞著我們。父母給我們穿衣服,父母把飯菜端到我們的桌上,父母給我們收拾東西父母的體貼入微,簡直到了極點。然而,我們都長大了,至今生活還不能完全自理,甚至離開父母便不知未來在何方。這時,你是否想起過那個十五歲就自己養活自己的堅強女孩。
身處誒使得青少年們,受委屈時,可以向父母懷里扎,感受親情的偉大,讓親情來撫平那受傷的心靈;感到疲倦時,可以聽聽音樂,躺在床上安靜的進入夢鄉,采用多種方式來放松自己的身心。可是,此時,你又曾想起,那個在洗盤子時,還要記單詞,在坐公車時還要背公式的執著女孩。
人生路,艱難路。人生書,需要我們自己編寫內容。內容的精彩與否,看的不是家庭的顯赫背景,不是父母的偉大成就,關鍵是自己的努力成果。讓我們用心編寫人生書,一本只屬于自己的人生書。
上一篇: 2021學習黨史研討交流發言材料 學黨史研討交流發言材料4篇 下一篇: 河南抗洪救災工作總結2021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