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干部隊伍在服務群眾方面存在問題及整改措施范文2篇
增強黨性修養、建立健全責任落實制度、將自律與他律相結合,自覺接受監督才能更好的服務群眾。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1年干部隊伍在服務群眾方面存在問題及整改措施,歡迎大家參考。
2021年干部隊伍在服務群眾方面存在問題及整改措施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組長劉云山在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強調指出:要堅持從群眾最關心的具體問題抓起,從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解決好聯系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群眾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沒有惠民舉措,而是政策始終“走在路上”,服務始終“停在嘴上”,實惠沒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這就是所謂的存在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長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關鍵的步驟。如今,正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二階段,也是最關鍵的階段,因此解決好聯系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成了當務之急。
學風不正,學用脫節是造成聯系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根本原因。通過第一階段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查找出存在學風不正,學用脫節,造成政策始終“走在路上”,實惠沒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的現象。
表里不一,紀律松懈是造成聯系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主要原因。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視規定為無物,使制度形同虛設;“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搞實用主義,合意的就執行,不合意的就不執行;言行不一,臺上臺下兩個形象,人前人后兩種表現。
脫離實際,敷衍塞責是造成聯系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主觀原因。想問題、作決策、抓工作不以深刻領會中央精神、充分了解基層實際為出發點,抓落實搞“上下一般粗”,基層難落實、難見效;“打埋伏”遮掩“不落實”,甚至搞移花接木;抓工作始終慢半拍,不催不辦、不推不動,辦起事來也拖拖拉拉。
綜上所述,解決聯系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是開展好黨的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關鍵,為切實大通聯系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我建議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是增強黨性修養,把講的和做的有機統一起來。“我們領導者的責任,首先要正確決策、在決策作出以后,就要狠抓落實,干實事,求實效,不尚空談。”而要抓好工作落實,就要以增強黨性為有力抓手,端正學風。按照“專家講理論、干部講政策、群眾講身邊事”的方法,通過一面“吃透”方針、政策、路線、講話精神,一面“吃透”工作實際,把向上負責和向下負責有機結合,做到知行合一,使政策不再始終“走在路上”,實惠不再沒有真正“落在身上”。
二是建立健全責任落實制度,適時追蹤解決進展,及時反饋群眾,打通“末梢堵塞”。“抓而不緊,等于不抓;抓而不實,等于白抓。”以趁早發現問題、綜合分析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為工作思路,以建立點-線-面層層責任包辦為工作保障,以適時追蹤解決進展、及時反饋為工作方法,做到謀事要實、解決要實、反饋要實,切實保障政策不再始終“走在路上”,實惠不再沒有真正“落在身上”。
三是加大監督檢查,將自律與他律相結合,自覺接受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人民群眾、新聞媒體的監督。一方面,嚴以律己: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于自省,遵守黨紀國法,做到主動落實、主動解決;另一方面:嚴以用權,堅持用權為民,按規則、按制度行使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自覺接受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人民群眾、新聞媒體的監督,將權利運行陽光化,將辦理進展陽光化,杜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防止臺上臺下兩個形象、人前人后兩種表現和“打埋伏”遮掩“不落實”的現象發生。
2021年干部隊伍在服務群眾方面存在問題及整改措施二
問題一:目前干部隊伍存在哪些問題及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風不濃,干部隊伍思想觀念和能力素質仍有差距
目前干部隊伍沒有認識到學習對于個人修養和提高工作技能的作用,沒有形成我要學的意識,使目前的機關學習、定期培訓等學習機會流于形式;有的干部工作憑習慣和經驗,思想觀念跟不上形勢的發展,適應不了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任務,習慣于按部就班地工作,習慣于做好眼前工作,對新觀念、新事物接受慢,市場競爭意識、競爭能力不強,對工作起點、工作標準要求不高;有的干部跟不上形勢的發展,不善于研究、總結經濟規律,一些干部工作中還存在著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不強的問題,習慣用行政手段和計劃經濟方式管理和決策,不善于用法律和市場經濟手段進行引導和調控。
(二)作風不實,干部隊伍宗旨意識和服務能力有待提高
