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45周年個人感想心得600字范文四篇
誰也不會忘記那一年的地震,唐山大地震!那一次的大地震葬送了太多人的生命,害的太多人無家可歸流離失所。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唐山大地震45周年個人感想心得600字,歡迎大家參考。
唐山大地震45周年個人感想心得600字(一)
面對這一片片廢墟,聆聽著那一聲聲哭喊;目睹著那一灘灘血泊,心里不禁一絲絲的疼痛,這就是唐山大地震。曾經的美好在一剎那間毀壞,我不禁感嘆,珍惜現在的擁有。
當枝頭的花朵凋謝的時候,一定會惋惜沒有好好地欣賞那嬌花的容顏;當絢麗的晚霞染紅天邊的時候,一定會感嘆時間過得太快;當親朋好友離別之際,一定會在心中后悔沒有珍惜好好在一起的日子。
請珍惜吧!珍惜陪父母暢談來感受家庭的溫馨,珍惜現在晚睡早起但很充實而快樂的高中生活,珍惜與友人一起歡聚的時刻;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
學會珍惜,你就會擁有挑戰自我的信心;學會珍惜,你就會懷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學會珍惜,你就會鍛煉堅持不懈的毅力,學會珍惜,你就會懂得人生的真諦。
面對現在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有的人自甘墮落,有的人奮發向上,有的人跟隨大眾,你做到學會珍惜了嗎?是否還像是無業游民一樣,其實成績的好壞不是智力的高低,二是你珍惜的多少。也許將來的某一天,你會懷念,也會想珍惜上學的每一堂課,但那可真是后悔已晚了。
農民不珍惜播種的良好時機,怎么會有秋日的五谷豐登?學生不珍惜學習的美好光陰,怎么會捧著獎狀的榮耀?國君不珍惜各國間的友好交往,怎么會有世界的和平與安寧?
珍惜擁有的青春,善待生命的每一天,你將會無怨無悔;珍惜擁有的朋友,抓緊手中的每一份愛,你將會得到溫暖;珍惜擁有的機遇,網住幸運的每一個瞬間,你將會創造奇跡;珍惜踏實前進中的每一個腳印,你的人生旅途將會充滿輝煌。
唐山大地震把我們弄得妻離子散,新村的人應該珍惜老天也對他的偏愛。如今的唐山已經越來越繁華,只有學會珍惜的人才會看到世界的美好。
珍惜擁有,才會有絢麗的人生。
唐山大地震45周年個人感想心得600字(二)
45年前的唐山:形形色色的人影,在灰霧中晃動。他們驚魂未定,步履踉蹌,活象一群游夢者,恍恍惚惚地被拋到一個陌生的星球。他們一切都麻木了,淚腺、聲帶,傳導疼痛的神經系統都麻木了。誰也想不到會有這場規模如此浩大的劫難,他們無暇思索,無暇感覺,甚至來不及為骨肉剝離而悲慟。
45年,唐山在艱難地彌合、康復。新生代唐山人背負著厄運遺留的苦澀辛酸,但他們也擁有那塊土地賜予的特殊的財富。 每個人都在可以尋找財富,而我想說的是無價之寶就在我們身邊。“人”,“生命”,“愛”,在唐山不是甜膩的廣告語。它們就是生活本身,和柴米油鹽、家長里短、喜怒哀樂如影相隨,日復一日,細碎平凡。我看到一股“民間感恩”的暖流,在唐山地震45周年之際,正自發地涌出,自然地流淌。到處有人在“尋親”:經歷劫難的人們和他們的后代,要報答那些拯救、幫助過他們的人當年的援救隊員,在牽掛尋覓那時認識的孤兒和傷殘者。媒體上,曾被認為“過氣”的友愛故事,散發出陣陣新草的清香。人們需要。需要這樣的呼
吸和沉浸,這樣的感傷,需要這樣的撫慰和相濡以沫,還有自我滌蕩。
雖然災難無情,但是我相信人間有愛,有愛的世界一定不會空虛。劇中還有一點也是值得贊嘆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親情。一幕幕往昔父母大愛無私誓死護犢之情的心酸場景在腦中回放,親情,這是一個多么美好感人的感情。只有親情才永遠不會背叛你,才是你心靈永遠的港灣,親情如一棵大樹,永遠為你遮風擋雨,親情是一座港灣,永遠為你心靈的小船開放,親情是一個溫暖的家,永遠歡迎你回來。
珍惜生命,是普世的價值,文明的起點。善待生命的民族,才有健全的心智。當每一個個體都有尊嚴,一個國家才稱得上真正的“強大”。生命的互愛,孕育富有活力的社會,如細胞和細胞、血脈和血脈、骨肉和骨肉相互依存,塑就富有彈性的強健肌體。逝者長已矣!他們鮮血換來的哲理,今天已成共同準則。捍衛人的權利,保護人的生命,增進人的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撫今追昔,攸忽四十年。爰立此碑,以告慰震亡親人,旌表獻身英烈,鼓舞當代人民,教育后世子孫。特制此文,鐫以永志。唐山大地震使我感觸極深,從中我了解到:我們只有一個家園,要好好珍惜它,不要讓大自然重演這驚險的一幕!
