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思想感悟教師(范文3篇)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這句話道出了教師的敬業奉獻精神。教師該有無私奉獻的精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思想感悟教師(范文3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思想感悟1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指出,要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引導廣大教師繼承發揚老一輩教育工作者“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投身教育事業。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教育傳統,千百年來,傳道授業一直是教育的首要任務和最高境界。而傳道授業的根本就是立德樹人,教育要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這是全社會的共識。
德育需要榜樣的力量,也需要日常的熏陶。師德師風既能起到榜樣的力量,也能發揮熏陶的效果,對于培養學生的道德品格至為關鍵。于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也就成為公眾對于廣大教師的普遍期許。
除了德育,教育還包括智育、體育、美育等諸多方面,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但是歸根結底,教育的本質是培根鑄魂,“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離不開心與心的交融。教師捧著一顆心走上三尺講臺,才能與學生心心相印。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廣大教師要樹立理想信念,掌握扎實學識,熱愛教育,淡泊名利,以優良的師德師風立德樹人。同時,教育部門要從體制機制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各級黨委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教育事業的支持力度,全黨全社會要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讓更多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競相從教,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奠定未來之基。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思想感悟2
意思是非常高尚,全是付出,不要任何回報。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的這句教育名言表達的是一種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
陶行知畢生致力于教育事業,對我國教育的現代化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不僅創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而且進行了大量教育實踐。他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為中國教育探尋新路。
最可貴的是,他不僅在理論上進行探索,又以“甘當駱駝”的精神努力踐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為人所同欽,世所共仰。
擴展資料
陶行知能夠獲得“偉大的人民教育家”稱號,除豐碩教育成果外,還有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傻”子精神。
處于那樣一個民不聊生的年代,果腹之食尚且無處尋,辦教育的艱難更是可想而知了,而陶行知是為“傻”人也!為攢錢辦學,他不租貸房住,而是住在廢棄的大碉堡里。上下班20里長途,不乘車硬是一步一步走。
一次陶行知有急事從市內趕往大場,黃包車夫拉著他一路飛跑,氣喘吁吁,滿頭滿身大汗。陶行知叫停車,下來后對車夫說:“請你原諒,我真對不起你,請你上車吧。”烈日下,一位穿長衫戴眼鏡的年近半百留洋博士拉著黃包車,車上坐著車夫!
平日陶家飯桌上難見葷腥,長年吃素,省下錢辦教育。錢再不夠,就四處化緣募捐,自己當參政會委員的很少一點薪水,也都用來辦學。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思想感悟3
這句教育名言表達的是一種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文明的傳承者,就需要具有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師德情操以及無私的奉獻精神。
古有圣賢“傳道、授業、解惑”;今有“最美教師”張麗莉,在危急關頭,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以自己柔弱身軀撐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動譜寫了一曲感動天地的大愛贊歌;另有無私奉獻的最美深山教師——任建慧,她幾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在貧瘠荒涼的山村,任歲月在她臉上刻下無數的滄桑,她也無怨無悔。她們無私奉獻,愛生如子的高尚情懷展現了人民教師純潔無私的大美形象。
教育是良心的事業,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注定了教師必須淡泊名利、堅守高尚情操,甘為人梯。奉獻是師德的靈魂,在這個相對浮躁和功利的社會中,教師應該學習陶行知先生的這種境界和追求,保持心境的純正與安寧。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這是對教師奉獻精神的最好注解,也是對陶老先生之言的最好解讀!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思想感悟教師(范文3篇),希望大家閱讀之后有所收獲。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本網站。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思想感悟教師(范文3篇)】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2021年八一建軍節慰問信 八一領導部隊官兵慰問信 下一篇: 觀看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頒獎儀式心得體會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