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理想照耀中國觀后感 觀理想照耀中國心得體會
在百年的時空中穿梭跳躍,仿佛看見他們跨越時空,而精神仍遙相呼應。他們告訴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告訴我中國復興強大的精神密碼,他們把理想的火炬遞給我,用殷切的目光看著我,告訴我要傳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幾篇2021年理想照耀中國觀后感,一起來看看吧。
2021年觀看影片《理想照耀中國》心得體會文本【一】
在20世紀跌宕起伏、風云變幻的中國政治、思想文化史上,瞿秋白作為著名的革命家和知識分子,肩負救亡與啟蒙的歷史使命。
2021年觀看影片《理想照耀中國》心得體會文本
他擁有諸多第一:第一個翻譯《國際歌》歌詞,第一個系統譯介馬克思文藝理論和蘇俄作品,第一個把新生的蘇維埃共和國介紹到中國,第一個嘗試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研究中國革命;但他同時也是一個“多余的人”、一個所謂的“叛徒”。他在臨刑前一個月,于福建汀州獄中寫了遺文《多余的話》,其中透露出來的個人際遇感受,與時代洪流,形成強烈的反差和沖突。
回觀瞿秋白的道路,研讀其著作,不難發現,知識分子,是瞿秋白自己認可的身份,也是他骨子里散發的內在氣質和文化品格的體現。身處巨變時代,革命是瞿秋白奮斗的目標,也是中國社會的核心問題。近代以來,革命大抵都與知識分子有關,他們開風氣之先,首先在思想文化轉變、重建過程中倡導、鼓吹和實踐革命的理想。而作為中國現代知識分子,他具有雙重的身份和任務:面對現實政治、國家與社會關系必須承擔啟蒙與救亡的時代任務,而知識分子天生就具有的內省、反叛精神,卻時刻促使他們觀照自身的靈魂,關注心靈的苦悶、彷徨、追求。在中國現當代歷史上,知識分子的形象書寫通常有兩種傾向:一種是完美的英雄,堅定的革命者。還有一種就是更多關注個人獨立的精神空間,充滿矛盾、猶疑和掙扎,在這里知識分子是追求與彷徨的混合體。魯迅、茅盾、巴金等都書寫了這一類知識分子。而瞿秋白,正是以自己的言和行為這個傳統作出了個性化的注解。
浪漫與革命,兩者都是激情的象征,在20世紀初葉中國社會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過程中,在知識分子的想象和預期中,它們奇妙地結合在一起。于是,骨子里充滿浪漫精神的瞿秋白義無反顧投入了革命,參與了革命實踐,獲得了革命家的身份認同,文化的構建與革命的行動獲得了某種統一。但矛盾恰恰存在于此:浪漫的內核以個性、自由、反抗為本質,而革命卻常常不需要、甚至完全排斥這些特性。他不可避免陷入了某種困境:一方面堅持革命信仰改造自我,另一方面又無法完全抑制和背叛浪漫文人天然的個性需求。對此,魯迅在《文化偏至論》給出了最為精辟的剖析:“他們天生地有著追求群體人類 平等的人道主義傾向,又本能地對個體精神自由、個性發展持有特殊的熱情與敏感。”
《多余的話》是瞿秋白被俘后在獄中所寫的,是他離世前最后的文字。死亡是人生最后一塊也是最重要的試金石,那一剎那流露的定是真實的性情。《多余的話》呈現了一個完整而真實的靈魂,瞿秋白解剖自己,審視自己,用這種方式拒絕無謂的崇敬和瞻仰。他說:“如果人有靈魂的話,何必要這個軀殼!但是,如果沒有的話,這個軀殼又有什么用處?”瞿秋白將自己當作了一個客觀的存在,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剖析自己,表現出“走在希望的途中”的知識分子在艱難的跋涉中對自我信仰的堅執。正如他自己所說:“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2021年觀看影片《理想照耀中國》心得體會文本【二】
電視劇《理想照耀中國》共拍攝40集,每集25分鐘,每集為一個單元。《理想照耀中國》采用人物系列短劇的形式,講述中國共產黨各歷史時期的40個人物的故事,記錄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以來,不同歷史時期共產黨人用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托起整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感人故事。電視劇最終選取的代表人物都是中國年輕人的先進分子,是黨和國家重要歷史瞬間的參與者,是具備照耀他人的能量、有理想信念的追夢人。
百年來,我們黨的一條重要歷史經驗,就是高度重視理論指導和理論創新,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中國由此才發生了“開天辟地、改天換地、翻天覆地、驚天動地”的巨大變化,取得一系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年輕干部要把理論學習作為終身“必修課”,努力練好理論“基本功”,尤其是要認真學習和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髓,使其成為年輕干部能干事、干成事的強大思想支撐,從而在實踐的廣闊大地中站得穩、走得好。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更有效破解難題、化解矛盾、推動工作,在實踐中深化認識,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展現年輕干部的新擔當、新作為。