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觀后感600字 觀看《朗讀者》央視節目觀后感
觀看《朗讀者》央視節目觀后感,cctv播出的《朗讀者》節目文字質樸濃厚,寫出了精神寬度和人生的哲理。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觀看《朗讀者》央視節目觀后感,歡迎大家參考!
觀看《朗讀者》央視節目觀后感【一】
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繼《中國詩詞大會》之后,央視于近日再度推出文化類節目《朗讀者》。首期節目中嘉賓們朗讀的書信,瞬間傳遍網絡,成為熱點語錄,引發人們對文學、對情感、對人生的討論。“只要你是一個正值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業,你都是我的好孩子。”“愿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生命不是你過了多少天,而是你記住了多少天。”
《朗讀者》首期,濮存昕、柳傳志、張梓琳、許淵沖以及x一對夫妻朗讀的書信播出后,便被網友們整理成語錄,傳遍網絡。不少人形容這檔節目是電視綜藝的“一股清流”。說它“清”,是因為《朗讀者》做到了形式“清爽”、內容“清新”、讓人內心“清凈”。主持人與嘉賓簡短的對話后,嘉賓們分享文字,并朗而讀之。看似簡單的節目設置,實則蘊含著厚重的文化內涵。每一篇文字的選擇和朗讀,其實傳遞的是個人成長、情感體驗和人生價值觀。
這種需要靜下心來感受和品味的節目,在泛娛樂電視生態下,難免會被認為是小眾的。節目組不諱言,策劃之初并不被看好。但當下許多風行的閱讀公眾號、聽書軟件,還是讓他們看到了受眾需求,并堅持下來。事實證明,即使在碎片化時代,安靜的閱讀和認真的聆聽也從未遠去。
首度擔任制片人的更是堅信這個節目的意義。在她看來,很多人覺得朗讀是學生時代的事情,或者說它只屬于一小部分人。其實不然,朗讀屬于每一個人。
“800多年前理學家朱熹說,凡讀書需字字讀得響亮。朗讀是一種學習的方法,但更多時候,朗讀也是傳播思想、傳遞情感、傳承精神的一種手段。通過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成風化人,也正是我們做這個節目的初心。”表示。為了讓《朗讀者》能擁有期望中的獨特氣質,邀請了x奧運會閉幕式導演陳維亞、《中國青年報》總編輯陳小川、作家劉震云、導演陸川等人,一起加入策劃。在朗讀者的選擇上,不管公眾人物或普通人,唯一的標準是必須具有閱歷和感染力,這樣才能很好地勾勒出文字所描繪的情感。而至于讀什么,節目策劃之一的劉震云認為:每個人都有朗讀的原動力,他們讀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么要讀這段文字,這段文字會與我們產生怎樣的共情?說到底,《朗讀者》想做的是從文學出發,走向情感和生命體驗,將每個人連接到一起。
觀看《朗讀者》央視節目觀后感【二】
《朗讀者》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由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擔當制作人。“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這類新模式成為引領趨勢的又一次有益創新,再次掀起了民眾誦讀經典的熱潮,通過朗讀挖掘文字背后的文化價值,體悟不同時代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情感世界。《朗誦者》于CCTV-
1、CCTV-3黃金時段聯合播出。
據悉,第三期節目以“眼淚”為主題,邀請到“九球天后”潘曉婷作為嘉賓,在節目中,她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童年時就開始接觸臺球,她以一篇林海音的代表作《城南舊事》中的一段致謝自己的父親。
