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黃國平博士論文致謝讀后感(精選2篇)
中科院黃國平博士論文致謝讀后感,他的世界本無光,他把自己活成了光!也照亮了其他追夢的人!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科院黃國平博士論文致謝讀后感,歡迎大家參考!
中科院黃國平博士論文致謝讀后感篇一
韓國總統李明博曾說過:“如果能遇上志同道合的上司,那你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員工。但這種概率比找到適合自已性格的工作更難。”希望遇上一個總是肯定自己、引導自己的上司,這種想法簡直是不切實際,甚至是愚蠢的。
我的成長時期,我的性格比任何人都內向、害羞,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來到了我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由于中考失利,本身準備去上職高的我,在姑父的勸導下選擇了復讀,因為他覺得像我這樣普通家庭出生的女孩,只有通過知識才可以強大自己,只有考大學才是我唯一的出路。就這樣,我選擇了讀高中,然后讀大學。
前兩天,微博上熱搜的關于中科院博士黃國平的論文《致謝》引發熱議。他和命運抗爭的故事,讓無數網友熱淚盈眶。讓人動容的,是堅持與奮斗的力量。知識改變命運,努力會有回報。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工作中我遇到了帶我一路前進的領路人—分公司經理,他的話時常在我耳旁激勵著我,感化著我,讓我原本那顆不甘于平庸的心再次地躁動起來。
2019年我轉崗來到了綜合辦公室,結束了長達13年的技術工作。對于新的崗位,我充滿了各種好奇。第一份接觸到讓我棘手的工作就是寫宣傳報道,在技術部的那段漫長日子里,一直默默從事技術工作的我,對于寫作,也只停留在高中水平。怎么辦?要怎么做?我怎樣才可以把這份工作做好,才能不虧對于栽培我的領導,不虧對于我的企業?這一連串的問號在我的心中升起。
于是我又遇到了工作中的第二位引路人,他是公司宣傳部的部長。 記得很清楚,這是我來到綜合辦公室的第二天,晚上10點多,我在工作中碰到了急需解決的難題,但又不想把工作拖到第二天,于是我冒昧地在微信里找到了他,令我意外的是他第一時間就回復了我,使我的問題迎刃而解。我感謝完他,本想著談話可以結束了。可是,陳部長并沒有讓這次談話早早結束,他詢問了我工作中存在的困難,我告訴他自己剛到辦公室工作,經驗十分欠缺,我原本是技術工作者出身。可他聽后,并沒有覺得這是我的缺點。相反,他覺得這恰恰是我不同于別人的優點。因為他說自己的短板就是不懂技術,他寫的一些關于生產技術的稿件,會先向技術人員請教完再去寫,等寫完還要再向技術人員求證語言的準確性,有時候可能要來回求證好幾次,這樣工作效率就顯然低了很多。當我聽到他這樣說的時候,我心中的那盞明燈突然變亮了,自信心也增加了不少。我問他秘訣是什么,他告訴我,寫稿件沒有捷徑,就是多寫多投。然后我對他那天晚上說過的話一直堅信不疑。后面的日子,我利用工作的閑暇去寫作投稿。記得我到辦公室工作的第一個月,我寫了三篇稿件,在公司網站上稿稿件1篇,當然,我當時很高興,因為我人生的第一篇稿件發表了。其余兩篇稿件是關于小改小革的技術稿,陳部長為了這兩篇稿件還給我打了好幾次電話,在他認為這兩篇稿件還是很有含金量的,只不過我的敘述太多晦澀難懂,很多詞語、句式在他一個外行人是看不懂的,更別說要發表給廣大的職工讀者看。他告訴我,通訊就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深刻的道理。但是,他所說的通俗易懂的語言,我修改了不下三次還是達不到他的要求。后來的日子里,隨著我投稿數量的增多,基本上我每次投稿,經陳部長的修改后都可以發表。可那兩篇技術稿件在我和陳部長的心中始終是個結,他再一次幫我整理思路,我修改,反反復復了好多次,我又請不懂技術的同事幫忙看,問他們能不能看懂,終于我的稿子修改好了。并且稿件發出后,產生了連鎖效應,從公司到集團公司再到股份公司,在每一層級的網站上都分別發表了,最終在股份公司中國中鐵報上刊登了。這篇文章也是我來到辦公室工作的第一篇讓我有成長感的一段經歷。
我說我真的很幸運,幸運于大多數的人,這種幾率就像是買彩票中了獎。所以我感恩的活著,珍惜今天所擁有的一切,她們如花香一樣包圍著我。
如人民日報說:“愿你心向璀璨,勇敢闖過荊棘!”,又如華為總裁任正非說:“礁石暗流,永遠埋在通往榮耀的路上。困難永遠比想象中的多,但好在解決的方案也永遠比想象中的要多。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就是讓你自己配得上它,天道酬勤!”
中科院黃國平博士論文致謝讀后感篇二
近日,中科院博士黃國平的一封致謝信在網上火了!讀后很是感動:一個出身于貧困山村的孩子,十多歲的時候,在母親離家出走,父親交通意外身故,一直照顧他的婆婆也離世的艱苦境況下,過自己的努力,成長并成才的故事。
佩服他的同時,許多人也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抓魚、養豬崽攢學費;下雨天破舊的老屋漏水……那不是電影,而是某些人心中不愿碰觸卻永難忘卻的回憶。
總的看來,這封信應該是講了三個問題:
首先一點,是人要懂得感恩。
黃國平中科院大學博士畢業后,現就職于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已經是一位成功人士。可是他記得他高中時被免的學費,記得胡叔叔給他的生活費……在博士學位論文的后面,附著一封感謝信。感謝別人曾經給與的幫助,感謝命運的憐惜,當然也感謝自己的不退縮。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會記得初心,比較不容易迷失。
其次,要相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信里的黃國平,二十二年求學路,步步坎坷,段段心酸:夏天沒有鞋子穿腳熱得滾燙,冬天的衣服凍得打寒顫;因為拖欠學費被老師一次次約談……
可是不管吃多少的苦,他的信念都是把書念下去,走出去!他做到了,那些吃過的苦都成了成功的基石,站在今天回望過去,我想,那些苦,已經沁入了絲絲的甜。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冬天走遠,以后的人生,就是春天了。
最后,還是那句老話,知識改變命運!
包括現在,農村家庭,尤其是貧困家庭,考學仍是一條通天的路徑。許許多多的寒門學子和黃國平一樣,因為考學,才走出山村,實現了自己更大的人生價值。
現在人心浮躁世事喧囂,竟然出現了“讀書無用論”!我不知道提出這樣觀點的人有沒有讀過書,如果他沒讀過,那是一種暴發戶似成功后的狂妄;如果他讀過,那就是沒能力把才華轉化為才干的悲涼。
這世上什么都可能失去,唯有智慧和生命同在。不管什么時候,知識,都是通往世界的橋梁和紐帶。沒有知識,你的目光極容易短淺,生活很可能就是一盤磨。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科院黃國平博士論文致謝讀后感,想要了解更多優質的中科院黃國平博士論文致謝讀后感,請大家多多關注“查字典范文網”。
【中科院黃國平博士論文致謝讀后感(精選2篇)】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中科院黃國平博士論文致謝原文 黃國平論文致謝原文 下一篇: 2021年建黨100周年兩優一先表彰大會主持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