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學到老心得體會 70歲阿婆拿到中國美院書畫雙學位感想
活到老學到老心得體會,什么叫活到老、學到老、畫到老,一位70歲的阿婆就很好的詮釋了這個精神。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活到老學到老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參考。
70歲阿婆拿到中國美院書畫雙學位
就在上個月,家住上海金山區朱涇鎮的70歲阿婆徐安玲,從中國美院中國畫專業順利畢業,獲得中國美術界高等學府的雙學士學位,一下子成為當地的新聞人物。
今年6月,家住上海金山區朱涇鎮的70歲阿婆徐安玲,從中國美院中國畫專業順利畢業,拿到了自己的第二個藝術學學士學位。
2009年,徐安玲進入中國美院進修班學習,一學就是5年;2013年,她又參加全國統考,被中國美院成人大專班錄取,并于2016年7月順利畢業;不滿足大專學歷的徐阿婆又乘勝追擊,參加了2017年的全國成人高考(專升本考試),以超過錄取分數線87分的成績,如愿考取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專業本科,于2019年順利畢業,拿到了第一個藝術學學士學位。
徐安玲參加了2017年的全國成人高考(專升本考試),以超過錄取分數線87分的成績,如愿考取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專業本科,于2019年順利畢業,拿到了她的第一個藝術學學士學位。
今年6月,年滿70周歲的徐安玲終于取得了自己的第二個藝術學學士學位,她輕描淡寫地說,學畫雖然不容易,但只要有了興趣,就不覺得苦了。好在書畫是相通的,小時候畫畫的底子還在。
不少網友看到這個事情后,紛紛感慨,年紀這么大了還這么努力,真的是有夢想的人值得被尊重。
【篇1:活到老學到老心得體會】
活到老學到老
俗語,其字面好處和實際好處相同。
意思就是「年輕時,學是為了理想,為了安定;中年時,學是為了補充空洞的心靈;老年時,學則是一種意境,慢慢品味,自樂其中。」。
不能學習新東西,始終是愚昧和衰老的標志。
典故:說法一:“活到老學到老”一語,出自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倫之口,直譯為“我愈老愈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梭倫早年就贏得“雅典第一詩人”的桂冠;在實行摧毀氏族制度的“梭倫改革”前后,四處游歷考察;晚年退隱在家,從事研究和著述,經常吟詠“活到老學到老”以自勉。著名傳記作家普魯塔克在《梭倫生平》中引用了這句名言。18世紀法國啟蒙家盧梭在晚年的著作《一個孤獨散步者的遐想》中又加以引用和發揮,從此,梭倫的這一名言得以流傳至今。說法二: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1957年5月26日),《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第360頁26
根據哲學的基本原理,我們存在的這個世界是客觀的,所有意識之外的東西都是客觀的,客觀事物先于人的意識而存在。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當然,事物是客觀的,并不代表我們人在客觀事物面前就無能為力,只能處于被動地位。意識對客觀事物具有能動作用,也就是說,正確的意識指導我們進行實踐,從而改變事物的狀態,為我們自身服務。
也就是說,正確的實踐要有正確的意識為藍圖。那么我們應怎樣正確的反映客觀事物呢答案就是學習,透過學習,我們能夠獲得知識,從而擁有某一方面的技能,進而為社會作出貢獻,為自身創造條件。
我們人類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超多的精神財富,既是精通某一方面,也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所以,活到老學到老。
從自身來講,學習也是對精神的充實,在學的過程中,我們會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人性會得到升華。在我們短暫的一生中,需要突顯自己的價值。年輕時,學是為了理想,為了安定;中年時,學是為了補充,補充空洞的心靈;老年時,學則是一種意境,慢慢品味,自樂其中。