而本周六(3月11日)將要播出的第四期,是許久沒有在電視熒幕上露面的李亞鵬。節目中李亞鵬首度講述和女兒李嫣在生活中點滴的小故事。還有唱著《那些花兒》的劉惜君,也來到現場朗誦。
節目中,當主持人董卿問到李亞鵬這20年來最大的改變時,他表示:“我女兒的到來,給予了我人生最大的變化”。隨后,李亞鵬不僅將女兒李嫣在情人節親手給自己做的巧克力當做小禮物送給了董卿,還首度展示出了女兒送給他的生日賀卡,卡片中寫道:“一天天的過去了,你還在抽煙,每一次抽煙都在傷害你的身體,這是你45歲的生日,我不會再跟你說第二次,我愛你,如果你不抽煙,我會更愛你。”
觀看《朗讀者》央視節目觀后感【三】
《朗讀者》是我看的為數不多的綜藝節目中的一個,而這一期的主題詞是告別。一直覺得告別是具有儀式感的。我們每個人的一生要經歷各種各樣的告別,有的會再見,有的是再也不見,每一次告別它都意味著結束也是一次新的開始,孕育著苦痛也飽含著希望。
海子說我們最終都要遠行,最終都要與稚嫩的自己告別,告別是通向成長的苦行之路。
三盟雖在,錦書難托。這是陸游與唐婉之間的痛徹心扉的告別。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都不屑,我的雙手好像生命之火取暖,活萎了,我也準備走了。這是楊絳先生平靜超然的,和這個世界告別。
提到告別,姚晨想起了大二的自己,騎著自行車,到影樓實習遇見的胖姑娘。兩年后,北上考試和胖姑娘在狹小的房間擠了一個月,卻也在不知不覺間早已走散。
還有月嫂魏姐,一個比自己更強勢的人,因為小孩走過一段相伴的旅程,她心思細膩,體貼周到地照顧和呵護著小孩,最后在離開時,用不要送的含淚告別。
其實每一場相遇都是一場告別,因為最終都會走。
作為音樂劇譯者的程何,曾在夜里哭醒,一方面是對不確定未來的恐懼,另一方面是自我完美主義的過度壓力,提及對自己影響最大的音樂劇《我,堂吉柯德》時,想起同為譯者的羅穎珊,只是她沒來得及看她完成的《我,堂吉柯德》就以悄然離開,最后只得以燒音樂劇首演門票來做一場告別。
曹文軒以自己的經歷為原型寫了小說《草房子》,當作對父親的告別和另一種形式的記錄,只是多少還抱有一絲遺憾:自己不曾和父親有一場好好的告別。
李立群,戲里演繹人生百態,戲外同樣也是百態人生,有著和故鄉故土的告別也有著故人親人的告別。對每一種告別都心懷感恩,但也總是在離開后,才明白越來越重的思念。
維和士兵,盡自己所能為世界的和平多添一份力,卻在每一場有戰亂有傷亡的維和行動中都做好回不來的準備,想到曾經看過的一句話“如果你覺得很舒服,那是因為是無數的人在默默為你付出”,而他們正是那默默付出的一方。在告別的主題中,他們想起馬里維和行動中回不來的申亮亮,“我明天給你理發”也成了一種永久的遺憾。
王蒙是有著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的作者,將告別分成了時間的告別和空間的告別,時間的告別尚且有愿想可希冀,空間的告別里本是逝者往已。
還好,一切都以平靜接受。因為只要是活著的時候的告別,都意味著新的開始。
昨天是清明節一個奠先祖親人的追思的日子,可對于出門在外的人,更是一個可以休息的節假日。
看完《朗讀者》的我,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房間,想著總聽人說“反應慢半拍”,而我“反應總得慢了一拍”,每一次痛徹心扉的別離,在我這里,都成了后知后覺的不痛不癢,不論是在懵懵懂懂的孩童時,還是漸漸長大懂事的我,似乎對傷痛有著一種出于本能的抵觸和麻木。
告別總是牽扯著傷感,因它預示著別離,或短暫或永久,可不論哪一種告別,很多人一別便是一生。
愿遇見每個人相識便珍惜,分開也不可惜。
觀看《朗讀者》央視節目觀后感【四】
朗讀屬于每一個人,文字之美難以抗拒。也正是《朗讀者》、《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這些深藏文化內涵的節目,如一股股清泉,喚醒了人們許久未被觸摸的文化脈搏。
《朗讀者》已播出兩期,在這些朗讀者中,有大師、有素人、有世界小姐、有童話大王,我們能從他們的朗讀中看到大人物的真實,也能體味到小人物的真情。
