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電影失孤心得體會650字范文四篇
觀電影失孤心得體會650字,通過觀看電影《失孤》,只能說太感動,一個父親15年尋子艱辛歷程是多么心酸,愿天下無失孤,愿被拐的孩子早日找到回家的路。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觀電影失孤心得體會650字,歡迎大家參考。
觀電影失孤心得體會650字(一)
他來了,緣聚;他走了,緣散;你尋他,緣起;你不尋他,緣滅。題記
這是一部左岸的悲傷,這是一部人性的反思,這是一部父愛的無悔,這是一部親情的演譯!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父親15年尋子的艱辛歷程,一張地圖,一個背包,一輛摩托車,一件大衣,走遍了十幾個城市,途中的滄桑,旅途中的故事,旅途中的堅持,是那么的觸動心靈!
這部影片概論來說就是八個字:失孤、尋孤,遇孤,成孤。開頭影片那張可愛的嬰兒照片拉開了失孤的序幕,接著雷澤寬凄苦尋孤的十五年風雨路,途中幫助四歲被拐的曾帥尋找到父母,縱使尋孤的路上仍然充滿著未知性,充滿著不可預見性!可是正如那高僧所說:他來了,緣聚;他走了,緣散;你尋他,緣起;你不尋他,緣滅。所以為了緣起,雷澤寬依舊踏上了尋孤的路程!這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責任還有承諾!這是愛的偉大!
這部影片揭露了左岸的悲傷,揭露了社會殘酷的一面!這個社會又有誰能為被拐兒童買單!被拐兒童被稱為黑人,因為他們是見不得光的,他們沒有戶口,沒有身份證,是不合法的存在,對于他們來說,不能高考,不能坐火車,不能做飛機,不能去找工作,不能去旅游!正如影片中的曾帥,因為沒有身份證而不能高考!這是誰的悲哀!這又是誰的過錯!誰又該為此買單!這是社會的悲哀!這是人類的責任!人類為此買單!
反思影片折射的社會問題,去思考,為什么?拐賣兒童,為什么?難道人販子是冷血動物么!難道人販子就不懂得親情的可貴么!孔圣人說,人之初,性本善!那么是什么讓那些人販子失去了本心!是貧窮?不,不是!在這個高速發展中的中國,哪怕是做苦力,也能掙到錢讓自己生存!那么是什么?是貪婪,是的,就是貪婪!因為他們內心的貪欲,他們拋棄了人性,拋棄了本真!
就像《七宗罪》中的一樣,人難以擺脫貪婪,這是人性的劣根性!那么該怎么辦!要怎么做!是教育,還是文化發展,還是經濟發展!無可厚非!必須加快經濟的健康發展,從而解決人類的基本物質資料需求,必須推進教育發展,加快解放人類思想,轉變人類價值觀,必須推進主流文化建設!從思想的高度轉變社會!思想在行動之前!當然解決問題是很難的!他是一個曲折的長期的過程!但是就像再長的黑夜也會有黎明,再遠的旅程也會有終點,所以,只要去堅持,就能看到彩虹!
希望左岸的悲傷不再!
觀電影失孤心得體會650字(二)
只有在路上,我才覺得我是一位父親。這位失去兒子15年,騎著摩托車尋找15年的父親,在《失孤》中的話,讓我看到了一位父親的殤。這種骨肉親情被剝離的痛苦,這種生死未卜的渺茫,讓這位父親在尋找的旅程中更像是一種懺悔與贖罪。
而另外等待中被尋找的孩子呢,我們很多的時候視角關注失去孩子的父母,哪些孩子內心的期盼呢,對家庭親情的期待呢?也許正是因為影片講述了這樣的兩個人,同樣是缺失人生的兩個人,他們的渴望,他們的痛苦與期盼。那些買人子女的父母呢?也許他們也懷著同樣的對一份完整家庭的渴盼。他們買來的孩子是為了挽救破碎的婚姻,還是延續可能斷掉的香火,所以他們忐忑地守護者這份隨時可能失去的愛。
一位行走的父親,一位尋找父母的少年,他們的結伴,也許都是為了找尋自己的根。
影片的沒有華麗的場景,有的是貼近生活的市井人情。影片沒有矯情造作的兒女情長,有的只是讓人喟嘆的真情與找尋。也許這是劉德華最糟糕的造型,但卻是最讓我感動的人物形象。因為華仔也已為人父了,所以他才這么的真實而又深刻。
最后影片以帶有禪意的對話結束。
他來了,緣聚;他走了,緣散;你找他,緣起;你不找他,緣滅。找到是緣起,找不到是緣盡。走過的路,見過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緣。多行善業,緣聚自會相見。
這兩年,我的修為漸長,當我心不靜時,就看看星云大師的《喜舍》,想想我已比別人得到的太多太多。對生活中所有發生的事,都以緣分之心來對待,所以不驕也不躁。對于未來,不擔憂也不盲目的樂觀,我主宰自己的心情,因此也把握自己的命運,在紅塵俗世中安然活著,悠然自得。
也許人生就是一個行的過程,在行的過程中,難免會有殤,也許來源于失去,也許來源于求不得。也許人生都必經苦痛才會讓人頓悟。悟,是的悟到了,也就得以解脫。
觀電影失孤心得體會650字(三)
睡不著,于是半夜叫醒妹妹看了電影《失孤》,總體感覺還行,特別是劉德華的表演很到位,影片如果能把鏡頭伸向失孤者的家庭,寫寫失孤妻子生活狀況,農村現狀,會更豐滿。
妹妹看完這部電影受教了,更了解這個世界還有很多苦難,更清楚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看完影片我問妹妹,影片寫的是怎樣凄慘的故事,為什么一路都是春天,滿眼郁郁蔥蔥。她沒有回答,我說是希望,那個年輕的媽媽,堅持著,在馬路上不斷散發著尋子的傳單,在大雨中撐著傘等待,她撐起的是希望啊。但當她的孩子,正在回家的路上,她卻離去了。還是希望,因為她的希望破滅了,失孤的父親為何不讓失家的男孩見那失孤的母親?因為希望,父親怕男孩擊碎了媽媽的希望,怕她撐不下去。那男孩找了幾天老家,就失望了,準備放棄。那父親說,你只找了幾天,而我已經找了十五年。那男孩兒驚醒了,最后終于找到了親生父母。影片反復出現鐵索橋,竹林,母親的長辮子,這些都是希望的載體啊!
