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讀后感400字
《母親》是前蘇聯文學家高爾基創作的長篇小說,于1906年在美國寫成。小說取材于1902年高爾基的家鄉諾夫戈羅德附近的索爾莫夫鎮的“五一”游行。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母親的讀后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母親》讀后感1
寒假里我讀了高爾基的代表作《母親》,它描述了俄國十月革命前工人運動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覺醒過程,作者深刻揭發了俄國社會罪惡和黑暗,曾得到了列寧的高度評價。
讀了這篇小說,我被小說中的主人公—巴威爾的母親所感動了。母親從一個封建時代逆來順受的家庭婦女,在兒子的感召影響下投身革命,變成了一個熱情堅定的革命戰士。這是一位堅強而偉大母親呀!丈夫去逝后,她把自己全部的愛都給了自己的家,她就像兒子生命的源泉,她就像兒子溫暖的陽光,她就像兒子溫和的春風,還像兒子堅強的后盾……支持兒子投身革命,并且使自己也變成了一位熱情堅定的革命母親,她追求光明、積極向上,真讓人振奮啊!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母親與這位母親一樣偉大,她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在艱苦的生活中積極奮斗、永不松懈,是兒女生活的榜樣,成長的階梯,永遠是我們的動力,我們的源泉;但有的母親卻滿足于現狀,不思進取,貪圖享樂,影響了孩子的成長。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同學作業寫不完時,老師追究原因,他們會說:“有的題不會做,爸爸媽媽打麻將去了,沒有人給我講……”這樣的母親是一個不合格的母親。父母是孩子門的第一任老師,要求孩子做到的,她們自己必須先做到。創造優美的家庭環境讓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母親是偉大的,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有一位追求光明、積極向上、催人振奮的母親!
《母親》讀后感2
高爾基的《母親》主要講述了一對既善良又聰明的母子。母親一生飽受丈夫的打罵和壓迫,丈夫病死后,她在有作為的兒子的影響下,不斷克服自己的心里膽怯心理,由軟弱變得堅強,積極投身勞苦群眾的解放事業。
當我讀完這部小說,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就涌上心頭,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我的母親三十幾歲,高高身材,不胖不瘦,額頭上有幾絲淺淺的皺紋,臉上常常掛著微笑。她為人善良,一直教導我做人要誠實,待人要寬厚,從小就來培養我良好的品德。
母親,在我心中無比的高大,她的和藹、慈祥、樸素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里。她是最疼愛我的人,對我的呵護是面面俱到,無論是衣食,還是住行。有時我學習渴了、熱了,媽媽就會自動送上水果和飲料,問問我:“累不累啊?歇一會啊!……”類似這樣的話,我也已經聽了很多次了,甚至不計其數了。無論我怎么說話,是撒嬌也好,還是發小脾氣也罷,媽媽總是和藹的教導我!使我漸漸懂得了很多很多……
母親不僅僅和藹,而且還很樸素??纯次业囊路?,漂亮、高檔、時尚,而媽媽的呢?依舊還是一身舊衣裳。我一直勸她去再買一件,可她總是對我說:“還是努力學習吧!我又不缺穿!你長大了,賺了錢再給我買吧!”
母親,在我心中永遠是那么高大,但有時候她也很嚴厲。每當我犯錯誤或者學習不專心時,她絕不姑息,她會“軟硬兼施”,讓我明白錯誤所在,并逐漸養成嚴格要求自己的好習慣。
想到這些,我就暗暗下定決心:我要為了母親而奮斗,要用最好的成績來回報母親!
上一篇: 紀檢監察工作總結2021上半年 紀檢監察工作報告(精選3篇) 下一篇: 新征程面對面第一章復興偉業譜新篇原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