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4年前的今天,1930年9月23日 (農歷八月初二),北平國民政府遷都太原。
時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的閻錫山
1930年9月23日,北平國民政府遷都太原。
第四個國民政府——北平國民政府。
從1928年國民黨在形式上統一全國后,內部的蔣介石系、桂系、馮玉祥系、閻錫山系、張學良系矛盾日益突出。1929年爆發了蔣桂、蔣馮等幾次派系戰爭,桂系、馮玉祥等反蔣派紛紛敗北。1930年春,各反蔣派集聚太原,共商討蔣,(歷史今天)通電要求蔣介石下野,由閻錫山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馮玉祥、張學良、李宗仁任副總司令。4月1日,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宣布就陸海空軍總司令、副總司令職。5月,反蔣派同蔣介石派的中原大戰爆發。就在戰爭的膠著中,8月7日,汪精衛在北平主持召開了包括汪精衛改組派、西山會議派和閻、馮、桂系代表參加的“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擴大會議”,決定組織國民政府。9月1日,“擴大會議”第五次會議通過了國民政府組織大綱,并推定閻錫山、馮玉祥、汪精衛等7人為委員,閻錫山為主席。迷信的閻錫山將北平國民政府成立的時間定在9月9日9時9分,再加上是民國9年,湊成了五各“9”,寓意封建帝王的九五之尊。北平國民政府的成立,再次形成并立對峙的兩個國民政府。9月18日,張學良通電支持蔣介石,揮師入關,23日和平接受北平。“擴大會議”遷往太原,10月27日完成公布了《中華民國約法草案》,即所謂的“太原約法”。11月4日,閻錫山、馮玉祥通電下野。北平國民政府瓦解。由于北平國民政府是唯一被國民黨內部的武力解決的,南京國民黨中央在當時以及以后都未以任何形式的承認。
評論:內戰造成東北空虛,客觀上為日本帝國主義造成發動“九一八”事變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