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7年前的今天,1937年8月13日 (農歷七月初八),日軍進攻上海,“八·一三”事變爆發。
日機在上海上空狂轟濫炸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制造盧溝橋事變,侵占平津以后,又準備對上海發動大規模進攻。8月9日,日軍蓄意制造事端,派遣駐上海陸戰隊第一中隊長大山勇夫和一等水兵齋滕要藏乘軍車闖入虹橋中國軍用飛機場,遭到中國守衛士兵的阻攔后,他們竟開槍打死一名機場衛兵。中國軍隊進行自衛反擊,當場將日軍官兵二人擊斃。日本帝國主義以虹橋事件為借口,命令大批日軍陸續登陸,派飛機在滬寧、滬杭線上空偵察。
8月13日,日軍向上海大舉進攻,以租界和黃埔江中的軍艦為作戰基地,炮擊閘北一帶,中國軍民奮起反擊,這就是“八·一三”事變。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動下,國民黨政府第二天發表了《自衛抗戰聲明書》,宣告“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實行天賦之自衛權以應之。”當地中國駐軍第九集團軍在總司令張治中的指揮下,奮勇抗擊日本侵略軍。8月14日,日守軍開始總攻,空軍也到上海協同作戰,15日,日本正式組織上海派遣軍,以松井石根大將為司令官,率領兩個師團的兵力開往上海,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張治中決心擴大戰果,對日本侵略軍發起全線進攻,出動空軍轟炸虹口日軍司令部,雙方展開激烈戰斗。
上海抗戰是中國軍民共同抵抗帝國主義侵略的壯舉,戰爭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10多個師團、30多萬兵力。中國軍隊英勇戰斗,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但是由于國民黨政府采取單純防御的戰略方針,不敢發動群眾抗日,反而妄圖借抗戰的機會,達到消滅異己的目的,使中國軍隊付出極慘痛的犧牲后,不得不撤離上海,11月12日,上海被日本侵略軍占領。張治中被免去各種職務。
“八·一三”以后,日軍對上海的進攻直接威脅著蔣介石的統治中心南京,也威脅到英、美帝國主義的在華利益,這就使國民黨政府不得不增調軍隊,實行抗戰政策。從此,中國人民的抗日運動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開展起來。
日本艦隊抵滬,載來大批增日軍和大量軍火。
在戰斗中,上海一些地區被炸成廢墟
日本軍艦在黃浦江上向中國守軍炮擊
中國海軍“大同”號炮艦,8月11日自沉于江陰下游,阻塞江面。
第十三軍軍長湯恩伯等人視察前方陣地(左2為湯恩伯)。
這是事后中日雙方會同查勘現場的情景
這張照片迅即傳遍全球,激起了世界各國人民對日本侵略者的強烈譴責
乙巳年閏六月二十日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