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5日 (農歷八月廿六),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神七飛行的航天員翟志剛(中)、劉伯明(右)、景海鵬
熱烈慶祝神舟七號飛船宇航員平安返回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于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飛船于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于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神舟七號載人飛船(Shenzhou-Ⅶ manned spaceship)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是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飛船。
神舟七號簡介
神舟七號,是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器,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中國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在北京時間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4秒988毫秒由長征2F火箭發射升空。神七上載有三名宇航員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
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能進行太空漫步的國家。飛船于北京時間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于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
神舟七號飛船共計飛行2天20小時27分鐘神舟七號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 神舟七號飛船全長9.19米,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神七載人飛船重達12噸。長征2F運載火箭和逃逸塔組合體整體高達58.3米。
結構
軌道艙:作為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艙,以及用于出艙時的氣閘艙。配有泄復壓控制、艙外航天服支持等功能。內部有航天員生活設施。軌道艙頂部裝配有一顆伴飛小衛星和5個復壓氣瓶。無留軌功能。[LiShiJinTian.com]
返回艙:形狀似碗,用于航天員返回地球的艙段。與軌道艙相連。裝有用以降落降落傘和反推力火箭,實行軟著陸。
推進艙:裝有推進系統,以及一部分的電源、環境控制和通訊系統,裝有一對太陽能電池板。
發射
神舟七號運載火箭于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4秒988毫秒發射升空;120秒火箭拋掉助推器及逃逸塔;第159秒火箭一二級分離;
200秒整流罩分離;
500秒三級火箭關機;
583秒飛船與火箭分離;隨后飛船正常進入預定軌道,神舟七號飛船成功發射。
2008年9月27日04:03 啟動變軌控制程序,
04:04 完成變軌。
出艙
飛船進入軌道運行,環繞地球超過五圈之后進行
16:35 翟志剛在劉伯明與景海鵬的相互幫助下,航天員翟志剛打開艙門,開始出艙活動,翟志剛首先探出頭,并向艙外默認的閉路鏡頭揮手,之后全身走出艙外。劉伯明也把頭探出機艙外,交給翟志剛一面小型的五星紅旗。翟志剛接過五星紅旗,向鏡頭揮動片刻。隨后翟志剛取回艙外裝載的固體潤滑實驗試驗樣品。
16:58 航天員成功完成艙外活動,返回軌道艙內。
17:01 軌道艙艙門關閉。
神舟七號四大科學實驗
據專家介紹,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將進行四大科學實驗,并實現中國載人航天四個第一,即航天員要實現出艙,航天員要釋放伴飛小衛星,進行艙外空間材料科學研究,實施“天鏈一號”的首次應用。其中“中國航天員首次進行太空行走”,無疑是這次太空活動中最引人關注的話題,這也將成為我國航天事業繼“東方紅一號”、“載人航天”、“嫦娥一號”之后的第四個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