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1年前的今天,1943年8月21日 (農歷七月廿一),丹麥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彭托皮丹去世。
亨利克·彭托皮丹(Henrik Pontoppidan,1857-1943)丹麥小說家。出生于丹麥小鎮弗雷德利卡的牧師家庭。曾在哥本哈根的技術大學肄業,后從事文學創作,一度當過高等學校教師。他是布蘭代斯所倡導的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創作了大量小說和劇本,對當代丹麥文學有一定的影響。早期作品有小說集《剪掉的翅膀》(1881)、《農村景象》(1883)。
彭托皮丹的文學成就表現在小說創作上,主要有作品有短篇小說《去翳》(1890)、長篇小說《樂土》三部曲(1891-1895)、《幸運的彼爾》(1898-1904)、《守夜》(1894)、《死者的王國》(1912-1916)和《人的樂園》(1927)等。其中代表作《樂土》是作家“才華充分展露的一部杰作”。
彭托皮丹重視研究社會問題,他的作品大多以農村為背景,以相素的現實主義手法,真實生動地展現出丹麥的生活圖畫,以及丹麥人民的情感世界。作品風格清新、活潑,賦予小說一種獨特的感人力量。“由于他對當前丹麥生活的忠實描繪”,1917年他和另一位丹麥作家吉勒魯普同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已成為丹麥現實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作家。
1943年8月21日,彭托皮丹在哥本哈根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