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素養提升培訓班開班式上講話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需要在思想政治方面能站穩政治立場,整體協調推進工作的能力不足,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從嚴從實要求自己。為了大家學習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干部素養提升培訓班開班式上講話內容,以供參考,一起來看看!
在全市干部素養提升培訓班開班式上的講話
同志們:
市委舉辦春季培訓班,一方面是堅持以訓促學、以學促干,引導各級干部心懷國之大者,學懂弄通中央、省委的新部署新要求,結合 XX 實際不折不扣抓好落實;另一方面,也是借此機會讓大家從繁忙的工作中暫時抽離出來,靜下心總結思考、充電提能,更好服務和推動新時代追趕超越、高質量建設“三市”。考慮在座的同志大部分是新任職或中青年干部,很有必要對 XX 所處的發展環境、目標定位、戰略舉措有一個較為系統的了解,下面我結合“十四五”期間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謀劃布局,與大家作一探討交流。
一、對標“三新”實踐要求,科學研判 XX 發展面臨的形勢任務 認清形勢、把握大勢,是正確決策的前提。我們要提高站位、放大格局,自覺把 XX 放在“三新”的坐標系中審視定位,牢牢把握全市發展的正確方向。
, 第一,進入新發展階段,X XX 必須總結得失補短強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新發展階段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階段”,這是從理論依據、歷史依據、現實依據出發作出的重大判斷。我們要立足新發展階段,系統總結“十三五”發展的得與失,努力在新一輪追趕超越中實現量質雙升。
“十三五”時期,我們聚焦追趕超越、建設“三市”目標,真抓實干、拼搏奮進,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如期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一是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全市生產總值接近 XXX 億元,是“十二五”末的 X 倍,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二是民生福祉大幅改善。累計減貧 XXX 萬人,所有貧困縣區全部摘帽,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 三是綠色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以“四個在 XX”為引領的綠色產業蓬勃發展,XX 新區、XX 新區、經開區、XX智慧新城等產業新區拔地而起; 四是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實現縣縣通高速,“三高三鐵五國道一機場”立體交通網絡暢聯全國,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年均增長 XX%,越來越多的客商看好 XX 發展、投資興業XX。但我們也要清醒看到,進入新發展階段后,發展基礎和從前不一樣了,發展的要求更高了,特別是把 XX
放在全國全省大局中去定位、作對比,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更加突出。從經濟規模看,我市地域面積和人口數量分別占全省的 XX%和 XX%,但 GDP 僅占全省的XX%,排在全省第 X,縣域經濟規模總體偏小,大多數縣排名處于全省中下游;從發展質量看,產業生態、產業結構、產業體系仍處于成長期和調整優化期,農業大而不強、特而不精,鋼鐵、有色等傳統產業轉型步伐不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較慢、體量小,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不強;從民生供給看,2020 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占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的 XX 和XX%、XX%和 XX%,解決群眾本地就業存在突出短板,全市近 XX 萬農村勞動力需外出務工,產業對就業的支撐能力較弱。同時,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夠豐富,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供給與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有不少差距;從治理效能看,“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結合不夠緊密,資本、土地、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配置不優,缺少高效的資源和服務平臺,高水平市場體系仍不健全。總的看,我市發展的基礎條件顯著改善,持續走在追趕超越的上升通道,但底子薄、欠發達的基本市情沒有根本改變,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補短
強弱,推動“十四五”發展取得新氣象、新作為。
第二,踐行新發展理念,X XX 必須走穩走實綠色發展之路。新發展理念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系統闡明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問題。推動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踐行新發展理念,才能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XX 是國家南水北調和陜西引漢濟渭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地,肩負著保護秦嶺巴山生態、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重大責任,既面臨生態約束趨緊的發展環境,也具備綠色崛起的巨大潛能,只有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才能變劣勢為優勢、變被動為主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有機統一。市委、市政府立足綠色循環、生態宜居戰略定位,堅定不移走生產、生態、生活“三生融合”發展之路,自覺把新發展理念貫穿于“十四五”規劃布局各領域,努力在生態驅動發展上探出新路、創出特色。一方面,與時俱進完善發展思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全會安排部署,出臺《關于扛牢使命埋頭苦干奮力譜寫 XX 新時
