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28日 (農歷八月廿三),“愛沙尼亞”號客輪在芬蘭近海沉沒。
芬蘭軍隊的新兵們將裝在簡便木棺材中的犧牲者抬上一艘軍艦。他們被軍艦由芬蘭的于特島運到大陸進行移交。并非所有的尸體都打撈上來了
1994年9月28日,一艘載有867名乘客的客輪28日凌晨在芬蘭西南部波羅的海海域沉沒。
這艘名為“愛沙尼亞”號的客輪是從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啟錨,駛往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據芬蘭電臺報道,出事地點在距芬蘭圖爾庫群島以南20海里處。客輪在沉沒之前曾發出無線電求救信號。當時正在附近海域行駛的另外幾艘船只在接到求救信號后立即趕到出事地點,進行搶救。
但救援人員說,由于海風強大,救援工作十分困難,已報道的獲救人數為12人,人們擔心已沒有太大的希望救出更多的遇難者。
據初步分析,造成沉船災難的原因可能是在風大浪高的惡劣天氣條件下所載貨物發生位所移。愛沙尼亞總統在得知這一消息后宣布28日為全國哀悼日,向死難者致哀。
9月29日“愛沙尼亞”號沉沒原因探明英國和瑞典的海難事故調查人員認為,“愛沙尼亞”號船頭艙門封閉不嚴,加上在大風大浪的海上航行速度太快,是導致這艘船迅速沉沒的主要原因。
15556噸的“愛沙尼亞”號渡船,于9月27日下午7時離開愛沙尼亞的塔林港,駛往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芬蘭時間28日凌晨零點30分,船在烏托島西南40公里的波羅的海海域沉沒。船上乘客和船員共964人,幸存者只有141人。這是歐洲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海難事故。
瑞典海洋局昨天在斯德哥爾摩說,在渡船起航前,他們在愛沙尼亞塔林港的安全檢查人員曾發現,船頭艙門的密封墊有毛病。英國海上安全官員認為,只有驟然涌進的海水才能使這艘船在5分鐘內翻傾和下沉。生還的船員亨里克-西拉斯特在船沉沒之前,正在裝載小汽車的艙里。他回憶說,海水從艙的前門涌進來,而里面艙門的密封墊又不嚴。船員們從機房的電視監視屏幕上,可以看到海水涌進艙里,但是無能為力。
船進水以后開始呈30度向一邊傾斜。這時船上的四個發動機已熄火,使船在洶猛的海水沖擊下無依無靠,上下顛簸。隨著船的傾斜,停在甲板上的汽車又都滑向一邊,這就加快了船的傾斜過程,最終導致渡船翻個底朝天。
當宣布棄船時,船上一片恐慌,人們爭先恐后地往上層艙爬。老年人無法爬上梯子,上到頂層甲板的人們又來不及找到救生艇。更可悲的是,許多乘客還不知道外面發生的一切,來不及逃離,因而導致了800多人喪生。
專家們指出,船頭艙門關閉不嚴,海水就會涌進艙內,導致事故的發生。愛沙尼亞警方也表示,如果發現有人為的錯誤,負責者將會根據刑法判罪。
即使現代化的救生設備,帶有可以快速吹起來的滑梯和方便地操作的救生島,也不能保護人們免受像“愛沙尼亞號”沉沒這樣的災難,這次災難使900人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