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邊英雄事跡心得體會 戍邊女兵犧牲了就把我忘了心得
戍邊英雄事跡心得體會,你家不只你一個孩子,可是世界上只有一個這么可愛的你啊!致敬衛(wèi)國戍邊的英雄們!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戍邊英雄事跡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參考。
戍邊女兵犧牲了就把我忘了
青藏高原
一群剛剛20歲左右的姑娘
志愿成為戍邊女兵
來到這片冰天雪地
守護祖國的西南邊疆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惡劣的戍邊環(huán)境
高強度的軍事訓練
非但沒有壓垮姑娘們
反而成為了養(yǎng)料
滋養(yǎng)著她們的意志與體魄
“本來年齡就擺在這兒
心理年齡成長了很多”
當問及可能的犧牲
19歲的鄭儀潘回答道
“我之前抱著最壞的打算
我家也不止我一個
我有哥哥,也有姐姐
所以就算我死了
也不用擔心我
時間長了
把我忘了就行了”
網友們紛紛破防
心疼戍邊的姑娘們
戍邊英雄事跡心得體會
近日,“在黨的旗幟下前進——人民軍隊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展覽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對公眾開放。陳紅軍的記事簿,肖思遠穿的棉衣,陳祥榕的信,王焯冉的入黨申請書……首次展出的衛(wèi)國戍邊英雄官兵的遺物,讓不少觀眾熱淚盈眶。在“七七事變”84周年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向所有為保家衛(wèi)國而犧牲的英雄們致以最深切的緬懷和思念。
“為人民戍邊、為祖國守防”,這是一代代邊防官兵賡續(xù)傳承的血脈,也是他們每天的工作和生活、所思與所行。陳紅軍寫得密密麻麻的工作記事簿,事無巨細地記錄了他每天工作的內容,如房門損壞要修、擦拭燈箱、清理路燈、清掃雕塑等;陳祥榕寫給媽媽的兩封信,都只寫下抬頭“親愛的媽媽”5個字,就再無落筆;肖思遠犧牲時穿的棉衣,右邊半條袖子被齊齊撕下,見證了當時激烈的戰(zhàn)斗場景;在不滿4年的軍旅生涯中,王焯冉多次寫下入黨申請書,這次展出了他的第四份入黨申請書……萬里邊關如鐵,回蕩著英雄們的浩然正氣。英雄們的生活和事跡愈發(fā)詳細具體,每一個中國人對英雄們的情感就愈發(fā)強烈。
他們離我們那么遠,他們與我們又那么近。展出的遺物,呈現了衛(wèi)國戍邊英雄們作為普通人的一面。父親因病去世后,陳祥榕認為自己是家里的唯一男孩,要給奶奶、媽媽和姐姐擔起責任。犧牲當天,肖思遠還憧憬著娶他心愛的姑娘,給她做一輩子的菜。王焯冉惦記著年邁的奶奶,一心想讓奶奶好好享福。陳紅軍還有四個月就要當爸爸了,他答應妻子等到退役后“就一起帶孩子、做飯、釣魚”……然而,他們都失約了。時光之舟槳櫓輕搖、駛向未來,他們的愛,永遠凝滯在了彼岸。他們本來和我們一樣,正值美好的青春年華;他們本該和我們一樣,擁有安寧的生活和可預期的未來。在和我們一樣的年紀,他們選擇用身體站成祖國的界碑,用鮮血和生命刻下“大好河山,寸土不讓”的錚錚誓言。
“當我在戰(zhàn)場上倒下,請別難過。那鮮血染紅的大地,明天會開出最美的花朵。當我在戰(zhàn)斗中犧牲,請別難過。我化作翱翔的雄鷹,也要守衛(wèi)著祖國的山河。”這是邊防軍人愛唱的一首歌。有網友說,“這不是一個和平的世界,也不是一個和平的年代,只是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有人守護團圓,才有萬家團圓;有人以身許國,才有山河無恙。從東北邊陲,到南海島礁,再到雪域高原,綿延萬里的邊境線上,無數邊防官兵默默堅守、頑強戰(zhàn)斗,用滿腔熱血換得國泰民安。他們的付出,讓愛國有了最具象化的表達。每個國人情感上的觸動和心靈上的震動,也將沉淀為中華民族精神河床的寶貴價值基底。
建黨百年之際,“七一勛章”頒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七一勛章”獲得者中,愛國守邊精神的傳承者卓嘎,數十年如一日以抵邊放牧、巡邏的方式守護數千平方公里的國土;把家安在邊境線上的魏德友,為國巡邊50多年,巡邊總里程達20多萬公里,相當于繞赤道5圈;為國護海的模范王書茂,在南海維權斗爭中沖鋒在前,不怕犧牲、寸步不讓,堅決捍衛(wèi)我國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崇高的榮譽,隆重的儀式,無不體現出對英雄模范的高度褒獎與無上敬意。每位守邊護邊人的默默奉獻,已經融入了祖國的山河、民族的星空,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
在筆者寫下這些文字時,一些邊防官兵正頂著高溫,忍受蚊蟲叮咬,堅持站崗放哨;在聽眾朋友聽到這段音頻時,一些邊防官兵正披星戴月,緊張巡邏。在看得見的地方和看不見的遠方,總有最可愛的人在默默守護著我們。此刻,也讓我們的思緒飄向遠方,為他們送去最深切的牽掛和敬意。
這正是:巍巍喀喇昆侖,座座雪峰聳峙;萬里熱血邊關,遍地英雄屹立。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戍邊英雄事跡心得體會,想要了解更多優(yōu)質的戍邊英雄事跡心得體會,請大家多多關注“查字典范文網”。
【戍邊英雄事跡心得體會 戍邊女兵犧牲了就把我忘了心得】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強國有我奮斗青春演講稿600字 青春萬歲強國有我演講稿 下一篇: 半年工作總結個人部隊800字 半年工作總結個人部隊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