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控煙問卷調查表(四篇)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控煙問卷調查表篇一
中國控煙失敗 我國承諾今年1月9日前在室內公共場所和室內工作場所實現100%禁煙。但時至今日,我國仍無一部國家級的無煙立法,且囿于相關部門政企不分、煙草漲稅不漲價、煙草文化難以改變等原因,履約5年內,不僅全民吸煙率沒有下降,二手煙的受害者卻在3年內增加了2億人。社會原因
探因1
政企不分阻履約進程
世衛組織最新公布的《公約》締約國控煙效果調查報告中,我國控煙履約績效得分僅為37.3分,各項得分均為“倒數”。
楊功煥將我國控煙不力的根本原因歸結于煙草業的阻撓。
中國于2007年成立了由8部委組成的《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履約工作部際領導小組,其中工信部為組長單位,同時包括國家煙草專賣局、衛生部、外交部等部門。“工信部既是主導部門,又管理著國家煙草專賣局,集兩個對立的角色于一身,做出的決定難辨是企業決策還是政府決策”,楊功煥說。
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宜群表示,2010年11月在烏拉圭舉行的《公約》締約方第四次會議,旨在探討《公約》中對涉及“煙草制品成分管制和煙草制品披露的規定方面”的實施準則,但由于以工信部和煙草專賣局人員為首的中國代表團多次提出反對意見,并強調煙草是中國重要的支柱產業,而多次被提名獲得“臟煙灰缸”獎,“這無疑是公然地對抗《公約》”。
探因2
煙業變相廣告無法可禁
控煙人士認為,控煙立法是遠離“二手煙”、全面履行《公約》的關鍵措施和政策保障。但目前,我國不僅沒有一部專門針對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全國性法律,連《廣告法》和《國家煙草廣告管理暫行辦法》也并未全面禁止煙草廣告。
時值向世衛組織遞交“成績表”之時,一則關于紅塔集團、廣東雙喜等煙草企業入圍“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十佳杰出企業”的新聞引發各界熱議。而《公約》第13條明確指出,在履約五年時,締約國應當廣泛禁止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活動。
變相的煙草廣告不禁未被禁止,且其觸角還伸向公益領域。中國控煙協會統計顯示,2009年9月到12月間,52家煙草企業捐贈公益及文體活動達79起,覆蓋全國40個縣市;2010年11月,國家煙草專賣局還為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設立了金葉基金,并捐款1000萬元用于支持兩個公益項目。
探因3
美麗煙盒誤導吸煙“健康”
官方統計數字顯示,我國每年吸煙導致的死亡人數約120萬,超過艾滋病、結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殺人數的總和,目前,歸因為吸煙導致的死亡比例已經由2000年的12%躍升至16%。利用煙盒警示圖片被控煙界認為是抑制煙草消費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按照《公約》規定,中國作為締約方應兩年前就應執行公約第11條關于煙盒包裝、標簽的要求,即在煙盒上印制的警示信息宜占據可見部分50%以上面積,但不應少于30%。
但時至今日,煙草專柜上仍擺滿了印有天安門、大熊貓、中國龍等圖案的“美麗”煙盒,與國外煙盒包裝上的爛嘴、爛肺、骷髏等惡心圖案相比,上面一行不太搶眼的“吸煙有害健康”警語顯得不痛不癢。
中國控煙協會常務理事支修益認為,高價煙向來是禮品消費或公款消費的主要貨源,“如果將爛腳、爛肺、陽痿等令人觸目驚心的吸煙危害圖片印上煙盒,高價禮品煙自然就沒有了市場”。法律背景