有人感動于著名翻譯大家許淵沖先生的“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記住了多少日子。”
有人因花園夫婦“醒來覺得甚是愛你”這樣簡單又充滿情深的話而落淚。
而筆者,則在柳傳志先生給兒子的新婚致辭中,聽到了滿滿的愛與祝福,那一句“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兒女生活幸福還幸福的事呢?”更是道出了天下父母的心聲。
世界小姐張梓琳有感于與女兒的“遇見”,朗讀了學者劉瑜寫給女兒的信《愿你慢慢長大》。“愿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簡單又平常的小愿望中,我們聽到了一個母親對女兒成長之路殷殷的祝福與期盼。
如果說“遇見”是一種美妙的緣分,那么“陪伴”一定是最長情的告白。
陪伴是無悔的付出:陶艷波媽媽16年如一日陪伴兒子楊乃斌,和兒子做同桌,充當兒子的耳朵,風雨兼程,讓兒子無聲的世界勝有聲。
陪伴是無聲的挽留:童話大王鄭淵潔對爸爸說:“只要您和我媽媽活著,我就一直把他(童話大王)寫下去。”父親又對他說,“只要你一直寫下去,我和你媽媽就一直活下去”。
正像《朗讀者》這兩期的主題,我們和孩子也是緣始于“遇見”,情長于“陪伴”,希望在與孩子的相互陪伴過程中,我們都能收獲滿滿的愛與幸福。
如果說能有一段文字、一篇文章能詮釋“陪伴”的含義,那鄭淵潔的《父與子》當之無愧虧。
觀看《朗讀者》央視節目觀后感【五】
前晚,隨著李云迪的鋼琴伴奏,董卿首次擔任制作人的節目《朗讀者》在央視一套播出。沒有炫目的舞美,僅有6組嘉賓安靜的朗讀聲,節目首播便獲得了豆瓣9.4分的高評。有96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沖,有藝術家濮存昕,有企業家柳傳志,也有從xx鮮花山谷里走來的普通夫婦等。圍繞第一期主題“遇見”,嘉賓們念詩、讀散文,分享家書,讓以往打動過,甚至改變過自我生命軌跡的文字,隨熒屏潛入千家萬戶。對于節目的首播成功,董卿在理解采訪時表示,在真人秀或者純綜藝節目霸屏的今日,這給我們帶來了不少鼓舞,也讓我看到了文化類節目的風向標。
“我只愿意憑著這一點靈感的相通,時時帶給彼此以慰藉,像流星的光輝,照耀我疲憊的夢寐,永遠存一個安慰,縱然在別離的時候。醒來覺得,甚是愛你……”“我們喜歡天南x地旅游,之后走的地方多了,她也累了,就想穩定下來。
她原本就喜歡花卉植物,聊天的時候她說要是有個自我的花園該多好,我僅有一個想法,就算砸鍋賣鐵都要滿足她,我必須要親手為她種一個花園。”節目中,漢語之雅馴,文化之寬廣,情感之豐厚,全都在節目不疾不徐的節奏中漸次打開。朗讀引起了觀眾很多的共鳴、關注和贊賞,同時也展現出了朗讀者們的可愛和執著。無論是明星還是素人,朗讀者的真誠打動了無數人。也有不少觀眾在觀看時發現很趣味的細節,濮存昕在提到老舍時一向在說老舍,原先不是老舍是念老舍。
對于節目首播的成績,董卿坦言:到達了我們(制作團隊)的預期。在被問到為何采用“星素結合”的方式挑選朗讀者時,董卿也直言不諱地表示:明星已經被過度消費,在他們身上很難或者說比較難捕捉到大開大合的人生故事。“我們發此刻普通人或者說一些特殊的普通人身上,真的有我們意想不到的,能夠給我們帶來驚喜和感動的一些人生的經歷和感悟,像這一期里面鮮花山谷那對夫婦,就讓我們看到了人生的一種我們都沒有想到的普通夫妻,還能夠有如此真摯、完美、單純的一種生活,給我們大家帶來了無限的想象。”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看《朗讀者》央視節目觀后感范文,想要了解更多優質的觀看《朗讀者》央視節目觀后感范文,請大家多多關注“查字典范文網”。
【朗讀者觀后感600字 觀看《朗讀者》央視節目觀后感】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王思聰語錄情話 2021年最新史詩級情話大全 下一篇: 潘嘎之交文言文原文 潘嘎之交文言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