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的實施意見》,從強化創新驅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等方面謀劃提出了 XX 條務實舉措,切實把樹牢“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到行動上。牢牢把握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的實踐要求,確立了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生態經濟強市、幸福宜居名市的戰略目標,提出了打造學研、醫養、旅居、興業“四個在 XX”做靚城市品牌,實施制造業升級、新興產業提速、幸福產業突破、現代農業增效、產業融合創新“五大工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交通商貿物流、科教文化、旅游集散、金融服務、農產品和中藥材生產交易服務“六個中心”提升城市首位度的戰略思路。另一方面,精心編制“十四五”規劃。我們深入研判 XX 發展的現實基礎、重大機遇和風險挑戰,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明確了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綠色制造業示范基地、幸福產業發展示范區、國際知名漢文化旅游目的地、西部重要交通物流樞紐”的戰略任務,提出了“經濟總量提占比、主要經濟指標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居民收入指標達到全省平均水平”的發展目標,謀劃了一批重大改革、重大項目、重大平臺、重大工程,其中儲備重點建設項
目 XXX 個、總投資 XX 萬億元,項目總投資、五年計劃投資、單個項目平均投資較“十三五”分別增長 XX%、X%、X%。我們要咬定目標不放松,把項目工作作為推動全市發展的中心工作、核心工作和創新工作,一步一步把藍圖變成現實。
, 第三,融入新發展格局,X XX 必須主動應變順勢而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這不是一時的權宜之計,而是一個主動調整的過程。從國際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東升西降”成為國際格局演變的大趨勢,由美國主導的國際規則體系受到挑戰,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全球經濟遭遇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打擊,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部分國家加強外資審查和本國產業保護,跨國貿易投資大幅萎縮,我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和安全受到沖擊,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從國內看,發展環境已經產生深刻變化。過去,我國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與發達國家經濟互補性較強,形成了外向型經濟模式。但 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后,我國經濟增長客觀上
已經在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轉變,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多個年份超過 100%,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不斷釋放。同時,經過 40 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豐富的人力資源、完整的產業體系、強大的科技實力,人均 GDP 超過 1 萬美元,中等收入群體超過 4 億人口,形成了超大規模國內市場。所以講,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時勢使然、大勢所趨。對 XX 而言,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既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也是必須牢牢抓住的難得機遇,關鍵要做好兩個方面。一方面,要把握好投資和消費的變化,注重在供需兩端協同發力。投資最終是為了消費,但需求的滿足要靠新的產品和服務。中央為什么要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因為之前的供給質量不高,很多投資和生產是無效的,滿足不了需求。我們要提高供給質量,關鍵核心在創新,要通過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壯大現代制造業等舉措,創造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讓升級的需求得到滿足,讓潛在的需求得到挖掘,讓新的需求被創造出來。同時,要做好服務轉型。我們一直講企業是做服務的、不是做制造的,制造只是手段,服務才是目的。因為企業的價值在于滿足客戶的需求,只有站位服務對象的立場、著眼
市場的需要推進生產經營,企業才能生存發展,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政府。另一方面,要聚焦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拓展開放融合的廣度和深度。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賦予 XX 的使命任務,也是基于我市綜合條件、區位優勢作出的戰略安排。XX 與毗鄰的安康、廣元、巴中、隴南等地市相比,我們的經濟總量、產業基礎、城市規模、交通條件相對較好,具備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的基礎,但城市首位度和對外開放水平還不高,下一步要以建設“六個中心”為載體,全面增強城市承載輻射能級。在具體過程中,我們要樹立向開放要資源的理念,善于騰挪借用、融合共享,將先進地區的技術、人才、資本等,與 XX 的資源、產業、市場、文化等嫁接融合,促進全方位開放合作。
