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授予拉齊尼·巴依卡等六個人心得體會
拉齊尼·巴依卡同志不論在武警服役、擔任護邊員期間,還是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職責過程中,時時處處都以大局為重,以一名優秀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下面是關于授予拉齊尼·巴依卡等六個人心得體會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關于授予拉齊尼·巴依卡等六個人心得體會1
戍衛在帕米爾高原上的官兵,家鄉的父老鄉親,每一個認識拉齊尼·巴依卡的人,都不愿相信,那個“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邊防戰士”的護邊員,那個常年在“死亡之谷”山口巡邏的“帕米爾雄鷹”,永遠地離開了。
4日中午,在喀什大學進行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前往餐廳吃飯,突然聽到有人大聲呼喊:“救救孩子!”他急忙循聲奔去,發現一個孩子陷入新泉湖冰窟里。踏上冰面去拉孩子時,冰面坍塌,拉齊尼·巴依卡跌入冰湖中,他拼盡全身力氣努力托舉孩子。聞訊趕來的人們也紛紛參與救援,孩子成功獲救,拉齊尼·巴依卡卻沒有從水中上來。
5日,在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舉行的追悼會上,拉齊尼·巴依卡9歲的兒子拉丁·拉齊尼抱著父親的遺像一邊流淚一邊說:“爸爸走了,我還在,等長大后,我要和他一樣當護邊員。”
得知拉齊尼·巴依卡不幸逝世,全國人大代表法蒂瑪悲痛地說:“關鍵時刻,拉齊尼·巴依卡毫不猶豫跳進湖里救人,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全國人大代表徐濤是軍人出身,他說:“拉齊尼·巴依卡樸實善良。我們是一生一世一輩子的好兄弟,英雄已走,但他的精神永存!”
拉齊尼·巴依卡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愛國擁軍模范,他家三代人都是護邊員,接力在帕米爾高原上戍衛邊疆。在護邊生涯中,遇到的急難險情不勝枚舉,但他從未想過退縮和放棄。雪山深處每一個山口、峽谷都留下了他巡邏護邊的身影,見證了他對黨和祖國的忠誠。拉齊尼·巴依卡微信朋友圈最后一條信息,是他自己創作的詩歌《南湖》:南湖紅色的光照亮帕米爾高原/在晨曦中/我祖父凱力迪別克露出笑顏……他視巡邊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和擔當/祖父這種精神是我家的一盞明燈……
6日,落水獲救兒童從重癥病房轉到普通病房。孩子的父親劉發福說:“等孩子出院,我要帶他去祭拜救命恩人,讓孩子永遠記住是誰給了他第二次生命。”
關于授予拉齊尼·巴依卡等六個人心得體會2
1月5日,寒風嗚咽、大雪紛飛,冬日的陰霾籠罩著喀什大地。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人大代表拉齊尼·巴依卡為解救落入冰窟小孩、不幸逝世的消息讓人們無比震驚、悲痛不已。
“來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中午13時56分許,在喀什大學進行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與舍友木沙江·努爾墩剛做完常態化核酸檢測,正準備去餐廳吃飯,突然聽見一陣帶有哭腔的叫喊。循著聲音,他急奔過去,發現一個小孩在人工湖冰面玩耍時,冰面突然斷裂,孩子陷入冰窟,無助的母親正在湖邊哭喊求助。
情況危急,拉齊尼·巴依卡來不及細想,一腳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時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齊尼·巴依卡也不慎跌入水中。冰冷的湖水,迅速帶走身體的溫度,拉齊尼·巴依卡奮力舉起雙手,拼盡全身力氣把孩子盡量托在水面。此時,一同趕往湖邊救人的木沙江·努爾墩也跳進冰冷的湖水中,幫助他一起施救。聞訊趕來的人們也紛紛參與救援。十多分鐘過去,孩童成功獲救,但托舉起他生命的拉齊尼·巴依卡卻再也沒有從水中上來,將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1歲。
冰涼的湖水呀,你怎能如此無情!拉齊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經得到他幫助的鄉親們,以及他所在培訓班的老師同學,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他們熟悉的那個忠誠正直、謙遜善良的拉齊尼·巴依卡就這樣永遠離開了他熱愛的守邊護邊事業和摯愛的親人。
“前兩天,我們還一起上街給他買了一套新衣服,他說要在今年全國兩會的時候,到北京再穿。”舍友買買提·居馬紅著眼圈哽咽地說。
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父親先后都擔任過義務護邊員,一干就是幾十年。自從2004年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拉齊尼·巴依卡便把為國守邊當作自己的終生事業,帕米爾高原邊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溝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跡。
2004年8月,拉齊尼·巴依卡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深感自己肩上責任重大和使命光榮,憑著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和滿腔摯愛,守衛著帕米爾高原這片凈土,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誓死捍衛著國家尊嚴和每一寸國土。拉齊尼·巴依卡三代守邊的動人故事在帕米爾高原早已家喻戶曉、廣為流傳,他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親切地稱贊為在云端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
