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生觀后感心得體會 中國醫生觀后感800字
《中國醫生》根據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中國各地的白衣逆行者在這場浩大戰役中紛紛挺身而出、爭分奪秒、浴血奮戰在武漢前線,不顧自身安危守護國人生命安全的震撼故事。下面是中國醫生觀后感心得體會的內容,歡迎閱讀。
中國醫生觀后感心得體會1
“武漢是能夠過關的!”影片中,鐘南山院士這句話令人動容。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之際,武漢的醫務工作者,筑起阻擊病毒的鋼鐵長城;廣大人民勇于擔當,讓全世界看到“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與此同時,每一個平凡崗位恪守職責,每一個中國人民全力配合,每一個你我微光成炬,共同匯集成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抗疫精神、中國力量。
常懷感恩英雄之心,讓人民更有信仰。英雄都是一些普通人,當國家需要你的時候,你不站出來就是懦夫,你站出來就是勇士,沖上去就是英雄。疫情防控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白衣天使們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主動請纓,聞令而動,執甲逆行奔赴前線,用初心奏響了奮力拼搏的英雄凱歌,用使命譜寫了拯救生命的壯麗篇章,黨和人民將永遠銘記,歷史將永遠銘記。各地以“最高禮遇”迎接英雄凱旋,就是在向全社會宣揚英雄,大興感恩英雄之風,同時讓人民意識到,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這極大地激發了人民群眾感恩英雄之心,更加堅定了對黨的事業的信仰。
常行崇尚英雄之舉,讓國家更有力量。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新時代是需要英雄的時代,是呼喚英雄的時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其實英雄都是一些普通人,但都對黨和人民的事業矢志不渝、百折不撓,都能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沖鋒陷陣、頑強拼搏,都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忘我工作、無私奉獻,很多的凡人英雄,都在“做隱姓埋名人、干驚天動地事”。別等到生命垂危了才想起醫生,別等到國家貧弱時才想起教師,別等到家園破碎時才想起軍人,只有崇尚英雄的社會才會產生英雄。各地的“最高禮遇”迎接英雄凱旋,喚醒和激發了全社會的英雄基因,將這種力量凝聚成了無堅不摧的國家力量。
常勵爭當英雄之志,讓民族更有希望。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只有人人爭當英雄才會英雄輩出。過去的兩個月里,包括這些逆行英雄在內的全國人民勠力同心,共克時艱,用舉世矚目的速度和效率,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為生命接力,使此時的中國成了全世界最有安全感最有幸福感的國度。人民群眾在無比自豪的同時深深地知道,這份安全是英雄用血肉之軀鑄就的,這份幸運是英雄用仁心厚德換來的,這份希望是英雄用無畏信念種下的。有一種感動,令人淚流滿面;有一種崇高,令人奮斗不止。各地以“最高禮遇”迎接英雄凱旋之舉,激發了英雄民族英勇無畏的浩然正氣,人人爭當英雄的氛圍更加濃厚,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的步伐更加堅定。
中國醫生觀后感心得體會2
電影《中國醫生》除了真實還原醫護人員不畏生死、艱苦奮斗的同時,也有戰疫前線無數的公安干警、社區干部、鄉鎮干部和志愿者。他們是聚光燈照不到的人群,但同樣也是直接和病毒打交道的群體,甚至有時候比在病房更加兇險。因為他們所面臨的人群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不知道是否已經被感染,也不知道曾經接觸過哪些人。在防護措施極其簡陋的情況下,他們堅守在社區、村口、車站、碼頭、機場和各個交通要道,排查重點人群,檢測人員體溫,送診可疑對象,幫隔離群眾代買代送生活物資。
挺身而出,沖鋒在前,讓青春力量在火線中激揚。在風雨中前行,在磨礪中成長,是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生動寫照。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省各市和軍隊廣大青年醫務工作者響應黨的號召踴躍“請戰”,他們挺身而出,沖鋒在前,讓青春力量在火線中激揚。在抗擊疫情一線的4.2萬多名馳援湖北醫護人員中,其中“90后”有1.2萬多名,且相當一部分是“95后”甚至“00后”。同樣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奮斗者中,許許多多的黨員干部、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新聞工作者、各類志愿者亦是“90后”,他們成為戰疫中披堅執銳、英勇奮戰的生力軍。關鍵時刻、危難關頭,無數“90后”青年胸懷著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不畏艱險繁難,堅守各自崗位、認真履職盡責,為疫情防控斗爭作出重要貢獻,他們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不愧為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
