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管家觀后感 小巷管家觀后感300字
小巷管家是一部反映北京基層治理工作經驗的電影,在看完這部電影后都有什么感受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巷管家觀后感范文,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小巷管家》觀后感一
當前,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基層如火如荼開展之時,北京市委組織部和市委宣傳部共同推出的電影《小巷管家》緊跟時代發展脈搏、突出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注重把鏡頭對準基層火熱生活,點亮了主題教育的厚重“底色”,是最實際最生動的主題教育,是黨員干部守初心和擔使命需要認真學習的“最好教材”。
點亮“忠誠”底色,彰顯“小人物”的“大時代”。影片中的主人公趙建國作為小巷管家的群體代表,在他們身上彰顯出來的是對黨的無限忠誠,他們在基層黨組織統一領導和組織下,形成了黨的領導和以群眾為主體緊密結合的基層治理模式,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和參與社會治理的聲音及話語權更為強勁。小巷管家看似“小人物”,他們折射的卻是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時代大課題。我們基層黨員干部要以“小巷管家”為榜樣,在主題教育中提升“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的精氣神,緊扣當下時代發展的生動實踐,舉好“精神之旗”培根鑄魂,堅守初心使命厚植“家國情懷”,堅持以對黨的赤誠之心,當好黨和政府各項政策在基層落地開花的推動者和實踐者。
點亮“樸實”底色,彰顯“小角色”的“大情懷”。影片給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樸實、真實、接地氣。當前基層治理是個大課題,主人公趙建國只是胡同中的小人物,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出了不一樣的大情懷。他幫助老街坊解決生活問題,改造廁所、美化街道、清理煤棚……雖然過程中受了不少委屈和埋怨,但隨著胡同環境變得越來越好,他的辛苦付出最終得到了街坊鄰里的認可。我們基層黨員干部在基層治理中要學學小巷管家的“樸實”,用真情實干解決一些居民群眾能夠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事情,著眼基層治理實際多下“繡花”功夫,直擊百姓“痛點”、解決問題“難點”、打通治理“堵點”,暢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帶領群眾共同守護好“共有家園”,讓群眾的“叫好聲”成為展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實效的“最強音”。
點亮“執著”底色,彰顯“小管家”的“大影響”。影片中的人物全是基層黨員干部群眾,他們憑著對基層的熱愛和家園的摯愛,每天執著地堅守在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自己執著的身影帶動和影響著社區街區治理,他們在喜迎國慶的過程中所展現出的精神面貌,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過程中新時代奮斗者的最美表達和時代最強音。小巷是城市最細枝末節的神經樞紐,看似微小,卻能給居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我們基層黨員干部要以良好心態和積極姿態,自覺融入到小巷管家隊伍中去,讓越來越多的“小巷管家”在基層治理中踐行黨的初心和使命,讓越來越多的“趙建國”向社會傳遞正能量,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人投身參與到基層治理中,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眾志成城共創美好未來,升華主題教育效果。
電影《小巷管家》觀后感二
10月30日,西北旺鎮政府組織各社區的黨員干部統一觀看了《小巷管家》這部電影。電影開篇主要以小巷管家為社區居民辦實事,辦難事為主體,體現了“街巷吹哨 部門報到”的具體工作機制。作為社區居民的貼心人也直接反映了小巷管家在基層治理過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發生在我們身邊點滴的動人故事。
小巷管家雖然平凡,但在我們社區中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個崗位盡管不是領導,沒有高薪,也沒有過大的權利,但在社區的問題治理中就像一個貼心的大管家,對于居民們反映的各種問題一一記在心中,迎難而上。小巷管家們是群熱心人,在北京就有近萬人,干的都是最貼近老百姓的事情,例如小區周邊停車難、占道停車等問題;社區內環境治理的問題,垃圾及時清運以及狗屎的問題;百姓的事就是小巷管家們要解決的事,也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了瓶頸,在老百姓的不理解和置之不理中尋找最終的解決辦法,在影片中我記得最深刻的一個情景就是為了改善社區內的公共廁所問題,由于社區居民稱小巷管家們是面子工程而遭到誤解,小巷管家們并沒有說什么而是繼續做著最平凡而偉大的工作,他們沒有任何怨言,仍然保持一份初心,為的就是百姓能夠過上現代化的生活。
