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讀后感400字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簡篇
《了凡四訓》是古代著名勸善書,作者是明朝著名官員、思想家袁黃。全文通過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分四個部分來講解如何改變命運。作者以親身經歷,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原本為教訓自己的兒子,故取名《訓子文》;其后為啟迪世人,遂改今名。下面是了凡四訓讀后感400字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歡迎閱讀。
了凡四訓讀后感400字1
《了凡四訓》里面講,擁有千金財富的人物必然本身就是千金的人物。于是,愈發郁悶。看來本人的生命本身就是輕于鴻毛的,如果能變得重于泰山?被印祖推崇的《了凡四訓》告訴了我們命運前定的真相,可是又告訴了可以改變命運的方法:行善積德。問題是,這樣的標準還是世俗化的標準:有兒子,中進士,當高官,發大財。
可是,這些對于佛教徒來說不是不重要的徒增煩惱之物么?世尊舍國棄家而求人生真諦,說明這些并不是他所求的目標,這些也不能作為標準吧。而且若把這些作為修佛的目標還是有分別心,修的是有為法呀,這應該不是四諦所宣揚的吧。也許,是我閱讀和理解錯了,袁先生和印祖的本意只是告訴后人命運是有的,但是一定可以改變的,而且即使是富貴功名這樣的事情也是可以通過修善行和發愿改變的。但是,本人認為不能太過執著于本書的教誨,因為這些畢竟屬于有為法,也是根源于貪嗔癡念的,對錢財和權力的追求源于貪,對生兒子的追求源于癡,而這些都是不能斷煩惱的。但是,下一個問題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可能憑自力永遠也斷不了這些。于是,即使修有為法也是修行了一些,畢竟比沒有修行要好。這真是一種無奈的妥協和選擇呀。
生命是要重量還是數量,我覺得自己命里沒有數量,嗬嗬,只能選擇重量啦。
了凡四訓讀后感400字2
我讀了《了凡四訓》白話文一書,頗有感受。《了凡四訓》是袁了凡先生傳授給后代看的的一本家書。 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不差分毫的算定,認為今生前世既然已經成為定數,無需迷茫,但同時也沒有了追求,而人生總是有那么一點不可知的意味才能過得興致盎然,回味悠長,直到遇到了云谷禪師改變了他的一生,說來簡單,“曰: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 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說得多好,人只要起心動念,就有命運,極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長,他的命算不來。極惡的人,多半是過去生修大富大貴,因為造惡把福折損了,雖折還有余福。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說法,指完全被命運捆住的人,即‘聽天由命’者。 袁了凡以自己的實踐說明了命運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也印證了古圣賢孟老夫子所謂:“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我不僅懂得了命運可以改變及改變命運的方法,同時還認識了“佛教”是一種至善圓滿的教育。本書也滲透了很多做人的哲理,使人心胸寬闊,遇事豁達。我希望自己能 反省自己一天的過失,要發脾氣時要告訴自己,忍住! 對待別人能寬容。全面的看待問題,保持平常心。力所能及的真心的去幫助別人。最后,還要不斷的補充知識,充實自己。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讀這本書,并按照古圣賢的教育理論來教育孩子,那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更繁榮富強。
了凡四訓讀后感400字3
我于2013年8月31日網購了一本《了凡四訓》,9月15日看完。《了凡四訓》是一本勸善書。該書主要闡述“命由我作,福自已求”的思想;講述“趨吉避兇”的方法;強調命運掌握在自已手中,只要積善累德,謙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夠求得福報。書中分四部分組成:“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
“立命之說”。首先,了凡先生在15歲時,偶遇慈云寺孔道長。孔為余起數:“縣考童生,當十四名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當最后正寢,惜無子”。從此堅信“命由天定。”“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但自從拜訪了云谷禪師后,領悟了“命由我作,福自已求。”的立命之說。從此開始積功累德,自求福報,而且頗有靈驗。例如:“孔公算予五十三歲有厄,余未嘗祈壽,是歲竟無恙,今六十九矣。”“亦許行三千善事,辛已,生男天啟。”等等。并于六十九歲之時,他給兒子寫下家訓:《了凡四訓》。
“改過之法”。透過三個方面“發恥心”,“發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難欺),“發勇心”來改過。在沒有行善累德之前,先須改過,將自已的心地真正做一番“洗刷刷”。若不能徹底改過,縱然修善了,也會使得善中夾雜著惡,其功難顯。因此,改過是積善的先決條件。人只有明白自已是誰,就應做什么,并自覺主動地去踐行,使之成為“有心人。”“積善之方”。透過十個真實的故事,說明:“凡此十條,所行不同,同歸于善而已。”并從善的“真假”,“端曲”,“陰陽”,“是非”,“偏正”,“半滿”,“大小”,“難易”等方面進行展開。且對“隨緣濟眾,其類至繁,約言其綱,大約有十:與人為善,愛敬存心,成人之美,勸人為善,救人危急,興建大利,舍財作福,護持正法,敬重尊長,愛惜物命”等方面進行細述。其經典語句有“求絲煮繭,鋤地殺蟲,念衣食之由來,皆殺彼以自活。故暴殄之孽,當與殺生等”,“愛鼠常留飯,憐娥不點燈。”等。強調人要以慈悲為懷,與地球上的各種物種和諧相處,不能夠自我為中心,肆意攫取自然資源。
“謙德之效。”《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強調“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自身就是一個小宇宙,與天地的運行規律一致。人只要了解天地運行的規律,效法自然,修身養性,就能夠“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從而到達“天人合一”的境界。“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以上四人方面能做到嗎?我用“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不為,則易者亦難矣。”這句話來與大家共勉。以上是我15天來,對《了凡四訓》的感悟,不敬不妥不對之處,敬請批評指正。不勝感激。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了凡四訓讀后感400字的內容,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本網站。
上一篇: 法制教育心得體會800字高中范文5篇 下一篇: 奮斗的青春勵志演講稿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