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決戰電影觀后感800字 大決戰革命歷史劇觀后感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大決戰這場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無數革命先烈埋骨東北。這場戰役最后是迎來,但是十分不易??创鬀Q戰學習他們的革命精神,勇敢無畏的精神。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決戰革命歷史劇觀后感,歡迎大家參考。
大決戰革命歷史劇觀后感(一)
“大決戰”三部曲是難能可貴的中國戰爭電影經典巨片,前主席江澤民同志題詞的“大決戰”氣勢恢弘.那雄偉的音樂,那壯闊的場面,使我仿佛回到了戰爭的時代,與革命領袖們同呼吸,共命運。毛澤東、鄧小平、劉伯承、陳毅……那一個個熟悉的名字,那一張張熟悉的臉.這次我們觀看的事大決戰第二部——淮海戰役。
影片的戰斗場面也是比較真實的,畫面有大場面,也有局部描寫的小場面。諸多領導人的描寫也很細膩,連粟裕都有方言,顯得影片更加的真實可信,好感度立刻提升了好多。人物塑造豐滿,這是影片成功與好看的關鍵??催^是影片后,我們能記住一大批人物。比如,談笑間指揮千軍萬馬的毛澤東、喜歡干預軍隊指揮的蔣介石,謙虛內斂的杜聿明、顧慮多多的林彪,性格直來直去的邱清泉、用兵大氣的粟裕,等等等??粗@些人物,讓我們在回顧歷史的時候,記得的不只是這些人沒有生命的名字,而是一個個活靈活現般的鮮活人物。這一方面,就使得電影具有很強的歷史意義?;春鹨?,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第二個戰略性進攻戰役。
淮海戰役也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復雜的戰役。淮海戰役我方兵力60萬,敵方兵力80萬,看似敵強我弱,但是我方由543萬支前民工,擔負了各種戰爭物資的運輸和傷員救助轉運工作,為我方連續作戰提供了保障,是戰役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反觀敵方,雖有80萬兵力,其中后勤保障部隊都計算在內,沒有其他的支援力量,其實際作戰力量也就在50%以內,而我方因為有了人民的支援,作戰能力成倍提高,這敵消我長的結果,就成了120萬對40萬,戰役結果也就成了必然。敵眾我寡,實力懸殊,但這在智慧與勇氣面前卻算不了什么。這不和我們的人生經歷是一樣的嗎?面對那些“不可戰勝”的困難,有些人唯唯諾諾,心甘情愿,奴顏婢膝地跪倒在困難下??烧嬲挠抡邊s先冷靜地想出辦法,再勇敢地去征服它。更要抓住困難的弱點,就像共產黨抓住國民黨的弱點一樣,用聰明的大腦去戰勝它。
當然,本片描述的是一場戰役,不能完全擺脫看待戰爭的態度。《淮海戰役》是大決戰中的決定性一戰。
淮海戰役作為第二部,也是三大戰役中交戰雙方實力最接近的一次戰役,精彩程度那是不用多說的。大決戰系列中最大的幾個長鏡頭基本上都是本片的,一個是黃維的18軍行軍,一個是雙堆集圍殲18兵團,兩個長鏡頭都氣勢十足,波瀾壯闊。從細節上說,國公雙方的將領都描寫的非常出色。粟裕那種大將風范,黃百韜那種忠誠,杜聿明那種無奈,邱清泉那種跋扈,都非常出色。對于淮海戰役的三個階段,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對于支前民工的描寫也淋漓盡致,表達出了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土地對黨的忠誠。在觀看這部電影時,有幾個鏡頭令我難忘,其中的一個是:老百姓推著獨輪車,運著衣物和糧食,送往前線,可是這些老百姓在晚上的荒郊野地里休息的時候,不巧,敵軍來了空襲,好多老百姓的家人都被炸死了,有老人、有丈夫、有妻子……
他們分外悲傷,可是,在第二天,他們早早的起身上路,戴壽帽,穿壽衣,眼含淚珠,可是,臉上卻有著一種堅定不移的表情,我想,他們此時此刻一定都想著這樣一件事:不論多苦難也要走下去,趕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送衣送糧,也為死去的家人報仇! 缺點也有,主要是兩個,一個是表現總攻雙堆集傷亡過大,陳毅視察喪葬點一場,煽情有些用力過度,現在看起來有些矯揉造作之感。畢竟雙方都是中國人,普通士兵的死其實都是挺無奈的。另一個就是在道具使用單個,不知為什么,這一集中數次出現了56沖鋒槍的鏡頭,特別是王學圻扮演的三營長還有個手持56沖鋒槍射擊的特寫鏡頭。
電影音樂完美貼合劇情,適時渲染出影片的情緒。影片音樂在風格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表現偉人氣質與胸懷的,舒緩而悠揚的音樂;一種是表現國民黨軍隊慘敗時的,灰色陰沉的音樂;一種是表現解放軍戰場勝利的,激昂振奮的音樂。電影通過這三種主旋律,完美的襯托著劇情,使得影片錦上添花。這也是中國電影中為數不多的,能夠將音樂與劇情緊密結合的電影。隨著劇情的發展和音樂的滲入,我的心情也跟著起起伏伏,不斷的波折,緊張的跟隨影片中的人物一起似乎身臨其境在那彈片紛飛,斗智斗勇的時代。
