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28日 (農歷八月廿九),菲律賓第六任總統馬科斯逝世。
費迪南德·埃·馬科斯(Marcos,Ferdinand),菲律賓總統 (1966~1986)。1917 年9月11日生于北伊羅戈省薩拉特鎮,1989 年9月28日卒于美國夏威夷。伊羅戈族,天主教徒。青年時就學于菲律賓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士學位。父親是政治家,1933年曾因父親的政敵遭暗殺被審訊,1939年判決有罪。他上訴菲律賓最高法院,一年后宣判無罪。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被日軍俘虜,在由巴丹至中呂宋的“死亡行軍”中幸免于死,脫逃后成為菲律賓抗日領袖。
1945年春被麥克阿瑟將軍任命為北呂宋八省行政官,獲上校軍銜 ,有“抗日英雄”之譽。1946~1947年任共和國獨立后首任總統羅哈斯的技術助理。1949 ~1959年任眾議員,1959 ~1965年任參議員,1963~1965年為參議院議長。原為羅哈斯創建的自由黨的主要成員,1965年因未被該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脫離該黨。后以國民黨候選人身份同自由黨主席馬卡帕加爾競選總統,獲勝后于1965年12月30日就總統職。1969年連選連任。
在首屆任期內使農業、工業、教育都得到發展,但全國犯罪率上升,學生示威游行和農村游擊隊活動不斷,在國際事務方面支持美國參與越南戰爭。1972 年9月21日頒布軍事管制法,集各種非常權力于一身。1981 年1月17日宣布結束軍事管制,但仍以鐵腕進行統治。同年 4月公民投票批準了各種憲法改革,建立新政府體制,繼續實行總統制。他于6月16日擊敗了僅有的象征性競選人而獲勝,6月30日就職,開始了6年的新任期。
1986 年2月7日,在反對黨的一再呼吁和美國的壓力下宣布提前大選,國民議會宣布他再次當選。但由于菲律賓人民的強烈反對和國防部長恩里萊及其部隊的倒戈,馬科斯在統治菲律賓22年后,于1986 年2月25日舉家逃往夏威夷。病故后,經阿基諾政府的批準,其靈柩于1993年返回家鄉北伊羅戈省安放。著有《菲律賓的民主革命》和《菲律賓新社會注解》。
1975年6月7日,毛澤東主席會見菲律賓總統費迪南德·埃·馬科斯和夫人伊梅爾達·羅穆亞爾徳斯·馬科斯以及女兒伊梅·馬科斯和伊雷妮·馬科斯。圖為毛澤東主席與馬科斯總統親切握手。
菲律賓總統費迪南德·埃·馬科斯和夫人伊梅爾達·羅穆亞爾徳斯·馬科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