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觀看影片我的長征心得體會 影片我的長征觀后感
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的特色,記錄著不同時期發生的感人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年觀看影片我的長征心得體會,一起來看看吧。
2021年觀看影片《我的長征》心得體會文本【一】
長征是偉大的,因為它見證了內憂外患的民族成長。長征是沉重的,因為它讓許許多多的人失去了生命。
各種感動一路相隨,看完了《我的長征》這部電影,各種情節歷歷在目,那不畏千難萬險的革命的長征精神繚繞著我的心靈。那腥風血雨的場面令我震撼,他們不怕苦難、不怕犧牲的精神讓我無法忘懷。
2021年觀看影片《我的長征》心得體會文本
《我的長征》講述了王瑞老人回憶了年輕時跟隨紅軍長征的故事。那時,王瑞一家全參加了長征,湘江之戰中,無數架飛機在空中轟炸,槍林彈雨,炮火連天,王瑞的父親被慘烈的炮火奪去了寶貴的生命,在大渡河中,自我的姐姐、姐夫和最敬重的連長,都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下,倒在血泊中,目睹了那一條用血和肉鑄就的漫漫長征之路。最終,他在毛主席的關懷和鼓勵下,重新振奮起來,繼續“跟著走”。
最令人震撼的是飛奪瀘定橋。當接到在29日早晨奪下瀘定橋的命令時,紅軍便開始了飛一般的長途跋涉。他們翻山越嶺,沿路還擊潰了好幾股阻擊的敵人……天黑了,戰士們一整天都在跟時間賽跑,沒顧得上吃一點東西,沒想到連天空也不做美,竟下起了傾盆大雨,這真是雪上加霜啊!為了在天亮之前到達瀘定橋,戰士們毫不畏懼,最終在29日清晨趕到瀘定橋,為了取得這次戰斗的勝利,戰士們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斗,最終奪下了瀘定橋。取得了長征中的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
長征雖然死亡大,可是卻不會磨滅戰士們勝利的信心!毛澤東說過: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紅軍那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用血肉之軀譜寫了一曲人類戰爭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歌啊!
我們要始終以革命先輩為榜樣,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堅定報國之志,揚起夢想的風帆;學習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要勇敢應對,百折不撓,要學會在失敗與挫折中磨練自我堅強的意志,我們要把長征精神發揚光大,腳踏實地,遵紀守法,團結協作,甘于奉獻,奮發圖強,開拓進取!
2021年觀看影片《我的長征》心得體會文本【二】
各種感動一路相隨,流著淚看完了《我的長征》這部影片,電影中的各種情節依舊歷歷在目,那種不畏千難萬險的革命長征精神滌蕩著我的心靈,感人至深。
回想現實生活中的我們,生活在新世紀的蜜罐之中,我們任意的享受著各色漂亮的衣服,各種特色的美食,但是,放眼望去,食堂里的餐桌上一片狼藉,殘羹剩飯鋪滿餐桌,白花花的饅頭,隨處可見,殊不知,這些果實都是革命戰士用生命換來的,殊不知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如果老人們看見糧食被這么糟蹋,他們會心疼,我們會嗎?我們經常做的就是鄙夷的望著老人的心疼,不顧一屑的的指責者老人的小氣,更有可惡著,抬腳一踢,饅頭痛苦的躺在一邊,我們則昂首闊步的走開。在戰爭年代,別說饅頭,就是一塊小小的窩窩團對紅軍來說都是一種奢侈品,我們知道嗎?我不希望我們回歸到紅軍的那種艱苦的生活,我只是希望我們能夠不要浪費糧食。縱使你有家財萬貫,但是也請你們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現在,學校的保暖乘涼設施多種多樣。夏天,風扇,空調忙個不停;冬天,宿舍教室暖氣熱氣逼人,但是人的奮斗精神卻每況愈下,條件越好卻越能滋生人的惰性。每天早晨宿舍6點開門,但是6點出門學習的人卻寥寥無幾,絕大部分的同學踩著點去教室上課,更有甚者干脆逃課。我就想,學生的天職是什么?是學習還是玩,還是參加各種無意義的社交活動去增加所謂的綜合實踐分?逃課的同學,如果今天丟了200塊錢你們會心疼嗎?肯定會的,但是你不去上課去覺得自己賺到了,實不然,你們沒有賺到,反而丟了某種內在的東西——知識,這種東西是金錢遠不能衡量的。學生的天職不就是學習嗎?還有什么東西比得上存儲知識更重要呢?有時候我就想,我們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再也回不到長征的時候了,富足的生活,安逸的生活環境已經打敗了我們奮斗的欲望,激發了享受的源泉,我們身為泰院的一員,本應為泰院感到自豪,但是在眾多名牌院校中我們泰院處于何種地位,我們心里清楚嗎?