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的故事和精神心得體會范文三篇
潔白無瑕的雪蓮,映襯為民底色,扎根巖層的雪蓮,深植實干厚土,香遠益清的雪蓮,遠傳信仰幽香。下面是查字典網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孔繁森的故事和精神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參考!
孔繁森的故事和精神心得體會一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在海拔4000米處嚴寒和缺氧的惡劣環境中,常年綻放著圣潔的雪蓮花。曾經他挺立起民族的脊梁,扛起貧困西藏的建設重任,他就是焦裕祿式的好干部孔繁森。
潔白無瑕的雪蓮,映襯為民底色。“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1979年,他跨越萬里關山來到雪域高原,自此終身踐行“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了解到農牧區缺醫少藥,他每次下鄉一定會帶上小藥箱,工作之余給牧民們號脈、打針、開藥;拉薩震災后,收養了三位孤兒,生活拮據的他不愿讓孩子們受苦,曾3次以“洛珠”的名義獻血換取營養費,全部用于改善三位孤兒的生活。他的心中始終裝著對人民純凈澄澈的愛,這種境界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學習。黨員干部必須要弄明白,黨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要心中常系群眾,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亮出共產黨人宗旨的底色。
扎根巖層的雪蓮,深植實干厚土。“講一萬句空話,不如辦一件實事。”他是個少說多做的干部。任拉薩副市長期間,他跑遍了全市所有公辦學校,使拉薩的適齡兒童入學率從45%提高到80%;任阿里地委書記期間,阿里在經濟上快速發展,全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37.5%,收入比上年增長6.7%。這種干在實處的工作精神,現在仍需大力倡導。黨員干部應當認識到“實”字當頭、“干”字當先,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干好工作,把鄉村振興的藍圖變為現實,讓共同富裕的目標早日實現。
香遠益清的雪蓮,遠傳信仰幽香。“咱是黨的人。”這句質樸的話語卻鏗鏘有力。他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兩次服從組織任命決定,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西藏。他一生艱苦樸素、勤儉節約,作為黨的中高級干部,不舍得買香皂、無力交付子女學費,卻對困難群眾慷慨解囊,以自己的工資幫助群眾渡過難關。他因車禍犧牲后,人們在他的遺體上找到的現金只有8元6角,這般的兩袖清風,正是對信仰無上的忠誠鑄就而成。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黨員干部要自覺補足精神上的“鈣”,以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為指引,以崇高理想信念為支撐,勇克工作、生活上的難關,展現信仰的無窮力量。
“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二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重如岡底斯山。”這副挽聯是對孔繁森同志一生最生動的寫照。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曾多次贊揚他是“親民愛民的公仆”。我們要認真學習孔繁森精神、感悟孔繁森境界,賡續孔繁森同志的精神血脈,奮勇前行!
孔繁森的故事和精神心得體會二
在藏工作期間,孔繁森把一顆火熱的心獻給了當地的藏族同胞,獻給了西藏高原,獻給了黨的事業。
一個“小”藥箱,厚植“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為民情懷。在山東省聊城市的孔繁森同志紀念館,有一件國家一級文物“小”藥箱。這個“小”藥箱承載著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魚水之情”,孔繁森每次下鄉前,都會自掏腰包買上各種各樣的常用藥品裝滿“小”藥箱,一路工作一路給貧困的藏族人民看病發藥,直到藥箱空了為止。沒人知道他在藏工作期間,面對毫無血緣關系的藏族群眾,買了多少工資的藥品。把人民的疾苦當成自己的家事,真心真情去幫助人民解決實際困難,帶著真情實意的人民情懷深入人民群眾中間,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為人民而活、為人民謀福的工作使命和生命追求,切實做到對待藏族同胞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一個“大”承諾,涵養“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奉獻精神??追鄙瓘牡卣馂膮^收養了三名藏族兒童,一直悉心照料著他們的日常生活,但當時他的工資并不高,隨著孩子的長大開銷隨之增多,生活越見拮據,便想出了“賣血”籌集生活費的想法,拿著醫院給的300元營養費,全部給孩子們買了新書包、新衣服,孩子們興奮地圍著孔繁森大聲喊“好波拉(爺爺)、好波拉(爺爺)”,為了將孩子健康養大的“大”承諾,孔繁森用難以想象的奉獻精神前后三次去醫院賣血。這一“大”承諾,不僅是他給予藏族孩子們的無私和博大的愛,更體現了黨員干部在對面“小家”和“大家”時的抉擇,舍己為人,絲毫不顧及自己的得失,面對艱難險阻用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他人,在奉獻中詮釋共產黨人的價值。
