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紅色家書感悟 紅色家書心得體會800字
老一輩革命家致子女的信中,沒有蠅營狗茍之事,沒有自私自利之言,也沒有金錢地位名譽的計較,他們信中希望最多的是子女健康、快樂、進步,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下面是查字典網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重讀紅色家書感悟范文,歡迎大家參考!
重讀紅色家書感悟【一】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一封封泛黃破舊的書信在各博物館里陳列著,一幕幕思念至深的畫面在書信中蔓延開來,一字一句,寫滿了“死生契闊、莼鱸之思、不卑不亢、恪守信仰……”讓我們一起重讀紅色家書,汲取信仰力量。
“一息尚存,終當努力奮斗。”
1931年,王若飛歸國后,因叛徒的出賣,在內蒙古包頭被國民黨政府逮捕,至1937年出獄。6年的獄中生活,王若飛樂觀面對、積極鍛煉身體、教獄友讀書認字下棋。1933年1月,他向表姐夫熊銘青書信道:“一息尚存,終當努力奮斗。現時所受之苦難,早在預計之中,為工作過程所難免,絕不值什么傷痛也。”他并沒有因為被捕而自暴自棄,反而能玩笑地向表姐夫敘述著獄中的“快樂”生活,堅定地向表姐夫表達不屈不撓、勇敢積極的正面態度。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或是被領導一頓批評,或是被同事埋怨,或是被家人嫌棄,或是被自己的“一時愚蠢”氣到……這些無不構成我們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辦法總比問題多。遇到困難,我們需迎難而上、勇敢面對,與身邊人一起探討,尋求解決辦法。“幸福生活都是奮斗出來的”,我們需樹立“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生活觀念,用奮斗描繪青春的底色,用堅持擘畫青春的畫卷。
“愿以我的成功的事業報你與我母親對我的恩愛。”
左權同志一歲半喪父,是母親含辛茹苦將他撫養成人,并助他順利考上黃埔軍校。1937年9月18日,左權利用在奔赴山西抗日前線駐扎歇息的那一晚,給自己的叔父左銘寫道:“叔父,我雖一時不能回家,我犧牲了我的一切幸福為我的事業奮斗,請你相信這一道路是光明的、偉大的,愿以我的成功的事業報你與我母親對我的恩愛。”信中表達了左權同志對于革命事業的強烈忠誠與信心,也表達出了在外游子對于家人的濃烈思念。“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們會離開家鄉,踏上征途,去到遠方,或許會很困苦、孤獨,但與革命先輩相比,我們的一時難過根本不值一提。我們需始終保持感恩之心,不忘來時路,牢記來時初心,為自己努力的同時也為家人努力。我們需忠誠于黨、忠誠于國家,要用“烹小鮮”的細致、謹慎、熱情來對待工作,耐心地等待事業“開花結果”。
“愿終身奔波,竭能力于萬一,救人民于涂炭。”
1924年,關向應在赴蘇聯學習前,致信給叔父關成順道:“爰本斯義,愿終身奔波,竭能力于萬一,救人民于涂炭,犧牲家庭,拼死力與國際帝國主義者相反抗。”該信表達了他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展現了他的為民情懷,以及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鐵血誓言。關向應心懷祖國千千萬萬受苦受難的同胞,他“舍小家為大家”,他“衣帶漸寬終不悔,為國消得人憔悴”。我們也要胸懷人民、胸懷祖國,心中常念“為了誰”,避開形式主義,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為人民服務。我們需永葆初心,拿出“誓為人民滅虎狼”的洶涌氣勢來干事創業,為了人民的切身利益奮斗終生,努力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重讀紅色家書感悟【二】
近日,黨支部組織開展了“紅色家書我來讀”主題活動。在準備此項活動過程中,我對老一輩革命家對子女是怎樣一種態度和情感產生了興趣。帶著“老一輩革命家們愛自己的子女么?他們的愛是一種什么樣愛?能給我們什么啟示?”這些問題,我通讀了支部給每位黨員配發的《紅色家書》。
提到父母對子女的愛,最先想到的便是課文《觸龍說趙太后》中所說的“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趙太后為兒子長安君計深遠的考量,是想著兒子以后的政治資本和榮華富貴,所以決定讓他去做了人質。這是封建時代父母對孩子的愛。
以《趁著年紀尚輕,多向自然科學學習——毛澤東致兒子毛岸英等》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致子女的信,多是簡短、樸實、理性的,即便是家長里短、兒女情長,也閃爍著馬克思主義的光芒。通篇讀來,有幾個有意思的發現。
沒有報仇的說法。古往今來的各種文學影視作品中,父母被奸人所害,大多都會有報仇的說法,好一點的也會說一句,不要報仇。通過讀紅色家書發現老一輩革命家沒有這么說,至多說一句,要子女知道自己是為國家、為人民、為事業而死的。為什么呢?我想應該是因為在他們心中沒有私人恩怨,只有國仇家恨。
