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9月2日 (農歷七月廿一),第一個ATM自動取款機在紐約亮相。
1969年9月2日,在1969年就在這一天,美國的第一臺自動取款機在紐約銀行首次公開亮相。
ATM是 Automatic Teller Machine 的縮寫,意為自動柜員機。它是一種高度精密的機電一體化設備,利用磁卡或智能IC卡儲存用戶信息并通過加密鍵盤輸入密碼然后通過銀行內部網絡驗證并進行各種交易的金融自助設備。ATM的出現減輕了銀行柜面人員的工作壓力,更為人類提供了安全方便的金融服務體驗。
ATM的功能主要包括:現金取款、現金存款、余額查詢、本行或異行轉賬、修改密碼等基本功能;有些多功能ATM還提供諸如存折打印、對賬單打印、支票存款、信封存款、繳費、充值等一系列便捷服務。
ATM的構成可以分2部分: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 硬件系統:硬件系統由下半部分的保險柜和上半部分的電子柜構成主體框架;保險柜中包含現金處理模塊——機芯,電子柜中包含PC、讀卡器、流水打印機、憑條打印機、通信控制板或者輸入輸出控制板;機器外部為面板部分;面板部分都是按照人體工程學原理設計,考慮了讀卡口位置、鍵盤位置、閘門位置、顯示器位置及其用戶使用的高度和角度等。
軟件系統:軟件系統一般分3級;第一級為介質程序級,是各個模塊的底層驅動;第二級為動態庫級,負責封裝介質程序并向上給ATMC(ATM控制軟件)提供接口;第三就是ATMC,它向下負責調度各個模塊,向上負責和銀行系統通信,完成整個服務控制過程。操作系統方面則有四種選擇,DOS, OS/2, LINUX,WINDOWS,由于DOS的單任務性,使得它最終在ATM平臺市場競爭中輸給了OS/2,它所占比例目前不足1%,只在運通等少數幾家廠商的老式機器上使用,OS/2曾經是主流,現在IBM不在提供OS/2的支持了,所以也失去了市場,LINUX正在起步,現在市場主流是WINDOWS系統,大部分采用的是嵌入式XP系統。
這么經典的機器,值得紀念,影響著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