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家寶藏觀后感范文三篇
《國家寶藏》的熱播將文化綜藝拓展到更為深邃和廣袤的領域,它走向歷史的縱深,將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凝練于舞臺的同一片時空之下,讓古老和年輕握手,讓廟堂與江湖互動,讓古代與現代對話。下面是央視國家寶藏觀后感范文三篇的內容,快來和我一起看看吧!
央視國家寶藏觀后感范文三篇1
最近,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引發全民收視熱潮。它經過展示全國各地博物館的珍藏,邀請一些專業人士對文物進行講解,演繹文物背后的故事,引導觀眾去保護文物,弘揚歷史。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件文物是號稱“中華第一燈”的長信宮燈。長信宮燈出土于河北滿城漢墓,通體鎏金,全身九處銘文,共計六十五個字,因燈座底部銘文長信尚浴而得名。宮燈的整體形象為左手持燈,右手擋風的漢宮侍女,正如蔣雯麗所說“你望著她的眼睛,仿佛真的能夠一眼穿越千年”。在《國家寶藏》中,國寶守護人蔣雯麗以燈靈的形式為我們講述了西漢初期竇太后贈長信宮燈警告劉勝,語重心長的講述了天子之道。一盞宮燈,凝聚了古代人們的智慧;一位佳人,讓我們看到了大漢王朝的國富民安。
接下來,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外展專家楊陽先生講述了長信宮燈的今生故事。197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展,第一次舉辦長信宮燈參展,此后長信宮燈等國寶文物多次出國展覽,為我國文物交流事業奠下了汗馬功勞,甚至還登上了美國雜志封面。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和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先后訪華,他們對長信宮燈都情有獨鐘,基辛格還說:“中國人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環保意識,了不起!”
經過觀看《國家寶藏》,我深深的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作為一名中國人,保護國家寶藏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我們有義務將文物傳承和延續下去。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歷史奇跡,從商周青銅到秦磚漢瓦,從古代四大發明到新四大發明,從圓明園到故宮......中國禮貌一向領先于全世界。
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應當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為祖國的富強、民族的振興貢獻自我的力量,我們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有“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拼勁,我相信只要我們從此刻做起,從小事做起,就必須能創造出一個更加繁盛的中國!
央視國家寶藏觀后感范文三篇2
說到綜藝節目,很多人馬上就會想到《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說到文物類節目,又有人會想到《我在故宮修文物》這樣的紀錄片,但是能把綜藝和文物融合起來的節目卻是少之又少。《國家寶藏》就是這樣的一檔節目。
《國家寶藏》每一集都介紹一個博物館,由博物館選出三件文物,介紹它的前世傳奇與今生故事。節目組會請明星以小劇場的形式演繹文物前世的傳奇,而今生故事則會請專業人員進行介紹。
節目中反復強調“讓國寶活起來”想來有點可笑。中國一向以擁有博大精深的文化著稱,而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了解祖國的文化呢?五千年的歷史不是文化實力而是文化潛力,只能稱之為素材,只有將這些浩如煙海的素材做出心的符合現代人審美的新故事,這些潛力才能轉變為實力。歷史上的忍者文化放在中國估計連忍著列傳都做不了,但日本卻將其做的家喻戶曉,變成了日本文化軟實力的一部分。美國亦是如此,作為一個僅有幾百年歷史的國家,相對而言文化本應該比較貧瘠,但是創造力卻使他們的文化大放光彩。
