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4年前的今天,1910年7月9日 (農歷六月初三),有關耶路撒冷陷落的古代記錄被發現。
1910年7月9日,埃及北部有重大考古發現。這一發現為當年提圖斯率領韋斯巴先的軍隊攻陷耶路撒冷提供了史實記載。
這次發現的木板上刻有50行拉丁文,是退伍證明,其大意是證明在羅馬軍隊里服役多年的一個名叫瓦累留斯的人退伍。這篇文字是由羅馬皇帝圖密善于公元93年起草,又于94年7月2日抄于板上。它是這方面的第一份可靠文物,記載了實際參加攻打猶太人毀滅耶路撒冷戰役的一名戰士的情況,因而證實了約瑟夫斯和古代歷史學家的說法
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或稱“三大天啟宗教”)的圣地。自從前10世紀,所羅門圣殿在耶路撒冷建成,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昔日圣殿的遺跡西墻,仍是猶太教最神圣的所在。基督徒也相當重視耶路撒冷,因為根據《圣經》記載,這里是耶穌受難、埋葬、復活、升天的地點。伊斯蘭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后的第三圣地,以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并在圣殿山上建造了2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來紀念這一事件。
考古發現顯示,今天的耶路撒冷的開發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四千年關于該市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前19世紀的埃及詛咒禱文和前14世紀的亞馬拿泥版。根據《圣經》記載,在以色列人入住耶路撒冷之前,曾有許多民族 - 包括亞摩利人和赫人 - 在這里混居 。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的時候,一支迦南部落——耶布斯人住在今天耶路撒冷附近(稱為耶布斯)。以色列人的猶大支派征服了耶路撒冷城,而由便雅憫支派占領該城,與住在城內的耶布斯人和平共存。
大約在前1000年,大衛王率領以色列人征服了該城,向南擴建了城市,并定都于此,并更改成今天的名稱Yerushalayim(耶路撒冷)。他把約柜遷到耶路撒冷,并為約柜建立會幕,他還想進一步建造圣殿,卻被耶和華的先知拿單所阻止。
評論:一個非常神圣的地方,考古證實了很多《圣經》的記載真實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