這說明,人要有希望,更要堅持,才能走向希望。
影片是個凄慘得有些壓抑的故事,但導演還是不斷放飛希望。所以影片發生在春天,滿眼花開了,樹綠了。春天是希望的季節,導演不希望人們太絕望。失孤父親一路找,有被打的心酸,有更多的如偷偷給錢的交警,免費修車的小伙(后來這小伙找到了家,也印證了佛法的舍得、報應),眾多的志愿者的溫情,我不認為這是導演粉飾太平,我相信這是真實的現實。
當然,人是脆弱的,向著希望爬行的路很艱辛。失孤父親也有困惑的時候,他不理解為何丟失的是他的孩子,她也動搖他的堅持是否有意義。失孤父在問佛,其實問出了所有為希望努力的人心中的困惑。我認為影片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失孤父親和出家師傅的對話, 他來了,緣聚,他走了,緣散;你找他,緣起,你不找他,緣滅。
這是個很開放的結尾,對于這段話,每人有不同的解讀,也是因緣。
影片最后,父親又上路了,因為他更堅定,他只有在路上,才感覺對得起兒子,覺得自己是父親,他覺得他和兒子就剩一張窗戶紙。
佛法講因緣,我講希望。我還不夠成熟,有些道理需要慢慢咀嚼,但不管怎樣,始終要堅信:活著就好,活著就有希望,并不斷告訴自己,一步步向著希望奮進。
觀電影失孤心得體會650字(四)
電影《失孤》確實是一部好的電影,沒有去電影院看確實有些遺憾,不過在前些天在電腦上看了這部片子,和《親愛的》一樣,都很感人,看下來以后我卻也是淚水充滿了眼眶全劇沒有過于泛濫的感情催淚,在克制中完成了感情的升華。尤其是結尾處,雷澤寬的摩托車在綠色的大地上行使,繼續他的尋子之旅,充滿了對于生命殘缺的不妥協,使得該劇進入到了宗教和哲學的境界。
作為一部描寫拐賣兒童題材的影片,其主人公主要有兩個:作為被拐兒童父親的雷澤寬和被拐兒童的曾帥。劉德華扮演的雷澤寬為了自己的救贖,15年來騎著摩托車不停地行走、詢問、探訪、歷經磨難,苦苦尋找兒子的消息。而井柏然扮演的曾帥,則因為特殊情況,沒有身份證,所以必須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才可以完成自己社會人身份的建構。在同行中,他們漸漸產生了不是父子、勝似父子的依戀。最后,曾帥找到了自己親生父母,而雷澤寬繼續尋找自己的兒子。
在中國文化中,由于缺少宗教這個維度,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一旦失去孩子,父母的生命意義便大打折扣,而子女擁有父母也才擁有根。同時,從影片中也不難看出,中國很多家庭希望有男孩子,所以也使得拐賣兒童尤其是男嬰有著很大的市場。
在看這部影片時,我想到,其實我們生命中的一個偶然往往會注定自己的人生軌跡。在有的人看來很平常的幸福,對于另一個人而言則是奢望。但是,這也許就是真實的人生吧?就像雷澤寬的堅持,不是有無必要的問題,而是為了完成自己的救贖,哪一天心安了、甘心了,修行也就完成了。
可能我們每一個人都一樣,一直以來總是在追尋一個連自己都說不清楚的夢,不論什么年齡,什么地位,對于很多事,還是有點不甘心,可是在大多數人看來,自己也許有點傻氣吧?就像影片中的雷澤寬一樣,找到了親生兒子又如何?15年的時光沒有了,永遠無法享受自己相伴孩子成長的樂趣。可是,如果就此放棄,他也不會甘心。但是,換個角度來看,這15年來伴著希望的尋找,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沒有這15年,他不會那么積極地幫著曾帥尋找父母。
其實,學問、愛情、人生也大都如此。
當然,影片最后雷澤寬的頓悟來自佛家的緣說。但是,我還是覺得基督教應對人生苦難的態度更符合我的偏好。甘心領受苦難和殘缺,勇敢地前行。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電影失孤心得體會650字,想要了解更多優質的觀電影失孤心得體會650字,請大家多多關注“查字典范文網”。
【觀電影失孤心得體會650字范文四篇】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2021大學生對思想品德課心得體會范文五篇 下一篇: 醫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800字范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