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伏中伏末伏時間表 入伏后防暑降溫的主要措施
2021年初伏中伏末伏時間表,要說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大家肯定會說在三伏天期間,但是每年是在什么時候進入三伏天卻是有很多人不太清楚的,那么今年三伏天時間表2021是在什么時候呢?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1年初伏中伏末伏時間表,歡迎大家參考。
今年三伏天時間表2021
2021年三伏天從7月11日開始,8月19日結束,歷時40天。
初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共10天。
2021年初伏中伏末伏具體時間:
1.2021三伏天初伏具體時間
從公歷2021年7月11日(農歷六月初二)-2021年7月20日(農歷六月十一),總時長10天。
2.2021三伏天中伏具體時間
從公歷2021年7月21日(農歷六月十二)-2021年7月30日(農歷六月二十一),總時長10天。
3.2021三伏天閏中具體時間
從公歷2021年7月31日(農歷六月二十二)-2021年8月9日(農歷七月初二),總時長10天。
4.2021三伏天末伏具體時間
從公歷2021年8月10日(農歷七月初三)-2021年8月19日(農歷七月十二),總時長10天。
三伏天什么時候最熱?
三伏天中伏最熱,也就是7月21日-2021年7月30日這十天最熱,且是濕熱,讓人難以喘息,仿佛置身于一個大蒸籠里一樣,因此這段時間內人們白天盡量不要外出,若是室外工作的人員要做好防暑措施。
入伏是什么意思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入伏的依據。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歷“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歷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
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歷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歷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后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三伏天的氣候氣溫分析
因為入伏之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較多,散發出來的熱量較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中伏,地面積累的熱量達到最高值,天氣就最熱。
另外,夏季雨水較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三伏天悶熱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了。
而進入了末伏天后天氣漸漸涼爽,早晚比較涼快,中午還是比較熱,每個地區會有所不同。因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稱的“秋老虎”,白天熱,早晚還是涼爽的。
入伏后防暑降溫的主要措施
1.口渴后不宜狂飲
勞動和運動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飲用白水,應適當補充些淡鹽(糖)水,因為大量出汗后使人體內鹽分丟失過多,如不及時補充鹽分,則使體內水、鹽比例嚴重失調,導致代謝紊亂。
2.不宜過量飲酒
人體在夏季受氣溫影響極易積蘊濕熱,而濕熱過盛又是誘發皮膚發生瘡癰腫毒的病因,若大量飲白酒,更會助熱生濕,無異于火上澆油。
3.常備防暑藥物
盛夏酷暑,高溫燥熱,常使人們食無味、睡不香,容易出現頭暈、頭痛、乏力,甚至惡心、嘔吐等癥狀,為了安全度夏,家庭應準備一些防暑藥物,常見的藥物和食物有: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金銀花、菊花、荷葉、西瓜。
4.學會睡好午覺
夏日,日長夜短且天氣悶熱,睡眠時間少,睡眠質量差。如能午后稍睡片刻,猶如給大腦充電,有利體力恢復。
5.濕度運動
“生命在于運動”,但年老體弱和平時缺少運動者,萬萬不可劇烈運動,否則有害無益。
6.熱茶比冷飲效果好
防暑降溫,熱茶比冷飲效果好,而且維持的時間更長。茶中含有豐富的鉀。夏天出汗增多,常使鉀離子丟失過多,鉀與鈉共同維護細胞內外正常滲透壓和酸堿平衡,對神經、肌肉功能,特別是心肌的正常運動有重要影響,體內鉀不足時,常覺疲乏無力,食欲減退,耐熱能力下降,甚至導致中暑。夏日常飲茶,可補充人體鉀元素,提高耐熱能力,有效地預防中暑的發生。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年初伏中伏末伏時間表,想要了解更多優質的2021年初伏中伏末伏時間表,請大家多多關注“查字典范文網”。
【2021年初伏中伏末伏時間表 入伏后防暑降溫的主要措施】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覺醒年代觀后感800字感悟 覺醒年代觀后感800字感悟三篇 下一篇: 七夕節主題活動策劃方案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