拉齊尼·巴依卡曾多次榮獲國家和自治區道德模范、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優秀護邊員等榮譽稱號。2020年10月他又獲得“全國愛國擁軍模范”榮譽稱號,并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同年11月,他又獲得“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這是他生前常說的一句話。這鏗鏘的錚錚誓言回蕩在帕米爾高原的群山之巔,“帕米爾雄鷹”將永遠飛翔在祖國的邊境線上。
關于授予拉齊尼·巴依卡等六個人心得體會3
去年11月,我響應黨組織的號召,選擇來到了祖國的西部邊陲,來到了位于帕米爾高原東麓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一縣鄰三國,兩口通兩亞,面積2.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卻只有4.1萬人,平均海拔4000米,全年無霜期70-120天,年降水量69毫米,植被覆蓋率0.0078%,含氧量也僅是平原地區的70%,外來干部高原病多發。
我在鄉鎮才工作了5個月,縣委組織部就來找我談話,黨組織想把我借調到縣委辦,從事文字材料工作。我的內心很矛盾,鄉鎮上的工作強度本就比內地大很多,而縣委辦更是“5+2”“白+黑”,每晚兩點下班,周末從沒輪休,節日也不會休息,一年只有探親假20天,而且去了縣委辦后,我的基層工作經驗也是個問題,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這也將直接影響我后面的提拔。
但我也明白,有時候做選擇不能只考慮“好”和“壞”,得遵循自己的初心,只要道路的正確方向不偏離,走快一點和走慢一點又有什么關系呢?我遠離天府之國,來到這邊疆苦寒之地,就是想不負青春,能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做點有意義事情,怕吃苦的話那我還來這里干什么?而且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應當服從組織的意志,眼下縣委辦青黃不接,急需有一定寫作基礎的年輕干部充實進去,這個時候我應該擔當,不應該講困難,更不應該打自己的小算盤。
來到辦公室后,我才發現這里真的是我家,因為吃住全在它。以前在周末還有一天時間出去拍拍照,還能寫出點歌曲,在這里卻只需要記住今天是多少號,星期對我們來說根本沒有意義。我也有扛不住的時候,也有過退縮的想法,但這里比我年齡大的領導和同事都很拼,我根本不好意思退縮,領導出差回來后,總會在當地給我們買點特產來犒勞我們,也常常和我們坐在一起講講過去這里有趣的事,同事們也是時常在工作上幫助我、在生活上關心我、在心理上開導我,這讓我很快就融入了新單位。
有一天,我在食堂吃過晚飯后回到了辦公室,副主任剛和他未滿3歲的女兒開了視頻,只有31歲的他正仰在椅子上揉著脖頸,上周去醫院檢查,他的頸椎和腰椎有幾節被磨平了,腿腳也出了問題,他現在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哎,老了,老了啊!一身都是病了”,我的心情復雜,抱起了旁邊的一大摞材料,認真學了起來,我想盡快熟悉工作,多為他分點憂。
曾經的我也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華,“小說家”“詩人”“演員”“作曲家”,這些都是我曾經向往的職業,也曾在這些方面有一些進展,但后來的我卻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于是做出了取舍,不再“單打獨斗”,而是將個人融入集體,想在黨的領導下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把自己的人生價值發揮到最大。當前我們縣也正在規劃旅游產業,很缺文化和宣傳方面的人才,待今年脫貧摘帽后,我的特長也一定不會荒廢,必有用武之地。
聽同事講,在2017年塔什庫爾干縣發生地震后,一位白發蒼蒼的塔吉克族老大爺站在廢墟之上,小心翼翼地把粘墻上的毛主席畫像取了下來,這個故事在黨員干部之間傳頌,也給予了我很大的正能量。塔吉克族是中國唯一純正血統的白色人種,但他們淳樸愛國,世代守邊,古有庫爾察克,抗擊浩罕入侵者為祖國流盡最后一滴鮮血,今有拉齊尼·巴亞克,一家三代人為祖國巡邏守邊,當我佩戴黨員徽章走在街上時,也總會有很多塔吉克族群眾微笑著向我致意,現在的我只想努力守護好他們的笑容。
去年春節我沒有回家,那時我正在喀什地委黨校學習少數民族語言,接受著崗前培訓,晚上回到宿舍后,屋內燈光冰冷,獨自一人,屋外寒風呼嘯,白雪皚皚,我打開電視,看起了春節聯歡晚會,電視里的小品卻沒一個讓我覺得有趣。突然,手機鈴聲響了起來,是哥哥打來了視頻通話,畫面里一家人正在老家的堂屋吃著火鍋,我和他們聊著聊著,視頻卻突然掛斷,后來卻怎么也連不上了,第二天哥哥給我說,奶奶和母親哭了,他們不想讓我看到。
家人想念我,我又何嘗不想念他們呢?可孩子長大了,總是要離家的,而且我身雖遠離故鄉,腳下卻仍是祖國,我們的祖國雖然繁榮富強了,但還有一些地方處于相對落后,這些地方需要年輕人的熱血來澆灌,需要新時代的支邊青年來守護和建設。我家中兄弟三人,后顧之憂較少,前來守邊也是合適的,身處祖國發達地區的同志們,千萬要更加努力啊!一定要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而我:愿為邊疆胡楊樹,守望家國繁花處。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授予拉齊尼·巴依卡等六個人心得體會的內容,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本網站。
上一篇: 2021教師師德師風心得體會精選5篇 下一篇: 2021年學習教學常規月心得體會 學習常規月教學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