活到老學到老,平凡的一句話,是做人的大意境。
沒有一本萬利的知識。未來社會的競爭,必將逐漸從知識競爭轉向學習潛力的競爭。
常言道:"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無止境地學習,是每一個智者所必需的。人要想不斷地進步,就得活到老、學到老。在學習上不能有厭足之心。
因為人類幾千年積累下來的知識文化,不能在短時間內學完。就算把一生幾十年的時間都用來學習,也還是很有限的。正所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尤其在當今這個時代,世界在飛速發展,知識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據說此刻一個人一年的信息接收量相當于17世紀英國一個農場主17年的閱讀量的總和。人們應對千變萬化的世界,就務必努力做到活到老、學到老,要有終身學習的態度。何況現代社會的知識壽命大為縮短,知識淘汰的速度正在逐漸加快,過去所學習的知識,會很快過時。一個人如果不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很快就會進入所謂的"知識半衰期",很快就會被淘汰。據統計,當今世界九成以上的知識是近三十年產生的,知識半衰期只有五至七年。而且人的潛力就像蓄電池一樣,會隨著時間而逐漸流失。人們的知識需要不斷"加油"、"充電",不及時"充電"很快就會在現代社會中失去能量。
所以,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知識經濟時代,人類惟有把學校教育延長為終身的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終身學習,講的是人一生都要學習。從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學習將伴隨人的整個生活歷程并影響人一生的發展。簡言之,就是活到老,學到老。
"活到老,學到老",這是毛澤東常說的一句話,也是他一生讀書學習的真實寫照。他常說:飯能夠少吃,覺能夠少睡,書不能夠不讀;讀書治學,一是要珍惜時間,二是要勤奮刻苦,除此以外,沒有什么竅門和捷徑。因此,無論是在戎馬倥傯的戰爭年代,還是新中國成立后的革命和建設時期,為了求知,為了解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問題,毛澤東孜孜不倦地從超多的書籍中汲取營養。他總是擠時間讀書,有時白天實在忙但是來,就減少夜晚的睡眠時間來讀書。據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毛澤東每一天的睡眠時間很少,有時讀書就像工作一樣,常常是通宵達旦。即使每次外出,毛澤東也總要帶些書,或者向當地借些書來讀。
知識就是力量,只要你堅持不懈地學習,你明白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這對你的成長和事業的發展是十分有價值的。人就是在不斷的學習中發展和壯大起來的。在佛教里,盤達特是鳩摩羅什小乘佛教的老師,但是之后他又拜鳩摩羅什為大乘佛教的老師;大乘小乘互為師,成為中國佛教的美談。又因為孔子不恥下問,拜童子項橐為師,故而成其為孔子。不學習就沒有進步,就難以取得輝煌的成績。
師曠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音樂家。一天,師曠正為晉平公演奏,忽然聽到晉平公嘆氣說:“有很多東西我還不明白,可我此刻已70多歲,再想學也太遲了吧!”師曠笑著答道:“那您就趕緊點蠟燭啊。”晉平公有些不高興:“你這話什么意思求知與點蠟燭有什么關系答非所問!你不是故意在戲弄我吧”師曠趕緊解釋:“我怎敢戲弄大王您啊!只是我聽人說,年少時學習,就像走在朝陽下;壯年時學習,猶如在正午的陽光下行走;老年時學習,那便是在夜間點起蠟燭留意前行。燭光雖然微弱,比不上陽光,但總比摸黑強吧。”晉平公聽了,點頭稱是。人生感悟:活到老學到老知無涯,生有涯,活到老學到老。自誕生之日起,學習就成為整個人類及其每一個個體的一項基本活動。從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學習將伴隨人的整個生活歷程并影響人一生的發展。古人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沒有止境地學習,是每一個向上者必要的。人要想不斷地進步,就得活到老學到老。在學習上不能有厭足之心。之所以提出終身學習的觀點,因為人類幾千年積累下來的知識文化,豈是只用短短幾十年的一生能學得完的呢故先賢莊子曾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何況現代社會的知識壽命大為縮短,個人用十幾年所學習的知識,會很快過時。如果不
