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30日 (農歷七月十八),中國出臺反壟斷法,禁止各種壟斷行為。
2007年8月30日下午,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反壟斷法,從而為這部自1994年就列入全國人大立法計劃、醞釀13年之久的法律出臺,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分析人士表示,這部法律的制定和出臺,有利于保護市場競爭、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對中國經濟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據介紹,這部新近出臺的法律將禁止多種壟斷行為,包括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同時,對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等行為作出明確規定。法律明確提出對涉及國家安全的外資并購應進行兩種審查。
“反壟斷法是中國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最為重要的一部法律,它的出臺對國家,特別是對一些自然壟斷行業競爭意識的提高將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黃勇認為,社會必將隨著這部法律的出臺,加深對市場經濟的認識,建立和完善各自企業和行業的競爭機制,從而使整個國家的市場經濟體制得以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據介紹,反壟斷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維護公平競爭和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基石,截至目前,全球有近90個國家頒布和實施了反壟斷法。從1994年起,反壟斷法被列入全國人大的立法計劃。2006年反壟斷法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隨后經過多次審議,日臻完善。
“當前經濟生活中壟斷現象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經濟意義上的市場壟斷行為,如訂立協議固定價格、限制產量、劃分市場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二是實行國家管制或帶有自然壟斷特點的領域和行業利用行政權力并通過市場方式形成壟斷。”商務部條法司司長尚明認為,反壟斷法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設專章規制各類壟斷行為。這對于制止壟斷行為,保護公平競爭,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保護消費者利益,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前不久出現的世界拉面協會中國分會組織拉面企業聯合漲價,就是很典型的一個壟斷行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連寧表示,反壟斷法的制定和出臺,將有利于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此外,反壟斷法還對外資并購國內企業作出相關規定。根據法律第三十一條:對外資并購國內企業或者以其他方式參與經營者集中,涉及國家安全的,除依照本法規定進行經營者集中審查外,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國家安全審查。
“與以往的部門規定相比,反壟斷法作為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以法律的形式更加明確了這一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外經貿專家趙晉平認為。
近年來,隨著全球產業結構的轉移,發生在我國境內的外資并購份額日益擴大。能源生產、機械制造、食品消費品生產、商業、金融服務業成為外資并購的重要領域。一些跨國公司對中國一些重點企業實施并購,激起了業界關于外資并購是否會危及國家安全的爭論。
在2006年,中國有關部門先后出臺《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和《利用外資“十一五”規劃》,規定對惡意的外資并購進行審查和監管。不過,這兩份旨在更好地引導和規范利用外資的文件被一些人誤讀成中國收窄引資大門的信號。
“和此前出臺的部門規定一樣,反壟斷法一方面是對外資并購行為的規范,同時也是對外資并購的保護。它的出臺不會對正常的外資并購和利用外資產生影響。”趙晉平認為,有法律保障的成熟市場恰恰是海外投資者最看中的投資條件。反壟斷法意在保護競爭、構建公平自由的市場秩序,它的出臺將令中國的投資環境將更加完善,外資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將進一步增強。
點評:很關鍵的一部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