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92年前的今天,1122年9月23日 (農(nóng)歷八月廿一),沃爾姆斯宗教協(xié)定締結。
1122年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五世(1106~1125在位)同羅馬教皇 卡利克斯圖斯二世(1119~1124在位)為解決主教敘任權之爭,在沃爾姆斯締結的宗教協(xié)議。
自薩克森王朝建立起,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兼德意志國王便在國內(nèi)擁有主教敘任權。格列高利七世被選為教皇后,認為教權乃上帝所授,教皇不僅應有任免主教的全權,而且可以廢黜君主。1075年,羅馬教廷發(fā)表改革教會計劃,取消世俗君王的主教敘任權。 1076年,德皇亨利四世(1056~1106在位)在沃爾姆斯召開由德意志主教和一部分高級世俗貴族參加的宗教會議,發(fā)布檄文,宣布廢黜格列高利七世。亨利四世致書羅馬教廷,要求格列高利七世退位。教皇對此予以報復,一個月后在拉特蘭召開宗教會議,宣布破門律,將亨利四世革除教籍,廢其帝位并解除臣民對皇帝的效忠誓約。一些大封建主在教皇的煽動下,否認皇帝權力并伺機謀叛,德意志國內(nèi)出現(xiàn)政治和宗教上的混亂。迫于國內(nèi)形勢,亨利四世在1077年 1月,前往意大利卡諾沙城堡向羅馬教皇悔罪求恕。在獲得赦免、恢復教籍之后,亨利四世于1084年率軍進占羅馬,以武力將格列高利七世逐出羅馬,另立傀儡教皇,并由其為自己加冕稱帝。此后,德意志皇帝與羅馬教皇之間的斗爭持續(xù)不斷。
1122年9月23日,在教皇使節(jié)的主持下,雙方締結沃爾姆斯宗教協(xié)定。該協(xié)定規(guī)定:德意志的主教和修道院長不再由皇帝任命,而由教士組成的選舉會議推選;在德意志選舉主教時,須在皇帝或其代表蒞臨的情況下進行;選舉中如有意見分歧,皇帝有權裁決;德國主教授任時,首先由皇帝授予以權標為象征的世俗職權;然后由羅馬教皇授予以權戒和牧杖為標記的宗教權力;在意大利和勃艮第等地,授予主教世俗權的儀式應在授予宗教權之后 6個月舉行,主教敘任權統(tǒng)歸教皇掌握,皇帝不能干預。羅馬教皇和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之間關于主教敘任權之爭,至此暫告中止。
點評: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一個好的開始。
乙巳年八月初二日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