再學習更新,立刻就進入所謂的“知識半衰期”。據統計,當今世界90%的知識是近三十年產生的,知識半衰期只有五至七年。而且,人的潛力就像電池一樣,會隨著時間和使用而逐漸流失。因此,人們的知識需要不斷“加油”、“充電”。當今時代,世界在飛速發展,知識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人們要適應變化的世界,就務必努力做到活到老、學到老,要有終身學習的態度。以老人為例,也得學會如何使用洗衣機、微波爐甚至是電腦,不然享受不了科技帶來的樂趣與便捷。終身學習這方面,魯迅先生是榜樣,先生在臨死前一個小時還在寫文章呢!還有華人首富李嘉誠,他每一天晚上看書學習,這個好習慣已堅持了幾十年。更有甚者認為,只是“活到老,學到老”還遠遠不夠,比爾·蓋茨就講過一句話:在21世紀,人們比的不是學習,而是學習的速度。在現今的企業環境里,沒有打不破的鐵飯碗。你的工作在這天可能不可或缺,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明天這個職位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所以我們務必用不斷學習來防患于未然。世間有“知足者常樂”一說。而且,大多數人都承認,知足常樂是一種美德。的確,這是一種美德。但是,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環境,知足常樂的道理也是如此。在物質生活上,知足者常樂。如果不知足,就永遠不會有幸福。而在
事業上,在學習上,總是知足就會裹足不前。所以,在學習上,要明白精進才行。未來社會的競爭,必將會從這天的人才競爭轉向學習潛力的競爭。我們每個人,都就應樹立終身學習的全新理念,并做到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真正實現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有位朋友問我,有沒有一些學習方法能夠傳授一下。聽了之后,沉思了。個人覺得,成人的學習方法,要結合成年人的社會主角及生理、心理方面的特點,進行摸索。每個人的特點、工作性質是不一樣,所以很難說什么樣的方法是完全適用于每個人的。那么,我想,我們只能總結一些具有共性的東西,供各位成人參考。
第一,目的性。
對于成年人的學習,與未成年人的學習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目的性不同。成年人做事往往是懷有目的性的,是會思考做這件的事情對自己此刻、將來有什么樣的影響,或者說這是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如果有用心的影響以及有強烈的興趣,那么必須會很努力去做。
所以,個人認為,在學習方面也是一樣的。首先要分析,我自己學的這樣東西對自己此刻或將來有什么影響,或者自己是不是很喜歡、很迷這樣東西。如果能分析出一些說服自己的理由,那么請列舉出來,就能成為我們學習的一種動力。其次,就是要確定我們的目標了,分析一下我們期望到達一個什么樣的目標。譬如,要進修哪所大學等。有了目標,我們的方向就清晰了。
第二,計劃性。
成年人的時間與未成年人的時間很不一樣,未成年人能夠一年到頭都把精力放在學習上,而成年人則不行,既要兼顧工作,又要兼顧生活,還要思考學習,這是對時間要有很好的控制。所以,我們常說,成年人要學會時間管理。
那么,我們要做的是什么呢要分析一下,依照我們目前的工作狀況、生活習慣及以對于知識的理解潛力,到達目標計劃用多長時間。把總時限給出來后,就要把分配到每個季度、每個月、每個周,甚至每一天。
例如,我要復習某一科,這一科可能有200頁,要3個月復習完,那么,就要確定至少每個月復習完成67頁,再把這67頁分攤到30天,那么,每一天就可能要2頁半。對于200頁的書來說,一下子要看完,可能覺得很多,好大的一座山,但對于一天2頁半,也不多嘛。這樣做,就把大的困難分成各個小的困難,一個一個突破了。