中國文化現在也許欠缺的就是創造性的傳輸模式。如今中國最有創造力的文化產品是什么?有人會說是網絡小說。專門翻譯中國網絡小說的英文網域僅憑幾十本網絡小說,流量推到世界1200名,日均點擊量200多萬。近年來一些國人鄙夷的網絡小說改編的電影卻火遍了歐美,知名度不知比那些正統文化電影高出多少。激烈的競爭現狀強迫這些作者必須做出各種創新。的確,部分小說可能是粗制濫造的,文筆也比較拙劣,但具有創新性,而這創新性正是文化魅力的源泉。這些網絡小說讓人詬病的地方也許還有很多很多,但是他對于傳統文化的創新性傳播并取得成功的結果卻是不可否定的。多少人卻對此嗤之以鼻。
在《國家寶藏》中也是如此。面對古文古畫《洛神賦》,很多人也許感受不到它的魅力,但是通過兩首小詩一段表演,洛神之美,子建之癡,長康之才卻能深深地印在觀眾心中;云夢睡虎地秦簡,不去講苛賦勞役等人們看慣聽厭的東西,而是舉出那些在當時甚至放到現在都很超前的法條……這些充滿創造力的表達使古老的國寶散發出生命的氣息,真正的使國寶“活了起來”。
而今生故事無不是向現代化國際化靠攏。云文銅禁的失蠟法與現代的發動機葉片的熔模鑄造法原理相同,皿方罍提到了3D打印技術,坤輿萬國圖提到了VR,AR技術……節目組想方設法把古老的國寶和現代高新技術、文化結合,降低了認知門檻,便于理解,極大地拉近了我們與國寶的距離。只有當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去了解研究他們,并從中不斷地汲取營養,國寶才算真正的“活了起來”,國寶才能永遠年輕,五千年的中華文化才算真正年輕,同時這也是建設精神文明發展文化軟實力的正確打開方式。
中國不是文化貧瘠,而是缺乏讓博大精深的文化深入人心的創新形式。
央視國家寶藏觀后感范文三篇3
同一件文物,用不同的方式來講,傳播的效果差異很大。身處互聯網時代,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作為電視產品,歷史文化類欄目不能是陽春白雪的學術派,而應放下身段。《國家寶藏》力求通過電視呈現的手段讓文物“活起來”,通過具有藝術觀賞性的設計來為觀眾展出“國寶”,并對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歷史進行充分解讀。讓觀眾在懂得如何欣賞文物之美的同時,也了解文物所承載的文明和中華文化延續的精神內核。就像主題曲唱的:“一眼千年,沉默也勝萬語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這光明似箭。”
讓那些珍藏于博物館的寶貝走到聚光燈下,走進最大眾化的“客廳文化”,國家級博物館與國家級電視臺聯手把傳統文化推向前臺,也是讓優質資源與文化擔當相得益彰。正如央視綜藝頻道節目部主任呂逸濤所說:“每一件文物都記載了中華文明、文化的基因,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傳播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文化,熱愛我們的文化,傳播我們的文化,從而更好地保護我們的文化。”
據悉,九家博物館館長將組成“國寶守護聯盟”,親筆簽名的99套9張簽名紀念門票套裝將送給幸運的熱心觀眾。這組套票堪稱“絕版”,早已全部啟用電子門票的南京博物院專程為《國家寶藏》重制紙質門票,一周前新館剛剛開放的湖南省博物館為《國家寶藏》提前印制了新館門票,節目以滿滿的誠意為觀眾準備了這份特別的禮物。其實“簽名套票”只是一個符號和代表,旨在希望更多人士走進博物館。
除此之外,伴隨《國家寶藏》的正式啟動,一系列豐富有趣的主題互動將在線上線下同時開展,在體驗和交互的潤物無聲中建立情感的鏈接和時代的共鳴,讓博物館融入尋常百姓的生活日常,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去發現、去呵護、去激活傳統文明的生機與活力。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巡視員羅靜說:“《國家寶藏》節目立意高、形式新,國家文物局將給予大力的支持,我們也期待通過此次電視國家隊和博物館國家隊的合作,能夠為全社會提供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貢獻。”
觀照當下,才是讓文物活起來的真正意義所在。正如于蕾所說:“希望觀眾能夠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與自己的血脈相連,從而樹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央視國家寶藏觀后感范文三篇的內容,希望能引發大家的思考與共鳴,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本網站。
上一篇: 王思聰語錄寶造句 王思聰語錄土味情話延伸 下一篇: 張佳梅同志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張佳梅思政大講堂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