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節氣的由來和風俗 小暑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每年7月7日農歷小暑天,小暑也是炎炎夏日的起點,民間有著小暑“食新”、“游伏”、“小暑吃藕”等習俗。下面是查字典網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暑節氣的由來和風俗范文,歡迎大家參考!
小暑時節的由來
每年7月7日農歷小暑天。“斗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淤極點,故名也”。太陽黃經為105度。天氣已經很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
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对铝钇呤蚣狻罚?ldquo;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也有節氣歌謠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已經到來,但還未達到極熱的程度。俗話說:“熱在三伏”。我國三伏天氣一般出現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歷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于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墻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小暑節氣的風俗
1.小暑“食新”
在古代,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后嘗新米,人們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飯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懇請保佑風調雨順。并將新打的米磨成粉,制成各種美食,與鄰居鄉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愿。
2.吃藕
在民間還有小暑吃藕的習俗。在清咸豐年間,蓮藕就被欽定為御膳貢品。藕與“偶”同音,所以人們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滿。藕與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也被看做是清廉高潔的人格象征。
3.曬書畫、衣服
小暑時節,還有曬書畫、衣服的習俗。
民間的轎鋪、估衣鋪、皮貨鋪、舊書鋪、字畫店、藥店以及林林總總的各類商店,都要晾曬各種商品。城市和農村的黎民百姓要曬衣服、被褥。
4.小暑游伏
我國好多地方每到小暑時有“游伏”的習俗。在每年夏天農歷初伏的第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扶老攜幼,出門游玩,欣賞大自然的山花野草。因為“伏”字和“福”字同音,“游伏”,也就是“游福”,就是“有福”的寓意。
隨著小暑節氣的到來,各地氣溫會越來越高,在大量出汗的同時,大家同時也要做好自身的養生管理,保持身體健康。
小暑養生吃什么
1、小暑養生適宜的肉食
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說法,最近一段時間鱔魚最為滋補,中醫認為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等作用,小暑時節最宜吃黃鱔,可以預防夏季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腹瀉,還可以保護心血管。人們愛吃脆嫩的鱔魚片,在烹調時,只是在鍋中爆炒幾下就出鍋。這樣烹調鱔魚,雖然味鮮美,但對人體的健康不利。炒黃鱔一定要熟透,以防引起感染。
常呆空調房也會誘發“干眼病”。中醫認為蚌肉有清熱解毒、滋陰明目功效,河蚌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A、B1、B2,對人體有保健功效。河蚌做法很多,燒、烹、燉均可。水煮河蚌是很多人喜愛的美食。需要提醒的是,河蚌性寒,脾胃虛寒、腹瀉的人不宜吃。
2、小暑養生適宜的水果
楊梅有生津止渴、健脾開胃之功效,多食不僅無傷脾胃,且有解毒祛寒之功效。楊梅含有多種有機酸,維生素C的含量也十分豐富,不僅可直接參與體內糖的代謝和氧化還原過程,增強毛細血管的通透性,而且還有降血脂,阻止癌細胞在體內生成的功效。所含的果酸既能開胃生津,消食解暑,又有阻止體內的糖向脂肪轉化的功能,有助于減肥。
西瓜不僅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并且能利尿,幫助消化,所以,人們一定要吃些西瓜。西瓜汁中還附有人體所需豐富的營養物質,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瓜氨酸、丙酸、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蘋果酸、鹽類,及其胡蘿卜素、維生素C等。
3、小暑養生適宜的蔬菜
我國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俗。早在清咸豐年間,藕就被欽定為御膳貢品了。中醫學認為,藕生食有清熱生津、潤肺、散瘀消腫、止血的功效,可主治熱病煩渴、吐血、淋病等癥。熟食則有健脾益胃、消食、止瀉、固精的功效。
黃瓜所含的黃瓜酸,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排出毒素。維生素C的含量比西瓜高5倍,能美白肌膚,保持肌膚彈性,抑制黑色素的形成。黃瓜還能抑制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對肺、胃、心、肝及排泄系統都非常有益。夏日里容易煩躁、口渴、喉痛或痰多,吃黃瓜有助于化解炎癥。黃瓜還含有丙醇二酸、葫蘆素、柔軟的細纖維等成分,能清潔美白肌膚,消除曬傷和雀斑,緩解皮膚過敏,是傳統的養顏圣品。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暑節氣的由來和風俗范文,想要了解更多優質的小暑節氣的由來和風俗范文,請大家多多關注查字典網站。
上一篇: 寫給老師的一封信作文六年級畢業600字范文四篇 下一篇: 端午節活動主持詞串詞 2021年端午節主持詞串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