換句話來說,就是時間管理里常說的,要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而且每個小目標是跳一下能夠得著的。這樣透過實現小目標而建立自己的信心階梯,從而 www.niuchui.com 實現大目標。
當然啰,這個計劃性里,我們要自己分析自己一天可用的學習時間是多少,每一天要復習多少科等等。
第三,競爭性。
人都是喜歡競爭,說白了,那就是喜歡比較的。如果我們明白某位朋友也在考,那么常想,我要努力,這樣我才能趕上他,甚至超過他,這樣自然而然就有一種推動力了。若實在不明白,沒關系,想像對手也是能夠的。
第四,理解性。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記憶力會逐漸減退。所以我們成年人可能更多的是需要歸納總結一些方法,例如,記英語單詞,不能僅僅靠以前中學時老師所說的,透過多次拼寫來記,要思考使用詞根、詞綴、聯想、比較、句意等等方法來記。
同時,如果有相關的輔導班,報讀一個,那對自己的學習理解會有幫忙的。
第五,自主性。
成年人的工作很忙,常常會有這樣那么樣的事情打擾自己的學習計劃,那么我們就要思考自主的運用一些零散的時間進行復習。譬如,中午吃完午飯后,午休之前能夠看一會書,或做兩道題,等等。這同時也要求我們在在平時的工作要,要及早處理好工作,以便能較準時下班,保證有必須的學習時間。
學習的源動力最主要的是來源于自己的目標,當然,如果有自己傾慕的人支持,那么源動力就會更大一些。同時,學習貴在堅持,雖然我此刻也不能做到每一天如是,但是我相信持之以恒是相當重要的,俗話說,幸運的女神往往眷顧的是那么能持之以恒的人。
【篇2:活到老學到老心得體會】
活到老,學到老
多蘿茜·比林頓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這天所明白的東西,到明天就會過時,如果我們停止學習,就會停滯不前。
21世紀是一個開放,溝通,合作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競爭,危機,多變和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要想在這個時代生存下來并力求大的發展,就務必要求自己主動去學習,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做到古人說的那樣活到老,學到老。
當今各行各業想要成功的人士或已經成功的人士,他們總是不停地學習,獲取新知識,了解新資訊,把握新趨勢,放長眼光,因此他們成功的機會才會比一般人多了許多。
正如孫正義一樣,孫正義,他是韓國人,在日本出生,在美國留學長大,在他年輕的學習生涯中,他十分用功,因此他精通韓文,日文和英文。在他25歲的時候,他患了肝病,在醫院整整呆了2年,在這期間,他學習了4000本書籍,平均下來一年學習了2000本,平均每一天5本。當孫正義學習完這4000本書后,他寫了40個行業的計劃書,他發現要成為世界首富,就得從事電腦行業。
之后,他的公司,開始創立了,員工僅僅有兩人。有一天,他突然站在公司裝蘋果的紙箱上,對他的兩個員工講:我叫孫正義,在25年后,我將成為世界首富,我公司的營業額將超過一百兆日幣!。那兩個員工一聽,立即辭職不干了,他們認為老板瘋了---這個年輕人夸下海口。
孫正義之后雖沒有成為世界首富,但是他卻成為了讓人們十分羨慕的亞洲首富,到達了許多人夢寐以求也求不到的地位和榮譽。
在我們的生活中,正是因為有孫正義這樣一群不斷學習,經常給自己充電的人,他們才能不斷的放電,他們成功的機會才會不斷。
然而,許多未能取得成功的人往往錯誤的認為,離開了學校后,對知識的學習停止了。其實,學校教育只但是是為未來獲得更有用的知識打下夯實的基礎,做鋪墊而已。
亨利·福特以前說過這樣一句話,任何停止學習的人,都已經進入老年,無論其是20歲還是80歲,堅持學習的人則永葆青春。
據美國人力資源協會統計:一個人工作后,如果每一天對他自己的工作職業花一個小時的時間學習,這樣連續學習三年,這個人就會成為這個行業的專家;如果連續學習五年,他將成為這個行業國家級的專家;如果連續學習八年,他將成為這個行業世界級的專家。
我們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吸收某一領域的全部信息,因此,我們務必把握學習的機會,花時間去充電,才能放電。
活到老,學到老!只要不斷學習,機會就會不斷!
