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以史為鏡、以史明志,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心得【精選三篇】
以史為鏡,在鑒往知來中檢視為民初心…為了大家學習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黨史學習《以史為鏡、以史明志,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心得內容,以供參考,一起來看看!
黨史學習教育之《以史為鏡、以史明志,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學習心得體會
“以史為鏡、以史明志,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重要講話中都強調黨史學習的重要性,指出了當下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的方向和重點。廣大黨員干部要堅持長期上好這門“黨史課”,汲取黨史精華,努力收獲黨史學習成效。
做志存高遠的“學者”,學歷史,學精神,學理論,學經驗。“善學者書其理”,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波瀾壯闊,從嘉興南湖的紅船到南昌“八一”的槍聲,從井岡號角到長征壯歌,從抗日烽煙到建國大業,是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武裝斗爭,是一位位崇高偉岸的英雄身軀搏出了新中國黎明的曙光。廣大黨員干部研習黨史,要熟悉黨的重要歷史事件,深刻感悟革命先輩的奉獻精神,深入研究中國共產黨長期凝練總結的發展理論,積累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實踐積累的重要經驗,扎實熟讀黨史,這也是積累歷史經驗、提升政治素質、冶煉愛黨愛國精神的重要方式。
做腳踏實地的“行者”,行道路,行使命,行職責,行風采。“善行者究其難”,1978年5月11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引發了全黨全國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自此,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把握住了“實踐”的重要地位,并將“實踐”這一優良作風傳承至今。黨史學習亦是如此,學習黨史不是“背課文”“讀死書”,更不能用“做任務”“撐面子”的心態或形式去搪塞和應付,要深刻認識到黨史學習對于自身工作的積極意義,并充分落實到日常工作當中去。思想上、作風上向革命先輩看齊,政治理論素養上不斷領會黨的方針政策,工作上積極汲取黨的歷史經驗。將黨史學習所得學以致用,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目的,也能持續提升廣大黨員干部的政治素養、辦事能力。
做埋頭苦干的“恒者”,恒自信,恒熱情,恒作風,恒成績。“恒者行遠”,兩萬五千里長征、抗美援朝、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百年來,黨帶領我們取得的成就無一不是靠著革命先輩和人民群眾的毅力、恒心。如今,黨和人民的事業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廣大黨員干部在賡續紅色基因,傳承革命精神的過程中,切忌“三分鐘熱度”,要守住一顆“恒心”,持續提升“四個自信”,積極保持服務人民的熱情,堅持發揚優秀黨員干部作風,積跬步以至千里,積小流以成江河,優秀由此而來,成績由此而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可期可盼。
做智敏勤慮的“思者”,思得失,思成效,思事業,思創新。“思者常新”,馬克思曾說“思考是一切”。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之所以光輝燦爛,與我們黨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優秀特質是分不開的,要在黨的百年歷史基礎上勤于思考,敢于思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從黨的輝煌成就、艱辛歷程、歷史經驗、優良傳統中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廣大黨員干部要勤于在學黨史過程中結合自身思考,再融入到工作中、事業中去,這對于工作成效、創新實踐都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對中國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常讀常新。”黨史學習教育是每一個黨員干部的“必修課”,廣大黨員干部要用心學史、扎實學史,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
黨史學習教育之《以史為鏡、以史明志,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學習心得體會
第12期《求是》雜志刊發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以史為鏡、以史明志,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文章強調,我們要加強對黨史的學習,特別是對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共產黨黨史的學習。黨史是一面鏡子,從黨史中可以得到啟迪、得到定力。當前正值“十四五”規劃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廣大黨員干部更應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堅持學史明理,強化理論武裝。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劉少奇同志曾說:“歷史里面也有普遍真理。”學習黨史,就是要從黨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悟出事物的道理與發展規律,悟出黨的偉大思想精神,從而進一步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
毛主席在進京“趕考”時反復告誡大家“絕不當李自成”,這就是運用歷史發展規律的具體體現。廣大黨員干部要在黨史學習中深刻感悟我們黨科學把握歷史規律和世界大勢的寶貴經驗,從源頭上補足精神之鈣、夯實信仰之基、涵養忠誠之氣。
堅持學史增信,增強歷史自信。無論是硝煙彌漫、槍林彈雨的革命戰爭年代,還是艱苦卓絕、激情燃燒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黨就是依靠“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堅定信念和“敢教日月換新天”矢志拼搏,把“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奮斗精神用到極致,把“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為民精神用到極致,把“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的奉獻精神用到極致,從而一次次絕境逢生,愈挫愈勇,取得了一個個輝煌的勝利。