“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通知”約束領導干部吸煙行為、“全面推行公共場所禁煙”寫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等控煙政策,為控煙立法提供了依據,明確表達了中國控煙的政治意愿,立法控煙已成社會共識。[7] 立法控煙建議:盡快制定國家級無煙環境法律法規,保護公眾免受二手煙危害;國家級無煙環境立法應按照《公約》第8條及其實施準則的要求,禁煙范圍應涵蓋所有室內工作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室內公共場所,包括單人辦公室、餐飲及娛樂場所等;為有效實施該法律,應制定有效的執法機制,配備專職的執法監督管理人員;加大控煙宣傳力度,形成積極的控煙氛圍;政府財政應給予控煙工作一定數量的經費投入,鼓勵多渠道籌措控煙經費;鼓勵社會組織、民間社會等參與并監督控煙執法工作。[7] 2014年3月8日,深圳控煙正式進入開罰期。2014年3月8日六大執法部門出動執法人員出動2464人次,監督場所3083家,一共處罰37名煙民,現場罰款1850元,所有的罰沒款項將交由財政部門統一支配。市控煙辦提醒市民,只要在禁煙場所內吸煙被執法人員發現,就會被直接當場罰款50元。[8] 2014年11月24日下午,國務院法制辦公布《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送審稿)》。
這是我國首次擬制定行政法規在全國范圍全面控煙。2.控煙法律沒有統一標準,缺乏可操作性
雖然各地出臺的控煙法規都宣稱是歷史最嚴,但是控煙標準非常不統一,對控煙的場所、執法機關、處罰措施、程序和救濟措施等方面并沒有形成共識,與國際控煙公約相比較仍有較大差距。首先,在控煙區域上,大部分采取列清單的方式確立吸煙區和非吸煙區,并沒有把禁止吸煙的范圍擴大到所有的“室內工作場所、公共場所”,在室內控煙方面與公約的規定相比差距相當明顯,更不用說按照公約準則定義的“室內”標準來控制吸煙。其次,執法機關的規定各地都不盡相同。北京市是由愛國衛生委員會來執法,杭州市是由衛生行政部門來執法,上海市則由健康促進委員會及衛生行政部門、教育行政部門、公安部門等來執法。最后,處罰措施和力度不同。上海市對違法的經營者處罰是2000元到3萬元的罰款,對個人處以50元到200元的罰款。廣州對違法經營者的處罰則包括警告、責令改正以及3000元到3萬元的罰款,對個人的處罰則包括警告、責令改正以及50元的罰款。這種多而亂的控煙法律政策成本既高,而且因為各地標準不統一,從執行和遵守的角度來說極為不便,不符合公約所提倡的控煙法律應當簡潔明了的要求。
3.控煙法律執行不力
控煙法律的失效,法律制定的好壞固然是其中的一個影響因素,但是執行不力的影響更大。作為首批開展“無煙環境促進項目”的試點城市——深圳市12年沒有對違法吸煙者開一張罰單,這并不表明不存在違法抽煙的行為發生。而控煙法規成為一紙空文,歸根到底是執法不力讓禁煙令打了法律“白條”。在控煙領域,一方面是各地競相出臺控煙的地方法規,另一方面,所謂的歷史最嚴的控煙法規在日常生活中并未執行或執行效果欠佳,現實生活中很少見到執法人員對違法吸煙行為處罰。法律制定出來,如果不能嚴格執行,遵守法律的人也會隨意違反法律的規定,法律至上原則也會遭到破壞,法律得不到遵守和尊重的現象會進一步蔓延開來,惡性循環,形成“有法不依的通病”,[3]嚴重妨礙建設法治社會的目標。
原因
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模式、標準、樣式和方向。控煙法律運行失靈的現狀,可以從法律的制定和執行方面來尋找原因,但是控煙法律之所以執行難,還在于吸煙行為本身是一種歷史形成的習俗,吸煙行為表現一定的規律性、普遍性、群體性和外在約束性。作為人們社會交往的一種習慣性活動,吸煙在一定地域和時空范圍內表現出群體性傾向,轉化為人們所普遍承認和共同信守的行為規范。雖然誰也沒有要求他一起遵守習俗,但習俗的穩定性基礎在于,誰要是不以它為行為取向,他的行為就不相適應,也就是說,只要他周圍多數人的行為預計這個習俗的存在并照此采取自己的態度,他必須忍受或大或小的不快和不利[4]。即使個人不會吸煙,但在此種文化當中也要尊重這種習俗,否則被人們認作有失禮節,無形中對吸煙行為產生一種外在的約束力。吸煙被當作一個人的習慣權利,他人不會干涉一個人的吸煙權利,吸煙不會遭到他人的抵制和非議。環境背景
大量數據表明,煙草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會產生和排放煤塵、煙草塵、惡臭氣體、生產廢水、煙草廢棄物等各類污染和工業噪聲,不僅對生產現場和周邊環境造成污染,還會對作業工人造成呼吸道和聽力損害及其他疾病危害。卷煙煙氣中含有很多危及身體的毒性成分,吸煙場所空氣中的尼古丁、顆粒物和有機物濃度均明顯高于無煙和禁煙場所。吸煙是導致肺癌的首要危險因素,也是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原因,更是多種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等的重要誘因,被動吸煙的危害更為嚴重,全社會應正確引導煙草的生產和消費,最大可能地減輕煙草對人類造成的危害。
控煙問卷調查表篇二
1、煙草流行情況?