難道我們就自甘落后嗎,甘愿忍受別人鄙夷的目光,甘愿平庸嗎?我不愿自甘平庸,自甘墮落,除了父母有錢有勢,還能有什么能力讓我們飛上枝頭做鳳凰的?唯有學習也。別忘了在山區,許多學校的房屋是茅草屋,粉筆是石灰,沒有暖氣,甚至有些地方沒有電,點著蠟燭,但是他們的學生依舊在學習,小手凍裂了,讓人看了觸目驚心,結了層層的痂臉蛋凍得發紫,他們的學生依舊在學習,因為他們深知,唯有學習才是他們唯一的出路。看到他們衣衫襤褸,面黃肌瘦仍然在學習時,我們的內心就沒有激蕩起一絲漣漪嗎?就沒有一點點的感觸嗎?現在我們的奮斗的動力哪里去了,難道都被富足的生活吞噬了嗎?如果富足的生活消滅了我們奮斗的動力,那我寧可舍棄富足的生活。生活在比別人幸福的生活里,我們更應該懂得珍惜,努力奮斗,為自己的人生添彩。縱使我在二本院校中學習,但是我也要有決心不輸給一本院校的學生,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有激情,才會有滋有味,多姿多彩。
長征時期的那種舍己為人,犧牲自我,保全他人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也著實令我感動。現在,社會中常流行這樣一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我常想,我們生活在一個大世界中,一個地球上,共享一份土地,為何時常發生利益爭斗的?為了一點利益,雙方大打出手,毫不留情,那種舍己為人的精神哪里去了?如果人人都能謙讓一點,禮貌一點,寬容一點,多理解一點,許多事情不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嗎?歸根結底,終究源于人內心里的一個“私”字。如果人人都能無私一點,都能貢獻一點,那社會不就更和諧了一點了嗎?雖然有點理想主義,但是真心希望長征中的那種無私能夠回歸到現代社會,讓孔子的那種“仁愛”的儒家思想貫穿始終,這樣我們的民族何愁不能強大,不會富強,何懼我們的民族不會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呢?如果人人心中都裝著“仁愛”的思想,社會生活中就不會出現如此多的欺詐行為,“切糕”的事件就不會出現;如果人人的心中裝有“仁愛”的思想,社會中就不會出現這么多的貪官,官員,“我爸是李剛”的這類事件也就不會出現。
看完我的長征這部影片,感觸頗多,長征的精神又一次在我身上重生,發芽。我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細心澆灌這棵幼芽,讓長征精神伴我一路成長。行走,在路上;落實,在行動上。
2021年觀看影片《我的長征》心得體會文本【三】
發生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長征,像一條蜿蜒二萬五千里的紅飄帶,以它無與倫比的絢麗,飄過滿目瘡痍的中國大地,舞出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嶄新期望。
長征的故事很多,我雖然沒有全部看完,但那一幅幅驚天動地的畫面,那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仍久久縈繞在我眼前……長征初期的湘江戰役,是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中央紅軍人數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紅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最終突破了敵人的四道封鎖線,還有之后的四渡赤水、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雪山草地,這一重又一重令人無法相信的困難,卻被這支隊伍戰勝了,這就是“無堅不摧”的紅軍。紅軍的頑強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深深震撼了我的靈魂。
看紅軍爬雪山的時候,吃的是皮帶、樹根,穿的是草鞋、薄衣,他們卻翻過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戰勝了一道又一道的困難。而我們應對困難時,卻知難而退,像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有時沒經過任何思考就放過了。在他們面前,我們顯得那么渺小、那么蒼白無力……
從紅軍長征中,我收獲了堅強、智慧、勇敢、頑強……今日,我們遠離了戰火紛飛的年代,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將紅軍精神發揚下去,認真學習,立愛國之志,成報國之材,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2021年觀看影片《我的長征》心得體會文本【四】
隆隆的炮聲中,紅軍戰士接二連三的倒下;瓢潑的暴風雨中,紅軍戰士跋山涉水;鐵索連接的瀘定橋上,紅軍戰士奮不顧身……耳畔炮聲隆隆,眼際戰火連連,心中的熱血在沸騰……