英勇奮戰、不畏艱險,讓青春篇章在行動中書寫。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穿上白大褂,我就是戰士!”無數的“90后”在疫情防控中的錚錚誓言證明,他們不愧是新時代的中國青年,他們如今已經長大是懂得感恩的。這些“90后”青年表現出的勇敢與堅強、責任與擔當,令人動容,也令人振奮。他們年輕的臉龐朝氣蓬勃,青春的力量一往無前,他們在這次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用實際行動寫出了青春篇章。“為什么我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植根于中華大地的“90后”甚至“00后”,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在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侵害時,受命于危難之間,救人于危難之際,不懼風險,不畏艱險,英勇奮戰,為國家盡匹夫之責,他們向世界展示了當代青年蓬勃向上的群像,展現了當代青年捍衛青春中國之姿態。
舍生忘死,擔當奉獻,讓青春本色在危難中閃光。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在面對這場生與死的嚴峻斗爭中,“90后”青年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責任、擔當和價值。與疫魔的較量,看不見硝煙,聽不到槍炮聲,但生與死的考驗真真切切,有的醫護人員倒在了抗疫一線,武漢市協和江北醫院醫生夏思思今年只有29歲。他們中很多人火線入黨,上海瑞金醫院醫生、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插管小分隊”的“90后”小伙繆晟昊就是其中一個。這些“90后”青年所表現出的勇敢與堅強、責任與擔當,讓青春本色在危難中閃光,令人動容,令人振奮。他們是當代青年的縮影,我們從他們身上強烈感受到青年一代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新時代歷史發展的步伐將見證,以抗疫一線“90后”為代表的新時代中國青年,必將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中國醫生觀后感心得體會3
昨晚在看《中國醫生》時,總是能聽見抽泣聲,是啊,實在是太震撼了,去年那一幕幕場景,再次縈繞在腦海里,無法讓人不動容。
此時此刻,我坐在咖啡店里寫這篇文章,大家自由地出入,完全沒有任何擔心。當然了,現在疫情還沒有完全過去,卻也沒有2020年那樣的觸目驚心。
《中國醫生》最大程度地還原了新冠肺炎大爆發時期,全國醫護們聚集武漢全力抗擊疫情的那段真實經歷。
現在信息爆炸,每天被各種頭條、熱搜瓜分我們的注意力,已經過去一年的事情,有些記憶已經模糊。
雁過留痕,當我們在看《中國醫生》時,那些刻在心里的記憶又重現在腦海里。這就是電影、電視的魅力,也是好演員的魅力。
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醫護的扮演者一定要盡量專業真實,不能浮夸。過不過關,需要專業醫生的檢驗。
張文宏教授說,他在觀看過程中,全程都在找bug,發現基本沒有什么問題。
是啊,真實才讓人更容易走進電影,走進人物背后的悲與喜,進而思考生命的抉擇和意義(看電影純為了娛樂也沒問題)。
遇到危險,人類的本能就是逃跑。守住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從來不是一句空話,是需要付出汗水、淚水甚至是生命。
抗疫期間,最美的人,不再是身材、顏值的代名詞,而是穿著一層又一層厚重的防護服,看不清臉,防水黑色筆寫在外套的名字就是一個個守護生命的光。
一個醫院的堅守,是一群群人的堅守,困難時期,院長動員,所有人都參加。
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院長張定宇(張涵予飾)一直戰斗在最前線,傳呼機從不離手,氧氣罐、電力保障、防護服到位……一切后期保障他始終都在,救助病人很重要,保護醫護安全同樣重要。
死亡率在上升的初期,醫生、護士們做到他們能做的一切,超負荷的工作量,留給他們是滿臉的傷痕,透支的身體、死亡的危險,不能回家,大年三十不能回家團圓,有人想家了,哭了,有人擔心家人,哭了,有人感染了,連哭的力量都沒有了。
但是,他們沒有選擇退怯,默默地擦干眼淚,吃完泡面,趕緊去換班。
每個醫生接收的病人,用盡畢生所學,嘗試一切辦法,可是依舊無法抵擋住死亡的步伐。
醫生崩潰了,會愧疚,會痛苦。但是,傳呼機一響,仿佛穿著鎧甲的戰士,又重回戰場與病毒廝殺。
幾個回合下來,有人指標下來了,以為可以成功了。沒想到,希望又再一次地破滅。
崩潰從來不是一次,是無數次。
一句“沒有爸媽的孩子該怎么辦”戳中了無數人的淚點。
一句“你就是那個不救我的醫生”又讓多少醫生扎心。
一句“我孩子剛出生,我不能有事”讓多少父母淚崩。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中國醫生觀后感心得體會的內容,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本網站。
【中國醫生觀后感心得體會 中國醫生觀后感800字】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檔案話百年征文3000字 國際檔案日檔案話百年征文作品 下一篇: 村黨支部書記基層黨建述職報告范文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