【篇3:活到老學到老心得體會】
活到老,學到老
我也記不清具體是哪一年起開始學習用電腦的,在這之前,我們備課都是用手寫。當時每個辦公室只有一臺電腦。有的同事很快就學會了操作,用電腦備課,聽歌等,而我,對電腦毫無興趣,從來不去觸摸一下。
一日,一位同事比我稍小幾歲,對我說:“你也來學習電腦吧,用電腦備課又快又好,打印出來十分漂亮”。當時我一愣,回答說:“我這樣貌,笨死了,還能學習電腦,肯定學不會”,認為電腦必須很難學,與自己無緣。但同事一次次鼓勵我,一點點對我進行指導,讓我從最簡單的學起,雖然不記得五筆,但會拼音,打起字來也感覺不是很難,并幫我申請了一個QQ號,就這樣,我開始學習用電腦備課,以前在日記本上記日記,之后就不用手寫了,有什么感受、體會、有好處的事情都直接寫進QQ空間里。我喜歡聽歌,閑下來,將喜歡的音樂一打開,頓時疲勞沒有了,煩惱沒有了,情緒開朗多了,沉浸在音樂完美的旋律之中。此刻我還學會了制表,下載圖片,打印自己需要的東西,掌握了一些電腦中常用的知識。
一開始,出于新鮮,也出于好奇,也加了一些陌生的好友,也和他們閑聊,之后日子長了,發現虛幻的東西太多,也沒那么多時間和精力應付,漸漸地我就基本不再聊QQ了。但和親朋好友聊一些工作上,家庭里的事情還是十分方便。此刻辦公室每人一臺電腦,建一個QQ群,有什么通知或重要事情,在群里通報一聲,不用跑腿,不用高音喇叭呼叫,人人都能夠收到信息,享受著高科技帶來的便捷與優越,享受著做一個現代人的樂趣。
去年上面要進行現代信息技術檢查,我又在同事的指導下,開通了博客,這也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有了博客,我像找到了心靈的歸宿,我的視野更加開闊,我的知識更加豐富,我的生活更加充實,感覺博客比QQ空間檔次更高。我在博客里學習著博友們的精彩博文,欣賞著博友們的精美作品。自己也慢慢嘗試著記錄平淡生活中的平凡事,書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一個個情緒故事,就這樣,我徜徉于博海,學會寫簡單的文章,學會電腦的基本知識,操作技術也有了明顯提高。
此刻在向往妹妹的鼓勵下,我正在嘗試用FLASH動畫制作美化博客,知識在于積累,學習不分年齡,活到老,學到老,是人生的一大境界!
我曾讀到這樣一個故事:師曠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音樂家。一天,師曠正為晉平公演奏,忽然聽到晉平公嘆氣說:“有很多東西我還不明白,可我此刻已70多歲,再想學也太遲了吧!”師曠笑著答道:“那您就趕緊點蠟燭啊。”晉平公有些不高興:“你這話什么意思求知與點蠟燭有什么關系答非所問!你不是故意在戲弄我吧”師曠趕緊解釋:“我怎敢戲弄大王您啊!只是我聽人說,年少時學習,就像走在朝陽下;壯年時學習,猶如在正午的陽光下行走;老年時學習,那便是在夜間點起蠟燭留意前行。燭光雖然微弱,比不上陽光,但總比摸黑強吧。”晉平公聽了,點頭稱是。從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學習將伴隨人的整個生活歷程并影響人一生的發展。古人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人類幾千年下來積累的文化,怎能用幾十年學習完。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當前社會變化日新月異,如果憑自己僅有的一點點知識,是跟不上時代的,也會被社會所淘汰,學無止境,每個人都要有終身學習的思想,不斷給自己“加油”、“充電”,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不斷進取,不斷提高。
當然我們講的學習,并不是光講學習書本上的文化知識,還有社會常識,生活經驗,工作經驗等等。例如學習電腦知識,學習寫作,學習作畫,學習做菜,學習種田,學習做工,如此等等,根據自己的年齡和需要,選取不同的學習資料,根據不同的資料,采用不同的方法,學習是每個人終身不能停歇的重要工作。
此刻有很多老年人,參加老年大學,學畫畫,學書法,學唱歌,學跳舞,學英語,學太極拳等,生活得有滋有味。最近我在瀏覽博客時,發現還有一位87歲的老人,也在寫博客,展示的都是書畫作品,他在回復博友評論中說道:我要一向這樣堅持下去,到我真的不能動筆了為止。我被震撼,我被感動,我由衷地敬佩!
但對于中老人來說,學習能夠放低標準,放慢速度,根據自己的身體和理解潛力,能學多少算多少,不要強求自己,不超過極限,知識在于積累,學習在于勤奮,正如《勸學》里說的那樣: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只要你堅持不懈,一份努力,一份收獲,你就能成為一個聰明且具有智慧的人。愿不同年齡的人,在學習中理解知識,感受快樂,享受幸福,活出自己的精彩!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活到老學到老心得體會,想要了解更多優質的活到老學到老心得體會,請大家多多關注“查字典范文網”。
【活到老學到老心得體會 70歲阿婆拿到中國美院書畫雙學位感想】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2021上半年預備黨員思想匯報(精選4篇) 下一篇: 魯迅小說集彷徨讀后感范文精選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