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8年前的今天,1946年7月25日 (農歷六月廿七),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逝世。
1946年7月25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患腦溢血去世。
陶行知原名文浚,早年信仰王陽明“知行合一”說,改名知行;后主張“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遂又改名行知。安徽歙縣人。
1910年考入南京江文書院以第一名畢業,去美國留學。曾師從杜威,先后獲政治和教育碩士學位。1916年回國,先后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務長、教育系主任。
發起組織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1927年起創辦曉莊師范學校。1929年接受圣約翰大學授予的榮譽科學博士學位。1930年5月,因曉莊師范爆發學生運動遭國民政府封閉,逃亡日本,次年春回國,推行科普教育。1935年,參加發起上海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1936年5月,當選為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1936年7月至1938年,應世界新教育會議的邀請,去英國倫敦參加第七屆年會,并以“國民外交使節”的身份,出訪28個國家,宣傳抗日救國的主張。1938年夏回國,任生活教育社理事長、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4年參加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次年被增選為中央常務委員兼教育委員會主任。著有《中國教育改造》、《齋夫自由談》、《行知詩歌集》等。
發表演說時的陶行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年留學美國,先后獲得伊利諾大學政治碩士和哥倫比亞大學“都市學務總監資資格憑證”。1917年回國后,他先后創辦了曉莊學校、山海公學團,新安旅行團、育才學校、社會大學等,培養了大批人才。現擇取陶先生偉大一生中的幾個小故事,以饗讀者。1927年,陶先生創辦了“曉莊學校”,把一個貧窮落后的“小莊”變成了熱火朝天的“曉莊”。
陶先生的創舉早已使反動派骨鯁在喉,“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蔣介石便把觸角伸向了曉莊。一天,值日的學生氣喘吁吁地跑進教室,對正在講課的陶先生說:“蔣介石來了,先生是不是去接一接?”陶先生推了推老式眼鏡回答:“你去問問他,是找我有事,還是來參觀學校?”說完仍舊繼續講課。一會兒,值日生趕回通報:“蔣介石說是來看看。”陶先生“唔”了一聲,略一思索后說:“那……我就不見他了。”蔣介石見這位教書匠居然如此傲慢,耿耿于懷。不久,曉莊被查封,陶先生被通緝,罪名是曉莊通共,有礙風俗。[Lssdjt.com]
你還是學社會科學吧
抗戰時期,陶先生為造就民族解放一代新人,在重慶辦起了“育才學校”,挑選了不少孤兒入學。有一位女學生是朝鮮抗日戰士的孩子,才華初露,先生十分疼愛。但當先生得知她是朝鮮孩子時,就用商量的口吻說:“你還是進社會組,學社會科學吧,好不好?”朝鮮女孩不解地反問:“為什么?我從小喜歡作文,寫詩……”先生耐心地開導:“你的祖國現在更需要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經先生一指點,女孩懂了,她仿佛看見戰斗在長白山麓的父親,正向她致意:陶先生是對的……
并非文字游戲
陶先生還是一位樂觀、風趣的大眾哲學家。凡是和他相處的人,不論童叟都像鐵釘遇見磁石一樣,被他深深吸引。
據《新華日報》記載,1938年,陶先生宣傳抗日,從海外歸來,一踏入武漢就去探望保育院的難童。演說開頭,便給小朋友們拆了一個字——“春”。先生說:“春”代表著春風奏樂,花兒伴舞,看見“春”也就看見了中華民族的希望,把“春”字分成三部分看,便是“三”、“人”、“日”,三人為眾,就意味著大家聯合起來,是可以把日本帝國主義打倒的!你們看,“日”字不在“三”、“人”之下嗎?說到這里,孩子們歡呼雀躍,口號不絕。
先生之舉,并非文字游戲,而是閃耀著他心靈的光芒,那光芒,便是先生畢生追隨黨的結晶。