我們學習黨史,就是要全面了解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深刻體會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深刻領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具體寓意。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領導,堅定歷史自信,以強大的政治定力全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堅持學史崇德,賡續精神血脈。細讀百年黨史,從“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到“共產黨人的意志是剛鐵”的江竹筠,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榜樣雷鋒到“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鐵人王進喜。他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治品格、高尚的人格精神、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集中彰顯和具體表現。
我們學習黨史,就是要賡續前人的精神血脈,認真學習感悟百年黨史中英雄模范堅定信仰,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崇高風范,不斷增強克難奮進、開拓進取的奮斗精神。
堅持學史力行,注重知行合一。“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習總書記曾強調,要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關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回望百年黨史,解決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共產黨人一直放在心上,無論是焦裕祿同志帶領蘭考人民戰勝“三害”,還是脫貧攻堅“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無一不折射出共產黨人心系群眾、苦干實干的無私情懷。
我們學習黨史,就是要我們把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以實干贏得未來。廣大黨員干部身處服務群眾第一線,要堅持問題導向,敢接“最燙手的山芋”,敢啃“最硬的骨頭”,想群眾之所想、憂群眾之所憂、急群眾之所急,用我們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
黨史學習教育之《以史為鏡、以史明志,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學習心得體會
6月16日,《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以史為鏡、以史明志,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文章強調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要很好學習了解黨史、新中國史,守住黨領導人民創立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世世代代傳承下去。百年黨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營養液、清醒劑。黨員干部要積極追尋黨史足跡,把握黨史規律,堅持“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做到“強學”“篤信”“躬行”,堅定不移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在歷史回望中感悟真理力量,做到“強學”增慧。百年黨史凝聚著黨應對風險挑戰的實踐經驗和真理力量。毛澤東同志說:“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學習黨史,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在黨史中深刻理解黨執政興國的客觀規律,繼承黨發展壯大的寶貴經驗,從烽火硝煙的革命故事、百廢待興的創業故事、風雷激蕩的發展故事中,掌握蘊含其中的馬克思主義觀點、立場、方法,進一步解放思想,守正創新,以“思想突圍”引領“行為突破”。要自覺對照黨的發展實踐和成功經驗,把業務工作、崗位實踐放到大局大勢中去思考謀劃,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切實將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不斷提升實踐能力、攻堅本領。
在忠心赤膽中感悟信仰力量,做到“篤信”立心。百年黨史承載著無畏的忠心赤膽,書寫著忘我的奉獻精神。從革命時期“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視死如歸,到建設時期“愿以身許國壯河山”的愛國愛黨;從改革開放時期以“托孤”的方式立下生死狀的無私無畏,到新時代“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歷史擔當……一代代共產黨人,用奉獻和犧牲詮釋信仰力量,用青春和生命書寫絕對忠誠。學習黨史,就是要從革命先輩奮斗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堅定不移向黨看齊、對黨忠誠、對人民負責,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做到矛盾問題敢抓、歪風邪氣敢管、重大任務敢上,特別是在大是大非問題上要頭腦清醒、心眼明亮、立場堅定、敢于亮劍。
在苦難輝煌中感悟奮進力量,做到“躬行”植根。百年黨史既有民族獨立、改革開放、脫貧攻堅的成功經驗,也有“左”傾激進冒險機會主義、右傾保守投降主義的挫折教訓。井岡山時期,國民黨軍隊反復進攻和嚴密封鎖,我們黨就是在這樣極為艱險的處境,帶領人民不畏強敵、不畏艱難,開辟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取得了多次反“進剿”、反“會剿”的勝利。學習黨史,就是要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的奮斗歷史,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用黨的優良傳統教育人,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用黨的歷史教訓警示人,為奮進新征程、推進新發展,匯聚磅礴力量。要從黨的歷史中學到攻堅克難、開拓進取的拼搏精神,學到始終以人民為中心的信念,做到在困難矛盾面前敢于擔當,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劍,在歪風邪氣面前敢于斗爭。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黨史學習《以史為鏡、以史明志,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心得全部內容,如果喜歡請持續關注“查字典”。
上一篇: 2021河南互助防汛救災工作心得體會范文精選5篇 下一篇: 2021高一新生軍訓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