長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紅軍創造的壯麗史詩,是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跡,是一個舉世聞名的東方神話。70年歲月流逝,但紅軍氣壯山河的英雄壯舉,長征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依然讓我們心潮激蕩、熱血澎湃。伴隨著感人的畫面,我的心靈中分明感受著一種震撼。在那艱苦的歲月里,是什么支撐著紅軍戰士勇往直前是什么讓他們坦然應對死亡的威脅是什么讓他們不斷成長,走向勝利他們的精神震撼著我們,心中的疑問讓我更加欽佩他們。
慘烈的戰斗磨礪了紅軍的意志,親人的犧牲,戰斗的勝利激發了他們的斗志。主人公王瑞由一名膽小、幼稚的伢子成長為有著堅定意志的共產黨員。這其間,“跟著走”是一向激勵著他成長的航標,由起初盲目地“跟著走”到最終堅定地跟著黨走,跟著勝利走。這似乎在啟迪著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必須會有坎坷,會有迷茫,最關鍵的是讓自我心中有一盞明燈。在這個嶄新的時代我們不需要面臨槍林彈雨,我們不必忍饑挨餓,但挑戰依然存在,學習中的困惑、矛盾,前進中的失敗,預設目標的偏離……
的確,此刻再也不需要我們去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等長征路,可是在和平的建設年代,異常是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上,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我們要以長征精神鼓勵自我,發揚革命的優良傳統。在不一樣時期,會有不一樣的困難擺在眼前,我們同樣需要清楚航向,心中要有指引的明燈,明確“跟著走”的方向,“想想長征二萬五,想想革命老前輩!”我們的心靈會得到洗滌,我們也會走向勝利!
2021年觀看影片《我的長征》心得體會文本【五】
正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熱播的大型文獻紀錄片《長征》,當說是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電視紀錄片的力作。它完美地體現了歷史紀錄片的兩個結合,即講事實與講政治的辯證統一,思想一性一和藝術一性一的和諧并舉。它既展示了長征是歷史的豐碑,又揭示了長征是偉大的一精一神,激勵我們的一黨一,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我們的軍隊,以長征的一精一神為永遠長征的源動力,勝利的走過一代人的長征路。
從軍事斗爭史上說,長征的本身就是戰爭史上的奇觀。大型文獻紀錄片《長征》的第四集——《戰史奇觀》,主題旨在揭示長征中的作戰奇觀。
首先是集中描述和揭示一黨一中央率領的中央紅軍的四渡赤水戰役行動。要知道,這是決定中央和中央紅軍命運的一搏,勝利了則“病樹前頭萬木春”,失敗了則“無可奈何花落去”。可是,這是3萬無后方、流動中的紅軍,與擁有國家戰爭資源支持的國民一黨一軍40萬重兵的對抗。本集《戰史奇觀》抓住了這個極不對稱的較量,揭示戰爭指導者一毛一澤一東以主觀能動一性一與客觀規劃一性一相一致,以敵變我變的巧妙應對,奪取了勝利。從而,體現了孫子兵法上所謂的用兵如神,回答了一毛一澤一東因何把這次戰役,當成他在戰爭指導藝術上的得意之筆。它啟示人們,戰爭當然要力求優勢,起碼是要勢均力敵,但在處于敵強我弱的條件下,更應當發揮指導者的主觀靈動作用,因勢利導,在敵變我變中,以智取勝、以弱勝強。
本集中還 摘取并剖析了長征中的獨樹鎮戰斗、西渡嘉陵一江一戰役、飛奪瀘定橋和烏蒙山回旋戰這4個典型戰例。凸現了紅二十五軍長征路上獨樹鎮遭遇戰,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概;展示了紅四方面軍的爭渡嘉陵一江一,橫掃千軍如卷席,創造了紅軍史上大兵一團一強渡一江一河連續進攻作戰的成功先例;特寫了中央紅軍22名勇士飛奪瀘定橋這一人類戰爭史上的千古絕唱;解釋了紅二、紅六軍一團一,以己之能走長處,克敵之不能走短處,用拖著強敵在大山中行軍,而迫使強敵不得不退出追殺,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用兵上策。
以上這些戰役、戰斗,是紅軍長征史中作戰的基本類型的代表了,它典型地體現了紅軍既有堅定的革命理想,又有對敵斗爭的智慧和銳氣,回答了紅軍為什么能突破強敵的圍追堵截,最終完成了偉大的長征。
習近平總書記說,每一代人都有他的長征。我們要從長征人的理想、智慧、銳氣中得到啟示,并加以弘揚,以奪取我們這一代人長征的勝利!
上面就是2021年觀看影片我的長征心得體會了,想要了解更多內容,關注本網站。
【2021年觀看影片我的長征心得體會 影片我的長征觀后感】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2021年全國道德楷模事跡學習心得 下一篇: 白血病捐款活動的倡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