全世界吸煙人數約有13億。每年有490萬人死于煙草相關疾病,占總死亡構成的1/10,是全球死因構成的第一位,預計2030年該數目將升至1000萬,其中700萬分布在發展中國家,占總死亡構成的1/6。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草生產、消費和受害國,有2.7億煙民,每年死于煙草相關疾病的人數為100萬,如果目前吸煙狀況得不到有效控制,與此相關的死亡2020年將增至200萬,50年內將有1億中國人死于煙草相關疾病,其中一半將在35-60歲死亡,即損失20-25年的壽命。
我國醫務人員的吸煙率超過40%。世界各國控煙的重要經驗表明,只有醫師的吸煙率先下降,才有全民吸煙率的下降。因此,動員我國更多的醫師參與到控煙工作中,對我國煙草消費量降低和全民健康具有重大意義
二、世界控煙大事記?
1988年,who確定首個世界無煙日,此后每年5月31日為世界無煙日。
1990年,globalink網站創建,該網站是國際抗癌聯盟幫助創建的世界性控煙交流平臺。
1990年,中國控煙協會成立。
1993年,美國環境保護署公布,香煙煙霧屬a級致癌物質。
2005年,who《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生效。
我國于2005年11月正式簽署該公約。
2007年,who要求《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締約國在公約生效5年后達到公共場所100%室內無煙標準。《公約》是聯合國系統第一部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公共衛生多邊條約。它將促進國際合作,共同努力減少煙草消費所造成的疾病負擔。
三、香煙里面有什么?
煙草燃燒的煙霧中有4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400多種具有毒性,超過50種能致癌
尼古丁:高度成癮性物質。可以引發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造成血管內膜受損,加重動脈硬化;大量尼古丁可引起冠狀動脈痙攣,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焦油:煙草燃燒后產生的黑色物質。是引起肺癌和喉癌的主要原因,會加重哮喘和其他肺部疾病的癥狀。還會造成吸煙者手指
一氧化碳:跟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阻止血紅蛋白與氧結合,使血紅蛋白失去攜帶氧的能力,造成機體缺氧。還會使膽固醇增多,加速動脈硬化。
放射性物質:通過煙草煙霧進入人體,蓄積在肺內,并經血液循環轉移到其他組織,形成內照射源,成為誘發癌癥的原因之一。
其他化學物質:丙酮、殺蟲劑、砷、鎘、甲醛、氨、氰化氫、萘、氯乙烯。
四、吸煙可導致多種疾病?