二、扛牢“三高”使命任務,準確把握 XX“十四五”發展的戰略路徑 “十四五”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鮮明主題,創造高品質生活是根本目的,實現高效能治理是堅強保障。我們要把準主攻方向,扭住發展第一要務,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奮力譜寫追趕超越、高質量建設“三市”新篇章。
第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新時代的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的發展。我們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其中“穩”就是要穩住發展速度,不能低于預期、滑出底線,“進”就是要努力提高發展質量,推動實現經濟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一是構建產業生態。在謀劃“十四五”發展過程中,市委、市政府著眼打造具有 XX 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入研判新一輪產業變革帶來重大機遇,在原來“六大產業集群”的基礎上,提出大力實施制造業升級、新興產業提速、幸福產業突破、現代農業增效、產業融合創新“五大工程”,這是未來支撐 XX 經濟發展的“四梁八柱”。比如,制造業升級工程重點是裝備制造、現代材料、生物醫藥、綠色食品;新興產業提速工程重點是清潔能源、數字經濟、現代物流、科技金融;三產融合發展工程重點是促進一二三產融合,打造全產業鏈。在具體推進過程中,重點把握三個方面:要把創新驅動作為核心動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主動對接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加快航空產業研究院、高新技術孵化園、經開區創智谷等平臺建設,發揮市綠色循環產業經濟研究院、科技資源統籌中心等作用,
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打造國家創新型城市。同時,要全力支持陜西理工大學發展,依托其建設研學小鎮創新港,加快創辦醫學院,讓本地高校更好服務 XX 發展。要把壯大產業作為根本途徑。夯實壓緊市縣“鏈長”責任,聚焦裝備制造、綠色食藥等 6 條重點產業鏈, “一鏈一策”制定專項扶持政策,延鏈補鏈強鏈,促進產業鏈上下游關聯、橫向耦合發展。要把項目建設作為關鍵支撐。市委提出,市縣四大班子和部門主要領導全部參與項目招商工作,抽調優秀年輕干部加入項目團隊,保證一半以上的時間精力和干部力量投入到項目一線。就是要把項目工作當做評判干部能力素質的重要標尺,在全市樹立以項目論英雄、選干部的導向,推動各級干部把重心和精力投入到項目招商中來,以項目建設化解存量不優矛盾、拓寬增量引入途徑,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
二是打造發展平臺。平臺是培育、聚集、鏈接、配置高端資源要素的重要載體,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要做大園區平臺。近年來我們持續深化園區體制改革,通過健全“管委會+公司”運行機制,創建孵化園、加速器等載體,全市產業園區的承載能力、發展活力都顯著提升。下一步,堅持統籌規劃、一園一業、錯
位發展,明確各類園區主導產業,集聚高端資源要素,推進內涵式發展,以明晰的主業定位扛牢責任,減少同質化布局。比如,經開區要擔負起支柱產業集群化發展使命,實施園區“機構整合+資產整合”雙輪驅動,加快組建市級園區投資集團,鼓勵跨區域聯合建設產業合作園區,盡快實現規模升級;高新區要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匯聚創新要素,加快創建國家級高新區;航空智慧新城要做大做強航空裝備制造及服務產業,建設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和臨空經濟先行試驗區;各縣區也要因地制宜,發揮各自優勢,合理布局產業,都有拿得出、叫得響的特色產業品牌。要做活投融資平臺。金融服務是經濟血脈,沒有充足的金融服務保障,任何產業發展、項目建設都是空談。我們通過組建首家金融超市暨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引進興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我市金融與產業深度融合、企業融資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下一步,要加快實現全市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依托投控集團、城投公司、產投公司等平臺,組建市級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引導帶動全市產業轉型升級;完善金融超市平臺功能,健全各類風險投資、產業投資基金等投融資平臺,為創新主體提供全
生命周期服務;發展普惠金融和互聯網金融,壯大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金融支持。要做優服務平臺。當前,我市服務業發展能級不高,個性化供給缺口較大,無法為市場主體和消費者提供多樣化、便利化的優質服務。下一步,要加強對先進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的業態研究,優化政策引導、資源整合,構建與區域中心城市相適應的服務業空間布局。生活性服務要周到,提升教...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干部素養提升培訓班開班式上講話全部內容,如果喜歡請持續關注“查字典”。
上一篇: 小學師德師風工作計劃個人 秋季學期小學師德師風工作計劃 下一篇: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課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