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解讀范文5篇
明確自身站位,破解“廉潔怠政”難題、瞄準監督靶向,破解“力度不夠”難題、落實責任主體,破解“職責不清”難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解讀范文,歡迎大家參考!
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解讀一:用好監督利劍 抓實“關鍵少數”
近日,《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公布,明確提出要加強對各級“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著力解決“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難的問題。筆者認為,各級“一把手”是管黨治黨的第一責任人,是行使權力的“關鍵少數”,只有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才能把“關鍵少數”管住用好,養成自覺接受監督的習慣,才能團結帶領廣大干部群眾在新征程中取得新勝利。
緊盯同級監督,解決監督力度“軟”的問題。同級監督是黨內監督的重要方式,是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制度體系的關鍵一環。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導致同級監督成為監督的難點,往往也成為很多干部犯錯誤的因素。對此,《意見》對加強同級領導班子監督作了具體明確的要求,從頂層進行設計,從健全制度出發,讓同級監督有規可依。各級黨委(黨組)要把《意見》落到實處,在黨內監督中發揮同級監督作用,結合黨內政治生活制度,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發現錯誤性苗頭性問題及時談話提醒、約談批評,形成相互監督的鮮明導向和濃厚氛圍,形成敢管敢說、敢管敢抓的良好氛圍。
強化對下級“一把手”的監督,解決監督“遠”的問題。“一把手”是各級黨委(黨組)的“關鍵少數”,擔負起一個地區或一個部門管黨治黨的重要職責,手中權力越大,越需要上級黨組織在日常中加以監督。《意見》明確規定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要求加強黨組織自上而下的監督,上級“一把手”必須抓好下級“一把手”。對下級“一把手”監督不到位的,要追究連帶責任,對各級“一把手”而言,黨組織自上而下的監督,是最直接、最權威、最有效、最管用的監督,加強對下級“一把手”的監督,是上級“一把手”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是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是堅持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內容,是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基層、落地生根的關鍵環節。
推進監督常態化,著力解決監督“少”的問題。常態化監督是落實責任、轉變工作作風、提升黨員干部服務水平的重要途徑。經常性地“扯耳朵”“拉袖子”“紅紅臉”是幫助干部自我成長、自我提升的一種重要方式。《意見》指出,發揮領導班子近距離常態化監督優勢,提高發現和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各級黨委(黨組)只有把監督作為常態化工作來抓,把監督工作抓在日常、抓在經常,才能養成自覺接受監督的良好習慣,才能提升黨員領導干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才能推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不折不扣精準落實,才能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解讀二:用監督保障“領路人”的戰斗力
日前,《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公布。這是中國共產黨針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制定的首個專門文件。
“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是干部隊伍前進的的燈塔,唯有燈塔永亮,才能照亮前行之路,帶領廣大黨員、干部奪取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勝利。如今《意見》的出臺為“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提供了維修加固的“工程師”,確保“領路人”自上而下接受有效監督,不受腐蝕侵害,全身心帶領干部干事創業,真正用規章制度為干部隊伍注入了一支“強心針”,在百年之未有大變局中保障了干部隊伍的戰斗力。
監督讓“領路人”始終聽黨指揮。“一把手”和領導班子好比領頭雁,加強對他們的監督,就是確保頭雁不會飛離航道,防止出現“一霸手”、班子“各自為政”等問題,始終做到對黨忠誠,聽黨指揮,真正發揮好領導智慧。此次《意見》采取了多項關鍵措施確保“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政治性,既要求“一把手”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帶頭做到“兩個維護”,帶頭落實黨內監督各項制度,在履行管黨治黨責任、嚴格自律上當標桿、作表率,又發揮近距離常態化監督優勢、建立健全政治生態分析研判機制等手段加強領導班子的監督。《意見》的多管齊下,全面幫助“領路人”提高個人政治站位,自覺踐行忠誠干凈擔當,帶頭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步調始終與黨一致向前進。