癌癥(肺、唇、口、鼻、咽、喉、管、胃、肝、腎、膀胱、胰腺和子宮頸)
心血管系統:高血壓、chd、中風、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主動脈瘤、周圍血管病
呼吸系統: copd、哮喘、肺炎
生殖系統:功能障礙
消化系統:消化性潰瘍、克隆病
造血系統 粒細胞性白血病
其他白內障、髖關節骨折、牙周病
控煙問卷調查表篇三
中國控煙
2003年5月,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上,世界衛生組織192個成員一致通過了第一個限制煙草的全球性公約《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為在全球控制煙草危害、共同維護人類健康提供了法律框架。中國于當年簽署《公約》,同年8月,中國人大常委會批準了該公約,2006年1月,公約正式在我國生效。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煙草生產國及消費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煙民,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草受害國,是世界上肺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全世界每年因煙草導致疾病而死亡的人數是500萬,我國則有100萬。履行《公約》意味著中國將進一步保護其人民的健康權,減少吸煙人群,及因吸煙引起的疾病。保護不吸煙人群的健康權,使其遠離二手煙。提高人民的健康素質,減少吸煙引起的經濟損失。
但是中國在履行《公約》方面的成績遠低于其他的發展中國家。2011年是中國簽署《公約》的5年,作為該公約的締約方,中國承諾今年1月9日前在室內公共場所和室內工作場所實現100%禁煙。但時至今日,我國仍無一部國家級的無煙立法。履約5年內,不僅全民吸煙率沒有下降,二手煙的受害者卻在3年內增加了2億人。按照《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所規定的煙民數量控制、煙草產量控制、煙草社會影響力控制等因素核入百分制計算,我國的控煙成績為37.3分,居于百余個公約締約國的最后幾位。中國控煙宣告全面失敗。
目前存在影響中國控煙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中國尚未出臺有效的控煙法規
中國簽署公約前后,多數地方開始制定或修訂控煙的法規。衛生部最新修訂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規定,從2011年5月1日起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煙,不再設置吸煙區,但缺乏違反該規定的具體處罰措施。但是這些法規的成效實在欠佳,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1、政府控煙動力不足,監管體制不順。作為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占有優先和重要的位置。煙草作為一種重要行業和產業,在政府經濟增長指標中占有一席之地。控煙和經濟發展處于兩難取舍的境地。而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政府往往在運動式控煙中迷失方向和目標
2、控煙法律沒有統一標準,缺乏可操作性。雖然各地出臺的控煙法規都宣稱是歷史最嚴,但是控煙標準非常不統一,對控煙的場所、執法機關、處罰措施、程序和救濟措施等方面并沒有形成共識,與國際控煙公約相比較仍有較大差距。這種多而亂的控煙法律政策成本既高,而且因為各地標準不統一,從執行和遵守的角度來說極為不便,不符合公約所提倡的控煙法律應當簡潔明了的要求。
3、控煙法律執行不力。在控煙領域,一方面是各地競相出臺控煙的地方法規,另一方面,所謂的歷史最嚴的控煙法規在日常生活中并未執行或執行效果欠佳,現實生活中很少見到執法人員對違法吸
煙行為處罰。
“時至今日,我國仍沒有一部專門針對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全國性法律,控煙工作連起點都沒有做好,怎么可能得高分呢?”手捧這份“成績單”,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楊功煥低落地說。
二、政企不分阻履約進程
世衛組織最新公布的《公約》締約國控煙效果調查報告中,我國控煙履約績效得分僅為37.3分,各項得分均為“倒數”。楊功煥將我國控煙不力的根本原因歸結于煙草業的阻撓。
中國于2007年成立了由8部委組成的《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履約工作部際領導小組,其中工信部為組長單位,同時包括國家煙草專賣局、衛生部、外交部等部門。“工信部既是主導部門,又管理著國家煙草專賣局,集兩個對立的角色于一身,做出的決定難辨是企業決策還是政府決策”,楊功煥說。
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宜群表示,2010年11月在烏拉圭舉行的《公約》締約方第四次會議,旨在探討《公約》中對涉及“煙草制品成分管制和煙草制品披露的規定方面”的實施準則,但由于以工信部和煙草專賣局人員為首的中國代表團多次提出反對意見,并強調煙草是中國重要的支柱產業,而多次被提名獲得“臟煙灰缸”獎,“這無疑是公然地對抗《公約》”。