小巷管家是我們的貼心人,誰家有困難了只要跟他們說就一定能夠幫助你解決困難。隨著大型城市基層治理工作的深入推進,我們的身邊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小巷管家”,他們看似微小,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最不平凡的事情。片中的趙建國只是眾多“小巷管家”們的一個縮影,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群熱心的貼近老百姓的貼心人才有了我們和諧的社區,和諧的社會。北京風貌的改變,離不開千千萬萬個“趙大爺”,希望我們的社區中能夠出現更多甘于奉獻的“趙大爺”。
電影《小巷管家》觀后感三
最近,收看了《小巷管家》這部電影,《小巷管家》由北京市委組織部聯合中國傳媒大學共同策劃制作,以“小巷管家”平凡而偉大的先進事跡和“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為主要內容,將北京市的基層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生動講述了在基層治理過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感人故事。筆者感到,“小巷管家”雖小,卻發揮了大作用。
“小巷管家”雖小,卻有大威信。“小巷管家”雖然不是什么領導干部,無職、無權、無待遇,但熟人好辦事,在居民心目中,他們都有一副熱心腸,都有一股號召力,都有令人非常佩服的威信。因為“小巷管家”時時刻刻想的都是街坊四鄰家門口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事兒。如,鄰里糾紛、占道停車、私搭亂建、公廁改造、環境提升、空巢老人等問題,在“小巷管家”的協調下,都一一得到比較圓滿的解決,也隨之提高了小巷管家的威信。
“小巷管家”雖小,卻有大群體。《小巷管家》的故事來源于真實人物和事跡,小巷管家不是一兩個人,而是一個優秀的群體,不只北京有,全國都有,僅北京就有2.3萬人。片中趙建國為胡同居民辦的事兒,結合了很多“小巷管家”的真實事跡,比如公廁改造那段,現實生活中是有的。小巷管家去統計廁所情況,有的去跟街道匯報問題、提出需求,實現“吹哨報到”。以事件為線索,串起小巷管家的日常工作。趙建國解決胡同公廁改造問題、帶領居民在街巷空地種植花卉,就來自東四街道四條胡同的“小巷管家”金大鈞的真實經歷。金老爺子看完電影后,很激動地說:“這部電影更堅定了我繼續工作的決心,只要我還走得動,就一定要當好這個小巷管家,讓街坊四鄰住得舒心。”
“小巷管家”雖小,卻有大改變。《小巷管家》這部電影是跟時代同步的,講的就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一盛大節日來臨前一百天之內發生的故事。影片緊跟時代,主題鮮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宣揚理想、信仰、初心。片尾胡同里的爛肉面館關了,但會在另一個更好的地方重新開業,這一情節體現了對待傳統文化的辯證思想,小巷要伴隨著時代前進不斷走向現代化,但小巷又不能丟掉傳統。北京面貌的大改變,就是這樣靠基層“小巷管家”做起來的,是通過很多這樣甘于奉獻的“趙大爺”來實現的。所以不僅北京要呼喚更多的“趙大爺”,全國都要呼喚更多“趙大爺”。“小巷管家”不僅是城市管理難題的一把“金鑰匙”,也是社會治理的一項新舉措。
電影《小巷管家》觀后感四
近日,由北京市委組織部和市委宣傳部聯合推出的電影《小巷管家》,在全黨上下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隆重召開之時,震撼上映。
影片緊跟時代、主題鮮明,以國慶100天倒計時為線索,以普通黨員干部日常工作為視角,以首都基層社會治理為切入,通過“小人物”折射“大時代”,選取“小切口”反映“大主題”,用平凡的人和事,闡釋著不凡的精神內核,向廣大人民群眾展現了基層黨組織和普通黨員干部的時代風采,也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上了一份基層黨員的傾情厚禮。
“布衣凡人”之間充滿家國情懷。“小巷管家”不是什么領導,他們沒有工資、沒有職務,也沒有權力,只是基層普通黨員干部群眾,但在居民心中,他們有熱心腸、有執行力、有家國情懷。他們不是保守拘泥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是時刻想著街坊四鄰家門口的事,忠實履行著“每日巡、經常訪、及時記、隨手做、實時報”的職責。在北京,這樣的志愿服務品牌還有很多,比如“西城大媽”“朝陽群眾”“海淀網友”“石景山老街坊”“門頭溝熱心人”等等,他們及時了解群眾訴求,解決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緊迫問題,進一步拓寬了基層治理的渠道。今天,我們的城市面貌要改變,就需要從基層做起,從“趙大爺”這樣的“小巷管家”做起;不僅是北京需要更多的“趙大爺”,全國也要呼喚更多的“趙大爺”,切實用行動書寫新時代黨員干部的初心和使命,用奉獻奏響新時代奮斗者的最強音。