監督讓“領路人”樹立良好作風。監督是保障“領路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舉措,更是形成良好作風的核心要素。十八大以來,巡視巡察工作用事實證明,有效監督能夠激濁清揚,不僅肅清干部隊伍內部的積弊沉疴,還能在干部隊伍中形成了干事創業的良好風氣。《意見》為“領路人”隊伍樹立干事創業的新風提供了助力,比如明確指出要加強黨組織自上而下的監督,上級“一把手”必須抓好下級“一把手”;要加強領導班子成員相互監督。這些舉措抓住了“關鍵少數”,實現層層幫帶,層層監督,用各類監督及時對存在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進行批評教育,對存在輕微違紀問題及時予以誡勉,使得“領路人”為整個干部隊伍樹立良好榜樣,進而形成積極向上、清正廉潔的良好風氣。
監督讓“領路人”帶好干部隊伍。大家常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能力事關干部隊伍戰斗力,唯有敢于擔當作為,心系人民群眾,擁有謀發展、抓落實的真才實干,才能凝聚合力,帶領干部隊伍披荊斬棘,書寫更多發展奇跡。《意見》對“領路人”開展有效監督,可以及時發現一些存在“濫竽充數”,愛當“老好人”,個人能力不足等問題的領導干部,從而及時用約談提醒、調整人選等方式提升“領路人”隊伍的戰斗力。如此“鞭笞”可以提高領導干部的“危機意識”,真正從思想上重視自身能力建設,當好發展的“統帥”,用行動帶領其他黨員、干部攻堅克難,真正在百年之未有大變局中貢獻“干部力量”。
總之,《意見》既是用監督嚴管“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更是對其的負責與厚愛,讓領導隊伍中的各種問題能夠及時“暴露”,實現由小化無,做到防微杜漸,確保“一把手”和領導班子始終聽黨指揮,始終是人民群眾的“領路人”。因此,要認真落實《意見》實施細則,落實好主體責任,用監督保障好“領路人”的戰斗力。
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解讀三:織牢“一把手”監督“三張網”
近日,《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公開發布,為抓好“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等“關鍵少數”監督提供了有力的遵循。
“一把手”身負重權、責任重大,是各項事業建設發展的“領頭雁”。然而當前,少數“一把手”在履職用權時,卻存在花錢“一支筆”、用人“一句話”、決策“一言堂”、項目“一手抓”等權力脫軌越界情況,影響了事業健康發展。要織密筑牢“一把手”監督網絡,督促引導“一把手”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正確行使好人民賦予的權力。
織緊思想網,淬煉政治品格。思想上松一寸,行動上就會散一尺。抓好“一把手”監督,根本要在思想上未雨綢繆、正本溯源、凝心聚力。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為“一把手”提供更多的脫產進修機會,通過集中研討交流、紅色文化熏陶、基層實踐體驗等,引導他們撣去思想塵埃、凈化政治靈魂,真正解決好為誰掌權、怎樣掌權的問題。要加強黨規黨紀教育和警示教育,推動“一把手”牢固樹立廉潔奉公、執政為民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不斷在學習與自省中叩問初心、滋養初心、永葆初心,始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和老實人。各地各部門單位“一把手”要敢于“素顏朝天”地“照鏡子”,自覺開展思想政治“體檢”,在主動找、自覺改中樹牢正確用權的理念,鍛造“金剛不壞之身”。
織密監督網,擦亮監督利劍。加強“一把手”監督不能單打獨斗,要多方配合、“握指成拳”,壓實“手指”責任,凝聚“指尖”合力。要充分發揮紀檢監察機關派駐“探頭”作用,在祛除“內疾之害”的同時,“治已病更治未病”,突出對關鍵人員、重要環節、重點部位的監督,做到事前要“堵”、事中要“卡”、事后要“查”,確保“三重一大”集體決策、輪崗換崗、離任審計等制度落實到位。要抓好單位內部監督,嚴格落實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等制度,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一銳利武器,在“紅臉出汗”中“排毒治病”。要暢通群眾監督渠道,建立集線索收集、問題處置、案件查辦、結果反饋等多位一體應對處置機制,讓“一把手”在陽光下行使權力,織密監督的“天羅地網”。
織細責任網,扎牢制度籠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法規和國家監督體系總體框架基本形成,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各項制度不斷完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落實。抓好“一把手”監督,關鍵要落實好監督制度,擰緊責任鏈條,形成監督責任閉環。要建立“一把手”監督負面清單制度,為“一把手”履職用權劃定“紅線”、標定“底線”,嚴格用權監督,嚴肅執紀問責,不斷推動權力規范運行。要壓實各級黨委監督主體責任,完善“一把手”抓“一把手”監督機制,通過定期與下級“一把手”談心談話、提醒警示等,逐級延伸監督鏈條。要壓實各級紀委專責監督責任,細化監督事項,提升監督專業化水平,努力把監督嵌入用權籌劃、決策、執行等全環節,不斷增強監督實效。
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解讀四:抓住“關鍵少數”才能管好“絕大多數”
近日,《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公開發布,對黨章黨規中的有關規定進一步細化和具體化,突出了對“關鍵少數”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釋放了全面從嚴治黨縱深發展的鮮明信號,為廣大領導干部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吹響了奮斗的“沖鋒號”。