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青年工作,常常鼓勵青年追求夢想、努力奮斗。他說過,“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我們年輕干部要時刻牢記總書記的諄諄教導和殷切希望,自覺把個人夢想融入“中國夢”,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黨、奉獻給國家,破除“小我”,追求“大我”,在為人民服務中放大人生格局,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標。要敢于展現“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的豪情壯志,爭當“追夢人”“圓夢人”,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把愛崗、敬業作為底色,把苦干、實干作為本色,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鋪路架橋、添磚加瓦。
2021年觀看影片《理想照耀中國》心得體會文本【三】
《理想照耀中國》由傅東育任總導演,梁振華任總編劇,并同時匯聚國內數十位優質導演、編劇及實力演員,共同完成40集故事的創作。以建黨100周年各個階段的“中國精神”為坐標,電視劇《理想照耀中國》在各歷史時期中選取了40個理想人物,進行40集“照耀中國”故事的拍攝,展現新時代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奮斗的精神風貌。
為將“中國精神”更好地傳遞給年輕觀眾,該劇召集了國內70、80后優質創作者,并匯聚實力演員,秉承“小切口、正能量、大情懷、青春態”的創作思路將40個故事串聯在一起,實現精神內核的共鳴。
開機儀式上,演員王凱、王勁松等作為演員代表亮相。對于出演真實存在的人物,他們深感光榮,同時表示將在“神形兼備”的目標驅動下完成人物故事的呈現。而接下來,會有更多實力演員陸續加入《理想照耀中國》劇組,為打造影視行業獻禮建黨百年的史詩之作貢獻力量。
在已曝光的概念海報中,理想的光芒在巍巍高山上熾熱奪目,而山下,是以信念為繩的攀登者不畏艱險奮力向上,既寓意著“心有所信,方能行遠”的理想之魂,也寓意了以“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品格。
《理想照耀中國》用偉大精神激勵人心、凝聚力量、托舉時代。它的故事橫跨百年,卻是以40個故事組成的電視微劇來呈現,作為“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電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作品創作展播活動”的同名劇集,電視劇《理想照耀中國》將以絕對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用心用情用功為黨寫史,為民族鑄魂,為人民立傳。
2021年觀看影片《理想照耀中國》心得體會文本【四】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詩書萬卷,字里行間無不見“家國”。無論是“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壯志誓言,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責任擔當,無論是“安得廣夏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奉獻之情,還是“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大胸懷,大境界……一切的源頭都是深埋藏在華夏兒女的心中生根發芽的家國情懷,其早已滲入每個人的血液,流淌著,代代相傳。
家國情懷,是個人對國家,及其文化帶著深深的認同感,自豪感,使命感以及責任感。其中帶著對家,國,的深情大愛。常言道“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好,家亦好。
而家國情,永存國人之心的原因,正是“自信”。直至2019年,改革開放,我國經濟高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GDP超10萬億美元,是日本的兩倍多;完成史無前例的南水北調工程;建成世界第一三峽大壩;雜交水稻的成功培養,獲得巨大增產,養活更多的人;嫦娥四號著陸月背,祖國航天奇跡驚訝世界;中國天眼,北斗衛星,神舟飛船,兩彈一星,北京奧運,中國女排……等等的國家榮譽,賦予了每位國人強大的自信,我們自信于世界,于祖國,于家。祖國的強大,是我們堅實的后盾,是我們引以為豪的。
家國情,存在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厚流光”,其燦爛悠久的歷史,對每一個華夏兒女影響甚大,《三字經》中“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的故事印在人們心中,使我們懂得,孝敬,就是最大的道德。屈子的《離騷》感慨“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教會后人要為堅持高尚品節,不懼生死的忠貞之情。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影響著我們,指導著我們,我們又怎會不從心底自然而然地生出家國情?