我們的勝利,是靠多次出生入死的士兵們贏來的。而士兵們之所以會為我們如此拼搏,與我們的得民心,愛民,正確的領導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有優秀的人才,有堅定的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有著勇敢,積極,剛強,一切人類的優秀品質。勝利得來不易,如今的我們更應該堅守革命先烈的信念,不斷地努力學習,開拓進取,以堅定的信心守護我們的新中國。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我們的一切勝利都來自人民?;春鹨墼俅巫C明了這一論斷的正確。中國古語說的好,得人心者的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沒有人民的支持,任何事情都不會辦好。
結合的科學發展觀提出的以人為本理念,堅持的保民生、保穩定的政策主線,也將人民的需要放在了各項工作的首位,這既是對人民做出貢獻的回報,也是換取人民對改革開放事業支持的內在要求,是偉大明智之舉。淮海戰役能有543萬民工,得益于人民對我黨我軍的認同和支持,是因為我黨我軍的政策對人民有利,并得到了認真的貫徹執行。很難想象,沒有了人民的支持,將會走向何處?前蘇聯的解體,就是警鐘。
我們做任何工作,都不要忘了人民的貢獻,不要忽視人民的力量。要時時刻刻想到人民,時時處處為了人民,將人民的利益作為我黨的最大利益,人民的需要作為我黨的工作目標和要求,并認真貫徹之。不由感慨,現在的我們是多么的幸運和幸福,而我們所做的比起革命先烈們來說又是多么的微不足道。那一棵棵參天的松柏,如同革命前輩的錚錚鐵骨,用一直向上生長的斗志激勵我們這一代人用不屈不撓的斗志不斷地開創進取;那一池清水,如同革命前輩的高尚品質,用“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教導我們這一代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我們要為國效力,如今的國家,正處于發展的高峰期,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以國興為榮努力地扶助國家走上富強的道路,趕上發達國家的行列,為先輩的努力畫上完美的句號。
大決戰革命歷史劇觀后感(二)
《大決戰》:今天先來說說純爺們武雄關,一個人戰斗到最后一人,用自己的生命喚醒了另一群男人的血性!武雄關是山東人,有山東人的粗獷和豪放,敢作敢當,敢沖敢拼。他以前所在的連隊和杜聿明icon的國民黨軍遭遇,損失慘烈,只剩下他一個人活了下來。為了尋找其他兄弟部隊,武雄關在槍林彈雨中穿梭,九死一生!終于,他找到了一個死守陣地的九連。
因為連續遭到國民黨飛機的狂轟濫炸,九連陣地硝煙彌漫,犧牲的犧牲,光受傷的就有一大半,見到武雄關時,這些人眼神空洞無神。原來這些士兵是國民黨受降部隊,面對沖過來的敵人,臨危受命的武雄關雖然大聲呼喊讓大家往上沖,可是,沒有一個人愿意動。沒有人動那自己就第一個沖上去,武雄關左沖右突,打死了不少敵人,他自己也被子彈擊中,而下邊這些“兵”依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無動于衷。已經沒有多少力氣的武雄關把僅剩下的兩枚手榴彈纏在手上,嘴里大喊“九連的戰士們,我是共產黨員,你們不敢往上沖,我今天就做給你們看看,……”
武雄關扛著戰旗,真的一個人往前沖,敵人的炮彈落下來,他被炸斷了一條腿,還是咬著牙往前走,對面的國民黨兵已經嚇傻了。最后,武雄關倒了下去,而紅色的旗幟仍然屹立不倒,人在陣地在,人死陣地依然不能丟,這就是共產黨人的血性和無堅不摧的信仰??吹轿湫坳P犧牲,這些國民黨受降過來的戰士心靈受到極大震撼,發起排山倒海的攻勢。一個普通戰士,用自己的滿腔熱血和對祖國的愛喚醒了另一群國民黨受降部隊的血性才是第3集最大的看點。純爺們武雄關,為你點贊。
大決戰革命歷史劇觀后感(三)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周年,同時也是解放戰爭(三大戰役)勝利**周年。關于三大戰役的記錄,我認為最為經典的當屬1991年拍攝的《大決戰》系列,我用了一周的時間陸續重溫了一遍。《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其中我認為最震撼的要屬《淮海戰役》。