有的干部淡化了宗旨意識和群眾觀念,與群眾的關系由魚水關系轉變為蛙水關系,甚至是水火關系,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了落實上級任務,沒有腳踏實地、切實解決農民群眾的實際問題;有的干部進取心不強,感到工作沒有什么成就感,不思上進,消極怠工,出現混日子的現象,工作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層少,了解社情民意不夠,對村(社區)安排布置多,檢查督促少,具體指導少;一些干部工作職責不明確,工作重點不突出,一些干部缺乏活力、干勁,工作不深入,工作效率不高,再加上農村工作環境較艱苦,一些干部無心工作,千方百計找門路、跑調動,對本職工作往往敷衍了事。
(三)制度不適,基層干部考核評價和日常管理相對滯后
首先是崗位設置不科學,按照目前的“三定”方案,機構設置上與工作實際不相配套,混崗、一人多崗、一個崗位多位領導分管、職責不清,崗位不明的情況十分突出,編制和崗位不對口的情況非常普遍,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亂或者是不到位;其次是干部考核機制不健全。雖然有嚴格的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但往往都是以人為主的考核能夠得到落實(如出勤考核),而以事為主的目標考核由于考核指標沒有量化,考核很難兌現,以致年終考核時有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現象,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使一些干部失去工作積極性;三是績效考核難對應。公務員實行績效工資后,取消了年終獎,使得鄉鎮可以利用的等次考核不再具有實質性的意義,僅靠評優評先兌現考核評價結果,很多人誤認為績效工資是自己工資的組成部分,是自己應該得的,所以績效工資并沒有起到應有的調節作用。
(四)出口不暢,基層干部合理流動和未位淘汰有待完善
我縣機關干部交流的力度不大,特別是長期以來沒有進行交流,使鄉鎮干
部本地化現象嚴重,在同一地方工作久了,一些干部工作缺乏上進動力,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和創新性降低,而惰性增大,還有一些人因此形成利益小集團,影響正常推行政策和落實工作的情況;同時一些年齡偏大,或者升遷無望的機關干部,不服從組織分配的工作,或者不認真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整天無所事事,游手好閑,甚至公然跟黨委政府對著干,無視機關管理制度,在干部和群眾中造成極壞的影響,對待這樣一些人,缺乏有效的措施進行管理和約束。
原因:
(一)思想教育隔靴搔癢,導致張力不強。受到社會大氣候的影響,傳統的教育方式方法使部分干部對教育不感興趣,只是當作一項任務來完成,教育沒有入腦入心,從而導致思想政治工作弱化,教育作用弱化。一是內容多雜。在當前的干部管理教育中,內容包羅萬象,說教多于引導,使各級干部疲于應付,把教育當負擔,抓教育求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做表面文章,應付了事。二是方法滯后。現在的干部與干部之間文化程度、社會見識等方面相差無幾,從而使受教育的干部覺得學不到東西,對教育不感興趣,加上一些干部開展政治教育、做思想工作缺乏經驗,方式方法簡單,很難收到實際效果。三是流于形式。現在的干部普遍存在把思想政治教育當成“抄筆記”任務來完成,用來應付檢查,表面工作多,實際教育少,單位領導和干部業務交流的多,思想交流得少。
(一)隊伍管理瞻前顧后,導致威力不大。黨管干部缺乏力度,個別基層黨委正副書記在干部管理中瞻前顧后,既不愿管理也不敢管理,推卸責任,生怕引火燒傷自身。一是自身不硬,管理上底氣不足。有的領導干部自己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不強,又不善于學習研究和虛心求教,對干部新形勢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感到千頭萬緒,無從下手,想管管不好,甚至覺得不管不亂,越管越亂,不敢嚴管,致使有的單位班子沒有凝聚力,人心渙散;也有少數領導干部不但管不好別人還管不好自己,甚至帶著下屬整天忙于社會交際和應酬,自身不正,威信不高,因而在管理上底氣不足,導致對下屬干部不敢管、不會管現象。二是不愿較真,管理上硬氣不夠。由于長期受社會負面影響,導致部分干部價值觀發生蛻變,面對繁重的工作壓力、復雜的人事關系等因素,一些干部對自身職業產生倦怠心理,造成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降低。三是不敢批評,管理上銳氣不多。在對干部的管理教育上,“情”和“理”結合不夠,重“情”輕“理”,一些干部在管理上遇到問題,回避繞道走,不敢批評,存在“批評上級怕穿小鞋,批評同級怕難搭擋,批評下級怕傷感情”的錯誤思想,怕丟榮譽、丟選票,對下級管理講哥們義氣,和氣過盛而銳氣缺少,講一團和氣甚至放棄原則,精力投放在謀“人”上,而對謀事謀管卻浮于表面。
(三)獎勵懲處舉重若輕,導致動力不足。一是受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執行力度偏軟。在各項績效考核中,考核和被考人員都不愿得罪人、惹麻煩,奉行“好人主義”、“平均主義”,加扣分憑主觀印象,對業績突出者不多獎,對碌碌無為者不多罰,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部分干部的積極性;二是受制度不完善的影響,執行效果有失公允。干部素質能力不同,責任分工也有多有少、工作任務有重有輕。各單位在分配任務中普遍存在“能者多勞”,而完成工作中往往會出現干得多失誤多、受到的批評多、壓力大,不干或少干的反而出現錯誤的機會少,自然受到的批評少,從而不利于調動工作積極性。
(四)績效評價顧此失彼,導致壓力不夠。干部考評標準本身存在一定的難操作性。一是標準相對較“粗”。從機關干部到基層干部,沒有按照工作職責與工作目標的不同來區分,而是存在“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問題。二是標準相對較“偏”。干部考評突出了對日常管理的“原則”性考評,但與業務工作、與完成階段性工作任務結合不夠緊密,難以真實應證核心履職情況。三是標準相對較“虛”。一些考評的標準看似很具體,但具體怎樣去“量”,沒有“量”的具體辦法,似乎干部民主測評成了干部考評的“唯一”定性依據,甚至出現工作任務越重付出越多的干部績效考評結果卻越差的倒掛現象,造成部分分值失實,達不到真正競爭激勵的目的。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年干部隊伍在服務群眾方面存在問題及整改措施,想要了解更多優質的2021年干部隊伍在服務群眾方面存在問題及整改措施,請大家多多關注“查字典范文網”。
【2021年干部隊伍在服務群眾方面存在問題及整改措施范文2篇】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2021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心得體會范文 下一篇: 小學老師思想政治工作總結 小學教師政治思想總結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