三、健康警示圖很難貼到國產煙盒上
根據《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第11條規定,對警語的規定包括:應由國家主管部門批準,應輪換使用;大而明確、醒目和清晰的;宜占據主要可見部分的50%或以上,但不應少于30%。但是,中國煙盒上“吸煙有害健康”幾個字非常微小,位置也很偏,有的是在煙盒的側面,有的是在煙盒商標的犄角旮旯兒,很不容易看到。國內制煙企業對于“健康警語應占煙草包裝主要可見部分50%以上,但不少于30%”的要求,不約而同地選擇30%;而對于“可以是圖文并茂的形式出現”的建議,對策是只進行文字提示。還有的煙廠,發現公約沒規定健康警語顏色,于是建議把30%完全和產品包裝使用同一個顏色,這也得到了眾多煙廠的認可。而且很多的煙盒包裝上多印上好看的圖片,如天安門、大熊貓、中國龍等與國外煙盒包裝上的爛嘴、爛肺、骷髏等惡心圖案相比,上面一行不太搶眼的“吸煙有害健康”警語顯得不痛不癢。中國反觀中國出口到其他國家及地區的卷煙包裝上,警語卻大而明確,警示煙草危害的圖片也醒目清晰。
目前,中國的煙草包裝警語設計是由煙草總公司來制定設計的,這不合理也不合法。根據《煙草控制框架公約》規定,煙草使用的健康警語,應由政府制定。控煙專家指出,卷煙標識審核小組成員由國家煙草專賣局遴選很不合適,“這樣很難保證他們做出中立的決定”。
四、煙草稅價尚未實現聯動
中國卷煙價格低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香港,一包煙的價格在70至80港幣間,紐約市的一包煙也合人民幣66元。僅以萬寶
路在15個國家的價格為例,在中國的售價為2.04美元,南非為
2.69美元,新加坡為9.39美元,挪威則是中國的5.6倍,為11.48美元。低廉的煙草價格,對廣大煙民來說無疑是個“致命誘惑”,而導致煙草價格低廉的則是過低的稅收。
楊功煥表示,2009年,中國在批發環節加征了5%的從價稅,同時,將甲乙兩類卷煙產品的煙草稅也分別上調至56%和36%,卻未導致煙草消費量的下降,反而使有些煙草品種的銷量還有擴大的趨勢。“雖然稅收看似提高了,但真正漲價煙的數量非常有限”。楊功煥指出,只有實行“稅價聯動”,提高煙草稅的同時,提高煙草的零售價,才能實現以價控煙。
五、煙業變相廣告無法可禁
控煙人士認為,控煙立法是遠離“二手煙”、全面履行《公約》的關鍵措施和政策保障。但目前,中國不僅沒有一部有效地專門針對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全國性法律,連《廣告法》和《國家煙草廣告管理暫行辦法》也并未全面禁止煙草廣告。
向世衛組織遞交控煙成績之前,一則關于紅塔集團、廣東雙喜等煙草企業入圍“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十佳杰出企業”的新聞引發各界熱議。而《公約》第13條明確指出,在履約五年時,締約國應當廣泛禁止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活動。
變相的煙草廣告不禁未被禁止,且其觸角還伸向公益領域。中國控煙協會統計顯示,2009年9月到12月間,52家煙草企業
捐贈公益及文體活動達79起,覆蓋全國40個縣市;2010年11月,國家煙草專賣局還為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設立了金葉基金,并捐款1000萬元用于支持兩個公益項目。
中國已簽署公約,應接受公約的約束,履行好公約的控煙計劃及條款,才能達到控煙的目標。
首先,根據公約要求,出臺一部切實可行的控煙法規,按照各項規定施行控煙行動。
其次,改變地方經濟發展模式,減少對煙草行業的依賴。政企分開,減少煙草企業對政府行政的干擾。
下一步,提高煙草稅,進一步提高煙草價格,縮減能夠負擔煙草價格的人群。
按照公約的要求施行控煙,同時參照控煙成功國的經驗,再根據中國的具體國情做出相應的措施。做到這幾項,相信中國的控煙會成功,徹底擺脫“煙灰缸”獎。
控煙問卷調查表篇四
云陽縣青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吸煙調查問卷 問題1:你的性別(單選題)
男
女
問題2:你的年齡(單選題)
30后
40后
50后
60后
70后
80后
90后
其他
問題3:您的職業是(單選題)
醫生
司機
股民
教師
無業游民
其他
問題4:你是否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以及吸二手煙的危害(單選題)知道
問題5:你對吸煙的看法是(單選題)
個人選擇他人不應干涉
給人遞煙更容易接近他人
不吸煙是一種新時尚
吸煙可以使人放松
其他
問題6:你對吸煙的態度是(單選題)
反感并勸阻
反感但不勸阻
無所謂
贊成吸煙
問題7:您的生活水平(單選題)
一般
良好
較差
問題8:有過戒煙的想法嗎?(單選題)有,成功戒掉了
想過,但戒不掉
沒有
問題9:家人對你吸煙的看法是否滿意(單選題)不滿意
滿意
問題10:您的煙齡有多久(單選題)1-2年
2-5年
5-10年
10年以上
上一篇: 描寫水果的好詞好句(五篇) 下一篇: 廣州市適崗培訓補貼政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