一個“破”筆記,錘煉“直掛云帆濟滄海”的擔當氣魄。阿里地委的同志整理孔繁森遺物,除了全部家當“8塊6毛錢”,還有一個用了很長時間的“破”筆記,上面記載著孔繁森去世之前關于發展阿里經濟的12條建議??追鄙粝碌倪z產體現著共產黨人的擔當氣魄,一場特大暴風雪席卷阿里,孔繁森帶領機關干部爬冰臥雪、風餐露宿,第一時間將救災物資發放到受災群眾的手里,盡快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災區,經過阿里地委各級干部群眾兩個多月的艱苦奮斗,全地區沒有一名群眾因為雪災凍死、餓死。一個“破”筆記記錄著孔繁森“堅決服從組織安排”的擔當氣魄,兩次進藏,到祖國和人民的最需要地方去奮斗和拼搏,為了祖國西南邊陲這神圣的土地肩負起共產黨人的職責使命。
孔繁森的故事和精神心得體會三
敬愛的孔繁森同志:
您好!雖然我是一名漢族女孩,但是我想像藏族人民那樣親切地稱呼你“波拉”。“波拉,波拉,我們舍不得您!”這是您離開我們時,您收養的藏族孤兒對您的聲聲呼喚。您知道嗎?得知您遭遇車禍,不幸殉職的消息,多少的藏族同胞舍不得您,從各地趕來,在您的墓前流下熱淚,獻上潔白的哈達。您把青春和熱血留在了雪域高原,為了藏區人民能過上幸福生活勞碌奔波。您是黨和人民的好兒子,藏族孩子的好“波拉”,所有共產黨員的好榜樣。
兩次進藏為國為民,十年付出感天動地。1979年,國家要抽調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時任聊城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您欣然前往。那時候的您還不知道進藏工作意味著什么,只知道祖國和人民需要您,就義無反顧、舍我其誰地去了。嚴重的高原反應沒有讓您退縮,惡劣的氣候條件也沒有讓您退縮。當領導安排您到海拔4700多米的崗巴縣時,您沒有推脫,只說“我年紀輕,沒問題,大不了多喘幾口粗氣”。3年的時間,您幾乎跑遍了崗巴全縣所有的鄉村牧區,和牧區人民一起勞動,給他們宣傳政策,也和他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到1981年您調回山東時,藏族同胞依依不舍,含淚為您送行。1988年,您再一次聽從組織安排,進入藏區工作。臨行前,年邁的母親問您“不去不行嗎”,您說,“不行啊,娘,咱是黨的人”。就這樣,直到1994年在工作途中殉職,您都沒有返回過家鄉。兩次進藏,歷時十年,您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抱著“不死不休”的信念為西藏人民謀幸福、謀發展。您的精神感天動地,您在西藏人民的心中豎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您在西藏工作時,時常到條件最艱苦、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吹揭晃徊刈謇习尀楸Wo小羊羔不在暴風雪中凍死,把衣服給小羊取暖,自己卻被凍得瑟瑟發抖時,您眼含淚水,不顧嚴寒,脫下自己的毛衣毛褲給老阿媽。一次,您在走訪時發現一位藏族老人肺病發作,濃痰堵住了咽喉,危在旦夕。當時藏區醫療水平低,身邊沒有可用的醫療器械,您就用管子給老人一口一口地吸痰,使老人轉危為安。從那以后,您每次走訪都帶著一個醫療箱,以備不時之需。1992年,在拉薩墨竹工卡地震后,您收養了三個失去父母、無家可歸的藏族孤兒。您的生活本就清貧,為了撫養這三個孩子,您到醫院去獻血,護士見您年紀大了,擔心您的身體吃不消,勸您不要獻血,但是您說“我家里孩子多,負擔重,急需要錢,請幫個忙吧”。就這樣,您開始在醫院獻血,先后三次獻血900毫升,也拿到了900元的獻血營養費。您把藏區的老人當做自己的父母,把藏區的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真正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最高的境界是愛人民。您是一位“真豪杰”“大丈夫”,您無私、博愛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中國人學習。
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西藏,可謂非常落后:教育觀念淡薄,學齡孩子入學率低;醫療水平低下,群眾常年被疾病困擾;經濟發展困難,群眾沒有致富渠道。您看到這些情況,心中萬分焦急,迫切地想要幫助藏區人民改變現狀。當您在西藏工作期限到了,您主動申請延長時間。有的同志勸你,“你是山東的干部,已經兩次進藏,該吃的苦也吃了,回去可以干得更好、進步得更快”。但是您說,“我們共產黨員,無論在哪里工作都是黨的干部,越是邊遠貧窮的地方,越需要我們為之去拼搏、奮斗、付出,否則,就有愧于黨,有愧于群眾。”最后,您不僅沒聽勸告,反而更加堅定地留在了西藏。您知道,西藏留不住人,關鍵還是在于發展。為了找到阿里地區發展的突破口,您親自帶隊到基層調查研究。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全地區106個鄉,您跑了98個,行程8萬多公里。路途艱難,條件艱苦時,您樂觀積極,鼓勵身邊的同事。身體不好時,您病中也在堅持工作,實在不行的時候才留下囑托,“我在哪里發生不幸,就把我埋在哪里”。您最終還是留在了那里,守護著那里。您成了雪域高原上的一座豐碑,矗立在藏族人民的心里,更矗立在每一位共產黨員的心里。您的精神永遠不朽!
您的同志
2021年6月9日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孔繁森的故事和精神心得體會范文,想要了解更多優質的孔繁森的故事和精神心得體會范文,請大家多多關注查字典網站。
【孔繁森的故事和精神心得體會范文三篇】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參觀西安兵馬俑博物館的觀后感 下一篇: 學前班班主任工作計劃下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