家國情,還藏于每個中國人的心中,于百姓幸福康健的生活中。人常說“沒有和平的時代,只有和平的國家。”我們的國家,中國,正是一個支持和平的負責任大國。在中國境內,沒有戰亂紛爭,沒有民族危難,沒有社會動蕩。若是問有什么,那自然是安定祥和的社會,安居樂業的人們過著舒適祥和的生活。2018年九月,日本臺風“飛燕”破壞了大阪關西國際機場連接外界的唯一橋梁,瞬間機場成為海上孤島。中國的救援人員以及大使館人員迅速到達該地,護送我國子民安全撤離。中國的擔當,不僅表現在國際大事上,還體現在心系群眾,關愛子民上。歷經接近七十年,每個國人心中,對祖國的愛,不言而喻。
人們的家國情,是骨子里抹不去的,對祖國家園的熱愛深情。愛大家,并不是要求我們拋棄小家,而是要我們自“小”到“大”,由心而發,流出名為愛的涓涓細流。
2021年觀看影片《理想照耀中國》心得體會文本【五】
那是思想奮進的年代,那是暗流洶涌的年代。一個個思想上進的青年向我們走來,他們目光灼灼,腳步堅定的向前方走去,什么都改變不了他們心中的信念。
李大釗的《青春》一文闡釋了“吾族之任務,不是討論古老中國能殘喘多久,而是創造一個青春中國。”。正是這樣的理念感染了當時的青年豪俊,他們紛紛展開救國的行動:辦女校的向警予走進深山一家一戶勸說女孩子讀書,她說:“多一個大山深處的學生,就多了一個革命的火種,這樣的火種能夠影響一大片人群。”;一張封存多年的照片,讓我們認識這樣一位27歲年輕的英雄,出身窮苦的王盡美用年輕的生命詮釋“盡善盡美為革命”的誓言;公子少爺出身彭湃毅然脫下洋裝,走向田間地頭,在農民中燒毀自家的地契,地主強權在烈焰中化為灰燼,青春的中國在火光中冉冉升起;蔡和森的組織帶領下,懷揣理想與信念的時代先驅遠渡重洋,赴法勤工儉學……他們的生命終于監獄,終于刑場,但他們的誓言回蕩在蒼穹!他們的身影矗立在史冊!
正是艱苦的環境和堅強的意志鑄就了堅韌的中國共產黨。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也不辜負歷史的重托。如今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90年的光輝歷程。回顧這些年的風雨歷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戰完成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變革,改變了中國落后的經濟面貌和精神風貌。我們堅信,在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發展,世界格局多極化不斷發展,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的21世紀有著光榮傳統和歷史的中國共產黨一黨能夠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書寫出更加輝煌壯麗的歷史篇章。
我們堅定不移,我們奮勇向前,我們全力以赴,我們不惜一切代價。重擔挑在我們肩上,90后又怎樣,說我們沒有責任感又怎樣?有時我們是有一點小叛逆,有時我們是有一點小嬌氣,但許多人不知道,那只是表面現象。如果你透過現象看本質就不難發現,害怕不是我們的個性,退縮不是我們的作風。
只要我們勇于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不斷的為此付出,敢于去挑戰自己,不懈怠,不放棄,那就能達成理想。就像中國共產人一路走來,因為有理想,有信念,才有今天建黨九十周年的成就,才有今天強盛繁榮的中國。我們是祖國的接班人,我們的理想是祖國明天的未來。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更好的明天。
上面就是2021年理想照耀中國觀后感,想要了解更多內容,關注本網站。
【2021年理想照耀中國觀后感 觀理想照耀中國心得體會】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2021年6.26禁毒宣傳活動總結 禁毒宣傳活動總結報告模板 下一篇: 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