“鄰里瑣碎”之中彰顯核心價值。“小巷管家”從事的工作,大致是鄰里糾紛、占道停車、私搭亂建、公廁改造、環境提升、空巢老人等“鄰里瑣事”;服務的群體,則是會為搶一個車位爭得面紅耳赤、會以“祖傳寶貝”為由拒絕拆違等“難纏對象”。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2.3萬名“小巷管家”敢于擔當、積極作為,在基層黨組織的統一領導和組織下,形成了黨的領導和以群眾為主體緊密結合的基層治理模式,進一步弘揚了“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的價值取向,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面對黨和國家重大政治活動,面對經濟社會改革發展,我們就要把這種價值觀貫穿于全過程、各方面,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參與、主動投入,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眾志成城共創美好未來,以實際行動回答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這一時代課題。
“背街小巷”之處體現精細治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在一個城市中,背街小巷最為偏遠,最能體現精細化管理水平。《小巷管家》正是選取街巷治理這個“小切口”,有力地詮釋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主題,藝術地呈現了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地生根的生動實踐。在新時代的城市建設和治理中,就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為遵循,持續深化黨建引領“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改革,建立健全“接訴即辦”“未訴先辦”等為民服務機制,拿出“繡花功夫”,推動基層從傳統管理向現代治理轉變,確保基層治理有魂、有序、有力,人民群眾放心、安心、舒心。
電影《小巷管家》觀后感五
在反映北京市“小巷管家”的同名電影中有這么一個畫面,就是鞏漢林扮演的主人公“趙建國”被批準為預備黨員的畫面,畫面中我們從他堅定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對于加入黨組織的向往,是黨組織對于自己的認可,是群眾對自己的肯定,那種眼神在演員實力的演出下讓我們這些接受主旋律電影洗禮的觀眾們,尤其是黨員為之動容。
在2.3萬“小巷管家”中,無數的“趙建國”期待著用自己的力量為群眾辦實事,為自己生活的社區、胡同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群眾的一句贊美之聲是對他們的鼓勵,黨組織對他們肯定是證明他們為群眾、為社區、為胡同默默付出的贊歌。
正如周星馳主演的電影《食神》最后他所說的那句“人人皆可是食神”一樣,我們每一名黨員都可以是我們所生活的社區、胡同的“小巷管家”。雖然我們普通黨員沒有像他們那樣明確的身份,但作為一名黨員就應當時刻關注鄰里和社區的動態。而這種實踐的來源,其實就是黨員的“先進性”。
沒有身份難道就不能運用自己的先進性來幫助鄰里維護他們的根本利益嗎?難道沒有代號就不能為自己居住的社區、胡同治理出謀劃策嗎?作為黨員來說,黨員其實就是“小巷管家”的另一種稱謂。如果每一名黨員能把黨員先進性發揮得爐火純青,必然會在群眾服務和社區建設的最后一公里甚至是最后一米提供幫助。
對于我們這些黨員來講,想要真正做到“小巷管家”自然就要明確黨員如何發揮先進性。
既然提到“先進”,自然就是要“先”,要走在前,行在前,趕在前。黨員來自于每個領域的優秀人才,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掌握著崗位所在領域的先進思想和豐富資源,這些思想和資源不恰恰是當前社區、胡同自治下我們所需要的最稀缺的資源嗎。黨員如果能自覺主動將掌握的思想和資源與鄰里權益、社區建設作為日常生活中的一小塊內容,那么真的就是為“小巷管家”們在推進與自己擅長的領域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助力,讓2.3萬“小巷管家”有了“軍師”和“糧倉”。當然,有了“先”,那必然遙遙“進”,要前進,奮進,上進。在社區、胡同中的黨員除了退休的黨員這個龐大的隊伍外,最多的肯定當屬在職黨員了,在職黨員怎樣在“八小時之外”通過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影響鄰里群眾對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和聲譽,如何用自己不斷提高的綜合素質為鄰里權益和社區建設出謀劃,這些都應當是黨員們跟“小巷管家”齊頭并進的初心和使命。
“小巷管家”,我們為他們點贊,他們是我們城市建設的基石,在我們為他們點贊的同時,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不能把自己作為“局外人”只是伸出手點贊,必須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幫助“小巷管家”從小家到大家的貢獻出自己的先進性,為打造文明宜居的新時代首都貢獻自己的力量。
上面就是小巷管家觀后感范文五篇了,想要了解更多內容,請多多關注本網站。
【小巷管家觀后感 小巷管家觀后感300字】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2021《稻草人》500字讀后感優秀范文 下一篇: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2021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