唐山大地震45周年個人感想心得600字(三)
抗震精神是新唐山崛起之魂
彈指一揮40年。唐山人民在戰勝災難、重建家園中凝結成的抗震精神,其所涵容的團結、堅韌、勇于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內核,不僅是唐山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更是全人類所共同追求的。
古今中外,每一次巨大的自然災難都是以更大的歷史進步作為補償的。唐山大地震使唐山人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卻給全人類帶來寶貴的精神財富。
抗震精神:屬于唐山屬于中國屬于全人類
一座城市的毀滅是可怕的,而人的精神崩潰更是可怕。無數事例證明,每遇重大天災人禍,家園被毀或痛失親人,有的人會消極沉淪,陷入強烈的悲痛無法自拔。中外歷史上多次大地震之后都發生過嚴重次生災害,其主要原因就是災民精神世界的崩潰,引起社會動亂的發生。
然而,唐山人在災難面前所凝結出來的“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震時及震后建設中支撐、激勵、鼓舞和引導唐山人民最終戰勝地震災害、重建家園的精神力量。
在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軍民的無私援助下,唐山依靠這種精神支撐,以最快的速度恢復了災區生產生活,震后不到一周,數十萬群眾衣食、飲水得到解決;震后不到一個月,災區供電、供水、交通、電信等生命線工程初步恢復;震后第一個冬天,災民全部住進了簡易房;震后一年多,工農業生產得到全面恢復;震后頭10年,唐山人民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奪取了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巨大勝利;又一個10年,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全面振興;第三個10年,跨入了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的新階段。
唐山地震40年紀念日前夕,唐山人對抗震精神進行了理論上的升華。市委黨校副研究員康繼祥說:“地震災難的慘痛可以遺忘,但抗震精神要世世代代傳下去。”
在唐山街頭采訪,人們對“唐山精神”耳熟能詳。因為“公而忘私”是群體與個人之間的道德準則;“患難與共”是人與人之間的人本主義原則;“百折不撓”要解決的是戰勝地震災害過程中目標和現實的矛盾;“勇往直前”則體現著唐山人在艱難困苦面前的一種勇敢進取的精神狀態。
這種精神綜合體現了唐山人的氣概、氣勢、膽略、魄力和道德風貌。正是在這種精神指引和鼓勵下,唐山人醫治了地震造成的創傷,重新建造了新唐山,唐山也當之無愧成為中國第一個被聯合國授予“人居榮譽獎”和“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
唐山抗震精神是唐山人民以及全國軍民在抗震斗爭中用鮮血、生命和艱苦卓絕的斗爭,共同鑄造的民族之魂。正如唐山人民所經受的痛苦與磨難,不僅屬于唐山屬于中國,更屬于全人類。
唐山地震:讓人類更深刻地認識地球
地球是人類棲身之地,而地震是對人類威脅最大的自然災害,因而人類在征服地震災害的征程上不斷地探索著。
唐山大地震給全世界的地震研究者們提供了一個痛苦但又極具價值的天然“實驗場”。
40年來,世界各國的地震工作者絡繹不絕地來到唐山,研究地震孕育和發生的規律,從而為戰勝地震災害提供理論、方法、依據和指導。
1975年我國曾成功預報、預防了海城7級以上地震,這令我國乃至全世界的地震工作者們倍感欣喜,然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使人們再次領教了地震這個“惡魔”的神秘莫測。
在唐山大地震面前,科學家們更加深刻認識了地震的極端復雜性,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數十年致力于地震研究的專家許紹燮指出,在探索地震和地震預報征途上,將會遇到許多“想不到”的現象,而每領悟和破譯一個“想不到”現象,就在地震和地震預報的征途上前進了一步。
地震防御:讓人類更理性地應對災害
地震災難在現有的人類文明中尚不可完全避免發生,那么人類是不是在地震災害面前就只能被動承受?唐山成功的抗震實踐告訴世人,科學的地震觀和預防行為,能夠大大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和傷亡。