60萬對80萬,延伸來說,為什么人民解放軍能夠戰勝裝備精良、人數眾多的國民黨軍隊?以前只在歷史書中劃過知識點——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但具體來說,決定解放戰爭勝利的有很多,我認為關鍵一點在于中國共產黨領導并進行了徹底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在主觀上得到了廣大農民的用戶,得到了農民的認可和支持;客觀上使得原本束縛在土地上的生產力得以釋放出來。這樣就是數以萬計的農民在主、客觀條件同時滿足的情況下,能夠奔赴前線,支援解放軍在廣闊的華中平原上“中原逐鹿”。
陳毅講: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子推出來的。一方面土地改革深入人心,得到了群眾的支持和認可,進而在進行軍事動員和隊伍補充擴編時,每家每戶愿意讓自家的“壯小伙”應征入伍;另一方面,土地革命解放了生產力,原本干一年才能吃個半飽的農戶(一半甚至更多的勞動所得可能要交給地主),現在在農忙時期積極耕作勞動所得便能超過以往的整年,這樣在農閑時期,解放區就可以發動大量的勞動力形成一支宏大的支前力量。
土地革命,一是走群眾路線,依靠群眾,發動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二是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正是如此,土地革命成功了,解放戰爭成功了。至于其他類似“戰爭藝術”種種(蔣介石隨時都能飛往前線,坐鎮指揮,當然還是幫倒忙;毛澤東則審時度勢,放手前線成立“總前委”,以便“便宜行事”),只不過是縮短(或延長)了戰爭的時間的“把戲”罷了(當然也不能完全否認,但過分強調軍事指揮的重要性,特別是將國民黨部隊失敗的原因全部歸結于蔣介石的失敗指揮上,這難道不就是一種歷史虛無主義嘛.
貫徹群眾路線、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而今依然熠熠生輝。
大決戰革命歷史劇觀后感(四)
20_年7月1日上午10時,補連塔選煤廠組織員工觀看了“慶祝建黨100周年大會”現場直播。下面談談我個人觀看完畢后的感受。 從讀書時期到參加工作以后,一直很少有機會能夠一次性從頭到尾徹底的觀看完黨中央的政治會議,今天我和我的同事們領導們將“慶祝建黨100周年大會”直播全部觀看完畢,觀看完畢時已經將近中午12點鐘,但是我們當中沒有一個人提前退場,甚至我自己都沒有感覺到往日這個時間點應該有的饑餓感,完全沉浸在一種激動與驕傲中,仿佛自己身處北京的人民大會堂。
100年來,中國共產黨由小變大,由弱變強,領導中國人民沖破重重難關,奪取了革命斗爭和經濟建設的一個又一個勝利。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領導全國人民改革開放,奮斗進取,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可以說,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歷史。
歷史的塵煙,掩蓋不住世紀的風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無數先驅者已將希望的種子撒向人間,綻開了一片爛漫的紅色。彈指一揮間,上下越千年,黯淡與輝煌、幻滅與再生,永恒的悲愴與不朽的豪情,貫穿于這一清晰的脈絡。這便是我們的黨堅韌求索的過程,我常常在心里重復著這幾句話,每一次都熱血沸騰,胸膛里燃燒著對祖國的熱愛。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我深深地為我們欣欣向榮的國家而感到榮耀、為我們不斷求索、不斷前進的政黨而感到驕傲,更為能夠投身充滿機遇和挑戰的現代化建設而感到自豪。滔滔沅江邊,巍巍陽山下,我無數次重復自己年輕的誓言。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這是一種實現理想的熱烈情感,是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是生命潛能的充分迸發,是腳踏實地的不懈追求。是的,我愿將青春和熱血奉獻給太陽底下最美好的事業,懷著這種追求,捧著這顆恒心,帶著這股力量,我將不斷向著新的目標破浪前進。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決戰革命歷史劇觀后感,想要了解更多優質的大決戰革命歷史劇觀后感,請大家多多關注“查字典范文網”。
【大決戰電影觀后感800字 大決戰革命歷史劇觀后感】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唐山大地震45周年祭 唐山大地震45周年的心得體會范文 下一篇: 重慶瓷器口導游詞 重慶瓷器口導游詞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