沒有繼承衣缽的要求。通常理解父母都會要求子女完成自己未竟的事業,即便當今社會還會有好多家長要求子女繼承產業。為什么老一輩革命家沒有這么做呢?他們把子女真正當作獨立的個體,沒有把自己的意愿簡單地強加給他們,沒有粗暴地強迫他們走自己找尋的真理之路,而是用自己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篤定的言行,時時刻刻感召教育著子女。這樣教育的效果可以用一句諺語來形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沒有計深遠的考量。老一輩革命家致子女的信中,沒有蠅營狗茍之事,沒有自私自利之言,也沒有金錢地位名譽的計較,他們信中希望最多的是子女健康、快樂、進步,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
掩卷沉思,我想老一輩革命家們對子女的愛,應該是這樣一種愛,這種愛同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對廣大青年的寄語是一致的,即: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從老一輩革命家們對子女的這樣一種期許和教誨中,我也再一次感悟到了他們“愛民如子、愛子若民,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胸懷、境界和追求。
重讀紅色家書感悟【三】
近日,黨史學習教育網上幾份紅色家書深深觸動了我,反復品讀,內心久久不能平復,情真且意長,淚水盈眶而不自知。紅色家書,是英雄烈士最柔軟的地方,短短幾行字,或是掛念親人的依依不舍,或是生死之別的毅然決然,或是革命成功的熱切期望;紅色家書,是英雄烈士最真實的記錄,字里行間飽含著先烈們堅如磐石的家國情懷、不畏險阻的英雄氣概、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訣別書:在大變局中永葆為國為民本色
“永別了!望你不要為我悲哀,多回憶我對你不好的地方,忘記我!好好照料安安,叫她不要和我所恨的人妥協!”駱何民就義當天寫下訣別書,短短43個字,飽含深情。對妻子的真摯情意,對孩子的滿心期許,讓我們看到了錚錚鐵骨下的似水柔情,看到了舍小家為大家,舍身取義,用一腔熱血堅守革命事業的家國情懷。“為祖國而死,那是最美的命運啊!”疫情突襲,一批又一批醫護人員在合家團圓的日子,向險而行,逆行武漢,“我是黨員,我先上”,用生命兌現“疫情不退,我們不退”的誓言。他們是孩子的媽媽,是妻子的丈夫,是母親的孩子……危難之時,選擇了為人民,選擇了無畏向前。新時代的我們要厚植家國情懷,將個人命運融入國家命運,擔負起時代的責任,用行動踐諾初心,用行動承擔使命,小小的身軀亦能創造大大的價值。
示兒書:在腳踏實地中夯實遠大抱負
“我之愛你,是望你將來為一極平凡而有能力為一般勞苦民眾解決不能解決之各項問題、鏟除社會上一切不平等之人物。”冷少農寫給唯一的兒子冷德昌,700多字的示兒書,有收到兒子來信的喜悅,有未能陪伴成長的慚愧,有樹立宏大理想的叮囑。“你們這一生,早就將我第一天踏入大學校園,步入臨床專業時所許諾的誓言,烙印在了本能之中——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這是劉智明的女兒在父親因全力抗擊疫情病倒后所寫的一封信,一向不善言辭的女兒在信里寫滿對父親的牽掛和擔憂,寫下立志救死扶傷。雖然劉智明的生命永遠定格在51歲,女兒繼承父親的職責,履行醫生使命,卻是最好的延續。新時代的我們要樹立遠大的抱負,練就過硬的本領,在真抓實干中升華人生,真正做到服務于民。
明志書:在千錘百煉中綻放理想之花
“我的死,是為著社會、國家和人類,是光榮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萬同志,他們能踏著我的血跡奮斗前進,我們的革命事業必底于成,故我雖死猶存。”面對嚴刑拷打、生命威脅,史硯芬義無反顧,以身明志,抱著必死的決心在獄中寫下24行明志書。字字清峻,句句直抒對黨的忠誠,對革命事業的忠誠、對理想信念的堅定。“寧可向前十步死,絕不后退半步生。”我們的邊防戰士以頑強的軍人意志克服艱苦的環境,在冰天雪地里、懸崖峭壁上,與孤獨為伍。面對對方的蓄意挑釁和暴力攻擊,踐行誓死保家衛國的使命,用血肉之軀捍衛國土完整,換來山河無恙。新時代的我們要堅守理想信念,始終保持對黨的忠誠,經住大是大非的考驗、經住艱難險阻的磨礪、經住驕奢淫逸的誘惑。
一封紅色家書,滿紙真情真言。如今的歲月靜好,是英烈們用生命在負重前行,他們的身軀已入山河,他們的精神永世傳頌。讓我們重溫紅色家書,學習黨的歷史,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續寫新篇章,譜寫新輝煌,同筑中國夢。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重讀紅色家書感悟范文,想要了解更多優質的重讀紅色家書感悟范文,請大家多多關注查字典網站。
【重讀紅色家書感悟 紅色家書心得體會800字】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600字初一 下一篇: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方案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