“單位好不好,關鍵看領導;班子行不行,就看前兩名”,“一把手”作為事業發展的“領頭雁”,是廣大黨員干部模仿的對象、學習的標桿。領導班子“正不正”,直接影響到單位風氣和工作開展,抓住“關鍵少數”才能管好“絕大多數”,才能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激蕩起同頻共振的磅礴合力,鍛造出覺悟高、作風硬、能力強的干部隊伍。
緊扣“關鍵任務”,扎緊制度籠子,激勵“一把手”爭做“攻堅手”。俗話說“牽牛要牽牛鼻子”,把隊伍帶好、把事業推進、讓政策落地,都是“一把手”肩頭的責任,在工作部署和任務實踐中,“一把手”是組織者更是參與者,只有身先士卒去試、去做、去拼,才能帶動一片、影響一片。要緊扣“關鍵任務”和“重大挑戰”,以有效的監督把“關鍵少數”管好用好,遇到“燙手山芋”和“攔路虎”,要激勵“一把手”敢接敢干,充分發揮出領導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用思想引航和制度要求提醒領導干部牢記“人民公仆”的身份,激勵“一把手”以主角意識、主體意識和主場意識開創事業發展的新局面,成為奮斗征程上的“攻堅手”。
重視“關鍵節點”,形成清正環境,防止“一把手”變為“一霸手”。清水肥水,拿薪水就當廉潔從政;大官小官,凡做官就應清白為民。縱觀一個個典型案例,腐敗的源頭都是思想滑坡、信念丟失的表現,在關鍵時刻頂不住、在誘惑面前敗下陣,將“公權”變為了“私權”,把“工作領域”變成了“私人領地”。強化對“一把手”的監督工作,就要重視“關鍵節點”,不僅守好工作時間的監督線,更要拉緊“關鍵節點”的防護網,管好領導干部“八小時以外”的社交圈和生活圈,防止各類“升學宴”“謝師宴”成為腐敗的窩點,防止“小長假”“慶祝日”“佳節期”成為干部的懈怠期、滑坡期,真正營造出風清氣正的好環境,防止“一把手”變為“一霸手”。
圍繞“關鍵人物”,樹立榜樣標桿,鼓勵“一把手”成為“領騎手”。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我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俗語,就是在講環境對個人的影響之深、交往的群體對個人的帶動之深。突出對“一把手”的監督工作,就要將其聯系密切、來往頻繁的組織和個人列為重點監督對象,更要對權力集中、資金資源富集的部門開展重點巡察工作,讓“一把手”帶頭落實“親、清”要求,樹好家風、守住底線、把好分寸,在家成為孩子的榜樣,在外成為工作的標兵,真正彰顯當代干部的精氣神,成為廉潔自律、勤政愛民的“領騎手”。
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解讀五:奏響“三部曲” 監督“一把手”
近日,《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公開發布,強調要對“關鍵少數”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一把手”是主心骨、定盤星,因此更要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必須堅定信念、嚴加管理、上下聯治,才能防止監督不流于形式。
奏響“信念曲”,筑牢預防根基。“一把手”責任重、權力大,因此黨紀國法對“一把手”監督從來沒有松懈過。然而,近年來仍有不少的“一把手”出現了違紀違法事件,就是由于他們黨性錘煉不足,在從政道路上迷失了自我。打鐵還需自身硬,需要不定時對“一把手”進行思想教育、警示教育,通過講黨史、播放警示片、組織瞻仰革命圣地等線上或線下方式,時不時為其打下堅定理想信念的“營養針”,喂下反腐倡廉的“醒腦藥”,促使其常念初心、牢記職責,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真正不想違法違紀。
奏響“嚴管曲”,防止權力任性。《意見》指出,要健全黨委(黨組)領導班子權力運行制約機制,合理分解、科學配置權力。事實證明,權力傾向于腐敗,絕對的權力傾向于絕對的腐敗。不少“一把手”的違法違紀就在于權力配置與權力結構的不合理,以至于讓“一把手”變成“一霸手”,使公權力變成“私勢力”,使工作領域變成“私人王國”。因此,只有使權力關系明晰化、制度化、規范化、合理化,將權力制約在籠子里,曝曬在太陽底下,暴露于群眾眼中,才能消除權力腐敗的黑色土壤,使“一把手”真正不能隨心所欲。
奏響“聯彈曲”,確保工作效果。《意見》強調,黨委(黨組)要加強對監督工作的領導,完善黨內監督體系,切實發揮黨內監督帶動作用,推動人大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多種監督渠道貫通協調、形成合力。紀委監委要切實發揮專責機關作用。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也要對各項監督制度不折不扣執行到位,做到及時掌握對“一把手”的反映,跟進對“一把手”的動態掌控,全面掌握其思想、工作、作風、生活狀況,使“一把手”時刻感到用權處處受監督,真正不敢頂風作案。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解讀范文,想要了解更多優質的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解讀范文,請大家多多關注查字典網站。
【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解讀范文5篇】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2021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的心得體會范文3篇 下一篇: 入學軍訓心得體會800字 學生2021秋季入學開學軍訓個人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