幾十年來致力于地震社會學研究的王子平教授,也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對于一個地區人們的地震災害觀念問題,他一直在觀察和思考。研究表明,在經歷了造成巨大災難的地震后,唐山人逐漸形成了科學的地震災害觀,那就是“地震是可怕的災害”“地震發生時人并非完全無能為力”“減輕地震時人員傷亡的關鍵是用科學知識武裝人們”。
逝者已矣!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也不能預知未來,唯有好好的珍惜現在。這也是這部影片的意義所在。如果我們看過后只是流幾行淚水,摸一把鼻涕,然后,哀嘆一生:悲矣!將恐怕是對這場災難的糟蹋。
唐山大地震45周年個人感想心得600字(四)
今年是唐山大地震45周年。
45年前,一場舉世震撼的大地震將唐山夷為一片廢墟,24萬條生命淪為亡魂。40年后,新城崛起,廢墟不再,除去這場災難中的幸存者,以及與之相關的少部分人,對于更多的人來說,“唐山大地震”已成為一段冰冷的歷史。
45年前的7月28日3時42分,一場震驚世界的大地震,摧毀了中國冀東重要的工業城市唐山。45年后的今天,唐山人走出了大地震的黑色陰影。45年前的7月28日3時42分,一場大地震摧毀了唐山。震后的一組統計數字為:喪生者xxx人,重傷者xxx人,70多萬人受輕傷,xx戶家庭解體,xx多個家庭斷戶絕煙,xx位老人成為孤寡老人。
有關這場災難,究竟留給今天的人們多少清晰的圖像、難忘的瞬間和震撼人心的細節?歷史不該僅由宏大敘述和終結話語構成,更多活著的歷史,其實就珍藏在你我身邊小人物的記憶深處。
45年,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是一瞬。40年,對一個城市卻不算一段短促的時光,足夠它拭去災難的'創痕。40年,對一個活下來的人則是漫長的歲月,在重建自己生活的路途上,原本是少年的走進了中年,原本是中年的走進了晚年。
45年,震后唐山建起的第一批房屋,已經變得陳舊了。震后栽種的樹木,早已成蔭成材。那個地震發生時只有6個月,最小的地震孤兒之一黨育新,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
何為“抗震精神”?有十六字以概之:“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公而忘私,就是自我犧牲,無私奉獻,將個人利益置之度外,把全部心血獻給唐山的救災和重建。患難與共,就是鄰里之間、干群之間互幫互濟,同甘共苦,尤其是廣大黨員干部,在大災面前與群眾同舟共濟,建立起了一種新型的黨群、干群關系。百折不撓,就是知難而進,不向震災屈服,不向困難低頭,以泰山壓頂不彎腰的氣概,重建家園。
勇往直前,就是不甘落后,不甘示弱,敢于爭先的優秀品質,在與震災斗爭中表現出強烈的進取精神,自強不息,奮勇前進。抗震精神亦是唐山崛起之魂。人們舍小家為大家,舍自己為他人,舍局部為全局,辛勤的汗水換來了新唐山的重建、崛起、發展。抗震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寶貴的精神財富。英勇的唐山兒女,在大地震后譜寫了一曲又一曲感天動地的歷史篇章,盡管當時缺吃、缺穿、缺水、缺房,但唐山人民團結一致,同甘共苦,官兵一致,干群魚水,戰勝了自然災害,新唐山在一片廢墟中崛起。
唐山大地震災情之重,損失之大,舉世罕見。外國稱“唐山從地球上抹掉了”。而英雄的唐山人在災害面前不低頭,用“抗震精神”迅速生產出“抗震煤”、“抗震鋼”、“抗震電”、“抗震車”……震后七天組裝出第一批自行車;震后十天生產出第一車煤;震后十四天發電廠開始發電;震后二十天造出第一臺機車;震后二十八天煉出第一爐鋼。抗震精神也是融入唐山人血脈中的城市精神,在民眾中有著深厚的底蘊。在那場浩劫中錘煉出的親情友情,折射出人性中至真至純的愛,歷久彌新。
地震廢墟上崛起的新唐山,不僅延續了百年歷史的璀璨,更創造了屬于今天的輝煌。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唐山大地震45周年個人感想心得600字,想要了解更多優質的唐山大地震45周年個人感想心得600字,請大家多多關注“查字典范文網”。
【唐山大地震45周年個人感想心得600字范文四篇】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入黨申請書標準格式范文 入黨申請書的標準格式 下一篇: 觀看建黨100周年心得體會 建黨一百周年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