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22日 (農歷八月十三),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于1999年9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舉行。
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全會認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完成十五大確定的我國跨世紀發展的宏偉任務,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大力促進國有企業的體制改革、機制轉換、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目前,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必須加以解決。這次全會集中研究國有企業的問題是適時和必要的。
全會高度評價國有企業在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中的重要作用。一致認為,新中國成立5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各族人民不懈奮斗,使我國由一個貧窮落后的農業國,發展成為即將進入小康社會、向工業化和現代化目標大步邁進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中華民族發展進程中一次偉大的歷史性跨越。國有企業和工人階級為此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面對世紀之交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要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必須不失時機地整體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促進國有經濟的發展壯大,使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
全會確定了從現在起到2010年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主要目標和必須堅持的指導方針。全會強調,完成這一歷史任務,首先要盡最大努力實現國有企業改革和脫困的三年目標。要從不同行業和地區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平衡發展的客觀進程,著力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老工業基地,把解決當前突出問題與長遠發展結合起來,為國有企業跨世紀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全會指出,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要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完善結合起來,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提高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國有經濟要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支配地位,其他行業和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集中力量,加強重點,提高國有經濟的整體素質。積極探索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大力發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經濟,重要企業由國家控股。繼續對國有企業實施戰略性改組,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著力培育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要重視發揮各種所有制中小企業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扶持科技型企業,培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對老工業基地、中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國有經濟布局調整和企業改組,國家要加大支持力度。
全會指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是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有效途徑。要繼續推進政企分開,按照國家所有、分級管理、授權經營、分工監督的原則,積極探索國有資產管理的有效形式。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面向市場著力轉換經營機制。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收入分配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必須切實加強企業管理,重視企業發展戰略研究,健全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從嚴管理企業,狠抓薄弱環節,廣泛采用現代管理技術、方法和手段,提高經濟效益。
全會認為,改善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結構和減輕企業社會負擔,要同深化企業內部改革、建立新機制、加強科學管理結合起來。根據宏觀經濟環境和國家財力,區別不同情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有步驟地分類加以解決,幫助企業增資減債,促進債務和資產重組。分離企業辦社會的職能,各級政府要積極支持,穩步推進。繼續做好減員增效、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廣開就業門路,引導職工轉變擇業觀念,形成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
全會指出,適應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大趨勢和國內外市場需求的變化,必須加快國有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要以市場為導向,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圍繞增加品種、改進質量、提高效益和擴大出口,加強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在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國有企業要占據重要地位,掌握核心技術,發揮先導作用。
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產品的技術改造投入。要形成以企業為中心的技術創新體系,推進產學研結合,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繼續搞好宏觀調控和相關的配套改革,保持經濟總量的基本平衡,擴大對外開放,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發展各類市場,維護經濟秩序,為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全會強調,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根本保證。必須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我國國情的國有企業領導體制與組織管理制度,加強企業領導班子建設,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堅持和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推進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努力建設高素質的經營管理者隊伍,規范和完善對經營管理者培養、選拔、管理、考核、監督的辦法,營造經營管理者和企業家隊伍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定地站在改革的前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各行各業國有企業的實際出發,團結和帶領廣大干部群眾迎難而上,開拓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