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密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把思政課辦得更好工作經驗材料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需要在思想政治方面能站穩政治立場,整體協調推進工作的能力不足,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從嚴從實要求自己。為了大家學習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緊密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把思政課辦得更好工作經驗材料內容,以供參考,一起來看看!
緊密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把思政課辦得更好工作經驗材料
xx學校依托課程思政育人體系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推進會近日召開。市委副書記于紹良在會上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部署要求,緊密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把思政課辦得更好、講得更活,進一步推進課程思政育人體系xx,全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于紹良指出,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要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引導學生通過對歷史史實的全面了解和正確分析,形成對當代中國道路選擇的理性認識和高度自信。要更加突出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要遵循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規律,善于用故事闡釋道理、用細節打動人心,充分用好xx紅色資源和改革開放場景,充分運用網絡平臺和新技術手段,不斷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感染力、針對性實效性。要把育人責任落到每位教師身上、育人要求融入每門課程之中,潤物無聲、“融鹽于水”。思政課教師要增強政治素養、黨史等知識學養,學校領導要帶頭推動思政課xx、帶頭聯系思政課教師,有關方面要開放資源、提供支持,各方共同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xx正研制黨史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指南,首批立項研制57個專業門類課程思政教學指南,通過系統挖掘、梳理各學科的價值教育引導元素,將黨史學習教育內容有機融入教學大綱和培養方案。
在華東師范大學,今年春季學期的“開學第一課”,校黨委主要領導從今年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給xx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百歲老戰士們的回信講起。在老戰士里,110歲的施平、100歲的胡友庭都曾擔任華東師大的黨委書記。結合詳實的史料,重點講述了新四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鑄就的“鐵軍精神”。
充分挖掘xx紅色資源,為青年學子度身定制黨史學習教育的最鮮活教材——這樣的 “大課堂”既是xx積極推進“課程思政”xx成效的生動體現,也是xx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課堂教學的真實縮影。
時值建黨百年,滬上大中小學正積極推動黨史學習教育進課程內容、進教學過程、進隊伍xx,有機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引導廣大青少年學好黨史,學思踐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優化課程思政“菜譜”,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黨史是最好的思政教材,熠熠生輝的黨史中蘊含著偉大的革命精神,是滋養莘莘學子成長的精神養料。
以青年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和載體開展,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在xx交大,立足“校本” “校友” “學術”三大教材,學校的課程思政“菜譜”持續上新。通過深挖航空救國、海洋強國、實業報國等校友故事,該校推出以“家國情懷”為引領的課程體系,成為備受學生追捧的“金課”。
“如今的大學生生活在物質相對豐裕的時代,離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艱苦卓絕浴血奮戰的那段歷史有一定‘距離’。因此,大學更要上好歷史課、黨史課。”在xx交通大學黨委主要領導看來,課程思政的目標在于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實現課程思政與學生的“親密”接觸,可以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從更寬的視野、更大的格局來講好歷史。“要把最能彰顯‘四個自信’的社會發展故事、專業奮斗故事講好,充分激發學生的價值認同和情感共鳴。”
深入挖掘xx紅色資源,滬上多所高校在把準、優化課程內容上下功夫,打造了一批黨史學習教育課程。比如xx外國語大學專業教師開設多語種《中外時文選讀》等課程,帶領學生用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從市教委獲悉,滬上正研制黨史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指南。通過系統挖掘、梳理各學科的價值教育引導元素,首批立項研制57個專業門類課程的思政教學指南,將黨史學習教育內容有機融入教學大綱和培養方案。
創新教學方式,讓黨史學習體驗“強”起來
在將黨史學習教育引進課堂的同時,滬上的教育工作者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打破傳統教學方式,讓黨史學習體驗“強”起來。
戴上VR設備,觀看VR+8K全景式影片《遵義會議》,身臨其境感受中國近現代史上偉大的轉折點——遵義會議。最近,xx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的學生們體驗了一次沉浸式的黨史學習。而在xx大學,最新推出的“紅色傳承”系列課程《光影中國》,借電影這一大眾傳播媒介,用光影講述中國故事,一開講便收獲學生熱烈反響。
“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代代電影人努力用鏡頭記錄黨領導下的各條戰線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xx歷史,我們也希望傳承這份家國情懷,融黨史于課程,筑牢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根基。”xx大學xx電影學院教授劉海波是《光影中國》課程的主講人之一。在為學生們講授“中國時刻”這節課時,他遴選了鴉片戰爭、中共建黨、重慶談判、開國大典等9個歷史時刻,結合9部電影作品進行分析,讓學生們對歷史如何選擇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如何把握住歷史命運有了直觀認識。
不少一線教師都有體會:面向廣大青年學子的黨史學習教育,尤其講究溫度與智慧,只有說到孩子們的心坎里,才能激發他們的內在力量。因此,黨史學習教育絕不能囿于三尺講臺這方小小天地。
在xx區,走進紅色場館不僅是學生社會實踐護照的重要板塊和必修科目,而且,不少走進場館的學子還從參觀者變為了解說員,從“要我聽”變為“我來講”,黨史學習的“代入式體驗”進一步增強。xx區教育局負責人介紹,結合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推出的“話說一大:聽00后講建黨故事”研學項目,向明中學、盧灣一中心小學等多所學校還組建了志愿講解服務隊,在普通話版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衍生出了滬語版、英語版。青少年在任務驅動下內化學習,再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情感,將紅色文化傳播給更多人。
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讓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
黨史是每一個學段的必修內容,如何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進行黨史學習教育,這是華東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教師陳明青近期研究的核心課題。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兩年前的今天,陳明青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總書記回憶起上初中時,一位政治課老師講授焦裕祿的事跡數度哽咽。這個場景至今還在我心中回味。”在陳明青看來,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講信仰者自己要有信仰。
眼下,她和她的團隊正圍繞“憶初心、悟精神、勇擔當”主題,開展集體備課和研討活動。“我們不僅按照中小學學科德育和高校課程思政要求來備課,還請來了歷史和語文老師,各學科合力講述初心與使命,讓各門課在價值引導上和思政課同向同行。”
育人自育師始,培養教師是根本的根本。“學校堅持將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首位。”華東政法大學黨委主要領導介紹,該校以黨史學習教育為抓手,引導廣大教師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并通過設置教師工作部、落實教工黨支部“雙帶頭人”制度、建立健全教師教學榮譽體系xx等改革舉措,以期達成一個目標——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有道德的人講道德,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崔涵冰說,復旦馬院有一樣“法寶”——“三集三提”集體備課制度,它為年輕思政課教師提升教學能力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在傳幫帶的良好氛圍中,一批青年思政課教師迅速成長。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緊密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把思政課辦得更好工作經驗材料全部內容,如果喜歡請持續關注“查字典”。
上一篇: 建黨100周年我想對黨說的話 建黨百年“向黨說句心里話”寄語體會 下一篇: 2021年縣統計局開展黨員學習教育的工作總結(精選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